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寇仲和常何策馬朝皇宮馳去,后者順口問道:“昨晚睡得好嗎?” 寇仲暗付自己昨晚不是睡得不好,而是根本沒睡過,心底歎息一聲,道:“過得去啦!我約好劉尚書,為娘娘治病后就到工部去找他,還得有勞常大人帶路。” 常何道:“為什么還大人前大人后的,我和莫兄認識時日雖短,但我真的把你當作肝膽相照的好朋友,你若歡喜,喚我作老何也可以。” 寇仲笑道:“還是呼常兄好听點,其實娘娘的病已好哩!今天只是循例來告訴娘娘,她再沒有病,以后我們可以遲些才起床。” 常何笑道:“我倒覺得大清早來送你人宮,是种前所未有的樂趣,既緊張又刺激,就像賭錢搏殺,未開盤仍不知輸贏。你可知若治不好娘娘的病,以后我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封德彝大人告訴我,過年后會讓我坐上玄武門正屯將軍的位置,爭這個位的人少說也有十多人,秦王和齊王都想捧他們的人,我原本希望不大,全賴你醫好娘娘,小弟方有這么好的机會。” 寇仲欣然道:“恭喜常兄,這位置為何這么重要?” 常何道:“當然重要,京城的總衛部就在玄武門,長期駐重軍,由皇上親自指揮,有四名正屯將軍和八名副屯將軍,論班當值,負責宮城的防務。岳父為我使了很多錢,我始有机會做到副屯將。但正屯將須皇上點頭才成。使錢都不行。” 寇仲暗付常何真的當他是知心好友,否則絕不會連這么秘密的事都說出來。 此時兩人馳進朱雀大門,兩旁張燈結采,充滿春節即臨的气氛。 兩人不再說話,到太极宮門下馬步行,往見張婕妃。 張婕妃在大廳內接見寇仲,常何留在迎客間等他。 這位深得李淵愛寵的美人儿,精神奕奕,艷光四射,再無半絲病容,使寇仲亦感与有榮焉。 太監宮娥,環侍左右。 寇仲意得志滿的收回為張婕妃把脈的手,恭敬的道:“恭喜娘娘,病根已除,不用施針或吃藥啦!” 張婕妃大喜道:“我今趟能脫离病患,全賴先生妙手回春,皇上定會重重有賞。” 鄭公公在旁阿諛奉承道:“莫先生可否開出藥方,讓娘娘能于病愈后進補,好固本培元。” 寇仲心中暗罵,這豈非要他當場出丑,幸好他昨晚從韋正興處學來絕招,從容道:“過猶不及,現今娘娘容光煥發,脈气中和,實不宜再進補藥一類的東西,鄭公公明鑒。” 鄭公公拍馬屁拍著馬腿,大感尷尬,乾咳一聲道:“當然以先生的診斷為准。” 張婕妃忽然道:“你們給我退下,我有几句話要和先生說。” 鄭公公等無不愕然,只得依言退下。 寇仲心叫“來哩”,果然當廳內剩下兩人時,這位于嬌百媚的大唐帝寵妃低聲道:“先生你放膽直言,万事有我為你擔當。今趟我忽榷怪疾,是否遭人暗下毒手呢?” 寇仲心底正痛罵李建成,將自己擺在這么一個進退兩難的位置。 若他的答案是肯定的,罪責會落到李世民處;假若答案是否定的,則又開罪李建成。 他該怎辦才好? 徐子陵梳洗妥當,正猶豫應否該立即入宮見李淵,又覺得這不符李淵和岳山恩怨交纏的關系,更不似岳山的孤僻性格和我行我素的作風。 大感頭痛時,房外有人揚聲道:“岳山前輩在嗎?晚輩秦川求見。” 徐子陵虎軀一陣,一股難以形容的感覺直沖腦門,沉浸在某种連他自己也不明白的情緒里,一把拉開房門。 男裝打扮的師妃暄仍是那飄逸閒雅的動人模樣,与他擦身而過,走進房內,含笑道:“這該是長安最華麗的房間,外廳內寢,都是寬敞舒适,更和其他客房隔開,誰可想到岳前輩在長安可受如此禮待?” 徐子陵把門掩上,深吸一口气,壓下各种莫名的情緒波動,淡淡道:“師小姐是什么時候到的。” 師妃暄別轉嬌軀,凝神打量他的岳山模樣,歎道:“你能把祝玉妍瞞過,我反不覺得奇怪,但你怎能連李淵都瞞得過呢?” 徐子陵心中生出頑皮的想法,扮足岳山的神態,大馬金刀的先坐入椅內,指指身旁隔著方几的另一張椅子道:“妃暄請坐,老夫今趟重出江湖,根本沒有任何事要瞞人的。” 師妃暄看得一呆,泛出個沒好气又無奈的罕有動人神情,依言坐到他右側去。 徐子陵以岳山的表情語調道:“岳某人到長安來,為的不是李淵,而*鞘𤣱䬷*那万惡不赦的奸賊,若不是他,秀心怎會比老夫還要早走一步。” 師妃暄輕柔地道:“妃暄明白啦!不過我仍是喜歡你原來的樣子神態。” 徐子陵一震往她瞧去。 師妃暄像說了件微不足道的事般,神情坦白自然的迎上他的目光,微笑道:“你的好兄弟在哪里呢?” 徐子陵感到很難不向她說實話,坦然道:“他現在是長安最炙手可熱,救人濟世的神醫。” 師妃暄大訝道:“他何時學懂醫術的,連『活華陀』韋正興治不好的病,都被他藥到病除。” 徐子陵奇道:“師小姐到長安有多久呢?” 師妃暄解釋道:“我昨晚才來,見過秦王,和他談了近一個時辰,你和莫神醫均是他曾提及的人。” 徐子陵歎道:“寇仲不懂得醫術,而是誤打誤撞下以針灸和《長生訣》真气治好沙天南的病患,被迫上轎子,成為神醫。至于他如何能治愈張婕妃的怪疾,則是另有隱情,難以盡述。事實上師小姐來得合時,區區正有一事要請教。” 師妃暄點頭示意不妨直言。 徐子陵道:“假設綰綰得到邪帝舍利,會有什么后果?” 師妃暄神態平靜的道:“恐怕向雨田复生,都答不到你這問題,甚至是吉是凶,亦難逆料。” 稍頓后,秀眉輕蹙的問道:“你們是否給她識破?” 徐子陵佩服道:“小姐猜得很准,是寇仲給她瞧穿,現在她威脅我們在尋到寶藏后,要把邪帝舍利交給她。” 師妃暄淡淡道:“你們打算怎樣處理這件事?” 徐子陵道:“寇仲本提議立即退走,過一段日子才回來,但我卻反對他這樣做。” 師妃暄奇道:“子陵兄因何反對?” 徐子陵苦笑道:“這件事有緩急輕重之分,比起即將發生的慘變,邪帝舍利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 師妃暄動容道:“妃暄愿聞其詳。” 寇仲沉吟片刻,反問道:“娘娘為何有此猜疑?” 張婕妃鳳目生煞,沉聲道:“我這個怪病起得毫無道理,就算沒有人提醒我,我也要查根究底。” 寇仲把心一橫道:“小人不敢肯定娘娘是否真曾被人下毒,但這可能性是存在的。” 張婕妃嬌軀劇顫道:“先生為何不敢肯定呢?建成太子把先生開的藥方拿去給長安的名家參研,均認為此方主要是解毒之用,但由于配方之法不依常規,故才不敢肯定。” 寇仲心內又痛罵李建成,苦笑道:“娘娘明察,太子殿下亦曾多番向小人查問此事。唉!娘娘可否幫小人一個忙呢?否則恐怕小人今晚就要急急卷舖蓋逃离長安。” 張婕妃不悅道:“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誰敢來欺負你,說出來讓我稟告皇上。” 寇仲裝作駭然的道:“万万不可,否則小人會更難做人。” 張婕妃微嗔道:“先生跟我直言無忌,不要盡是這般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 寇仲壓低聲音道:“小人雖是治病的高手,但對用毒卻毫不在行,只懂依据望聞問切四大法則施針用藥,所以對娘娘有否被下毒,不敢違心放言。唉!但太子殿下似乎認定事實該是如此。假若小人……唉我都是早走早著算哩!” 張婕妃明白過來,道:“先生万勿輕言离去,我既了解先生的處境,當然曉得怎樣在皇上面前說話。” 寇仲并沒有如釋重負的輕松感,皆因他知道張婕妃和李建成必會聯合起來誣毀李世民,不過此事他既管不了,亦不到他去管。 還有什么可以說的,乘机告退。 師妃暄露出前所末見的凝重神色,點頭道:“子陵兄所言甚是,相比起來邪帝舍利只是微不足道的事。若讓石之軒和趙德言陰謀得逞,天下不但難望統一,更會重演當年外夷入侵之局。” 徐子陵道:“現在最關鍵的人物是楊文干,我希望能得到所有關于他的資料,特別是他最近的動靜,師小姐可否在這方面幫個忙?” 師妃暄明眸射出智慧的光芒,深邃動人,淡然道:“你兩人總教人大出料外,甫抵京師,就看破石之軒的惊天手段。不過這等若義助李世民,寇仲同意嗎?” 徐子陵微笑道:“義之所在,寇仲絕不會計較幫的是誰。” 師妃暄道:“你們是否仍要把寶藏起出來?” 徐子陵苦笑道:“我答應寇仲的事,定要盡心盡力為他辦到。坦白說,寇仲雖是信心十足,但我卻感到尋寶的机會非常渺茫。” 師妃暄亭亭起立,美目瞥往窗外暗沉的天空,柔聲道:“快下雪哩!” 徐子陵陪她站起來,低聲道:“怎樣可聯絡到你呢?” 師妃暄朝他瞧來,輕輕道:“妃暄暫時寄居在東大寺旁的玉鶴庵,只要你說出『佛祖慈悲』四個宇,廟內的師傅會知道你是來找我的。假若我不在的話,什么事都可告知主持常善師太。” 徐子陵心中涌起异樣的感覺,好像是她答應自己的約會,只要他愿意,隨時可以去找她。當然這只是一种錯覺。 師妃暄往房門走去,忽又停下步來,笑道:“為何知道你成為石之軒除之而后快的目標,但我卻一點都不為你擔心?” 徐子陵移到門旁,道:“坦白說,比起石之軒,小弟雖有一拼之力,但仍非他的對手,所以我不會再給他另一個殺我的机會。” 師妃暄微笑道:“這正是我不為你擔心的理由,請問子陵兄不扮岳山時是什么身份?” 徐子陵猶豫片刻,才尷尬的道:“我會變成一個叫雍秦的賭徒。” 師妃暄低念兩聲“雍秦”,忽然記起自己的化名“秦川”,俏臉竟飛起兩朵紅云,嗔怪的橫他一眼。 徐子陵面具內的老臉早紅透,很想解釋這只是因雷九指湊巧找到一對刻有“雍秦”兩字的護臂,才要他頂用這名字,但又知這類事愈解釋愈著相,只能僵在當場。 師妃暄眼神倏地變得复雜,似包含著無數一直隱藏在深心內的情緒,輕輕一歎,低聲道:“小心點!” 徐子陵拉開房門,瞧著她的背影逐漸遠去,直至地消沒在廊道盡頭。 雪粉又開始洒下。 正要關上房門,心中一動,移到廊中,負手觀看雨雪洒落庭園的美景,心中一片茫然。 每當和師妃暄相處時,光陰都像溜得特別快,生命也似因她而攀登上最濃烈的境界,這是否就是男女間的愛情?縱然答案是肯定的,他只會是錯种情根,將來絕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從第一次在洛陽的天津橋見到師妃暄,他知道永遠都不會忘記她。 在這充斥著殺人或被殺的紛亂時代,人人疲于奔命的爾虞我詐,為利益不擇手段,排斥异己。師妃暄就像淌流于人間世外的一道清泉,令他感受到生命的真義。 足音從后方傳來。 徐子陵從沉思中惊醒過來,沉聲道:“是小刀嗎?昨晚我剛跟石之軒交過手。” 孤身便服的李淵龍軀一震,失聲道:“什么?” 劉政會熱情万分的親到工部的大門迎接寇仲,常何功成身退,把招呼寇仲的重任交給劉政會這接班人,自己徑自返回玄武門的總衛所。 劉政會先款待他在大堂喝兩口熱茶,用些糕點,才領他到宗卷室,命人打開展示整個長安布局的巨型圖軸,欣然道:“舊隋立國之初,仍以漢長安城舊城為都城,后因不敷應用兼且過于殘破,楊堅遂于開皇二年,委任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營建新都。” 寇仲這時才找到躍馬橋的位置,隨口問道:“宇文愷是否宇文閥的人。” 劉政會答道:“宇文愷正是當今宇文閥閥主的親叔。” 又指著卷軸道:“宇文愷以地理形勢把新城分為六坡,視之為《周易》乾之六受,故于九二置宮闕,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位貴,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興善寺以鎮之。實質是要把城內的制高點控制,讓重要的建筑占据高地。” 寇仲听得一知半解,亦不得不佩服劉政會在這方面的高見知識,道:“當時是否由楊堅親自監督新城的興建?” 劉政會道:“名義上是由楊堅監督,實際上全交由宇文愷一手一腳去辦,需要什么物料,就報往楊素由他批准。” 寇仲听到楊素之名,立時精神大振,很想直接問劉政會有那几所宅第原屬揚素的,又怕如此明目張膽,會惹起劉政會的疑心,只好旁敲側擊道:“城內的建筑物,是否都在新城建立時同時興建?” 劉政會答道:“是在建城后二十年間陸續建成,揚廣登帝位后,好大喜功,嫌某些建筑不好看,曾下令折卸重建,勞民傷財至极點。” 寇仲開始認識到查看年份一事并不簡單,頭皮發麻的道:“小人對從福聚樓望往永安渠一帶的建筑特別有興趣,劉大人可否略作介紹。” 劉政會欣然道:“我已為先生做過一番工夫,先生請。” 寇仲隨他進入鄰室,只見四邊盡是高及天花的大書柜,放滿宗卷,兩名工部的人員恭立一旁,一副等著侍候寇仲的樣儿。 室中置有一張長方形的巨桌,上面擺放數卷圖軸。 劉政會道:“這是永安渠旁眾里坊的詳圖,只是躍馬橋東岸的延康、崇賢、延壽、光德便有近万座建筑物,先生看中哪間宅院,可使人取來宗卷參閱。小弟還有些公事要辦,待會才來找先生到福聚樓吃午飯。” 寇仲心中喚娘,首次想到放棄尋寶,因為那實在是太辛苦的一回事。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