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作者簡介

作者:佚名

  【莎士比亞,W. 】(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 英國著名戲劇家和詩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曾在當地文法學校學習。13歲時家道中落輟學經商,約1586年前往倫敦。先在劇院門前為貴族顧客看馬,后逐漸成為劇院的雜役、演員、劇作家和股東。1597年在家鄉購置了房產,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鄉度過。

  莎士比亞是16世紀后半葉到17世紀初英國最著名的作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也是歐洲文藝复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他共寫有37部戲劇,154首14行詩,兩首長詩和其他詩歌。長詩《維納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均取材于羅馬詩人維奧維德吉爾的著作,主題是描寫愛情不可抗拒以及譴責違背“榮譽”觀念的獸行。14行詩(1592∼1598)多采用連續性的組詩形式,主題是歌頌友誼和愛情。其主要成就是戲劇,按時代、思想和藝術風格的發展,可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

  早期(1590∼1600年):這時期的伊麗莎白中央主權尚屬鞏固,王室跟工商業者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尚在發展,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國勢大振。這使作者對生活充滿樂觀主義情緒,相信人文主義思想可以實現。這時期所寫的歷史劇和喜劇都表現出明朗、樂觀的風格。歷史劇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譴責封建暴君,歌頌開明君主,表現了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開明政治理想。喜劇如《仲夏夜之夢》(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歡喜》(16O0)等,描寫溫柔美麗、堅毅勇敢的婦女,沖破重重封建阻攔,終于獲得愛情胜利,表現了人文主義的歌頌自由愛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縛的社會人生主張。就連這時期寫成的悲劇《羅密歐与朱麗葉》(1595)也同樣具有不少明朗樂觀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這時英國農村的“圈地運動”正在加速進行,王權和資產階級及新貴族的暫時聯盟正在瓦解,社會矛盾深化重結,政治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詹姆士一世繼位后的揮霍無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劇,反抗迭起。在這种情況下,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与現實的矛盾越來越加劇,創作風格也從明快樂觀變為陰郁悲憤,其所寫的悲劇也不是重在歌頌人文主義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會的种种罪惡和黑暗。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現了一場進步勢力与專治黑暗勢力寡不敵眾的惊心動魄斗爭。《奧賽羅》(1604)描寫了一幕沖破封建束縛又陷入資本主義利己主義陰謀的青年男女的感人愛情悲劇。《李爾王》(1606)描寫剛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誠和偽善的事實教育下變為一個現實而具同情心的“人”的過程。《麥克白》(1606)則揭露權勢野心對人的毀滅性腐蝕毒害作用。這時期所寫的喜劇《終成眷屬》、《一報還一報》等也同樣具有悲劇色彩。

  晚期(1608∼1612年):這時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更加尖銳。莎士比亞深感人文主義理想的破滅,乃退居故鄉寫浪漫主義傳奇劇。其創作風格也隨之表現為浪漫空幻。《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寫失散后的團聚或遭誣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風雨》(1611)寫米蘭公爵用魔法把謀權篡位的弟弟安東尼奧等所乘的船攝到荒島,并寬恕了他,其弟也交還了王位。一場類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風暴,在寬恕感化中變得風平浪靜。

  馬克思稱莎士比亞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贊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与情節的生動性、丰富性。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譯成世界各种文字。1919年后被介紹到中國,現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亞全集》。

  ------------------
  轉自 || 獵書人网站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