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譯序

作者:董衡巽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列門斯,1835年生于密蘇里州的弗羅里達村,小的時候隨家遷居到密西西比河邊的小鎮漢尼伯爾。馬克·吐溫的父親收入不多,命運不濟,買了田地未見收益,開店又賠本,“逼得他子女長期為生活而在世上掙扎”。馬克·吐溫在這樣的家境里沒有受多少正規的教育,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去印刷所當學徒,生活清苦。
  大約在他對歲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机會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輪船上干活,他學會了領港的本事。這一段生活是他最難忘的。他接触到各种各樣的人從船長、水手到南方各州的紳士、移民、人販子等等,為他今后的創作積累了許多素材。
  但好景不長,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后,密西西比河航運業停止,他只得去西部發展。他先去淘金,后去報館當記者,這是他寫作生涯的起點。他寫幽默滑稽小品、故事出了名以后便去了東部。不几年他發表了《傻子國外旅行記》(1869年)和《過苦日子》(1872年)兩部作品,前者是他為報館所寫的旅歐報道,所謂“傻子”,是指天真無知的美國人。他們到了歐洲,嘲弄歐洲的文化古跡,而自己又土頭土腦,舉止粗俗。這些報道寫得滑稽、有趣,很受讀者歡迎。《過苦日子》是回憶他在西部的生活,從隨他哥哥到內華達寫到他開始作幽默演講為止。
  七十年代初,他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奧·蘭登結了婚,定居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874年,他同人合作寫了一部長篇小說《鍍金時代》,嘲諷當時彌漫全國的投机、發財的气氛。此后,馬克·吐溫以寫作為生,收入頗丰,生活穩定。
  在哈特福德定居期間,馬克·吐溫創作了十來部長篇,是他最為多產的時期。《湯姆·索亞歷險記》(1876年)是對童年生活的生動描寫,小主人公湯姆不喜歡呆板乏味的小鎮生活,追求新奇、冒險的生活感受。《在密西西比河上》(1883年)回憶了作者當年的航行生涯,包括拜師學藝,大河景象,有的章節寫得极有詩意,透出馬克·吐溫深深的怀念。這個時期,他主要作品是《哈克貝利·貪恩歷險記》(1884年)。主人公哈克是一個窮白人的儿子,曾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出現過。他害怕醉鬼父親的毒打,也受不了正規家庭的种种戒律,便与黑奴吉姆為伴,乘坐木筏沿密西西比河漂流,尋找自由州。一個白人男孩和一個逃亡的奴隸相依為命,經歷了种种險情,反映了南北戰爭以前美國的社會生活。哈克起初陷入為難的境地,但經過內心斗爭,終于克服了“畸形的意識”,沒有出賣黑奴吉姆,“健全的心靈”取得了胜利,這正是馬克·吐溫自白、平等的民主理想。這部小說運用生動活潑的美國口語寫成,而且各种人物有各种不同的語言,為美國文學開創了新的文風。這一切都使這部小說成為美國十九世紀文學的經典之作。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馬克·吐溫的創作進入后期,幽默、滑稽的笑聲少了,諷刺、批判的咸分多了,主題也趨向嚴肅的社會問題。《亞瑟王朝上的康涅狄格美國人》(1889年)被譽為當代“黑色幽默”的先驅。這部小說把一個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打發到六世紀的英國去,用一种特有的幽默風格揭露專制獨裁的社會体制。《傻瓜威爾遜》(1893年)通過兩個嬰儿調包的故事批判美國社會的种族歧視。《冉·達克》(1896年)歌頌法國民族英雄,浪漫的气氛濃重。
  八十年代后期馬克·吐溫投資“佩奇排字机”的試制工程,又經辦出版公司,這兩項工作均告失敗。為了節省開支,償還債務,1891年,馬克·吐溫關閉了哈特福德的寓所,到世界各地去巡回演講,于1900年回國。出了美國,他發現歐美帝國主義在世界各地种种罪行,他寫了《赤道環游記》(1897年)譴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贊揚殖民地人民的反帝斗爭。
  回國之后,他繼續撰文抨擊歐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尤其令我們覺得可親的是他贊揚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1900年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前一天,他說“我的同情是在中國人民一邊,歐洲掌權的盜賊長期以來野蠻地欺凌中國,我希望中國人把所有的外國人都驅逐出境,永遠不許他們再回來”,并預言“中國將獲得自由,拯救自己”。
  晚年,馬克·吐溫主要作品是寫《自傳》,發表在他去世之后(1924年)。其他一些作品帶有悲觀色彩,流露出對“人”的失望情緒。他這种思想變化,有人歸之于他企業經營的失敗,發財夢的幻滅,愛妻的去世,愛女的早逝,也有人認為是社會風气的墮落使他看不到光明。
  1835年,馬克·吐溫誕生那一年,哈雷慧星划過長空,該星于1910年返回。馬克·吐溫預言他將隨這顆慧星而去。1910年4月19日,哈雷慧星閃現在天際,4天之后,馬克·吐溫果真隨之离開了人問。
  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是從寫幽默作品起步的。他稱之為“隨筆”、“小品”或者“故事”,但其中有人物、有故事,具有短篇小說的基本要素。他這种体裁輕松自如,靈活多變,是同美國西部的幽默傳統密切相關的。
  美國西部的幽默故事有著悠久的傳統。自從有人向西開發以來,就有探險的趣聞軼事在拓荒者中間流傳。荒野的篝火旁,航行的輪船上,林間的小木屋里,都是傳播這些滑稽故事的地方。人們講述這些見聞和故事,原是為了解除一天的疲勞,在沒有文化娛樂的地方聊作消遣。這些趣聞的特點是滑稽、幽默、夸張、离奇。它們都是口述的,又經過不同的講故事人的渲染,添枝加葉,變換角度,因而富有感染力,成了美國口頭文學一宗寶貴的財富。
  早在馬克·吐溫誕生之前,這种幽默滑稽文學已經從口頭流傳發展到書面印刷。作者大多數是來自東部的文化人:記者、教師或者官員。他們喜愛這些粗獷、夸張、滑稽的故事,并且根据各自的趣味,把它們整理改編之后發表在報紙上。馬克·吐溫先在內華達當記者,后在舊金山等地采訪,這段時間正是西部幽默創作的繁榮時期。馬克·吐溫這個筆名(意為“測標兩尋”,即12英尺,水位安全,船可通過)就是他在內華達當記者時取的。他的成名作《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寫于舊金山,那時他已經30歲。后來他根据自己的見聞撰寫了大量的幽默短篇,以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左右產量最多。
  從這些故事看來,馬克·吐溫有三個特色。
  第一,他在西部幽默傳統的基礎上,發揮极度夸張的藝術想像。例如《田納西的新聞界》寫的是新聞界的烏煙瘴气,辦報的胡說八道,看報的蠻不講理,乃至發生武斗。“主筆”与“上校”之間相互槍擊,但槍槍都打在“我”這個小編輯身上,像是一場鬧劇。
  我們熟悉的《競選州長》也有這類滑稽文字:
  
  有一家報紙登出一條新的聳人听聞的案件,再一次惡意中傷,嚴厲地控告我因為一家瘋人院妨礙我家的人看風景,我就將這座瘋人院燒掉,把里面的病人統統燒死。

  這是非常夸張的寫法。“馬克·吐溫”把瘋人院里“病人統統燒死”,這不是犯了命案了嗎?怎么不吃官司,還跑來競選?在這篇小說中,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有些“罪名”与“罪狀”不相符。例如,“侵占一小片芭蕉地”怎么會构成“偽證罪”?誣蔑對方祖父“攔路搶劫被處絞刑”怎么成了“盜尸犯”?這是馬克·吐溫有意用錯位手法制造极度夸張的喜劇效果。
  馬克·吐溫第二個特點是:作品常常以第一人稱“我”為主人公,這個“我”像我國相聲里的主人公一樣,扮演各种喜劇性人物。他們大都天真、老實、無知,思想單純,什么事都一廂情愿,結果常常事与愿違。
  這類例子很多。《神秘的訪問》的主人公自作聰明,炫耀財富,才中了圈套。《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的主人公,中國人艾送喜,离別“備受壓迫和災難深重的祖國”,來到“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的美國,以為進了天堂,但等待他的是警察的踢和打,行李被沒收,走在街上被狗咬,任人取笑,結果還以“扰亂社會治安”的罪名進了監獄。
  馬克·吐溫用天真老實人做主人公是有意識的。他說,主人公的“單純、天真、誠懇和渾然不覺要裝得非常之像”,“才能收到美妙動人的效果”。《關于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過》中的小秘書怎么也不明白:他這么關心國家大事,反倒招人恨?艾進喜最后還在迷糊:他為什么進監獄?這里,我們看到主人公越單純、越天真,反差的效果就強烈。主人公總是怀著某种理想或某种單純的想法,但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說明他這個理想是不現實的,行不通的,而他越不明白這一點,就越顯出理想与現實之間的差距。
  第三個特點是幽默里含有諷刺。他在《自傳》里總結他寫幽默小說的經驗,說“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經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儿和花絮。我老是訓誡人家,這就是為什么我能夠堅持30年。”“30年”,是指從他開始寫作至寫自傳時為止。他所謂“訓誡人家”是說他寫小說含有抑惡揚善的嚴肅的創作目標。
  馬克·吐溫的諷喻成份是逐步加強的。他早期的作品滑稽成分多。像《田納西的新聞界》、《我怎樣編輯農業報》等一些笑話新聞界的作品,有時滑稽得像鬧劇。但到了中期,他創作的主題嚴肅起來,像《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一個真實的故事》,寫的是美國种族歧視這個社會問題,雖然他表面上嘻嘻哈哈,但受害者的遭遇讓讀者笑時含著淚。
  在金錢對人的誘惑、腐蝕這個主題上,最能說明馬克·吐溫從幽默到諷刺的發展。《百万英鎊》寫得滑稽、有趣,歡樂之情溢出紙面,《3万元的遺產》就含有諷喻,我們看到金錢怎么扭曲人們的思想感情,以致主人公昏頭昏腦,最后“沉浸在模糊的悔恨和悲傷的夢境里”,臨死之前,男女主人公体會到“暴發的、不正當的巨大財富是一個陷阱。”在《敗坏了赫德萊堡的人》中,馬克·吐溫收起了笑臉,滿怀辛辣的諷刺,把那些“誠實的、自豪的”正人君子的虛偽外衣剝下來,暴露出他們“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貪婪面目。這也可以稱作“笑”,但那是一种冷峻的笑。
  總的來說,馬克·吐溫的“笑”是對普通人、小人物的一种愛。即便是嘲笑挪揄,也常常是善意的,富于同情的。他說:“我從來沒想過要去教化那些有教養的階級,我無論從天性上還是從訓練上都不具備那种本領。而且我也從來沒有產生過那种野心。我總是想獵取更大的獵物——群眾。”
  為了便于讀者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創作思想的發展,除首篇《百万英鎊》外,本書各篇小說大致按發表的時間順序排列,時間的跨度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紀初。依据的原文版本主要是《馬克·吐溫短篇小說全集》,美國戴伯台公司出版的1983年版。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网獨家推出||http://gd.cnread.net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