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三十


  我們在愛德梅服喪期滿后回到圣賽韋爾,我們的婚禮早已确定在這時舉行。當我們离開這個使我們倆都深惡痛絕、苦不堪言的省份時,我們以為絕不會感到有回來的必要;然而,童年的回憶和家庭生活的聯系是那么有力,即使置身在景色迷人、不可能勾起任何傷心事的地方,我們也很快怀念起我們凄涼、荒僻的瓦雷納,為花園里那些老櫟樹歎息。我們怀著發自內心、甚至帶有敬意的喜悅心情回來。愛德梅關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園子采集美麗的花,跪著獻在她父親的墳上。我們吻著這塊神圣的土地,發誓要不懈地努力,像他一樣地光大門楣。他經常把這种抱負發展成弱點,但這是一种高貴的弱點,一种神圣的虛榮心。
  我們的婚禮在村子的小教堂內舉行,喜慶限于家庭規模;除了阿瑟、神甫、馬爾卡斯、帕希昂斯,沒有任何外人參加我們簡朴的喜宴。我們干嗎要不相干的人來目睹我們的幸福呢?他們或許會以為,通過他們的大駕光臨掩飾我們的家聲之玷是給我們莫大的面子呢。我們在自己人中間已夠幸福而快活的了。我們心中的情誼已達到飽和狀態。我們的自尊心太強,不愿向任何人乞求友情;我們彼此已心滿意足,沒有更多的需求。帕希昂斯回到他的小屋中去了,他始終拒絕對自己朴素的隱居生活作任何改變,每周有几天繼續盡他“大法官”和“財務官”的職責。馬爾卡斯留在我身邊直到故世,這發生在接近法國革命的末期;我但愿通過無私的友誼和親密的交往,已盡我最大可能報答了他的思情。
  阿瑟為我們犧牲了他的一年光陰,下不了決心放棄對他祖國的愛,放棄以他的知識和勞動的成果報效祖國、對祖國的進步作出貢獻的愿望。他返回費城;我鰥居之后,曾去那儿看望過他。
  我不給你們描繪我跟高尚而善良的妻子生活在一起如何幸福美滿;這樣的歲月是難以形容的。失去它們之后,如果不竭力避免多想,就會叫人痛不欲生。她給我生了六個孩子,其中四個還活在世上,全都安居樂業。我相信他們最終會抹去祖先身后留下的可悲的名聲。我遵從愛德梅臨終的囑咐,為他們而活著。請允許我不給你們進一步講述喪事。這一損失對我來說僅僅過去十年,如今我仍和當初一樣感到痛心。我不尋求自慰,而是要力爭使自己配得上她,在度過了考驗期之后,到一個更好的世界去跟我生活中神圣的伴侶會合。她是我終生惟一所愛的女子;從來沒有別的女子吸引過我的目光,感受過我的摟抱。我生性如此;我愛什么,就永恒地愛,無論是過去,現在,或者將來,都始終不渝。
  法國大革命的風暴沒有摧毀我們的生命;革命喚起的激情也沒有扰亂我們和諧的家庭生活。我們心甘情愿地將一大部分財產捐獻給共和國,認為這是正當的犧牲。神甫被流血斗爭嚇怕了,當時代的需要超出他靈魂的力量時,他就偶爾放棄宗教信仰。他是家庭中的吉倫特党人
  --------
  1吉倫特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代表大中工商業資產階級的党派。1792年8月執政后,反對革命深人發展,1793年6月巴黎人民起義時垮台。
  愛德梅同樣十分敏感,卻具有更大的勇气。她作為女人,又富有同情心,為所有党派的災難深感痛苦。她為她時代的不幸而傷心;但她從未低估偉大而圣洁的狂熱。她始終忠于她的絕對平等的學說。在山岳派的行動使神甫生气和灰心的時期,她慷慨地犧牲了自己的愛國熱忱,体貼地從不在他面前提起某些會使他發抖的名字;她敬仰這些名字,信服的程度是我在別的女人身上從未見過的。
  --------
  1山岳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國民公會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會議大廳的最高處得名。1792年吉倫特派退出雅各賓俱樂部后,山岳派實際上成為雅各賓派,其著名領袖是羅伯斯比爾、丹東和馬拉。
  至于我,可以說正是愛德梅教育了我。在我整個人生過程中,我完全信賴她的明智和公正。當我熱情沖動,想扮演一個深孚眾望的領袖角色時,她阻止我,提醒說我的名字會妨礙我對某個階級的影響;他們不信任我,以為我想依靠他們恢复我的貴族地位。當敵人兵臨法國城下時,她送我去以志愿兵身份服役;當共和國傾覆,軍人生涯成為滿足野心的手段時,她把我叫回來,說道:
  “今后別再离開我。”
  帕希昂斯在大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被一致推舉為他區里的法官。他的廉正,他在城堡和茅屋之間不偏不倚的態度,他的堅定和智慧,在瓦雷納留下不可磨滅的回憶。
  戰爭期間,我有机會救了德·拉馬爾什先生的性命,幫他逃亡國外。
  以上,我想,莫普拉老人說,就是在我一生中愛德梅起了作用的全部事件,剩下的不值一提了。如果這個故事里有什么教益,那就好好利用吧,年輕人。你們要盼望有個坦率的勸告者,嚴厲的淨友。別愛奉承你們的人,而要愛糾正你們缺點的人。別太相信顱相學;我有高度隆起的頭蓋骨所顯示的殺人天性,就像愛德梅以幽默、傷感的語气經常說的,我們家的人“生來好殺”。別信奉宿命論,或者至少別勸任何人听天由命。這就是我的故事的寓意。
  這樣說著,年老的貝爾納請我們吃了一頓爽口的晚餐,又繼續跟我們談了一個晚上而沒有表現出思想混亂或倦意。我們求他對他所謂的他的故事的寓意再稍加發揮,于是他進一步作了概括性的論述,其觀點的明晰和通情達理使我們產生了強烈的印象。
  他說,我給你們談到顱相學,用意不在于批評這樣一种思想体系,它在補充系統的生理學觀察范圍內有好的方面;生理學觀察旨在增進對人的了解。我運用“顱相學”這個術語,因為現今我們相信的惟一宿命,就是我們都由自己的天性所創造。我不認為,顱相學比任何這類思想体系更傾向于命里注定的觀點。拉瓦特在他那個時代也曾被指控為宣揚宿命論,其實他是《福音書》歷來培養的最信奉基督教的人。
  --------
  1拉瓦特(1741—1801),瑞士作家、思想家、神學家,曾著書介紹相面術。
  孩子們,別相信任何絕對、必然的宿命;然而你們得承認,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們的天性、官能、搖籃時代的印象、童年時期最早的環境——一句話,受到主宰我們的靈魂發展的整個外部世界的影響。如果你們愿意對罪犯寬容,就是說像上帝那樣公正,因為在上帝的判決中有許多仁慈,否則他的公正就會是不完備的,那么你們還得承認,我們在善与惡之間選擇時并不總是絕對自由的。
  上面我所說的也許不太正統,但我向你們保證,這是真實的,是合乎基督教義的。人之初,性本不惡;人之初,性本也不善,這正与我親愛的愛德梅的老師若望一雅克·盧梭所主張的相反。人生下來就有或多或少的七情六欲,就有或多或少的精力去滿足這些情欲,就有或多或少的才能在社會內或好或坏地利用這些情欲。教育既能夠也應當對一切找到補救的辦法。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是,要找到适合每個人的個別教育。普及的一般性教育看來是必要的,能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說,教育應當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呢?我深信,如果我十歲時得以上學,我可能早就變得文明了;然而會不會有人像愛德梅所做的那樣,善于糾正我強烈的欲念,教我克制它們呢?我對此怀疑。每個人都需要有人愛,好有點存在的价值;但愛的方式應當因人而异:這個人需要不倦的寬容,那個人需要持久的嚴厲。在解決适合每個人的普及教育問題之前,你們先致力于互相糾正缺點吧。
  你們問我為什么?我的答复是簡短的:只要你們彼此真誠相愛——風俗正是這樣對法律產生影響的,你們就能最終取消最恐怖、最無情的刑法,取消以牙還牙的懲罰法,廢除死刑,這种刑法不是別的,只是宿命原則的認可,因為它假定罪犯不可救藥,上帝毫不容情。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