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槿姬原本在賀茂神社當齋院,因父親桃園式部卿親王新逝,便辭職移居別處為父守孝。源氏內大臣有一癖好,但凡傾心戀慕過的女子,便就不忘怀。因此聞訊后多次去信吊慰。槿姬回想昔日受其煩扰,因此并不誠懇复信,只作禮節性應酬。源氏內大臣深感失望。九月,槿姬移居舊宅桃園宮邪。源氏內大臣獲得消息,心念姑母五公主亦居住那里,便借口探望五公主,前去拜訪。 五公主住于邸內正殿東側,槿姬住西側。親王辭世雖不久,但棚內已日見蕭條落寂。桐壺院辭世之前,特別恩寵五公主。所以時至今日,源氏內大臣仍与這位姑母書信往來,關系親密。五公主雖為槿姬之母三公主之妹,卻全不似她姐姐那樣年輕貌健,恐怕遭遇不同之故吧!她聲音嘶啞、老態龍鐘,且時常咳嗽。她親自會晤侄儿,對他說道:“我年邁体衰,平居常易傷心落淚。如今桐壺院亦离我而去,我更覺万念俱灰。幸有你這侄儿時來探望,讓我暫忘苦痛,得些安慰,”源氏內大臣見姑母几近風燭殘年,于是處處尊敬她,回道:“父皇駕崩之后,世間万事通异往昔。前年侄儿蒙冤遭罪,滴成异鄉。想不到皇恩浩蕩,又獲赦免,重歸故土,權理政務。只因公務繁多,少有閒暇,雖欲常來敘舊問候,得些指教,而終難如愿,實乃憾事。”五公主說道:“哎呀,這世道變化無常,真叫人揣摸不定!我歷盡滄桑,早已厭倦此身,只想撒手而去,如今幸而見得你回返京都,加官晉爵,盡享榮華;若在你當年陷入困頓之時,痛心而去,倒是不幸呢!”她聲音顫抖著。又道:“你真是相貌英俊,不同凡響啊,你幼年之時,我便惊詫世間竟有如此人物,以后見你愈發俊美,便疑心仙人下凡,令人心悸不已。世人盛傳圣上相貌与你酷似,但依我推究,怎可能比得上你呢?”便自顧說開了去。源氏內大臣心想:“姑母也真有趣,哪能當面對人的相貌大加贊譽呢?”便說道:“姑母過譽。近年來侄儿身遭憂患,嘗盡顛沛流离之苦,已日見衰老了。當今皇上貌美無比,真是前無古人,絕世稀有,我怎能与圣上相提并論呢?姑母的推想也太离奇了。”五公主說:“無論怎樣,只要能常見你,我這老命也會存活長久些。今日我憂患盡釋、神清气爽,真高興啊!”說罷竟忍不住哭了起來。片刻后又說道:“三姐洪福,有你這么個女婿常親近,真讓人羡慕不已。此處已故親王,便深悔不曾招你為婿呢!”源氏內大臣听罷,覺得此話倒很稱心,遂答道:“真是求之不得呢,如此大家便可常常親近,是何等幸福啊!只可惜他們皆不愿接近我呀!”他發恨說道,言語中已透露出心事了。他向槿姬所住那邊望去,看見庭前草木雖已衰枯,卻別有一番景致。想像著棋姬憑窗遠眺的可愛模樣,一時不能自制,便說道:“侄儿今天來此,理應去看望姐姐,不然就失禮了。”于是辭別五公主,順著廊檐往那邊走去。 此時槿姬室內的黑色帷屏,透過灰色包邊的帘子隱約可見,在向晚的夜色中,顯得寂寥凄涼。微風拂面,送至縷縷衣香;那內室景象,源氏內大臣更覺神秘而美妙。侍女們不便在廊檐上款待大臣,便請他南廂就坐。由一個叫做宣旨的侍女代為應酬。”源氏內大臣甚為木滿,說道:“叫我坐于帘外,豈不是將我同年輕人同等對待?我仰慕姐姐,由來已久。憑此誠心,尚不足以出入帘帷么?”槿姬傳言道:“昔日諸事,恍若夢中;而今夢雖已醒,但仍難辨世間真偽。故你是否誠心,再待我細細思量。源氏內大臣受此冷遇,便覺世事無常。慎微小事,亦真讓人深思啊!便贈詩道: “儉持神明客汝運,甘心首症已經年。神明已允你返部,緣何避而不見?我遭得滴戍,飽經苦難,早已積郁滿胸,只想求得机會,向你—一傾訴呢。”他言辭真切、態度誠懇,風流流洒更甚于往昔。他年紀雖長了些,但于內大臣一職,也頗為年輕。控姬答詩道: “尋常一句風情話,神前背誓獲罪多。”源氏內大臣故作激洒地說道:“舊誓又何必重提呢?昔日之罪,早已隨風而去,無蹤可覓了。”侍女宣旨對他頗為同情,逗趣道:“如此說來,‘此誓神明不要听’了。”槿姬本是正經之人,聞言頗感不快。她生性古板,年紀越長,便越發謹小細微,連答話也怕多說。眾侍女對此一籌莫展,只是干著急。源氏內大臣掃興地說道:“想不到我竟成了調笑的對象!”便起身告辭。一面走,一面哀歎道:“唉,年紀一大,便遭人奚落。我為她樵悻至此,她卻一臉冰霜。我連‘請君出看誰摔身’也不能吟了!”眾侍女對他絕世俊顏又是一番贊美。此時夜空高遠,碧藍如水。風吹落葉,聲聲入耳。眾侍女触景傷怀,又憶起從前在賀茂神社時的种种趣事,那時源氏公子情書頻來,或憂或喜,趣味無窮。她們盡情回憶往事,直至深夜。 源氏內大臣回到家里,回想槿姬此間態度,莫名懊惱,整夜輾轉難眠。晨間憑窗而望:朝霧淡淡,秋草霜枯;模花形容枯槁、顏色慘淡,攀纏于草木之上。他叫人折來一枝,送与槿姬,并附言道:“昨日遭你冷淡,教我再無顏面。你可曾取笑我狼狽之相?真是可恨!但我且問你: 昔年曾贈欄,永不忘當初;久別無由見,花客減色無?尚望你体諒我長年相思之苦。”此信措詞謙恭可怜,槿姬覺得倘置之不理,未免太過薄情無味。便复書道: “秋深落篱畔,若霧降臨初;橙色調傷甚,花容有若無。以此花喻我,妥帖之至,使我不禁落淚。”書中僅此數言,亦非深情流露。不知何故,源氏內大臣捧書細讀,竟不忍釋手。青灰色的信箋上,字跡娟秀柔嫩,相得益彰。凡贈答之詩歌函犢,終因人物品格,筆墨趣味,得以暇瑜并掩,當時似覺完美;后以多次傳抄;有的讓人見了則不免搖頭皺眉,木以為然。故作者在本書中故作聰明地引用的詩歌函犢,恐有傷大雅的也不在少數。 若再似年輕時那般鴻雁傳情,源氏公子覺得自己已不相宜。但回想起槿姬不冷不熱、若即若离的態度,至今未成其好事,令他甚為傷心懊惱,終不甘心;便重鼓勇气再示愛慕。他喚侍女宣旨到獨居的東殿商量對策。槿姬身邊侍女個個風流多情,對一般男子尚傾心相戀,何況英俊滿酒、慣于吟風弄月的源氏公子?嗟歎贊譽之极,只恨自己不是槿姬!至于槿姬自己呢,年輕時尚且一本正經,凜然不可冒犯。更況現在年事俱長,位高名尊,豈可作那排聞艷事?源氏公子覺得這位小姐雖經滄桑世事,但性情仍絲毫未變,實在与眾不同。真是稀世少見,可歎可恨 与槿姬的戀情最終仍被傳了出去。大家互相議論道:“听說源氏內大臣愛上前齋院了呢,五公主也說這二人是天造地設的一對。這真是一段門當戶對的天賜良緣!”槿姬闊得此等傳聞,開始不以為然,心想內大臣對自己向來寵愛有加,斷不會隱瞞此事。后來細心觀察,見公子神色异乎尋常,時時魂不守舍、若有所思,她這才有些憂懼:“原來他對槿姬的戀情已刻骨銘心了。在我面前卻故作坦然,戲言蒙混。”又想:“那槿姬与自己同為皇室貴胄,聲望又不在自己之下。若公子傾心于她,則自己地位可危。多年享慣專寵,如今若為核姬所奪,豈不傷心!”她獨自悲歎。繼而又想:“以后他雖念及舊情終不會棄我而去,但我在他心中已無足輕重。那多年的感情也就可有可無、不值一提了。”她思緒煩亂、愁腸百結。若是鎖屑小事,發几句無傷感情的怨言也許作罷。但此等大事,豈能等閒視之。但未得真憑實据,也不便怒形于色。源氏公子為槿姬一事,整日獨坐窗前,冥思苦想。他常值宿宮中,并不回家。偶有閒暇,也只管理頭寫信,當作公務一般。槿姬想:“外間的議論果然不假!他怎未對我吐露半點心事呢?”她為此一直心緒不宁,茶飯不思。 因在藤壺母后喪服之期,故這年冬天,宮中神事一概不予舉行。源氏公子百無聊賴,便去桃園宮邪探訪五公主。時值大雪紛飛,向晚的景致冷艷動人。源氏公子此次出訪穿戴著意講究,農香甚于往日。若多情動心的女子見得,不生愛戀才怪呢!他畢竟不便悄悄出訪,臨行時向紫夫人告辭:“五姑母身体不适,我去探望一下。”他稍坐便欲走,但槿姬只管与小女公子玩耍,并不理他,但眼中仍難掩飾那异樣之色。源氏公子便對她說道:“近來你神色怪异,我又不曾得罪于你,卻是為何?定然又多心了。其實我只是想起‘彼此不宜太親呢’的古話,便常留宿宮中。”槿姬只答了一聲“太親見了的确多痛苦”,便背轉身去躺下了。源氏公子見此情景,覺得手心不忍,但此行已通知五公主,便決然出門而去。槿姬悵然尋思道:“我一向信任于他,不想竟會發生此种事情。”源氏公子出門之時,身著灰色喪服,色彩諧調,式樣得体,竟是异常美觀”。雪光映照下,更為明艷無比。槿姬望著他的背影,戀戀不舍,心想:日后這人果真棄我而去,該是怎樣的悲哀啊!忍不住憂傷滿怀。 源氏公子只帶了几個不甚惹眼的家巨隨了前往。源氏便向他們訴道:“似我這般年紀,竟懶得出宮走動了。只因桃園邪內的五公主,老邁孤寂,甚為可怜。我曾答應式部卿親王,常去照看她。五公主也曾請求于我,便更不好推倭了。”眾人皆知他的秘密,私下議論:“唉!他用情不專,見了美女便傾心的老毛病看來終是難改的。真是白壁微假,但千万不要籌出麻煩啊!” 到了桃園宮邪,公于本想從北門進去,但閒雜人員進出甚多,公子不便輕率進入。于是只能走一向緊閉的西門,同時也派人進去通報。且說五公主見天降大雪,推想源氏公子不會來訪,不料如今卻來了。她很是吃惊,忙叫人開門,那守門人冷得瑟瑟發抖,只想快些開了門回去。偏偏那門不易打開,且沒其他男佣相幫,便忍不住恨聲罵道:“該死的鎖!怎么銹得如此厲害?”源氏公子听罷,感慨万端。他想:“親王新逝不久,卻似已歷多年。本知世態炎涼,一切榮華富貴,皆乃過眼云煙,卻因留戀四時風物之故,舍不得區區之身。人生也真悲哀啊!”他触景生情,忍不住隨口吟道: “曾几何時荒草生,蓬門積雪斷垣傾。”緊閉的西門終于打開了,公子便進去探訪。 他每次先探訪五公主,照例与她敘談些往事。五公主一見公子便興致大發,暢談無聊往事,繁瑣冗長,旁雜無序。源氏公子對此索然寡味,雖強作精神,仍奄奄思睡。五公主不久也呵欠連連,勉強說道:“人老了,晚上只想瞌睡,話也說不流暢了。”話聲剛落,分明鼾聲已起。源氏公子一見,心中暗喜。正欲告辭出門,只見一老態龍鐘的婆婆咳嗽進來。說道:“說句生气的話,你定然知道我在此。怎不來看我?我還等著呢。想必你已把我忘了,銅壺帝和我說笑時,常叫我‘老祖母’呢。”經她這一提醒,源氏公子也記起來了。這個人叫源內待,听說她拜五公主為師,已出家為尼,不料仍康住于世。此人久無音訊,平時又沒在意,如今見到,甚覺意外。于是答道:“父皇當年之事,已成古話;每每想起,感慨万千。今日有幸听到你的聲音,自然高興。還請前輩把我看作‘沒有父母而俄倒在地的旅人’多加照拂!”便坐于她身旁。源內侍看著源氏公子,見他英俊颯爽,不禁沉酒于往事,又忍不住嬌痴之態,苦恨不能回到從前。她牙齒所剩無几,講話已是困難,但聲音卻嬌脆動听,滿臉癌等。她對著公子唱起古歌來:“常說他人老可憎,而今老已到我身。”源氏公子听了,心中甚是厭惡,想如此老邁之人,仍嬌痴作態,嚴然妙齡女子,只突然才顯出老相似的。然而轉念一想,又覺此人甚為可怜。想當年宮中女御、更衣無數,爭寵吃醋不休。可如今;有的早已命歸黃泉,有的遁入空門,整日与青燈古佛為伴。真是歲月無情啊!像藤壺妃子那樣盛年早逝,更是出人意料。只這五公主和源內待一類人,人品低微,余生不多,卻偏偏長生于世,整日誦經念佛,悠然自得。實在是世事飄忽、天道無知啊!想到此處,臉上已露感慨之色。多情的源內侍不明底細,以為公子追念往昔,對她難忘呢,便興味盎然地吟道 “經年不忘當時誼,就憶一言‘親之親’。”源氏公子很覺無聊,只勉強答道: “長憶親恩深如海,生生世世難相忘。确實情深似海啊!我們日后再談吧。”說完便告辭而去。 此時已寒月初升,清輝映雪,夜晚宁靜而洋和。槿姬的房室,格子廖已關上,僅留一兩處開著。源氏公子想起适才源內傳的嬌痴模樣,覺得正如俗語所說:“何物最難當?老太婆化妝,冬天的月亮。”忍不住獨自笑起來。 源氏公子已不再似往日,其態度十分認真堅決,無論怎樣,他都要懂姬親口回他一句話,槿姬心里想:“若在過去,一時做了錯事,世人會因年少無知而原諒的。那時父親對他也重視有加。雖然如此,當年我仍海自己草率,總為此感到羞愧,故一直約束自己,嚴加拒絕。而今,時隔多年,雙方年齡已大,再不是吟風弄月之時了,豈可与他親口答話?”她心意已決,全然不為源氏的百般哀求所動。源氏公子深感失望,怨恨滿怀。槿姬覺得過分冷淡,确是有失禮貌,便叫侍女傳言与他。源氏見此情形,更覺焦灼難耐。此刻夜已甚深,夜風凜冽,浸人心骨,此景實甚悲涼、惹人淚落!源氏公子不胜感傷,淚水塞滿眼眶。他含淚吟道: “昔日傷心心不死,今朝失意意添愁。真是‘愁苦無時不纏身’啊!”聲音哀怨凄慘。侍女們深為感動,苦勸小姐作答。槿姬無奈,只得叫宣旨傳言: “聞人改節心猶恨,豈會今朝自變心。我是初衷不改了。”源氏公子再無他法,心中忌恨槿姬古板薄情;本想就此歸去,又覺這般滿腹怨恨似個輕薄少年,于身份地位實不相宜。于是對宣旨等說道:“今遭人如此奚落,一旦外人知曉,定當譏諷于我。你們万不可有所泄露。古歌道:‘若有人問答不知,切勿透露我姓氏!’我在此拜托各位了。”說罷又与她們耳語一番,不知說些什么,只听得眾侍女紛紛議論道:“啊呀,太不應該了!他思念小姐若此,卻遭此冷遇;小姐這般薄情,真出乎意料!他本是端正穩重、情深意長之人,卻被人誤為輕桃浮薄。哎,實在是冤枉他了。” 槿姬亦非清心寡欲之人,源氏公子絕世風姿及丰富細膩的情感,早令她心醉。但她一直固執地認為:如輕易接受他的愛戀,勢必顯得自己与世間俗女子毫無二致。且自己也是風流輕飄之人,一旦被他著穿,豈不羞愧難當、無地自容?故只一味矜持作態,絲毫不露愛慕之心。只作些無關痛痒的禮節性复信,或在他來訪時由侍女傳言,惟求不失禮于他。槿姬自覺近年慢怠于佛事,常想削發為尼,潛心修行,以減輕罪責。但想到即刻和他斷絕來往,遁入空門。若外人不知,又要認為是情場失意、看破紅塵之舉,勢必惹起世人非議。她深知人言可畏,所以謹慎小心,暗中籌備,連身邊侍女也不相告。因親王已故,眾同父异母兄弟關系平淡,素來疏遠,一時這宮邸更是每況愈下,境況日漸蕭條了。此時,有源氏公子那樣的重臣前來登門求愛,哪內眾人正求之不得,惟愿玉成好事,与公子一心。 想那源氏公子是何等人物,難道真是魂牽夢繞,心系槿姬?只因槿姬不為所動,對他冷若冰霜,他不肯就此罷休而已。源氏公子自覺德望并重,閱盡世間百態,也通得些人情世故。想自己這般年紀,還要整日里追蜂逐蝶,豈有不被世人非議的。但若再一無所得,更將為天下人笑話了。由此心煩意亂,無計可施。源氏公子已久不回二條院宿夜了,槿姬晝夜獨守空房,寂寞無聊,便想起“暫別心如焚,方知戲不得”的古歌,只覺那是專為自己而說的。不覺淚落如珠。一日,源氏公子回到二條院,見槿姬神色凄楚哀傷,异于往常,便問道:“你怎么了?也不肯告訴我,我真不懂了。”便擁她入怀,撫摸她的秀發。那恩愛甜蜜的樣子,真是難以描繪。源氏公子又說道:“母后仙逝之后,皇上一直悲愁滿怀,郁郁不樂,我看他很是可怜。又因太政大臣辭世,一時無人代理政務,只好常住宮中。你不習慣,怨恨于我,無可指責。但你知道,我已棄邪歸正,你盡可放心。我們夫妻多年,你怎能仍像孩子般不解我心?實乃遺憾!”一面說著,一面替她梳理額發。槿姬愈發撒嬌了,轉過頭去,仍一聲不吭。源氏公子歎道:“真是孩子脾气!”心中卻想道:“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連我最寵愛之人也不与我相知,教我真是傷透了心啊!”思前想后,悶悶不樂。后來又對她說道:“近來我和槿姬偶有交往,你是疑心此事吧?其實,那全是胡亂猜疑,不久,你自會清楚明了的。此人性情孤僻,整日足不出戶。我偶爾寫信与之開玩笑,也只是窮极無聊,取樂解悶而已。她雖終日閒寂無事,也少复信与我。因并無情愛可言,故不值一提。你本該体諒才是,何須懊惱傷神?”是日,內大臣陪伴于家,一刻不离槿姬。 一日,大雪紛飛,時至黃昏,仍不停歇。蒼松翠竹,做立雪中,盡顯風姿。夜晚的暮色靜澄清幽。源氏和槿姬攜手坐于窗前,兩人在雪光的映襯下,更是艷麗迷人。源氏公子道:“四時風物,春之櫻花,秋之紅葉,皆賞心悅目。但冬夜明月照雪,此景雖無色彩,卻更沁人心脾,令人遐思無限。實在是意味濃厚、情趣雋水了!古人道:‘冬月五味,真乃淺薄之至。”’遂命侍女將帘子卷起。見月光普照,大地銀白一片。庭前花木枯衰,滿目蕭條;溪水凍結,地面冰封似鏡,景色异常凄艷!源氏公子便命女童們到庭中會滾雪球。一時間,庭中歡聲笑語,月光映著嬌小玲瓏的女孩,甚是醒目。几個年齡稍長又一向熟悉的女孩,隨意地披著各式衫子;白雪紅裝,互相映襯,鮮麗耀眼。年幼的,歡天喜地,追逐嫁戲,連扇子也掉落在地,那天真爛漫的姿態异常可愛。雪球愈滾愈大,女孩們還想再滾,但已是气力不濟。庭中的几個女童,在東門邊口擠作一團翹首而望,笑著為她們加勁。 此景勾起了源然公子對已逝母后的思念,他對槿姬說道:“前年藤壺母后在庭院中造一雪山。本乃尋常游戲,豈知因母后之意,竟釀出風流韻事。每逢四時佳興,憶起母后夭逝,便覺遺恨無限,甚是悼惜。母后于我一味疏遠,故我無線接近,以知詳情。然每次拜謁宮中,母后又視為可信之人。我也處處尊敬她,凡事無論巨細,必向她請教。母后不善言辭,但言必有中,行必有果。即便瑣屑小事,也不馬虎處之。如此聰慧果決之人,世間豈能再有?她溫柔敦厚,优雅婦淑之品性,世上無人可比。唯你与她血緣最親,頗為相似。然有時似存嫉妒,且一味偏執,不知圓滑,實乃美中不足。那槿姬呢,又不相同。她高貴典雅,舉世無雙。我們只在孤寂無聊時,偶通書信,談些不甚緊要的話題。但我也是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非分之想。”槿姬道:“既然如此,我倒要問你,那位尚待俄月夜,也是人品高雅,行事周全,不似輕薄放蕩之人,怎与你也有緋聞艷事傳出?我真不明白。”源氏公子答道:“此話不假。那隴月夜也是花容月貌,傾城傾國。至于那件事,于她,我深感愧疚,每每想起,悔恨不已。大凡風流之人,總有許多懊惱之事;年紀愈大,懊惱愈深,我自覺老成持重,也不過如此。”說時,竟忍不住掉下淚來。接著又談起明石姬,源氏公子道:“此女來自鄉野,微不足道,一向遭人輕視。她雖出身低賤,但頗通情理。由于過分在意出身,不愿与人交游,反顯得孤高气傲,成為白玉之假。我倒從未會過身份低微之人呢。然而十全十美的女子,這世間也難覓得。東院那人孤居獨處,心緒絲毫不變,甚可贊譽。我當初喜她謙虛恭謹,故与之結識。此后,她一直安度日月,美德本變。如今,我愈加喜愛她的忠厚誠實,永不舍她了。”兩人共話种种事情,直至深夜。 月色明澈,万籟俱寂,愈顯幽靜迷人。槿姬即景吟道: “塘水凝石隙,碧月自西沉。”她微傾著頭,閒眺帘外,姿態优雅宜人。她的發署和容顏与藤壺母后酷似,甚是嫵媚。源氏公子見了,對槿姬的思戀才稍有減弱。此時鴛鴦忽鳴,聲聲入耳。源氏公子即興吟道: “雪夜滄桑惜逝光,鴛鴦噪噪惱人腸。” 就寢之后,腦中盡是藤壺母后。半夢半醒間,恍格母后立于身前。她一臉愁容。幽怨說道:“你曾指天為誓,決不泄露我倆私情,而如今已是眾所周知,惡名昭著了。教我在陰間也深感羞恥,痛苦難當。我好恨啊?”源氏公子想張口回答,但仿佛身陷夢魔,只能一味呻吟。槿姬惊醒,慌忙問道:“哎呀,你怎么了?發生了何事片源氏公子醒來,不見母后影蹤,一時心亂如麻,不知所措,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儒濕了枕袖。槿姬覺得莫名其妙,盡管百般撫慰,源氏公子仍躺著不動,稍后吟道: “冬夜眠不穩,夢醒渺難尋。” 好夢難續,不胜悲傷。翌日早起,不講原由,便吩咐各處寺院念佛誦經,忏悔祈禱。他想:“夢中她恨我,訴說陰間所受苦難,想來也不假。她一生勤修佛法,無甚罪孽。只此一事,使她沾染塵世污濁,難以洗刷。”他想像藤壺母后來世將遭受的痛苦,更感悲傷心中尋思:“可有辦法助我去幽冥之地代她受罰?”然而又深恐世人非議,不敢公開為母后舉辦法事。且冷泉帝近來莫名煩惱,聞之此事豈不怀疑?只好一心祈禱,但求能与母后在极樂世界同坐蓮台,然而: “故人已逝念難斷,幽冥迷离影無蹤。”恐這又是迷戀塵世俗線之故了。 ------------------ 圖書在線制作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