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天將破曉,大海潮生,海面涌起千條白練,隱隱聞得轟轟隆隆之聲,轉眼之間,浪頭打到,沖擊海堤,卷起千堆白浪,浪花如雨,有如飛珠濺玉,濕頰沾衣,有几點濺到于承珠面上,冷沁沁的令人精神一爽,于承珠不覺朗聲念道:“亂石穿空,惊濤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是蘇東坡“大江東去”的名句,于承珠心中笑道:“大江怎如大海,蘇東坡還沒有我的眼福!”但吟到“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等句,心中的感慨,不殊蘇老當年。痴痴想道:“比如在義軍之中,多少英豪之士,但又有誰像公瑾當年的風流人物?配得上大好江山的真英雄、大豪杰?”只覺自离開師門之后,就沒有遇過一個值得自己傾心的人物。鐵鏡心、畢擎天等人的影子,一一隨著波濤消逝,葉宗留雖然值得佩服,但那卻不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想到此時,不禁暗暗羡慕自已的師母,真有福气。 東邊漸漸露出魚肚白色,海浪奔騰呼嘯,愈來愈急,浪頭卷得更高,曙色波光相映,但見天連水、水連天,白茫茫一片,浩藏無涯。于承珠目眩神迷,震惊于大海的雄奇壯闊,只見波翻浪涌之中,那群海鷗還是一樣的掠水戲波,回翔如意,于承珠胸襟一爽,郁悶頓消,自顧自地笑道:“海鷗尚自能夠沖波沖浪,展翼凌云,我難道就不能像它?”忽然有了一种輕快之感,疾向前行。 曙光顯現,不但大海泛起清光,海邊山地,也像突然間被無形的巨手,揭去了一層薄霧輕綃,輪廓一豁。于承珠正自醉心觀賞這海濱的清晨景色,忽听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飛奔而來,于承珠吃了一惊,心道:“難道是葉大哥派人來追我回去?”但听那腳步之聲,卻不是從后面來的,心中一寬,卻又暗暗起疑:“怎么這樣早就有人赶路?”腳步漸來漸近,只听得一個人气呼呼地叫道:“躲在暗中偷襲,算哪門子的好漢?有膽的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來比划比划么?”聲音好熟,听清楚了竟是御林軍統領婁桐孫的聲音!于承珠惊奇之极!以婁侗孫的本領,還遠在她与鐵鏡心、畢擎天諸人之上,有誰敢在暗中向他偷襲? 霎眼之間,人影已在路邊轉角之處現出,不是婁桐孫是誰?于承珠急忙覓地躲藏,恰好路邊山腳有兩塊相連的大石,中間縫隙,剛可容身,于承珠鑽了進去,婁桐孫亦已來到,只見他披頭散發,面上青一塊,黑一塊,衣服上也沾滿污泥,樣子竟是十分狼狽。于承珠更是惊奇不已!心道:縱使是石惊濤石老前輩,也未必能把婁桐孫弄成這個模樣!何況石惊濤心灰意冷,也沒有這樣的閒心!于承珠自知不是婁桐孫的對手,躲在大石縫中,連呼吸也不敢大聲,生怕給他發覺。 你道婁桐孫何以狼狽如斯?原來他取得大內寶劍之后,听得山寨派出人來尋覓鐵鏡心的聲音,急急拋下王安,連夜飛逃,他怕在海濱路上會撞到哨兵,雖然不懼,動起手來,總惹麻煩,于是專揀靠近山邊的小路行走,那條小路要通過一片山崗,婁桐孫鑽入林子,估量离開義軍營地已有十里之遙。于是放松腳步,抽出寶劍一看,但見一縷寒光,脫匣飛出,在黑沉沉的樹林中,宛如照路的夜明珠,离身五步之內,可以看得相當清晰,婁桐孫大喜贊道:“大內寶劍,果然名不虛傳!怪不得石惊濤這老儿為它大鬧皇宮!”想到將寶劍繳呈皇上,定有重賞,心中狂喜,咧開嘴巴笑個不停,又自言自語道:“幸虧陽宗海沒有同來,若然給他有這把寶劍,我看他連大內總管這個官職也不稀罕,准會挾帶了這把寶劍私逃。嘿,可惜我當年沒有學劍,要不然我也舍不得繳回大內。”他雖然不擅長劍法,但一些普通的招式還是會的,寶劍在手,禁不住亂舞一通,忽听得“叮”的一聲,不知從何處擲來一粒石子,恰恰碰著劍尖,震得嗡嗡作響,婁桐孫一惊,叫道:“哪條線上的朋友,請出來一見。”林子里寂然無聲,婁桐孫舞劍護身,四面探望,忽听得東邊隱有笑聲,婁桐孫飛扑過去,揚聲叫道:“婁桐孫在此候教!”他亮出“万儿”(名頭),以為不論黑道白道,總得賣他的帳,哪料話猶未了,又是一粒石子飛來,這一次勁道比前更大,碰得寶劍反彈起來,連虎口也有點發麻! 婁桐孫大怒,飛身扑去,那笑聲忽地又轉到西邊,婁桐孫破口罵道:“鬼鬼祟祟,再不出來,我可要罵啦!”忽地一股污泥的臭味攻入咽喉,一團濕漉漉的東西,塞入了口中,婁桐孫哇的一聲嘔吐出來,可不是污泥是什么?還想再罵,第二團污泥又到,打得他面上火辣辣的,笑聲又轉到南邊了。 試想婁侗孫是何等武功,尋常暗器,隨發隨接,永無失手,竟然給人接連打中兩次,心中不禁由怒生懼,想道:“莫非這是鬼魅不成?”不敢再罵,只求走出這片林子,哪知才走得几步,猛听得一個低沉的聲音喝道:“回去!”呼的一聲,又是暗器破空之聲,勁道比前几次更大,婁桐孫逼得向后倒縱避開,前几次是小石子和濕泥團,這次卻是鵝卵般的石塊,以那人的勁力,給打中了,骨頭也會碎裂。 就這樣的,婁桐孫被這個不露面的怪人赶得直往回頭就走,時不時還飛來几團濕泥,無聲無息地打到他的身上,把他的衣服上面弄得泥水淋漓,天色未亮,婁桐孫空自气礙七竅生煙,不敢發惡,原來他練的分筋錯骨手雖然獨步武林,這种功夫,卻只能近身肉搏,而且他不是打暗器的高手,沒練有“夜眼”(一流暗器高手,在黑夜之中也百發百中),在黑夜里更是吃虧。 好容易挨到天亮,婁桐孫打得昏頭昏腦,海風吹來,精神一爽,把眼看時,只見已回到海濱路上,心中暗暗吃惊,想道:“再過數里之遙,就可望到義軍營地,幸在而今天色已亮,要不然被他赶到營前,那可不是惹人笑話!”大色一亮,他膽气頓壯,四面一望,晨曝初現,路上還沒有行人,那個怪人,也始終沒有露面。 婁桐孫罵了一通,吁了口气,椅著路邊的岩石休息,他跑了半夜,腹中己是有些饑餓,于是把劍插在地上,掏出干糧來吃,他卻沒有細心察視,那塊岩石其實是兩石相連,在側面有一道窄縫,縫隙中藏有一個少女。 卻說于承珠藏在石縫之中,忽听得婁桐孫的喘息之聲,這一嚇非同小可,過了一陣,未見動靜,想是他未發現石頭側面有縫,略略寬心,仍是不敢大聲呼吸,忽然眼睛一亮,從石縫中望出,但見那把寶劍插在地上,伸手可及。 于承珠心念一動,想道:“我何不把寶劍偷了,將他一劍刺倒!”意動手動,倏地抓著劍柄,哪知剛剛拔起,婁桐孫已是听到聲息,側身一抓,于承珠的手腕上好似突然加了一層鐵箍,婁桐孫一看,哈哈笑道:“原來是你!”用力一拖,于承珠不待他力道用足,倏然趁勢跳出。 好個于承珠,真不愧是久經張丹楓薰陶的名家弟子,臨危不亂,應招机警之极,就在趁勢跳出的一瞬之間,青冥寶劍已是脫鞘而出,她右手手腕被婁桐孫抓著,身形本己向前傾俯,重心不穩,但左手寶劍這么一刺,卻正好加強了向前沖刺之力,只見青光一閃,劍尖几乎触及了婁桐孫的咽喉,婁桐孫將于承珠的手腕一扭,于承珠右手仍然握緊那把大內寶劍,被他一扭,劍身翻了上來,哨的一聲,与青冥寶劍碰個正著,于承珠手被婁桐孫制住,雖然兩手都握有寶劍,卻非但刺不著敵人,反而左右手的寶劍交起鋒來。 不過這樣一來,于承珠的那條右手,倒可以保全,本來婁桐孫可以拗折她的手腕,但為了要借她右手的寶劍,擋著左手的寶劍,只能用陰柔之力移轉操縱她的手腕。于承珠擺脫不開,又气又憤,猛地銀牙一咬,左手的青冥劍用力一彈,竟然向著自己右手的手腕橫切下去,婁桐孫的手指若不松開,就連他的手指也一齊斬斷! 這一招大有“毒蛇纏臂,壯士斷腕”之慨,婁桐孫大吃一惊,手指急松,于承珠早料到他會如此,哈哈一笑。兩口寶劍都旋風般地殺了過來,婁桐孫罵道:“好狡猾的小子!”使出分筋錯骨的擒拿手法,竟然在兩口寶劍縱橫交擊之下,施展空手入白刃的功夫,可是于承珠的玄机劍法,變化無方,婁桐孫的武功雖然比她高出許多,一時之間,卻也不能將她制伏。霎時間斗了三五十招,兩人都感焦躁不安,婁桐孫顧忌那神出鬼沒的怪人,于承珠也怕畢擎天追來,對她糾纏。百變玄机劍法,以兩人合使,威力最大,于承珠一人使左右雙劍,右手劍招有如流水行云,左手劍招卻還不能隨心如意,婁桐孫窺破弱點,忽地欺身一拍,左掌引開于承珠的青冥寶劍,右掌突然化抓為拿,大喝一聲:“撒劍!”中食二指在她手腕上一敲,反手一奪,那一大內寶劍到了他的手中。婁桐孫哈哈大笑,舉劍一擋,左掌又用分筋錯骨的手法來扭于承珠的臂膊,又喝道:“撒劍!”竟想把青冥寶劍也奪過來!哪料于承珠一劍在手,卻比前更為靈活,左手虛捏劍訣,一招“白虹貫日”,劍光一絞,立即分心便刺,婁桐孫劍法本非所長,雙劍一交,竟被于承珠的劍直壓下去,劍尖堪堪刺到他的胸前,婁桐孫顧不得奪劍傷敵,逼得撤掌回防。于承珠得理不饒人,唰唰唰一連三劍,把婁桐孫逼得連退數步,婁桐新大怒喝道:“我若奪不了你的劍,我婁字倒寫!”正擬插回寶劍,仍用分筋錯骨手法胜他,忽听得一人叫道:“好劍法!”一顆石子突然飛來,叮當一聲,把兩口寶劍都蕩開來。 婁桐孫急忙跳出圈子,回頭一望,只見离身十步之外,有一對中年男女,負手旁觀,意態閒适,似乎已在旁邊看了多時,男的衣飾特別,似是回疆裝束,女的背插雙鉤,穿的裙子也非漢人打扮,婁桐孫不禁大吃一惊,憑他這一身武功,敵人來到身前,竟然毫無知覺!不問可知,這男的定是昨晚在林中擲石的怪人了! 忽見那男的指著于承珠道:“喂,你這個女娃儿是張丹楓的徒弟嗎?”于承珠怔了一怔,心道:“他怎么一眼就看出我是女扮男裝。又知道我的師門宗派?”猛地一醒,叫道:“你是烏伯伯,烏蒙夫伯伯!”原來烏蒙夫是上官天野的衣缽傳人,比他的大師兄澹台滅明武功還強,那女的則是他的師妹金鉤仙子林仙韻,上官天野与張丹楓的師祖玄机逸士齊名,脾气极怪,不許門下弟子結婚,后來全靠張丹楓之助,又講服了上官天野,烏蒙夫与他的師妹才得以結成夫婦,是故烏蒙夫与張丹楓不論班輩,結為好友,兄弟相稱。(詳見《萍蹤俠影錄》)。于承珠日常也听師父談過,所以一見了他們二人的兵器和裝束,便猜到他們是誰。 烏蒙夫、張丹楓、石惊濤、陽宗海同稱天下四大劍客,婁桐孫听了,心中自是大惊,但自恃分筋錯骨的功夫天下無敵,在白日晴天之下,卻也并不怎樣畏懼,冷冷說道:“烏蒙夫,想你也是個成名人物,怎么卻專在黑暗之中不敢拋頭露面,我婁某今日算是教了!” 烏蒙夫冷冷地看了婁桐孫一眼,卻問于承珠道:“你知道這廝是什么人?來這里做什么?”于承珠道:“他是御林軍統領,奉了皇命來捉拿石惊濤石老前輩的,還想搶我的寶劍,哼,哼!是個大坏蛋。”烏蒙夫冷笑一聲,轉向婁桐孫道:“昨晚我不知道你的來歷,所以手下留情,哼,你卻反而罵我?你一心要搶別人的寶劍,我也想要你這把寶劍,來,來,咱娩榢划比划!”岩石旁邊有一叢野竹,烏蒙夫說到“比划”二字,哈哈一笑,隨手折下一株嫩竹,手掌削了几削,變成了一柄不到三尺長的竹劍,虛劈一下,朗聲說道:“你用你的寶劍,若能打敗我的竹劍,我立刻重回漠北,從此不到江南!” 婁桐孫气往上沖,道:“若是你的竹劍給我削斷了又如何?”烏蒙夫道:“那自然算我輸了。”婁桐孫心道:“我雖然劍學不精,但這柄劍削鐵如泥,吹毛立斷,豈有削不斷你的竹劍之理?“沖口說道:“好,你也是個成名人物,咱們一言為定,你若用竹劍打敗我,這柄大內寶劍雙手奉送!” 說到一個“送”字,劍訣一領,倏地一招“橫云斷峰”,攔腰疾斬,烏蒙夫笑道:“嚇,好快!”一閃身就到了婁桐孫背后,竹劍刺他腦后的“風府穴”,婁桐孫的劍招用老,急切之間撤不回來,暗叫一聲不妙,慌忙反手一抓,這一招使出的卻是“分筋錯骨手”的功夫,烏蒙夫大笑道:“說是比劍,狗爪子也伸出來啦!”婁桐孫臉上一熱,雖然事先并未說明不許用掌,但以彼此成名人物的身份,這一下總是失了顏面! 婁桐孫想仗寶劍之利,連施攻擊,卻不料烏蒙夫身法怪极,閃展騰挪,無不恰到好處,婁桐孫反而有几次險險給他的竹劍刺中穴道,心中一凜,想道:“如此下去,總有疏失之處,別要上他的當。”劍法一變,舞成了一圈銀虹,他劍學雖然不精,但防身的劍法,只守不攻,卻遮攔得甚為嚴密。心中想道:“看你如何攻得進來。只要給我寶劍的鋒芒沾上,你的竹劍就要被削為兩段。”哪知他劍勢方自急攻改為固守,轉換之間,劍勢稍慢,烏蒙夫竹劍一伸,搭上了他的長劍。 婁桐孫急忙轉動劍身,想削斷他的竹劍,那柄竹劍竟似乎粘在他的劍上,輕飄飄地全不受力,婁桐孫接連變了十几种招式,總是擺脫不開。這尤不已,粘在劍上的竹劍,初時本如一張薄紙,類桐孫的劍身并不受力,過了一陣,那竹劍卻忽而變得沉重起來,再過一會,婁桐孫的劍尖竟似挽了千斤重物一樣,漸漸連招式也施展不開!婁桐孫大大吃惊,想不到敵人的內力運用得如此神妙!烏蒙夫道:“你還有何話說?”婁桐孫咬牙說道:“寶劍給你!”猛地往前一送,寶劍脫手向烏蒙夫心房插去。 于承珠不禁惊呼,只見烏蒙夫竹劍輕輕一引,一眨眼,那柄大內寶劍便到了烏蒙夫手上,連于承珠也看不清楚他用的是什么手法。心中大為歎服:世上竟有這樣奇妙的武功。想道:“怪不得他能与師父齊名了。”其實鳥蒙未的輩份比她的師父張丹楓還高一輩,烏蒙夫這手竹劍克敵的功夫,乃是從他師父的好友,當今輩份最高的女俠蕭韻蘭那里學來的,蕭韻蘭當年曾用一枝竹劍和謝天華、葉盈盈的雙劍合壁打成平手(事詳《萍蹤俠影錄》),那更是天下罕見的武功了。 烏蒙夫接劍在手,哈哈大笑,婁桐孫面色一沉,冷冷笑道:“你用竹劍奪劍,何足為奇?看我空手奪你的寶劍!”雙掌一錯,淬然發招。于承珠喊道:“呸,不要臉!”烏蒙夫笑道:“不讓他施展他那點看家本領,他輸了也不甘心。好,且見識見識你鷹爪門獨步天下的分筋錯骨手的功夫。”說話之間,婁桐孫已是狂風暴雨般地接連攻了七八招,烏蒙夫道:“咱們在掌法上再比划比划!”將長劍銜在口中,凝神接招,把類桐孫的攻勢一化解,烏蒙夫是天下知名的劍客,他如今舍長取短,那自然是明讓婁桐孫了。 婁桐孫一聲不響,雙臂箕張,手腳起處,全帶勁風,果然好一派粗獷凌厲之勢,烏蒙夫四面游走,不讓他近身肉搏,一攻一守,轉眼間斗了三五十招,婁桐孫心中煩躁,大聲喝道:“烏蒙夫你不敢接我的掌,這樣斗法,斗到何時?”烏蒙夫笑道:“我讓你多玩一會,你還不領我的情,我若要打倒你,何須用一掌之力!”他口中銜劍,聲音從牙縫中透出來,顯得詭秘之极,說話之間,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胸前竟是露出破綻,雙掌都側向一邊,婁桐孫大喝一聲:“著,左掌一托,右掌穿出,疾抓烏蒙夫脅下的那三條軟骨,這一招正是分筋錯骨手中最厲害的一招殺手,若然被他用上,烏蒙夫必將筋斷骨折,縱有多好功夫,也是終身殘廢的了。 于承珠看得惊心動魄,正自不明烏蒙夫何以如此疏失大意,忽見婁桐孫那一抓,指尖堪堪沾著烏蒙夫的衣裳,烏蒙夫突然反指一彈,姿勢美妙之极,婁侗孫一聲慘叫,倒縱出數丈之外,烏蒙夫笑道:“你居然挺得住我的一指彈功,也算難得,饒你不死,回去好好養息七日吧!寶劍拜領了。”左手一舉,手中已多了一把劍鞘,原來他石手使出一指彈功,左手也在同一瞬間,抓到了婁桐孫腰間懸著的劍鞘,兩招最上乘的武功同時使出,如此功夫,婁桐孫望塵莫及,哪里還敢再斗。烏蒙夫取下寶劍,插入劍鞘,婁桐孫已逃得沒了影儿。于承珠喜不自胜,跑上前去迎接烏蒙夫。 “金鉤仙子”林仙韻拉著于承珠笑道:“長得真像當年的云蕾,你師母當年也是女扮男裝,闖蕩江湖,和你一模一樣,蒙夫,你瞧丹楓收的徒弟多好,咱們可沒有這樣的福气,好像天下雖大,好徒弟都給別人搶光啦。”于承珠兀是想不明白,何以他們一見,就知道自己是女扮男裝。問道:“烏伯伯、伯母,我的師父師母到蒼山去,你們見著了沒有?”烏蒙夫笑道:“要不是見了你的師父,我還不會到江南來呢。嗯,你師母听說你加入了義軍,又是歡喜,又是擔憂,怕你失事。哈,想不到你年紀輕輕,已盡得師門心法,連婁桐孫這老賊也難奈你何,真是可喜可賀。”林仙韻也笑道:“我回去和你的師父師母一說,保管樂坏他們,你師母也不用挂心啦。” 于承珠靦腆一笑,道:“我也要赶到云南蒼山給太師祖拜壽。”烏蒙夫道:“我正想去找石惊濤,听說他在義軍之中,是么?”于承珠道:“不錯。”烏蒙夫笑道:“我和他素未謀面,這回張丹楓叫我到江南找他,碰巧我而今給他追回寶劍,正好作個見面之禮。就煩你給我引見如何?”于承珠道:“石老前輩只怕如今已不在這儿,我猜他是回到台州老家去啦。”烏蒙夫道:“他的寶劍怎么會到了婁桐孫的手中?”于承珠將昨晚之事約略說了一遍,烏蒙夫笑道:“我道以婁桐孫那點微未之技,他怎敢去搶石惊濤的寶劍,原來如此。昨晚我就是因為不明他的來歷,想把他赶回到義軍的營地,查問個明白,再作處置。幸虧遇見了你,石惊濤既不在此,我也費事在此耽擱啦。” 于承珠苦有所思,忽道:“烏伯伯,你給他送回這把寶劍,他定然不受,徒惹他的傷心。”烏蒙夫道:“那怎么辦?這樣的神物利器總該有個主儿,我卻不能要他的。”于承珠道:“你給我吧,我給你交給妥當的人。”烏蒙夫道:“那是最好不過。但听你所說,他的那個什么姓鐵的徒弟也不配有這一把寶劍。”于承珠面上一紅,道:“我不是交給他。” 烏蒙夫將寶劍交給于承珠,對林仙韻道:“那么咱們趁早走吧,先找石惊濤,再尋陽宗海,把事情辦好,免得誤了回去給玄机前輩拜壽之期。”于承珠心中一動,道:“你們還要去找陽宗海。”烏蒙夫道:“是呀,石、陽二人和我們同稱四大劍客,在我來說,那是武林朋友給我面上貼金,但他們可是名實相副,我也該見見他們呀。”于承珠小嘴一撇,道:“陽宗海才不配和你們并稱四大劍客。”烏蒙夫道:“是么?你和他交過手了?”于承珠道:“据我看來,他的武功与婁桐孫不過在伯仲之間。”烏蒙夫面色沉重,道:“如此說來,這事情倒棘手了。”于承珠奇道:“這怎么說?”烏蒙夫道:“他的武功已經如此,他背后的人物厲害可知。” 于承珠道:“難道還有什么人能強過上官前輩不成?”烏蒙夫笑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話也很難說。陽宗海是赤城派第二代中有頭面的人物,他敢胡作非為,自然是有所恃的了。”于承珠心中一凜,想起師父曾和她提過赤城派的創派祖師赤城子,曾說赤城子也是一個武林怪杰,曾先后三次拜訪過自己的太師祖玄机逸士,每一次玄机逸士都請他到靜室之中,第一次留了一日,第二次兩日,第三次三日,當時玄机逸士門下,還只有董岳一人,奉命守在門外,不准旁人進來干扰,連董岳也不知道他們二人在里面做什么,若說是較量武功,卻又絲毫不聞動拳腳的聲息,只是每一次赤城子走時,都露出垂頭喪气的樣子,過了三次之后,就再也不來了。最后那次,兩人呆在靜室之中三日,大家都是滴水不進,只是這一份功夫,就足以惊世駭俗。于承珠心道:“莫非烏伯伯所說的,陽宗海背后的厲害人物,就是赤城子不成?”但見烏蒙夫行色匆匆,自己又心中有事,不便再詳細查問。 烏蒙夫夫婦走后,于承珠捧起那把大內寶劍,劍柄上攜有“紫虹”二字,匣中隱隱露出淡淡的紫色光芒,于承珠想起昨晚之事,心中不胜慨歎。這時天色已是大白,遠遠望去,一輪旭日好像從海中升起,海面上金霞万道,麗彩霞輝,耀眼生輝。義軍的營地已響起晨操的號角,于承珠急忙赶路,忽听得背后馬蹄疾響,回頭一望,只見一雙青年男女,飛馬赶來,男的是成海山,女的是石文紈。于承珠見不是葉宗留和畢擎天,心中一松,轉身迎接他們。 只听得石文紈嚷道:“我說這小子不是好人,師哥,你還不信?嚎,你為什么私自逃走?”說到后面這句話時,于承珠已走到了她的面前,她這句話是向于承珠喝問的,于承珠棒起寶劍,凄然一笑,万語千言,正不知從何說起,忽見石文紈似乎怔了一怔,呆呆的看著自己,突然嚷道:“怎么,你是一個女的?于承珠吃了一惊,不自覺地隨著她的目光所注,一掠云發,卻原來自己的頭巾,不知什么時候裂了一角,秀發露了出來,不知是給婁桐孫抓裂的,還是在石縫中躍出之時給勾破的,于承珠這才恍然大悟,烏蒙夫為什么一眼就看破她女扮男裝,而石文紈也是恍然大悟,原來以前怪他輕薄是怪錯人了。 于承珠微微一笑,道:“妹妹,這把劍你拿去!”石文紈惊詫之极,顧不得道問于承珠是男是女,急忙問道:“我爹爹的劍怎么到了你的手中?”于承珠道:“你不要問,這把劍你只管收下,當作是我轉送你的好了。你爹爹現在傷心之极,正要你在身旁慰解。你快回家去看他吧,我也要走了。文紈妹妹,你要好好侍奉他老人家,勸他開怀啊!” 于承珠這几句話說得誠摯非常,真情畢露,有如自己也是石惊濤的女儿一樣,石文紈聳然動容,對于承珠再無半點怀疑。她思念老父,心中如焚,接過寶劍,道聲:“多謝!”急急忙忙与成海山策馬飛馳,并轡而去。 于承珠目送馬蹄揚塵,人影消逝,幽幽歎了口气,心道:“這小姐倒有眼光,成海山的質朴實胜過他的師兄!”成海山的樣子看來笨頭笨腦,与鐵鏡心的瀟洒聰明相比,不啻天淵之別,于承珠以前曾對石文紈之選擇成海山大惑不解,如今想來,不禁黯然自傷。但覺過去与鐵鏡心相處的几個月有如一場夢境。 猛一抬頭,只見紅日東升,海波如鏡,是一個大好的晴天,大海极目無邊,海上的天空,也顯得特別蔚藍,令人心胸開闊明淨,藍天白云之上,海燕飛翔,于承珠抖落身上的泥塵,猛然間心情輕快,似沖波穿云的海燕,頭也不回地向前走了。 數日之后,她渡過長江,船到中流,仍不自禁地想起与鐵鏡心初會的情景,但這些前上往事,也只是一閃即過,好像隨著大江東逝了。 于承珠的“照夜獅子馬”當日因為渡江不便,寄養在長江岸邊的張黑家中。于承珠渡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張黑家中去取回自己的寶馬,張黑的家人對這匹馬照料得非常周到,養息几月,比前更加神駿了,見著主人,歡嘶不已,于承珠又不禁暗生感慨,想起自己,自离開師門之后,雖然認識了不少人,但最要好的朋友,還是這匹白馬。 張黑的家人紛紛探問抗倭的消息,听得于承珠說倭寇已被驅逐下海,張黑不日也將回來,歡聲雷動,紛紛夸贊抗倭的英雄,對于承珠更是贊揚備至。于承珠又是慚愧,又是興奮,想起這几個月火熱的生活,想起那些激動心弦,永不能忘的戰斗,雖然這一次在她心上留下的創痕也永不能磨滅,但她卻絕不后悔此行。 于承珠在張黑家住了一天,第二日便策馬西行,离開了江南的山明水秀之鄉,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旅程,進入了西南的丘陵山區,風景迥然不同,若把江南比做明媚動人的少女,則西南應是質朴豪曠的男儿。于承珠心中忽然有一個奇怪的聯想:鐵鏡心似是江南園林中的牡丹,而葉宗留等義軍的首領則似云貴高原上的松杉。 于承珠取道貴州前往云南,到了貴州,山岭更多,到處都是綿亙峻峭的峰巒,到處都是蔥郁茂密的松林,山岭上隨處可聞苗族婦女的山歌,健碩的苗族姑娘像男人一樣在山間操作,与江南足不出門的閨秀,大不相類。于承珠年來女扮里裝,總有拘束之感,到了貴州之后,見男女都是一樣操作,便索性回复了女儿身份,收起了男子的衣裝。 苗人最為喜客,山路邊的涼亭常常放著從山下挑來的泉水,還放著草鞋,讓過路的旅人口渴了可飲清涼的泉水,鞋破了可換合适的草鞋。縱是最窮的人家,有陌生的旅人投宿,他們也奉如貴賓,悉心照料,家中沒有吃的也會到外面張羅,務必令到客人稱心滿意為止,所以于承珠以一個孤身少女,通過山巒重疊的苗區,卻也沒有感到什么不便。 在苗區走了半月,到了貴州西部的野馬川,大約還有六七日路程,就可以穿過苗區,進入云南邊境了。這一晚于承珠在山邊一家苗家投宿,這一家苗家本有母子二人,儿子到土司家執役去了。家中只剩下老大娘一人,對于承珠殷勤招待,為她殺了家中僅有的一只老母雞,于承珠過意不去。幫她淘米煮飯。 黔西漢苗雜處,苗人多懂得漢語,這位老大娘說得雖然不大流暢,彼此卻也能夠交談。吃過晚飯之后,兩人坐在門外的大樹下閒話家常,這位老大娘非常歡喜于承珠,拉著她的手不住地贊歎:“我也曾見過許多漢人姑娘,只有你比我們苗族最美的姑娘還美,這雙手怎么長得這樣白又這樣嫩,就像鼓儿詞里面所歌唱的公主一般。”于承珠被她一贊,反而覺得有些慚愧,笑道:“我哪儿比得上你們苗族的姑娘,你們的姑娘那雙手才真是能干呢,又會做飯,又會种地,還會繡花,我才真是羡慕得不得了。”老大娘笑了一笑,道:“你不笑話我們命苦,真是難得。”拉著于承珠的手問道:“你今年几歲啦?”于承珠道:“十六歲啦。”老大娘道:“有婆家沒有?”于承珠面上一紅,道:“沒有。”老大娘道:“我們這里的姑娘七八歲,很少沒有婆家的,尤其像你這樣長得美麗的姑娘,求親的早就擠破門啦!”于承珠道:“這么小的年紀就結婚?”其實在那個時候,漢人也是盛行早婚,十六七歲做新嫁娘是很普通的事,不過于承珠一心學文練武,沒有留意到這上頭罷了。 談笑間忽听得山坡那邊飄來一陣陣的樂聲,非常好听,樂聲中雜有苗族姑娘的歌聲,于承珠雖然听不懂歌詞,但也感到歌聲中的歡愉情調,老大娘笑道:“你沒有看過咱們苗族的婚禮吧?”于承珠還未脫少女心情,喜歡新奇熱鬧,一听說有人結婚,非常高興,立刻央求那老大娘帶她去看。 老大娘帶于承珠轉過山坡,只見前面一個大草坪,草坪中有几棵花樹,小伙子和姑娘們都繞著花樹跳舞,有的彈奏古瓢琴,琴如瓢形,樂聲柔和;有的吹著長長的蘆笙,這是用六根竹子做成的樂器,吹出來的聲音雄渾粗曠,熱情洋溢,于承珠听得入迷,忽然有兩個苗族青年走到她的面前。 于承珠一愕,只見那兩個苗族青年彎下了腰,面上堆著笑容,張開兩條臂膊,兩個人你擠我我擠你地急著要擠到于承珠面前。于承珠道:“你們這是什么意思?”那老大娘連忙說了几句苗語,兩個青年顯出极其失望的樣子,怏怏不樂地走了。 那老大娘隨手摘下兩朵白花,給于承珠簪在鬢邊,微笑說道:“誰叫你長得這么漂亮,小伙子們都急著請你跳花啦!”于承珠道:“什么叫做跳花?”老大娘道:“喏,這不就是跳花?”場中的小伙子各持蘆笙,邊吹邊繞樹而行,古瓢琴的樂音也彈得更其悅耳,少女們邊唱邊跳,不久就各自配成了對儿,繞著場中花樹,翩翩起舞。于承珠笑道:“真好看,可惜我既不會唱歌,又不會跳舞。”老大娘笑道:“我知道你們漢人的姑娘多害羞,所以我給你簪上兩朵白花啦。”于承珠道:“簪上白花,別人就不會來邀請了,是么?”老大娘道:“不錯。那是表示你已有了心上人,但心上人不在這儿,你只是來看熱鬧的罷了。你不要怪我,不這樣,任你怎樣推辭,小伙子們都不放過你的。喏,說真的,你有了心上人沒有?”于承珠杏臉泛紅,不知怎的,忽然覺得一陣愴涼,但草坪上歌舞正歡,蘆笙吹散了她淡淡的哀愁,轉瞬之間,她又轉為歡樂了。 月亮漸漸升高,到草坪來唱歌跳舞的小伙子和姑娘們更多了,時不時有一對對的青年男女攜手走入林中,他們的位置迅即被后來的補上。老大娘笑道:“我們這里的風俗,有一時結婚,就可以撮合好多對姻緣。”于承珠羞不可抑,急忙轉掩話題道:“新娘子呢?還沒有出來么?” 老大娘道:“快啦!”過了一會儿,忽見兩個穿著彩衣的壯漢,牽著一頭牛出來,繞場行了一匝,草坪上歡聲雷動,人們紛紛上去幫忙,把牛的四腳捆好,有一個巫師模樣的人走出來,用斧頭在牛的腦袋上擊了三下,那頭牛昏倒地上,場中的小伙子們立刻動手開膛剝皮,生火烤肉,原來這是苗族的婚宴,稱為“打牛”。老大娘道:“打牛之后,新郎新娘就要出來了。” 于承珠道:“是誰家結婚,場面真熱鬧!”老大娘笑道:“若是窮人家,哪舍得用這條肥牛?這是我們土司女儿的婚禮!”她留到現在才說,欲令于承珠意外歡喜,于承珠果然甚感興趣,目不轉睛地注視場心,等候新人出現。 忽地里場中的歌舞都靜止下來,只見八對童男童女,簇擁著一對新人魚貫走來,新娘撐著一把彩色鮮明的紙傘,新郎胸結有大紅綢花,遮過了半邊臉孔,一到草坪,場上的青年男女立刻拍掌歡呼,新娘子把紙傘交給伴娘,有人把新郎的綢花解下,披到新娘身上。這一瞬間,于承珠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小新郎竟然是小虎子! 不見一年,小虎子已長得高多了,但比起新娘,卻還矮半個頭。世界上出人意表的事情很多,但眼前之事,卻是絕對難以想象——小虎子竟然會到苗族作新郎!要不是草坪上有這么多狂歡慶祝的人群,于承珠還以為是頑皮的小虎子在玩“娶新娘”的把戲,但擺在眼前的情景,這可不是小孩子的游戲,而是實實在在的婚禮呀!“小虎子不是跟隨黑白摩訶到天竺去么?怎的會單身一人來到這儿?”“黑白摩訶到哪里去了?土司的女儿怎會嫁他?”一連串難以解答的疑問,做夢也想象不到的事情,把于承珠的腦袋都弄得昏眩了。 那位苗族的老大娘笑道:“怎么啦,很令你惊奇了,是不是?小新郎是你們的漢人呢!”于承珠道:“這小孩子是怎么來的?土司為什么把女儿許配給他,你知道嗎?”老大娘搖搖頭笑道:“土司家里的事情,咱們怎么敢去打听?在我們的上一輩,苗人漢人結親家的不多,近年來這卻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其實于承珠惊詫的并不是因為新郎是漢人,而是因為新郎是小虎子! 老大娘又笑道:“你說新郎是小孩子,你們漢人沒有取童養媳‘抱郎’的事情嗎?”以前有些人家,孩子只有兩三歲,父母就給他“娶媳婦”,媳婦比他大十几歲,都不稀奇,媳婦娶了回來就像母親一樣照料小丈夫,這种風俗在苗漢都是有的。老大娘又道:“咱們土司的女儿今年十六歲,听給兩人合八字的巫師透露,這小新郎是十四歲,年紀相差還不算大。” 草坪上的小伙子們把那條肥牛烤了,撕下一塊塊的牛肉喝酒,狂飲呼嘯,老大娘道:“咱們苗族的婚宴是不必人邀請的,你也去吃點烤牛肉吧。”于承珠道:“我不餓。”老大娘道:“你若不吃牛肉,又不喝酒,那就是不給主人面子了。好吧,你不好意思跟那些小孩子擠,我給你拿來。”于承珠任得那老大娘作主,她只是全神貫注在小虎子身上,只見小虎子目光呆滯,一點也不像以前那活潑頑皮的模樣,他呆呆地站在場中,就像一尊任人擺布的木偶,于承珠大是起疑。忽听得一個苗族的小伙子用漢語唱道:“天上的月亮伴彩霞,地下的鳳凰怎能配烏鴉?哈哈,漂亮的大姑娘為什么配丑娃娃?”場中男女轟然大笑,那小伙子邊唱邊跑出來,于承珠心道:“哼,說小虎子是丑娃娃?小虎子可比你俊得多!”那小伙子喝得滿面通紅,醉態可掬,跑到小虎子跟前,伸手掌撥他下巴,叫道:“小娃娃,讓我看你的乳牙長齊沒有?”小虎子悶聲不響,忽然“啪”的一掌,把那小伙子打得跌出一丈開外,牙也掉了兩顆! 草坪上參加婚宴的人群嘩然笑叫。有人唱道:“這是麒麟龍鳳配,不是鳳凰配烏鴉。”于承珠從他們的眼光里看得出來:适才他們對小虎子大半存有嘲弄的神气,而今卻都是惊奇佩服的眼光了。那位苗族老大娘取了牛肉回來,將一個裝酒的竹筒和一塊烤牛肉遞給于承珠吃,笑道:“這小伙子若非喝醉了酒,也不敢這樣胡鬧!”于承珠道:“這小伙子是什么人?”老大娘道:“這小伙于是土司屬下的一個頭人的儿子,他自小暗戀土司的女儿,前年還和土司的女儿跳過一次花,土司的女儿也像甚歡喜他,卻不料土司忽然將女儿配了這個來歷不明的漢人,想是他心中不憤,故此借酒行凶。嘿,這個漢人小娃娃還真有本事,你不知道,剛才那小伙子是我們苗族中出名的勇士呢!” 于承珠心中疑惑更甚,小虎子只有十四歲,他根本還未懂得結婚是什么一回事儿。但若說他是全然不愿吧,以他這身武藝,誰又能強迫他?他怎會与新娘一同走來,又為什么要把那小伙子打跑? 忽听得有人將一支長長的牛角嗚嗚地吹了几下,一隊樂手又吹起蘆笙,彈起方瓢琴,老大娘道:“行婚禮啦!”只見一個苗族長老端出兩個牛角杯,杯中盛滿美酒,有人將牛血滴到杯中,長老唱道:“喝罷交杯酒,恩愛到白頭!”將兩杯血酒分遞給新人。新娘含羞答答,接過酒杯,小虎子卻忽然伸指一彈,道:“我爸爸吩咐過的,我還未長大,不許喝酒!”酒杯被彈,登時飛上半空,血酒傾洒,淋了長老滿頭!于承珠不禁失笑!小虎子竟然還記得他父親生前的教訓,那樣子你說他是傻又不像傻,說他不傻他卻在婚禮當中鬧出孩子的脾气! 長老大惊失色,交杯酒被潑,這乃是大不吉之兆,于承珠暗暗好笑,和場中的青年男女一樣,都睜大了眼睛,看他怎么辦?忽听得一個低沉的聲音說道:“再斟一杯給他!”旁邊走出一人,貌似漢人,穿的卻是苗族服飾,約莫有四十多歲的樣子,相貌威嚴,令人望而生畏,只見他將一個盛滿了酒的牛角杯遞到小虎子面前,小虎子道:“我說過不喝酒嘛!”驀然伸出雙指,又向酒杯一彈,那人沉聲喝道:“不要胡鬧!”手掌一托,那酒杯到了小虎子手中,忽然向小虎子口中倒下,小虎子還未合嘴,吃得他噴了出來,但總算是喝了這杯“交杯酒”了。旁人看不清楚,還以為是小虎子自己倒入口中的。于承珠可是大吃一惊,那人用的竟是最上乘的“借刀殺人”的手法,比借力打人的功夫還要高明,竟然借小虎子的手逼他自己喝酒,真是匪夷所思。 場中青年男女歡呼跳叫,伴娘將紙傘汀開,遮著這對新人,小虎子似給人推著一般,陪著新娘緩緩走出草坪。老大娘道:“婚禮告成啦,等下子就是到土司府中去鬧新房啦!”正是: 少小未知人世事,這般婚禮太离奇。 欲知后事如何?請听下回分解。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