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徐子陵隨李靖進入洛陽宮城,直抵皇宮內苑,李世民早在書齋等待,見徐子陵到,大喜迎入坐下,其手下包括李靖在內,均退出書齋去。 兩人目光相触,均生出肝膽相照的親切感覺。 李世民道:“我剛接到父皇詔書,著我返回長安,你們方面的情況如何?” 徐子陵道:“我們最少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可完成潛入長安的部署,世民兄須拖延一段時日。” 李世民皺眉道:“時間無多,對我們頗不利,尚有不到一個月,便是回暖溶雪時。” 徐子陵沉吟道:“令尊因令兄成功蕩平劉黑闥,故絕不會再容許世民兄帶兵出征,而一天令兄未解決世民兄的問題,兼之塞外聯軍隨時南下,令尊肯定不敢向少帥軍用兵,所以只要少師軍按兵不動,會形成南北對峙的僵局。” 李世民點頭道:“只要你們擺出姿態全力攻伐林士宏和蕭銑,長安沒有人會生疑,且春季多雨,不利行軍,到夏季發動北攻,合情合理。” 徐子陵道:“世民兄可拖延多久?” 李世民苦笑道:“一個半月是极限,那包括回程的時間在內。這個半月的時間會非常難捱。” 徐子陵道:“在這個半月內,世民兄必須忍辱負重,必要時我們可請解暉和四族公然宣布投向我們,那時令尊將更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關中將直接受威脅,殺你徒亂軍心。故只會不斷削減你的職權,清除世民兄左右的謀臣猛將。” 李世民道:“那已是令人非常頭痛的事。而巴蜀投向少帥軍,心理的影響比實質的影響大,因為若有預防,經漢中往關中的蜀道大不利行軍,只要在扼要處設置重兵,來犯者勢難越雷池半步。” 徐子陵心中一動道:“得世民兄提醒,巴蜀這著稱,确要好好利用,首先解暉得表明嚴守中立,以安長安上下的心,然后我們佯作聲勢,緊拖著關外你們的部隊,在這种情況下,只要巴蜀宣布投向少帥軍,令尊唯一對付的辦法,是抽調長安的駐軍往守南線,可大大減輕我們的壓力。” 李世民動容道:“子陵此計不用費一兵半卒,非常巧妙。但我還有一個憂慮,就是以頡利和突利為首的塞外聯軍,据我們的消息,塞外聯軍的兵力仍在集結中,估計最終可達二十万至二十五万之眾,如此實力,在中土包括我李唐和少帥軍在內,根本沒人有正面与之交鋒的實力。” 徐子陵想起塞外軍旅的精銳強悍,來去如風,倒抽一口涼气,如讓這么一支部隊殺進中原來,做成的破坏不堪想像,道:“對此我們或可樂觀些儿,關鍵處仍在趙德言,一天世民兄未死,他會勸頡利耐心等待。而依眼前的情況看來,殺世民兄已變成水到渠成的事,頡利應不曾欠缺這點耐性的。” 李世民以過來人的身份搖頭道:“塞外聯軍的集結雖由頡利和突利催生而成,但也會反過來控制和支配他們,令他們不得不以全体的利益、士气、意愿為重。即使他們沒法置我于死地,入侵之事亦勢在必發,沒有人可改變這种形勢。所以即使我能僥幸坐上帝位,這場与外族聯軍廝拚的硬仗仍是無可避免的,我們須及早預備,否則天下的紛亂將繼續下去。” 徐子陵皺眉道:“照世民兄估計,頡利的等候期极限該有多久?” 李世民道:“將不出半年之期,由集結、訓練、物資屯積到部署沿線的支持相補給,約要三至四個月的時間,此期間頡利會由梁師都之流出面,先攻陷邊疆几座關鍵性的城池,為他們的聯軍開路。今趟他們會吸取過往的教訓,不再會逐個城池的去攻擊,既費時又消耗人力和糧草,而會從太原直扑長安,把力量集中攻打長安城。只要長安失陷,整個關中的防御力勢被動搖,那時他們可從容四出攻城掠地,鞏固戰爭的成果。” 徐子陵感到整條脊骨涼台台的,道:“若你們如今仍与我們勢不兩立,頡利确大有司能成功。因你們必須布重兵于洛陽、虎牢和襄陽三大要塞,顧此失彼下,對方又有趙德言這位攻城的專家,長安區區數万之眾,實難擋二十五万精銳的外族聯軍晝夜不停的猛攻。幸好現實非是如此。假若世民兄能在他們兵臨城下前掌握大權,加上各地大軍四面八方來援,說不定回一舉粉碎頡利以后入侵中原的野心,那時世民兄可按部就班推動你不服者伐之,服者愛之,兼愛如一的對付外族政策。” 李世民點頭道:“這正是妃暄与我談話的核心,她指出這是我們最后一個机會,如錯過了華夏將陷万劫不复之局。” 徐子陵想起師妃暄,心中涌起難以形容的微妙感覺。早前与師妃暄說話,因心神全被她的仙姿吸引,有點糊里糊涂。此刻离她較遠,本是模糊的景象忽然清晰起來。 師妃暄對他是真的動了仙心,且敢于直言不諱。讓他們的精神之戀能真實的延續下去,直至永恒的极盡,假設永恒也不濟至仍有盡頭的話。 這將永遠是他和師妃暄間的秘密,即使親近如石青璇或寇仲,他永不會向他們透露真相。他對石青璇的愛并無因此有半分減少,正如無損于他和寇仲間的兄弟之情。他會更全心全意,渾無挂礙的投入与石青璇靈欲一致的熱戀去。生命至此,夫复何求?微笑道:“那時她仍未曉得我會去說服寇仲,世民兄其時肯定認為這是沒可能的事。” 李世民往他瞧來,雙目散發著銳利的光芒,淡淡道:“那時我當然認為沒有人能說服寇仲,何況在宋缺宁道奇兩敗俱傷之后。可是妃暄卻認定她不會看錯你,不會看錯寇仲。我當時生出很奇怪的感覺,她對子陵彷似有种近乎盲目的信任,雖然現在事實證明她的目光絲毫無誤。” 徐子陵明白他的心意,啞然失笑道:“小弟是首次感到秦王在妒忌,不過這妒忌實在沒有道理的。因為她對你的信任肯定比對我們更盲目,至少從沒動搖過,而對我們尚要出動宁道奇,對嗎?” 李世民一手搭上徐子陵肩頭,歎道:“我將要失去兩位兄弟,卻多回你和寇仲,是我的福气,所以我不用向你隱藏心中的妒忌。因為大家是兄弟,且是同病相怜好兄弟。不如我們喝兩杯,橫豎暫時無仗可打。” 徐子陵不解道:“甚么同病相怜?” 李世民道:“妃暄就像天上的明月,只可趁她經過夜空之際隔遠多看兩眼,卻永遠只屬于她自己,對她生出愛慕的男子們,只能把心意埋在心底里。日后不論我們如何成就千古不朽的大業,這生命中的遺憾將永遠伴隨,想想他教人黯然神傷。” 徐子陵終明白他意之所指,更明白自己非是和他患上同一症候,當然不便揭破,且同意似的含糊地陪他歎一口气,岔開道:“我要立即赶赴巴蜀,与寇仲先一步潛入長安,希望可解決石之軒的問題。” 李世民呆看他片晌,頹然道:“子陵可否多陪我片刻,我忽然感到很痛苦,子陵再待一會。” 說罷走到門外,召來李靖,低聲吩咐后回到書齋,在徐子陵旁坐下,歎口气。 除子陵還以為他仍為永遠得不到師妃暄的遺憾失落,鼓勵道:“世民兄若能令天下統一和平,是對妃暄奉上最好的一份盛禮。” 李世民搖頭道:“自父皇入長安登基,這些年來我已習慣把心事隱藏,不讓任何人看破我心內真正的感受。可是剛才和子陵說話,我竟感到可直話直說,非常痛快,但也勾起儿時的記憶;我和建成太子、齊王均是一母所出,少時關系密切,就像現在和子陵般甚么也可放肆無忌,想不到今天卻要爾虞我詐,斗生斗死,豈無感慨?”徐子陵明白過來,苦笑道:“俗語不是有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嗎?有些事不宜多想,只可盡力去做。” 足音響起,李靖進來把一個方形錦盒奉上。 李靖退下后,李世民在膝上打開錦盒,取出摺整齊的一份卷宗似的東西,把錦盒放在一旁几上,長身而起道:“子陵請過目。” 徐子陵好奇心起,隨他移到書桌旁,瞧著他把卷宗打開,赫然是長安城的全圖,精致至极,鉅細無遺,以硃砂細筆密密麻麻寫滿蠅頭小字,注明具軍事用途各种建筑物的駐軍和防御情況。 此正為宋缺交付給寇仲的三大要務之一,現在展現在徐子陵眼下。 徐子陵大訝道:“原來世民兄早有准備。” 李世民從容笑道:“子陵勿要誤會,在制造這張城圖時,我從沒想過會用來對付自己的家族。事實上這是我的慣性,所有重要的城池均著人精繪詳圖,否則如何能清楚自己所攻所守城池的強弱。” 徐子陵歎道:“這叫英雄所見略同,宋缺曉得可經由楊公寶庫在長安城內發動巷戰,第一件事是要寇仲潛入長安,繪成這么一張長安城圖。” 李世民點頭道:“坦白說,論爭霸天下,若對手只是寇仲,而我又能兵權在握,我有十足信心可和他平分秋色,只看誰的運气好些儿。可是若有宋缺与他聯手,我是沒半分毫把握的,幸好如今再不用為此擔心。” 徐子陵道:“現在長安城的情況是否已有改變呢?”李世民肯定的道:“改變談何容易?這是長安城有效的防御布置,部分細節可作改變,整体布局必仍如此。我們是沿用和加強楊廣的原有部署布置,由于楊廣當年針對變生肘腋的心態,所以長安城是天下所有都城堅城中最有條件打巷戰的城池。我還曾有個构想,就是當長安被圍攻時,我們可故意開放城門,任敵人長驅直入,然后利用城內的防御,把入城的敵人一舉殲滅,由此可見長安城防御力能耐。” 徐子陵倒抽一口涼气道:“這么說,我們的人從楊公寶庫殺出,動輒會遭全軍覆滅的大禍。” 李世民點頭道:“徒憑武力,此是必然的結果。但真正決定長安控制權的因素,要看長安城的守軍和禁衛軍有多少人是站在我們的一方,最具關鍵性在于誰能控制玄武門的禁衛軍總部,那是唯一能同時箝制皇宮和外城的要塞。” 徐子陵道:“世民兄和禁衛軍諸將領有沒有交情?” 李世民苦笑道:“禁衛軍四大統領,均直屬父皇,不賣任何人的賬,更頭痛的是他們大多本屬皇兄和皇弟的系統,經他們大力推荐与諸妃附和而登上這些要位,有起事來,絕不會站在我們的一方。” 徐子陵道:“那只余強攻一途。” 李世民道:“看來确是如此。” 接著把城圖摺好,送到徐子陵手上,道:“子陵請把此圖交給少帥,他察圖考慮戰術當比我更無顧忌和實際有效。坦白告訴你我在戰場上從未遇過比寇仲更精于用兵、更大膽和創奇無限的人,他必能擬出最好的策略。” 徐子陵心中一陣感動,先不說李世民對他們絕對的信任,只從李世民肯承認寇仲乃戰場上無敵統帥這优于他的長處,可見李世民具有知彼知己的目光和知人善用的优容度量,而這正是李世民能當好皇帝的首要條件。 徐子陵把這最珍貴能決定天下誰屬和万民幸福的城圖貼身藏好,忍不住問道:“世民兄對長安之戰究竟有多少胜算?” 李世民沉吟片晌,苦笑道:“若照現在的情況看,我沒有絲毫把握,但我的信心大半建立在我們的合作上。你和寇仲自出道以來,總能在沒有可能的情況下創造出近乎奇跡的可能性。和氏璧如是,楊公寶庫如是,赫連堡之戰和龍泉之困也如是。目下我們同心合力,里應外合,以奇制胜,說不定可創造另一趟的奇跡,誰敢說那是沒有可能的呢?” 接著沉聲道:“你們有何妙法對付石之軒?” 徐子陵道:“只有一個方法,就是以身犯險,引他出來。因為石之軒是我們的頭號心腹大患,若這几個月在我們部署未成之際任他在暗處冷眼旁觀和自作主張,那我們的成敗不是決定于我們的實力或策略,而是由他的心情好坏決定。” 李世民皺眉道:“你們如何以身犯險?” 徐子陵道:“我們打算再利用司徒福榮的身分,寇仲和我當然再化身為蔡元勇和匡文通,那時只有石之軒曉得我們的真正身分。” 李世民擔憂道:“不怕給石之軒揭破嗎?” 徐子陵道:“所以說是以身犯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以石之軒的為人,若摸不清楚我們的用意,該不會就那么揭破我們。現在石之軒被魔門各系的人聯手排斥,楊虛彥更背叛他,使他的立場變得非常曖昧,此情況大利于我們。” 李世民點頭道:“你們的計策一向膽大包天,走奇走險,真正的司徒福榮可包在我身上,我的人一直牢牢監察著他的動靜,保證他不會干扰你們的大計。” 徐子陵欣然道:“世民兄确是仔細周詳,我們可省去很多工夫。” 李世民道:“回想起來,頗有點鬼使神差的感覺;當日得知你們扮司徒福榮到長安對付香家,不知如何我竟生出全力為你們隱瞞之心,派人找到身在塞外的司徒福榮和一眾從屬,警告他若不得我的指示,不准返回中土。現在為安全計,我會把他們軟禁,直至他的身份再無可供利用的价值。” 頓了頓又道:“我還有個擔心,自楊文干造反矢敗后,父皇命劉政道于長安城西建宏義宮,上個月終于落成,我怕返長安后,父皇會迫我遷往此座新宮。” 徐子陵心中一震,李世民一向居住的天策府是皇宮內廷,位于中宮太极宮西,任何人攻打天策府,等若進攻皇宮,可是若遷往獨立城西的新宮,整個形勢會改變,攻打者不用因李淵在旁而投鼠忌器,對李世民更為不利,那還如何可拖延時間? 徐子陵道:“世民兄可堅拒不遷嗎?” 李世民歎道:“若父皇以獎勵我的軍功為名,藉此特降殊禮,我可拒絕嗎?”徐子陵道:“所以世民兄回長安后的日子將是步步惊心,非常艱苦惊險,我們只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靈活應變。” 李世民搭上他肩頭,笑道:“只好如此,和你談話后,我的心情好多哩!能与你們并肩作戰,實是生命中最大的樂趣。以前偷東溟夫人賬簿時早有此感覺,應付楊文干之亂也是苦中帶樂,今趟大家再無心病,就讓我們攜手交心,共創美好的將來。成大事者,那能斤斤計較個人的喜惡苦樂,子陵放心回去告訴寇仲,我們在長安城見。”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