|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假如有某個外國人秘密進入中國,那么他就不准再回國,怕他万一在自己的同胞中間策划旨在顛覆中央帝國的陰謀。所以,凡未經皇帝同意,擅自和外國人交易或商談者一律嚴懲。 金尼閣,耶穌會,1617年 當法律不准一個公民离開自己偶然出生的那塊國土時,這個法律的含義是很明顯的:這個國家管理得如此糟糕以致我們禁止任何人出境,免得所有的人都移居國外。 伏爾泰,1764年 韃靼漢皇朝的政治目的僅僅是要人民安分守己,它极不重視和外國通商。只有那些被認為俯首歸順的外國使團才被中國接受。外國使團一旦被接受,使團的外交官員都由中國政府配備車夫、翻譯和仆人。這些服務人員受某部尚書領導,并必須向他匯報情況。外國大使講什么話沒有不被匯報上去的,他們一步也不能离開指定的館舍,他們只能接見屬于禮儀性拜訪的客人,外出拜訪也只能是禮儀性的。他們也只能出席皇帝賞賜的宴會和演出。 錢德明,耶穌會,1789年 第六章 澳門,銜接兩個世界的緩沖地 葡萄牙人從澳門得不到任何利益。我們可以從他們手里把澳門買過來。如能買來,則對我們是一個极大的收獲。 大衛·斯科特,1787年 英國人終于在出發9個月之后,即1793年6月19日看到了中國。第二天早晨,他們在澳門海面上停泊。中國就在那邊,相距不遠。但馬戛爾尼不敢靠岸,生怕中國把他的船扣了。馬戛爾尼拒絕從規定的口岸進入中央帝國,連澳門也不能吸引他,因為澳門雖已是中國,但它還不完全是中華帝國。英使只派斯當東去澳門,向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代理人打听情況。 喬治爵士沿著一些荒蕪小島航行,并在一座殖民老城的城下靠岸。城里的房屋盡是淺綠色的斑斑點點。小巷曲曲彎彎,條條通向一座裝備有大炮的城堡。他在這塊非同尋常的共管地逗留了4天。這里由一名葡萄牙總督和中國官員共同管理。葡萄牙總督對歐洲人享有權威,而中國官員則對他們的同胞擁有司法權。中國人和葡萄牙人的區別在于葡人是被隔离的,他們不能离開這個半島。這半島被一堵帶有門洞的圍牆隔斷,只有華人可以越過界限。中國官員則可以隨意出入。 在這座中葡共管的城市里,遠東和西歐的兩种文化交融在一起,它成為所有歐洲商貨公司和傳教士的“大本營”。在將近兩個半世紀里,澳門一直作為銜接兩個世界的緩沖地,這個角色后來被香港取代了。 斯當東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收集有關北京意圖的新情報。使團的英國人在巴達維亞時就從到那里的一位信使嘴里獲悉公司的生意做得不錯,但他們很想詳細了解中國政府對他們即將到達的消息有什么反應。他們從朴次茅斯港出發的日子不正好是已抵廣州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代理人請求會見中國當局的日子嗎? 10月11日,他們獲准与海關監督會晤,18日与廣東巡撫郭世勳會晤,后者代替正出征西藏的福康安總督。 非同一般的夷人 這些高級官員已經知道廣州的英國人不像一般的外夷那么好對付。葡萄牙人、荷蘭人和其他所有的商人或傳教士都能隨便磕頭,而英國人則始終拒絕磕頭。英國人不磕頭也同樣已成為一种習慣。正當中國人和英國人在海關監督那里開會時,突然听到一聲炮響,這說明圣旨到。英國人于是就退避。他們是出于謹慎而回避的嗎?不是,他們是為了避免在內裝皇帝諭旨的黃色絲盒面前磕頭。當海關監督接了圣旨后,英國人才再次被帶進來。英國人和廣州人之間達成的這种妥協辦法,北京方面不一定知道。 今天,我們通過查閱內閣檔案知道,廣東巡撫向皇帝稟報了10月18日會晤的內容:“英吉利國夷人來廣求赴總督暨粵海關衙門具稟事件,臣等當即會同傳見。稱系該國王前年大皇帝八旬万壽未及叩祝,今遣使臣馬戛爾尼進貢。惟是外夷各國,凡遇進貢,俱由例准進口省分,先將副表貢單呈明督撫。該國王又無副表貢單照會到臣,所遞稟札僅据該國管理買賣頭目差遣繼投,臣等末便冒昧速行具奏。” 由商人這种卑賤小人來通知英王國使團的到來,這禮貌嗎?呸!那東西是不能遞給皇上的。中國官員們很清楚,如果轉呈這种違背永恒禮儀的書信,他們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据稱該夷人起程之時貢船尚未開行,貢物尚在備辦,伊等不知是何名目。又貢品繁重,由廣東水陸路程到京紆遠,恐有損坏。此時已由洋海徑赴天津。若任由擇地收泊,于事非宜;現在若再照會該國王,令其至粵候旨遵行,則洋海遼闊,往返無時。[……]請敕下浙閩及直隸省各督撫飭令所屬查驗放行,由天津進京。” 乾隆皇帝接到這份奏折后當即用朱筆批示:即有旨。 不多久,諭旨就發出了,但不是一次,而是兩次。諭旨對英國使團的到來感到滿意,認為它可能會“榮耀大皇帝的光輝”。 “臣實不胜踊躍欣忭之至” 乾隆皇帝是在1792年12月3日發出諭旨表示同意的,并由福康安總督親自傳旨到廣州,當時福康安剛在西藏打敗已泊爾廓爾喀軍隊后回到京師。皇帝的諭旨是在1793年1月5日由公行傳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在這方面,不存在任何違反禮儀的問題:商人本來就是應該和商人談判的。 要好好接待英國人,但同時又要對他們嚴密監視的命令已發往中國沿海各港。沿海的所有督撫很快都回文表示接到皇帝的諭旨。下面是直隸總督梁肯堂的奏折:“臣仰見皇上德威遠播聲教覃敷,似此海隅外夷人亦不避重洋,輸誠入貢。當航海獻瑞之時,正勁旅凱旋之候。熙朝盛事,亙古罕聞。臣實不胜踊躍欣忭之至。优查該使臣馬戛爾尼等既由天津進口登陸,初履中華之土,得近日月之光,似宜量加犒賞,以勵其向化之誠。” 以下是山東巡撫金簡的回奏:“該國貢使如于該處口岸收泊,自應地方官加意照料護送,令其迅速進京。俾万里航海遠夷早遂瞻天嵩視之誠。臣接奉諭旨遵即飛飭該管道府等就近督飭沿海各州縣。臣一面奏聞并專派明了大員照料貢使先行進京,并將貢物等項起岸運送,不敢稍有守候耽延遲誤。” 面對從地球另一端來的卑謙的朝圣者洋洋得意,同時由于對外夷總是存有戒心故而又對他們十分警惕:接待方針就這樣定了。 至于斯當東,他已想好針對將來的困難作出解釋和澄清的一套辦法:作為回顧全部交往歷史的官方發言人,他要揭露歐洲競爭者的嫉妒和地方貪官污吏的敵對態度。 的确,澳門和廣州的一部分歐洲人是有憂慮的。從巴達維亞帶來的信件使荷蘭人平靜了,但英國人必須對付來自葡萄牙人“利用其權力所設置的种种圈套”。自從諭旨下達后,中國官員變得比較合作。但就實質而言,他們“依然像過去那樣不樂意”。海關監督由于“深信英國使團的目的是要求對英國人所遭受的損害作出明确的賠償,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因此而被嚴肅追究”。于是,他一開始就設置种种障礙來進行阻撓。 門戶全部敞開 馬戛爾尼在寫不供發表的日記時,他只想記下好的消息。斯當東在澳門呆了4天后向他匯報的情況使他完全放心。中國皇帝給地方官員的指示已向他打開了中國所有的門戶。暫時還能提出什么要求呢?斯當東告訴他,廣東巡撫向英國東印度公司代理人強調指出,英國使團應像所有外國來客一樣,在廣州上岸,然后通過內陸進京。只是由于英國人“托詞說送給中國皇帝的珍貴禮品极易損坏,不宜取陸路長途運輸”之后,廣東巡撫才作罷。 馬戛爾尼饒有興趣地听斯當東說,英國東印度公司代理人曾不得不提供有關英國使團帶來的貢品詳情,因為中國官員指出,如果沒有一張貢品的詳細清單,他們就無法把英國使團的到來稟奏朝廷。皇帝要根据貢禮的質量來“判斷送禮的君王對皇帝的尊敬程度”。于是,英國商人開列了第一張貢品清單,其中有一半禮品是臨時編造出來的:后來還要編造禮品清單。 如果英國船隊在廣州靠岸,中國官員肯定會再次施加壓力,但他們無法阻止船隊從海上經過,因為他們怎么能禁止中國皇帝已經批准做的事呢?因此,一切都很順利。 我們現在談中國制度的實質。在中央帝國各地,地方官吏代表皇帝:同時施行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他們就是皇帝:“百姓的父母”。他們貫徹皇帝的旨意,而且往往容易做過頭,因為做過頭是不受懲罰的,而違抗諭旨則會受到嚴懲。此外,他們隨意征收賦稅。他們征收的賦稅与上交的稅款之間有一個差額。官吏越貪心,這個差額就越大。這個差額反映他們的實際權力:正是這個差額令人生畏,使人腐敗。 在廣州,公行擁有同歐洲貿易的壟斷權。總督和海關監督把這個壟斷權高价賣給商人以滿足私利。他們強迫公行將其利潤的一大部分上交給他們。其結果是,外國公司吃大虧。巴羅獲悉“政府派遣的主要官員在上任時總是一貧如洗,到卸任時就已是腰纏万貫了”。事定上,由于外國商人不能向北京上訴,他們只能通過公行向地方當局送“禮”。 這就是啟蒙運動時代人們對中國羡慕不已的天朝官僚制度。英國的英國人想抨擊的正是這种制度。他們要的是一個門戶開放的中國,而澳門和廣州的英國人則喜歡和閉關自守的中國妥協——即使讓他們的歐洲客戶吃點虧也在所不惜。 當中國人害怕中國的時候 在澳門停留時,陪同英國使團一起來的4個中國神父突然分手了。安神父和王神父原先獲准免費從朴次茅斯港搭船去中國,可突然他們到澳門時提出要上岸。周神父是兩名翻譯之一,和他們一樣也要求上岸:盡管他上船后即成了每年可拿薪金150鎊的雇員。這是在撕毀合同。 的确,這些譯員的境況并不好。他們在巴達維亞看見中國帆船時膽戰心惊,因為法律禁止中國人离開中國,除非有皇帝的特批。法律也不准中國人為夷人效勞。周和李犯有雙重罪:一是未經允許擅自离開中國;二是為某個外國——甚至為兩個外國效勞;先是羅馬教廷,后是英國。 有時中國人的好奇心胜過恐懼心理:“有的廣州人去英國。但由于害怕被人發現,他們便一有可能就馬上回廣州,只字不敢提及他們去過英國的事。” 不顧斯當東的百般勸說,周還是辭別了。李答應留了下來。“他的處境和周相似,但他表現得比較堅定”。他是滿族人,屬于占統治地位的上等民族。他冒的風險是否少一些呢?他特別希望別人把他當作是個西方人。“這位韃靼人絲毫不像中國人。他身穿一套英國軍服,還佩帶著軍刀和緩帶”。斯當東似乎沒有發覺這些中國教士的壓抑心理:他們現在的身份使他們不能留長發。但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在腦后留一條辮子,這是滿人的規定,違者有死罪。只有李長得像歐洲人,因而他可以不遵守這條可怕的規矩。 馬戛爾尼是個很想得開的人,雖然周神父走了,他還是很寬心:“他的伙伴留下來和我們在一起。他雖沒有周神父知識淵博,但性格要好得多,而且相貌和善,對我們很有感情。”馬戛爾尼把困難估計過低。李雖然有這些方面的好條件,但他的宮廷語言水平太差。在這個科舉制度的國家里,當你只有小學畢業水平而要想寫出博士水平的文字來是不可能的。 三個神父就這么离開了船隊。但又有二人上了船:安納神父和拉彌額特神父——他們是法國天主教遣使會教徒,在澳門等机會去北京,想作為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為中國皇帝服務。兩名神父先上了“印度斯坦”號,因為馬戛爾尼顯然不愿意法國人和英國使團的核心太接近。 正當“獅子”號、“印度斯坦”號、“克拉倫斯”號和“豺狼”號于6月23日起航時,澳門的許多教堂正鐘聲四起,召喚著信徒們去做彌撒。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眼望著這個擁有眾島環抱的錨地的半島漸漸從視野里消失。這個半島如果屬于英王和英國皇家海軍管轄,那該有多好! ------------------ 素心學苑 收集整理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