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姚內奇


作者:契訶夫


  每當有人來到省城C,抱怨這里的生活沉悶單調的時候,本地的居民像是為自己辯護似的說:恰恰相反,這個城市好得很,城里有圖書館,劇院,俱樂部,經常舉行舞會,最后,還有許多聰明、有趣、令人愉快的家庭,完全可以跟他們交往。他們便舉出圖爾金一家,說這是本城最有教養、最有才華的家庭。
  這一家人住在本城一條主要大街上自家的宅院里,緊挨著省長官邸。伊凡·彼得羅維奇·圖爾金本人是個肥胖漂亮的黑發男子,留著絡腮胡予,經常舉辦業余演出為慈善事業募集資金,自己在劇中扮演老將軍的角色,不時發出滑稽可笑的咳嗽聲。他知道許多趣聞、字謎和俗語,喜歡開玩笑,說俏皮話,臉上的那副表情總讓人琢磨不透:他這是開玩笑呢,還是說正經的。他的妻子薇拉·約瑟福夫娜是個面容可愛的清瘦的太太,戴著夾鼻眼鏡1,她寫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還喜歡為客人們朗誦她的作品。他們的女儿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是個年輕的姑娘,會彈鋼琴。總而言之,這個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才能。圖爾金一家殷勤好客,他們總是高高興興地、真心誠意地、落落大方地向客人們展示他們的才華。他們那幢高大的磚砌的房子十分寬敞,夏天涼快,半數窗子對著一個古老的郁郁蔥蔥的花園,到了春天那里的夜鶯就婉轉啼唱。每逢家里來了客人,廚房里就響起丁了當當的菜刀聲,院子里都有一股煎洋蔥的气味。這一切預示著不久將有一席丰盛而美味的晚餐。
  --------
  1原文為法文。
  德米特里·姚內奇·斯塔爾采夫,地方自治局新派任的醫生,居住在离省城九俄里的佳利日。他剛上任不久,人們也對他說,他作為有知識的人,理應結識圖爾金一家。有一次,在冬天,在大街上經人介紹他認識了伊凡·彼得羅維奇。兩人談天气、戲劇和霍亂,未了圖爾金邀請他去作客。春天,耶穌升天節那一夭,斯塔爾采夫看完病人之后,進城去散散心,順便買點東西。他不急不忙地步行進城(當時他還沒有置備馬車),一路上輕輕地唱著:
  我痛飲人生之杯,
  還不知道傷心落淚……1
  --------
  1出自俄國詩人杰利維格的詩《悲歌》,由著名音樂家雅科夫列夫譜曲。
  他在城里吃了午飯,在公園里散一會步,后來很自然地想起了伊凡·彼得羅維奇的邀請,便決定登門拜訪圖爾金一家,看看他們都是些什么樣的人。
  “您好啊,有請啦,”伊凡·彼得羅維奇在台階上迎接他說,“非常非常高興見到這樣一位令人愉快的客人。請迸屋來,讓我來把您介紹給我的好太太。我對他說,蔽洛奇卡2,”他把醫生介紹給妻子,繼續道,“我對他說,根据羅馬法典,他沒有任何權利只待在自己的醫院里,他應當把閒暇時間奉獻給社交活動。我說的對不對,親愛的?”
  --------
  2薇拉的昵稱。
  “請坐在這儿,”薇拉·約瑟福夫娜指著身邊的座位說,“您不妨對我獻獻殷勤。我丈夫好嫉妒,他是奧賽羅3,不過我們可以想方設法叫他什么也看不出來。”
  --------
  3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名著《奧賽羅》中的主人公,因嫉妒殺死自己的妻子。
  “哎呀,你這個小母雞,寵坏了的女人,……”伊凡·彼得羅維奇柔聲說道,還吻一下她的額頭。“您來得正巧,”他又對客人說,“我的好太太剛寫完一部‘其大無邊’的長篇小說,今天正要朗誦呢。”
  “讓4,”薇拉·約瑟福夫娜對丈夫說,“你去吩咐他們端茶來。5”
  --------
  4法文名字,相當于俄文的伊凡。
  5原文為法文。

  主人又把斯塔爾采夫介紹給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一個十八歲的姑娘,很像母親,同樣清瘦,面容可愛。臉上的表情帶几分稚气,腰肢柔軟而苗條,已經發育的少女的胸脯十分健美,洋溢著十足的青春气息。后來大家喝茶,吃果醬、蜂蜜、糖果和餅干。餅干十分可口,放進嘴里就化。傍晚時分,漸漸地來了許多客人,伊凡·彼得羅維奇眉開眼笑地迎接每一位客人,說:
  “您好啊,有請啦!”
  然后大家神情嚴肅地坐在客廳里,薇拉·約瑟福夫娜開始朗誦自己的小說。她這樣開始:“嚴寒凜冽……”所有的窗子都敞開著,可以听到廚房里的菜刀聲,聞到一股煎香蔥的气味……大家坐在柔軟的深深的圈椅里很舒服,在昏暗的客廳中燈光親切地膠著眼睛。現在,在這夏日的傍晚,當窗子里傳來街頭的人聲和笑語,送來院子里丁香花的陣陣清香,听眾們就很難体會凜冽的嚴寒,以及夕陽西下,一片寒光照耀著雪原和孤獨的行路人的情景了。薇拉·約瑟福夫娜讀的是一個年輕美麗的伯爵小姐如何在村子里開辦學校、醫院和圖書館,以及如何愛上一個流浪的畫家的故事。盡管她讀的內容在生活中從來不曾有過,但听起來還是很愉快,很舒服,讓人的腦子里生出許許多多美好的恬淡的思想。簡直叫人不想站起來……
  “真正不賴……”伊凡·彼得羅維奇輕聲歎道。
  有一位客人听得心馳神往,用几乎听不見的聲音說:
  “是的……的确……”
  兩小時過去了。鄰近的市立公園里有樂隊在演奏,合唱團在演唱。當薇拉·約瑟福夫娜合上自己的本子,足有四五分鐘的時間大家都默不作聲,听著合唱團唱的《松明》,這支歌表達出濃濃的生活情趣,卻是小說中所沒有的。
  “您的作品會在雜志上發表嗎?”斯塔爾采大問薇拉·約瑟福夫娜。
  “不,”她回答,“我的作品向來不發表。我寫完了就把它藏進我的柜子里。何必發表呢?”她解釋說,“要知道我們有家產。”
  不知為什么大家都歎了一口气。
  “現在該你,科季克1,來彈支曲子了,”伊凡·彼得羅維奇對女儿說。
  --------
  1葉卡捷琳娜的小名。
  鋼琴蓋子掀開了,原先擺好的樂譜翻開了。葉卡捷琳娜坐下,雙手齊擊琴鍵,隨即又使足勁敲打起來,一下,兩下,她的肩頭和胸脯不住地顫動,她固執地敲打同一處地方,似乎她不把琴鍵敲進鋼琴里是決不罷休的。客廳里琴聲雷動,震得地板、天花板和家具全都轟隆作響……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彈的是一段极難的曲子,又長又單調,唯一的妙趣就是難彈。斯塔爾采夫一邊听著,一邊想象著,高山上亂石滾滾而下,滾滾而下,他盼望著這些石頭早點停住。這時葉卡捷琳娜緊張得滿臉徘紅,精神抖擻,充滿活力,一絡頭發掉在額上,那模樣很招他喜歡。在佳利日,他在病人和農民中間度過了漫長的冬季,現在坐在客廳里,看著這個年輕,文雅,想必也純洁的人儿,听著這支喧鬧的、令人厭煩的、但畢竟高雅的樂曲,這是多么令人愉快,多么新鮮啊……
  “哦,科季克,你今天彈得比哪次都好,”伊凡·彼得羅維奇在女儿彈完一曲站起來時含著淚說,“你可以死了,丹尼斯,你反正寫不出更好的曲子了。”1
  --------
  1据說這是波將金公爵對俄國劇作家馮維辛的喜劇《紈挎子弟》的評价。丹尼斯為馮維辛的名字。
  大家圍著她,向她表示祝賀,表示惊奇,眾口一詞地說,他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听到這樣美妙的音樂了。她呢,默默听著,微微露出一絲笑意,渾身上下透著得意。
  “好极了!太美啦!”
  “好极了!”斯塔爾采夫在眾人熱情的感染下,也說,“您在哪儿學的音樂?”他問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是在音樂學院嗎?”
  “不,我現在正打算進音樂學院,目前在跟扎夫洛夫斯卡婭太太學琴。”
  “那么,您在本地的中學畢業了?”
  “噢,沒有!”薇拉·約瑟福夫娜代女儿回答,“我們為她請了家庭教師,進普通中學或者進貴族女中,我想您也會同意的,難免受到坏的影響。一個女孩子在發育成長階段,只應接受母親的影響。”
  “可是我反正要進音樂學院!”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說。
  “不去,科季克愛她的媽媽。科季克不會讓爸爸媽媽傷心的。”
  “不嘛,我要去!我偏要去!”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撒嬌地說,還跺了一下腳。
  到吃晚飯的時候,輪到伊凡·彼得羅維奇來顯露他的才華了。他眼睛笑眯眯他講著各种奇聞軼事,說俏皮話,出一些荒謬可笑的習題,然后自己來解答。他說的話与眾不同,這种語言是他長期練習說俏皮話形成的,而且顯然成了他的習慣,比如說:其大無邊的,真正不賴的,千万分地感謝您,等等,等等。
  但是這還不算完。當酒足飯飽、心滿意足的客人們擠在前廳里,拿各自的大衣和手杖時,有個小僮忙著伺候他們。他叫帕夫盧沙,這家人叫他帕瓦,是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留著短短的頭發,臉蛋胖乎乎的。
  “喂,帕瓦,表演一下!”伊凡·彼得羅維奇對他說。
  帕瓦擺出可笑的姿勢,舉起一只手,用凄慘的聲調說:
  “死去吧,你這不幸的女人!”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
  “真有意思,”斯塔爾采夫走到街上,心里想道。
  他又順路進了一家餐館,喝了啤酒,然后步行回佳利日。他走著,一路上輕輕地唱著:
  你的聲音溫柔親切,
  令我心神陶醉……1
  --------
  1引自普希金的詩《夜》,由音樂家魯賓斯坦譜曲。
  走了九俄里路,然后躺下睡覺,他卻不感到一絲倦意,相反,他覺得他還能高高興興地再走上二十俄里。
  “真正不賴……”他正要入睡,想起這句話,又笑起來。

  斯塔爾采夫老想去看望圖爾金一家,但是醫院的事情大多,他怎么也抽不出空來。有一年多的時間就這樣在辛勞和孤獨中度過了。可是有一天,從城里送來了一封藍封皮的信。
  薇拉·約瑟福夫娜早就有個偏頭痛的毛病,近來,因為科季克每天嚇唬她說要進音樂學院,她就經常犯病了。城里所有的醫生都請遍了,最后就輪到了他這名地方醫生。薇拉·約瑟福夫娜給他寫了一封令人感動的信,請他無論如何來一趟為她減輕病痛。斯塔爾采夫立即前往,此后就常去圖爾金家……經他的治療,薇拉·約瑟福夫娜的病還真有點好轉,于是她見了客人就說,斯塔爾采夫是一名了不起的神醫,不過后來他之所以經常去圖爾金家,已經不是為她治偏頭痛了……
  這天是節日。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總算彈完了那些冗長的、令人心煩的練習曲。隨后大家一直坐在飯廳里喝茶,听伊凡·彼得羅維奇講一件可笑的事。后來門鈴響了,得有人去前廳迎接客人,斯塔爾采夫趁這忙亂的工夫,万分激動地對葉卡捷琳娜小聲說:
  “我求求您,看在上帝的份上,別折磨我,我們去花園吧!”
  她聳聳肩膀,一副困惑不解的神色,似乎不明白他要她做什么,但還是站了起來,走出去了。
  “您每天要練三四個鐘頭的琴,”他跟在她后面說,“然后老跟媽媽坐在一起,我都沒有机會跟您說說話。哪怕給我一刻鐘也好啊,我求您了。”
  快到秋天了,古老的花園里一片寂靜和凄涼,林蔭道上舖滿了枯黃的落葉。天色很快就黑了。
  “我已經整整一個星期沒有見到您,”斯塔爾采夫接著說,“但愿您知道這是多么痛苦就好了!坐下吧,請听我說。”
  兩人在花園里有一處心愛的地方:一棵枝繁葉茂的老楓樹下的一張長椅。這時他們就坐到這張椅子上。
  “您有什么事?”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一本正經地、冷冷地問。
  “我已經整整一個星期沒有見到您,我好久好久沒有听到您說話了。我真想、我太想听到您的聲音了。您說話呀。”
  她那青春的朝气,眼睛和臉上那副天真神態讓他喜不自禁。連她身上穿的連衣裙在他眼里也特別好看,那份朴素而天真的風姿令人心動。盡管她天真爛漫,同時他又覺得她很聰明,很有素養,跟她的年齡不相稱。他可以跟她談論文學,談論藝術,以及隨便什么樣的話題,也可以向她發發牢騷,抱怨生活和人們,雖說在這种嚴肅談話的中間,有時她會突然沒來由地笑起來,或者干脆跑回屋里去了。她跟C城的所有姑娘一樣,看了許多書(一般說來,C城的人很少讀書,本地圖書館里的人都說,要是姑娘們和年輕的猶太人不來借書,圖書館早就可以關門了)。這一點尤其讓斯塔爾采夫感到滿意。每一回他總是激動地問她,近來她讀了什么書。等她講起來,他簡直听得入迷了。
  “在我們沒有見面的這個星期里,您讀了什么書?”此刻他問她道,“請您給我說一說。”
  “我讀了皮謝姆斯基1的作品。”
  --------
  1皮謝姆斯基(一八二一--一八八一),俄國作家。
  “哪一本?”
  “《一千個農奴》,”科季克回答,“可是這個皮謝姆斯基的名字多么可笑,叫什么阿列克謝·費奧費拉克特奇!”
  “您這是去哪儿?”斯塔爾采夫看到她突然站起來朝房子走去,吃惊地問,“我必須跟您好好談一談,我有心里話要說……您哪怕再跟我待五分鐘!我懇求您!”
  她站住了,像要說點什么,隨后不好意思地把一張紙條塞進他手里,急忙跑回家,又坐到她的鋼琴前。
  “今晚十一點,”斯塔爾采夫念道,“請去墓地,在杰米奇的墓碑附近。”
  “哦,這個主意可太不聰明了,”他平靜下來,不禁想道,“這跟墓地有什么相干?她要干什么?”
  顯而易見:科季克這是惡作劇。既然不難在街上或在公園里安排約會,有誰會想出這种主意--正正經經地約人半夜三更到郊外的墓地相會呢?再說他作為地方自治局委任的醫生,是個有頭腦的体面人,好,現在卻唉聲歎气,接下約會的條子,到墓地去徘徊游蕩,做出連中學生都會笑話的蠢事,這成何体統呢?這种羅曼蒂克會有什么結果?要是讓同事們知道了,他們會怎么說?當斯塔爾采夫在俱樂部的桌子旁踱來踱去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可是到了十點半,他卻拿定主意去墓地了。
  這時他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對馬和車夫。車夫叫潘捷萊蒙,經常穿一件絲絨坎肩。月色溶溶。四周很靜,天气暖和,不過已透著秋天的一絲涼意。城郊的屠宰場附近有狗在吠叫。斯塔爾采夫把馬車留在城邊上的一條胡同里,自己步行去墓地。“各人有各人的怪脾气,”他想,“科季克也古怪,誰知道呢?說不定她不是開玩笑,當真會來的。”他沉洒于這個毫無根据的渺茫的希望中,而希望總是令人陶醉的。
  他在野地里走了半俄里路。遠處的一長條黑他他的墓地呈現在眼前,看上去像是一片樹林或是一座大花園。漸漸地露出了白色的圍牆,大門……月光下可以看清大門上的題詞:“時候要到……”1斯塔爾采夫從小門里走進去,首先看到的是寬闊的林蔭道兩側的許多白十字架和墓碑,以及它們和楓樹投下的無數陰影。向遠處望去,周圍也都是黑白兩种顏色,沉寂的樹木把枝葉垂向白色的墓石。這里似乎比野地里更明亮些。無數像爪子似的楓葉清清楚楚地躺在林蔭道的黃沙上和墓石上,墓碑上的題詞也清晰可見。起初,眼前的一切讓斯塔爾采夫大吃一惊,他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見到這番景象,往后恐怕再也不會見到了。這是一處跟別的地方完全不同的天地:這里的月色無比美妙柔和,仿佛這里是月光的搖籃;這里沒有生命,絕對沒有,可是每一棵黝黑的楊樹,每一座墳墓都讓人感到里面隱藏著能揭開平靜、美好、永恒的生活的奧秘。白色的墓石,枯萎的鮮花,連同樹葉的秋天的气息,無不透出寬恕、凄涼和安宁。
  --------
  1見《圣經·約翰福音》,第五章,第二十八節。全句為“時候要到,凡在墳墓里的都要听見他的聲音就出來,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惡的复活定罪。”
  周圍一片肅穆,天上的星星靜靜地俯視這片土地,只有斯塔爾采夫的腳步聲顯得那么響亮刺耳,不合時宜。直到響起了教堂的鐘聲,他設想自己也成了埋在這里的死人,這時他感到似乎有人在憑吊他,他忽然想到,這里并不安宁,并不寂靜,這里只有虛無的無聲的悲哀和深深壓抑的絕望。
  杰米奇的墓碑做成小教堂的樣子,上面立著一個天使。從前,有個意大利歌劇團路過這個城市,一名女歌唱家死了,被安葬在這里,還立了這塊碑。現在城里已經沒有人記得她了,可是墓門上方的長明燈,在月光照耀下像火一樣燃燒著。
  周圍一個人也沒有。本來,誰會半夜三更到這個地方來?但斯塔爾采夫還是等著,那月光仿佛溫暖著他的心,他熱情洋溢地等待著,想象著跟心愛的姑娘擁抱接吻。他在墓碑旁坐了半個鐘頭,后來又在旁邊的林蔭道上徘徊良久。他手里拿著帽子,二邊等待一邊想,在這些墳墓里不知埋葬了多少婦女和姑娘,她們活著的時候美麗迷人,她們也戀愛過,享受過夜間熱烈而纏綿的歡愛。說真的,大自然母親不怀好意,也真能捉弄人,想到這里又多么令人沮喪。雖然斯塔爾采夫這么想著,但他還是情不自禁地想大聲呼喊,說他需要愛情,說他不借任何代价期待著愛情的歡樂。在他面前,那些發白的東西已經不是一塊塊大理石,而是許多美麗的女儿身。他看到羞答答地躲藏在樹影里的玉人,感受到一股暖流,這种心醉神迷的幻想變成了難以忍受的痛苦……
  月亮躲進云層,仿佛天幕落下,四周忽然一片黑暗。斯塔爾采夫好不容易才找到大門--這時天色已黑,秋夜總是這樣的--然后又摸黑走了一個半小時的夜路,才找到停著馬車的那條胡同。
  “我累了,腳都站不穩了,”他對潘捷萊蒙說。
  他舒舒服眼地坐進馬車里,心想:“哎呀,真不該發胖的!”

  第二天晚上,他坐上馬車去圖爾金家求婚。可是來得不湊巧,因為有個理發師在葉卡捷琳娜的房間里給她做頭發。她正准備去俱樂部參加舞會。
  他又不得不在飯廳里閒坐,喝茶。伊凡·波得羅維奇看到客人若有所思、頗不耐煩的樣子,便從坎肩口袋里掏出几張紙,念了一封可笑的信。那是他的德國總管寫來的,報告說庄園里“所有的道德都歪了,羞恥掉了。”1
  --------
  1德國總管用錯了詞,他想說:“所有的門閂都坏了,一堵牆倒了。”
  “嫁妝他們大概不會少給的,”斯塔爾采夫想道,一邊心不在焉地听著。
  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此刻他處在昏昏沉沉的狀態,仿佛有人用催眠的甜酒把他灌醉了似的:他迷迷糊糊,但是很快活,心里暖洋洋的。与此同時他的腦子里有個冷靜的嚴厲的聲音在爭辯:
  “趁早收場吧!你們兩個般配嗎?她嬌生慣養,好耍性子,每天要睡到下午兩點鐘;你呢,一個教堂執事的儿子,地方醫生。”
  “哪又怎么樣?”他想,“我不在乎。”
  “再者,你若娶了她,”那聲音接著說,“她的家人會逼你扔掉地方醫生的工作,搬到城里來住。”
  “哪有什么?”他想,“住在城里也很好。他們會給嫁妝,我們可以好好布置一番……”
  最后,葉卡捷琳娜總算出來了。她穿一身袒胸露背的舞衣,那么美麗動人,純洁可愛,讓斯塔爾采夫看得入迷,欣喜若狂,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瞧著她傻笑。
  她開始跟大家告別,他呢,留下來已經沒有意思,便起身說,他也該回去了:有病人等著呢。
  “那也沒有辦法,”伊凡·彼得羅維奇說,“請便吧。不過,請您順便把科季克送到俱樂部。”
  外面下起細雨,天很黑,只是憑著潘捷萊蒙的喑啞的咳嗽聲,才能推斷馬車停在什么地方。車篷已經支起來了。
  “我走路踩地毯,你走路盡撒謊,”伊凡·彼得羅維奇說著順口溜,扶女儿坐進馬車,“他走路盡撤謊……走吧!再見,請啦!”
  他們坐車走了。
  “我昨晚去墓地了,”斯塔爾采夫開口說,“您這樣做未免太刻薄,太狠心了……”
  “您去墓地了?”
  “是啊,我去那里了,一直等您,等到快兩點鐘了。我好痛苦……”
  “既然您不懂得開玩笑,那您就痛苦去吧。”
  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想到這么巧妙地捉弄了一個愛她的男人,對方又這么熱烈地愛著她,感到十分得意,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忽然她一聲惊叫,因為這時兩匹馬猛地朝俱樂部大門拐過去,馬車傾斜了。斯塔爾采夫趁勢摟住她的腰,她嚇得惊魂未定,倒在他的怀里。他情不自禁,便熱烈地吻她的嘴唇,她的下頦,把她摟得更緊了。
  “別鬧了,”她干巴巴地說。
  轉眼間,她已經下了車。俱樂部大門口燈火輝煌,一名警察用厭惡的口气沖著潘捷萊蒙大聲斥責:“怎么停下來了,你這呆鳥!快把車赶走!”
  斯塔爾采夫坐車回家,但很快又回來了。他穿上借來的禮服,系著白色的硬領結,那領結不知怎么總翹起來,老想從領口上滑開。午夜時分,他坐在俱樂部的客廳里,一往情深地對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說:
  “啊,從來沒有戀愛過的人怎么懂得什么叫愛情呢!在我看來,至今還沒有人准确地描寫過愛情,而且這种溫柔、歡樂而又痛苦的感情未必是能夠言傳的。誰体驗過這种感情,哪怕只有一次,他也就不想用語言來表達它了。何必來一番開場白,再細細傾訴衷腸呢?花言巧語有什么用呢?我的愛情無邊無際……我請求您,我央求您,”斯塔爾采夫終于說出口:“做我的妻子吧!”
  “德米特里·姚內奇,”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想了一下,露出极其嚴肅的神情說,“德米特里·姚內奇,承蒙見愛,我十分感激,我尊敬您,但是……”她霍地站起,接著說下去:“但是,請原諒,我不能做您的妻子。讓我們嚴肅地談一談。德米特里·姚內奇,您知道,我愛藝術,胜過生活里的一切。我愛音樂愛得發瘋,我崇拜音樂,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獻給它。我想當一名演唱家,我渴望名聲,成就和自由,而您卻要讓我繼續待在這個城市里,繼續過這种空虛、無聊的生活,這种生活我已經無法忍受了。做您的妻子--哦,不,請原諒!人應當追求一個崇高而輝煌的目標,而家庭生活只會永遠束縛我。德米特里·姚內奇(說到這里她微微一笑,因為這個名字讓她想起了“阿列克謝·費奧菲拉克特奇”),德米特里·姚內奇,您是一位善良、高尚、有頭腦的人,淮都比不上您……”她熱淚盈眶了:“對您我深表同情,但是……但是您得明白……”
  她怕哭起來,赶緊轉身跑出了客廳。
  斯塔爾采夫的心不再劇烈地跳動。他走出俱樂部來到街上,頭一件事就是扯下那個硬領結,長長地吁了一口气。他覺得有點丟臉,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沒有料到會遭到拒絕--也不相信,他的一切幻想、痴情和希望把他弄到這么一個尷尬的結局,簡直就像業余演出的一出小戲。他為自己的感情,為自己的初戀感到傷心,傷心得恨不得大哭一場,或者操起傘來朝潘捷萊蒙的寬背使勁打去。
  一連兩三天他無心工作,不吃不睡,但等消息傳來,他得知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已經去莫斯科進了音樂學院,他才平靜下來,過起從前那种生活。
  后來,他偶爾回想起當初如何在墓地里徘徊,如何跑遍全城去借禮服的情景,總是慢悠悠地伸個懶腰,說:
  “多少麻煩事,真是的!”

  四年過去了。斯塔爾采夫在城里的業務已經相當繁重。每天上午他在佳利日匆匆看完病人,然后坐車去城里行醫。現在他坐的已經不是雙套馬車,而是帶許多小鈴鐺的三套馬車了,每天總要到深夜才能回到家。他發福了,而且越來越胖,因為气短已經懶得走路。潘捷萊蒙也發福了,他越是往寬里長,就越是傷心地歎气,抱怨自己命苦:赶馬車的活儿大累人了。
  斯塔爾采夫去過各种各樣的人家,遇見過許許多多的人,但跟誰也沒有深交。當地居民的言談,對生活的看法,連同他們的外表,都惹得他生气。漸漸地經驗告訴他:你盡可以跟當地人打打牌,或者吃吃喝喝,這時候他們都心平气和,寬厚善良,甚至相當聰明,但是只要話題一轉到吃喝以外的事,比如說談談政治或者科學,那他們就目瞪口呆,或者發一通空洞、愚蠢、惡毒的議論,叫人听了只好擺擺手走開。有時,斯塔爾采夫甚至試著找一些具有自由思想的當地人交談,比如說到人類。他說,謝天謝地,人類在不斷進步,又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有一天人類將廢除護照和死刑。這時候,對方斜著眼睛怀疑地看著他,問道:“這么說來,到時候人就可以在大街上任意殺人了?”有時斯塔爾采夫參加應酬,在飯余酒后說到人應當勞動,生活中沒有勞動是不行的,大家便認為這是指責他們,開始生气,蝶蝶不休地爭辯起來。盡管這樣,城里人還是什么事也不干,對什么也不感興趣,簡直想不出能跟他們談些什么。斯塔爾采夫只好回避各种談話,只管吃喝玩牌。每當他碰上某家有喜慶,主人請他入席時,他就坐下,望著面前的盤子,默默地吃喝。席間的談話沒有趣味,沒有道理,很是無聊,他感到生气,激動,但一言不發。由于他總是板著臉不說話,眼睛望著盤子,城里人就給他起個外號,叫他“傲慢的波蘭人”,雖說他根本就不是波蘭人。
  對于戲劇和音樂會這類娛樂活動,他向來不去參加,可是每天晚上都打“文特”,一玩就是三小時,玩得興致勃勃。他還有一樣消遣,他是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迷上的:每到晚上,從一個個口袋里掏出行醫得來的錢,這些黃黃綠綠的票子有的帶香水味,有的帶醋味,有的帶熏香味,有的帶魚油味。這些票子胡亂塞在各個口袋里,有時約摸有七十個盧布。等到積攢到几百,他就送到信貸合作社存活期。
  在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外出求學的四年間,斯塔爾采夫只去過圖爾金家兩趟,還是應薇拉·約瑟福夫娜之請去治她的偏頭痛的。每年夏天葉卡捷琳娜都回來度假,但他一次也沒有見到她,不知怎么就是不湊巧。
  就這樣四年過去了。在一個宁靜溫暖的早晨,一封信送到醫院里。信是薇拉·約瑟福夫娜寫給德米特里·姚內奇的。信上說,她很想念他,請他務必大駕光臨以便減輕她的病痛。信下面有一行附言:“我也贊同媽媽的邀請。卡。”
  斯塔爾采大考慮一番,傍晚驅車到了圖爾金家。
  “哎呀,您好啊,有請啦!”伊凡·彼得羅維奇眉開眼笑地歡迎他,“蓬茹杰!”1
  --------
  1“蓬茹”是法語“你好”的音譯,“杰”是俄語動詞字尾。這种不倫不類的語言意在逗樂。
  薇拉·約瑟福夫娜已經老多了,頭發也白了。她握住斯塔爾采夫的手,裝模作樣地歎口气,說:
  “大夫,您顯然不想對我獻殷勤了,從來也不上我們家來,我對您來說是太老了。不過,現在回來了一位年輕的,也許她會走運些。”
  那么科季克呢?她瘦了,白了,變得更漂亮,更苗條了。但她已經是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不是當年的科季克了:在她身上已經沒有昔日的蓬勃朝气和天真爛漫的神態。現在她的目光和舉止間流露出一种新的表情--膽怯的悔愧的表情,仿佛在這里,在圖爾金家里,她像在作客似的。
  一多年不見了!”她說著,把手遞給斯塔爾采夫,看得出來,她有點心慌意亂。她留神地、好奇地瞧著他的臉,繼續道:“您可發福了!您晒黑了,壯實了,不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即使現在他還是喜歡她,很喜歡她,不過,她身上好像缺了一點什么,或者說多了一點什么--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說不清,但它卻妨礙他產生以前一樣的感情。他不喜歡她那蒼白的臉色,那新的表情,淡淡的笑容和說話的聲音。又過了一會儿,連她的衣服和坐著的圈椅他也不喜歡了,他也不喜歡過去那段往事,當時他差點想娶了她。他想起了四年前令他激動不安的愛情、幻想和希望,他感到不自在了。
  大家喝茶,吃甜點心。然后菠拉·約瑟福夫娜朗讀她的小說,讀著生活中永遠不會發生的故事。斯塔爾采夫听著,望著她一頭漂亮的白發,盼望著她早點讀完。
  “不會寫小說的人未必平庸,”他想,“會寫小說卻不會把它藏起來的人那才愚蠢。”
  “真正不賴的……”伊凡·彼得羅維奇說。
  然后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彈鋼琴,樂聲轟響,彈了很久。一曲彈完,大家長時間地向她道謝,對她贊不絕口。
  “幸好我當年沒有娶她,”斯塔爾采夫心中暗想。
  她望著他,顯然在等著他邀她到花園里去,但他默不作聲。
  “讓我們談談吧,”她走到他跟前,說,“您生活得怎么樣?有些什么新聞?情況怎么樣?這些天我一直在想您,”她激動地說下去,“我一直想給您寫信,也想親自去佳利日看望您,我本來決定動身了,可是后來又改變了主意--誰知道您現在對我的態度呢。今天我就這樣激動不安地等著您的到來。看在上帝份上,我們去花園里吧。”
  他們來到了花園,坐到老楓樹下那張長椅上,就像四年前一樣。周圍很黑。
  “您生活得到底怎么樣?”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問。
  “沒什么,平平常常,”斯塔爾采夫回答。
  他再也想不起該說什么。兩人沉默了。
  “此刻我很激動,”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說時用雙手捂著臉,“不過請您別在意。回到家我的心情好极了,看到大家我真高興,我一時還不習慣。有多少事值得回憶啊!我覺得我們兩人會不停地談下去,談到天亮呢。”
  此刻他在近處看見她的臉和亮閃閃的眼睛。在這儿,在昏暗中,她顯得比剛才在屋子里更年輕些,仿佛她的臉上又露出昔日那种稚气的神態。實際上她确實怀著天真的好奇心望著他的臉,似乎想在近處仔細地看一看并且了解這個當年那么熱烈、溫柔地愛過她,卻又那么不幸的人。她的眼睛分明在感謝他的這份愛情。他也記起了過去的一切,連同全部細節:他怎樣在墓地徘徊,后來在凌晨又怎樣筋疲力盡地回到自己的住處。他忽然傷感起來,往日的情怀多么令人惋惜!他內心的激情似火花般閃亮了。
  “您還記得我送您去俱樂部參加晚會的情景嗎?”他說,“當時下著雨,天很黑……”
  內心的激情燃燒起來,他要訴說他的苦悶,抱怨生活的無奈……
  “唉!”他歎口气說,“您剛才問我過得怎么樣,我們這里的生活能怎么樣呢?不行啊。我們衰老,發胖,墮落。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悄悄流逝,毫無生气,沒有印象,沒有思想……白天賺錢,晚上去俱樂部,周圍是一伙牌迷、酒鬼和嗓子喊啞了的人,真叫我無法忍受。這生活有什么好呢?”
  “可是您有工作,有崇高的生活目標。以前您總愛談您的醫院。那時候我有點古怪,自以為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其實現在所有的小姐都在彈鋼琴,我也在彈,跟大家一樣,并沒有什么与眾不同的地方。我這個鋼琴家,跟媽媽那個作家一個樣。所以很自然的,我那時候不了解您,可是后來到了莫斯科,我卻常常想念您。我只想念您一個人。做一名地方醫生,幫助受苦的人們,為民眾服務,那是多么幸福,多么幸福啊!”葉卡捷琳娜·伊凡諾夫娜深情地重复說,“我在莫斯科想念您的時候,我覺得您是那么完美,那么崇高……”
  斯塔爾采夫想起了每天晚上從一個個口袋里掏出許多鈔票的樂趣,他心中的激情便熄滅了。
  他站起身來,想回到屋里。她挽住他的胳臂。
  “您是我一生中所認識的最好的人,”她接著說,“我們會經常見面談心的,不是嗎?答應我。我不是什么鋼琴家,在這方面我已經有自知之明,在您的面前我不會再彈琴,再談音樂了。”
  他們進了屋子。斯塔爾采夫在傍晚的燈光下看到她的臉,看到那雙憂傷、感激、探詢的眼睛正定定地望著他,他感到不安起來,又暗自想道:“幸好我那時沒有娶她。”
  他起身告辭。
  “根据羅馬法典,您沒有任何權利不吃晚飯就走,”伊凡·彼得羅維奇送他出門時說,“您這態度簡直是垂直線。喂,快表演一下,”他對前廳里的帕瓦說。
  這時的帕瓦不再是孩子,這個留著唇髭的年輕人擺出可笑的姿勢,舉起一只手,用凄修的聲調說:
  “死去吧,你這不幸的女人!”
  這一切令斯塔爾采夫感到憤怒。他坐進馬車,望著黑沉沉的房子和花園,望著這處他曾經十分珍愛的地方,他立即想起了一切--薇拉·約瑟福夫娜的小說,科季克轟響的琴聲,伊凡·彼得羅維奇的俏皮話和帕瓦的裝腔作勢,他不禁想到,既然全城最有才華的這家人個個那么平庸,那么這個城市又會怎么樣呢?
  三天后,帕瓦送來一封葉卡捷琳娜的信。信是這樣寫的:
  您沒有來看我們,為什么?我擔心您對我們的態度已經變了,我一想到這一點就害怕。只有您才能使我安下心來,快來吧,告訴我您一切都好。
  我必需跟您談一談。
                         您的葉·圖

  他讀完這封信,考慮了一會儿,對帕瓦說:
  “親愛的,你回去說我今天很忙,不能去。就說過兩三夭再去。”
  三天過去了,一星期過去了,他始終沒有去圖爾金家。有一天他路過那里,想到應當進去坐坐,哪怕一小會儿也好,但轉念一想……還是沒有進去。
  此后他再也沒有去過圖爾金家。

  又過了几年。斯塔爾采夫更胖了,一身肥肉,气喘吁吁,走起路來總是仰著腦袋。每逢他大腹便便、紅光滿面地坐在鈴聲釘當的三套馬車上,而那個同樣大腹便便、紅光滿面的潘捷萊蒙,坐在車夫座上,挺起胖嘟嘟的后腦勺,朝前伸出木棍般僵直的胳臂,向著迎面而來的行人叱喝著:“靠右,右邊走!”--這幅景象可真夠威風的:似乎這坐車的不是人,而是异教的神靈。他在城里的業務十分繁重,忙得連喘口气的工夫都沒有。他已經有了一處庄園,兩幢城里的房子,目前正物色第三幢更有利可圖的房產。每當他在信貸合作社听說某處有房出售時,他就毫不客气地闖進去,走遍每個房間,全然不管那些沒穿好衣服的婦女和孩子正惊恐地瞧著他,用手杖捅著所有的房門,問:
  “這是書房嗎?這是臥室嗎?這算什么?”
  他一面說,一面气喘吁吁地擦著額頭上的汗珠。
  他要操勞的事很多,但他仍然不放棄地方醫師的職位。他貪得無厭,總想兩頭都兼顧著。在佳利日,在城里,大家都只叫他“姚內奇”1。“這個姚內奇要去哪儿?”或者“要不要請姚內奇來會診?”
  --------
  1直呼父稱,表示不客气。
  大概是他的喉部脂肪過多,他的聲音變得又尖又細。他的性格也變了,變得難以相處,動輒發怒。他給病人看病的時候,總愛發脾气,不耐煩地用手杖敲地板,用他那難听的聲音叫喊。
  “請您只回答我的問題!別說廢話!”
  他孤身一人,過著寂寞無聊的生活,任什么也提不起他的興趣。
  他住在佳利日的這些年月,他對科季克的愛情算是他唯一的、恐怕也是最后的歡樂。每天晚上他在俱樂部里玩“文特”,然后獨自坐在一張大桌子旁邊吃晚飯。一個年齡最大、最穩重的侍者伊凡伺候他用餐,給他送上第十六號拉斐特紅葡萄酒。俱樂部里所有的人,上至主任,下至廚師和侍者,都知道他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個個都盡心竭力地奉迎他,惟恐他突然大發脾气,拿手杖敲地板。
  吃晚飯的時候,他有時轉過身,對別人的談話插上几句:
  “你們這是說什么?啊,說誰呢?”
  有時候,鄰桌有人談到圖爾金家的事,他就問:
  “你們說的是哪個圖爾金家?是女儿會彈鋼琴的那一家嗎?”
  關于他的情況,能說的也就是這些。
  那么,圖爾金一家人呢?伊凡·彼得羅維奇不顯老,一點儿也沒有變,照舊愛說俏皮話,講各种奇聞軼事。薇拉·約瑟福夫娜照舊高高興興地、真心誠意地、落落大方地朗誦她的小說。科季克每天照舊彈鋼琴,一彈就是三四個小時。她明顯地老了,還常常生病,每年秋天總跟媽媽一道去克里米亞療養。這時,伊凡·彼得羅維奇便到火車站給她們送行,火車開動時,他擦著眼淚大聲叫道:
  “再見吧,請啦!”
  還揮動著手絹。
                    一八九八年九月
  ------------------
  公益圖書館掃校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