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蕭蕭的白楊木圍繞著這片成為不規四方形的平坦土地白楊木的枝干挺拔筆直,葉椏迎風簌簌,但是,卻透著那么一股子深沉的寂寥凄清味儿,人們的視線和這些密密生長的白楊木接触,心腔子里就自會涌起一种說不出,道不出的空洞又幽然的感覺了,好像這些白楊木全成了精,它們正悲們歎息的俯視著進入下面方場子里的人,這些白楊木,可不一陣又一陣的在細碎呢響了!帶著點無可奈何的嗟吁?正不錯,這里便是“斷魂岭”上的“鬼圍場”。 一百名青衣青巾的孤竹大漢沿著楊子四周的白楊木樹內側,每隔五六步便站著一個人,百名漢子就布成了一個較為疏落的大圓形,年輕俊俏的“玉郎狠心”貝羽站在這圓陣的右邊正中,雙肩肩頭正露的了他大馬刀的紅線纏刀把与短柄點鋼槍的凹印槍柄。 二頭陀,藍揚善的百名手下則散向兩邊,各自占取了有利出手的攻擊位置,縱深配守,交互呼應,這位“二頭陀”本人手持他粗重的金鋼杖,仍個儿大馬金刀的一只腳踏在—塊突起的石頭上。 對面—— 大約有十多條長形石塊被人搬來擺在地下,正中的一條石塊上,見坐著三個人,一位是流冠高聳,面如滿月般的道人,這位身著赤色道袍的道人年紀較大了,他頷下蓄一把雪白的長髯,道冠下的發絲也其白如雪,但是,他圓團團的面容卻是紅潤細膩,毫無皺褶苦槁,那張面孔,看上去就宛如嬰儿般的光滑粉嫩,沒有一丁點老年人應有的干癟情狀,而且,在他的慈眉善目中,卻更透露了無掩隱的威攝气概与雍容風范來! 銀發道人的旁邊,盤膝坐著另一個道人,這位道人頭戴銀絲編制的道冠,遠遠看去閃閃發光,他一襲純黑道袍罩在那瘦長的身軀上,更襯托了他那張巨目、鷹鼻、闊口的蘊含有著無比的凌据高傲意味,現在,他雙目仰視,臉上生冷得沒有絲毫表情,而他引人注意的那又挺勾歷鼻,也就越發顯得寒瑣至极! 同坐在這條石塊上的第二個人,嗯,卻是位面容焦黃,細眉細眼的中年人物,他正在抽著旱煙,灰白辛辣的煙霧饒他微仰的鼻孔及削薄泛紫的嘴唇里緩緩冒出,又悠悠擴散,這人仿佛在沉思著什么,他的葛布衣衫上已沾沾滿了斑斑煙灰污跡,他卻未曾留意,大手的五只修長焦黃的手指,在起落不定的敲擊著他自家的膝蓋——他的雙膝上,平平的擺著一柄刀,一柄熟牛皮所制成,業已被換得又光交滑,紅晃晃,油亮亮的皮鞘內所裝著的是牛角柄刀! 這三個人,當然,無可置換的便是青城山方面今日赴約的三個首要人物了,用不著再指看道姓,只要是稍有點江猢經驗的,便能以清楚他們是些什么人!那銀發道人乃當今天下武林的尊派“武當”掌門人“非烈子”凡慈,戴銀色道冠者,則為“青城派”掌門人“銀羽客凌澄,另一位俗家打扮,像是個鄉下教書生般的黃瘦人。便是名震大江南北的江湖第一把刀——“北刀”谷百恕了! 在他們三人坐著的這條石塊之后,有八條石塊一邊四塊整齊排列,每條石快上坐著十名道士,他們一色的純黑道袍,背靠背盤膝不動,每個道士手上是一式的鋒利刀,每個道士頭頂也是相同的發纏朵髻,他們的袍襟上,各自不同的繡綴著几條銀絲有的是八條,有韻是九條…… 五名神色深沉的中年道人——打扮全和那些執刀道士無异,施襟上卻繡著七條銀絲,他們五人并排坐在正中的一條石塊上,与他們對面盤坐的另兩個同在飽襟上繡縷七條銀絲的道人相對,這兩個坐在泥地上的道人全是又瘦又矮的身架子,一個青臉皮,陰陽眼,唇厚外翻,他旁邊的一位卻生了張猿形白皙面孔,五官棱角鮮明突出,像是刀斧鑿的猴儿臉樣,好不与人印象強烈! 唯一沒有坐下來的,是一個体魄修偉,臉膛寬大沉厚的中年人,這人面色褚紅,鼻直口方,尤其一雙眼睛,更是精光閃射,炯亮如炬,他此刻卻像是十分心緒不宁,正往來踱著,手上毫無意識的在把玩一件東西——那是一只嵌合著短柄的斗大的鋼圈,圈寬約寸,圈体里外緣全打磨成菱形——一种鋒利如刃的菱形,以外,在圈体菱背上,還垂懸著一圈金閃閃的小鈴噹,小鈴噹是金黃色的,与藍汪汪的鋼圈顏色相映,那种森森的寒酷意味,不用說也夠人心緊了,這人在輕輕的彈弄著圈上的小金鈴噹,于是,就有間歌的清脆“叮”“叮”聲響起,這些偶然的聲音卻像是一下子一下子敲到人們心窩里頭了——別看它的聲音是這么小! 這人玩著的鋼圈,叫‘響鈴環’,這人的外號是“金鈴噹’,這人,嗯,是“青城派”如今的俗家弟子中輩份最高,威名顯威的一個——賈宗成,川境兩道的第一高手! 還有四個身材高大雄壯的灰袍道人坐在“非烈子”的背后,他們也沒有以石做椅,就在泥土地上盤坐著,這四位灰袍道人十分像是在環護著“非烈子”一樣,表情全部是肅穆又深沉的,當然,他們也是“武當派”的羽士們——“武當四圣”,武當派的四大護法! 總括來說,“青城”与“武當”兩派的道人們,神情上大多是凝重又庄嚴的,在凝重与庄嚴中,更隱含著一股憂慮不安,但是,其中卻有三個人的形態不同于他們本門諸人,相反,這三個人的臉容上更有一种狂惡的得意与殘酷的滿足意韻流露,他們三人并坐最后,黑色的道袍袍襟上繡著六條銀線,這三個道人都在五旬開外了,同樣是中等的個子,微瘦的身材,除了五官不同,三個人臉上那股險惊的表情卻几乎一模一樣,他們——“玄云三子”,此次巨大爭端的禍首,中間的那個塌鼻吊眼的便是三玄子之道“大真子”凌虛,凌座右面蓄著三縷青須的道人則為“大羅子”凌幻,左邊那位濃眉扁嘴的道人使乃“大曇子”凌生了。 “青城派”与“武當派”的人几乎清一色是玄門羽士,他們在未交互五鼓之前,業已抵達此處了,在寒風白霧中,他們便采取了眼前這种情勢開始了等待,他們是沉著的,鎮定的,如像他們此來只是等待一場祭典的序幕或法事的進行一樣,顯得如此的肅穆安祥一至少,他們表面上是這樣,而他們甚少交談,更役有喧嘩,就這么靜靜的等待著,一直到貝羽和藍揚善分別引兵而來,又布好陣勢,他們沒有干涉,沒有阻扰,沒有諷刺,甚至,連一句詢問也沒有,好像他們業已認為這是一定的現像,也如像他們早已了准情形會是這么個演變了…… 當然,貝羽和藍揚善是一付冷峻又毫未在乎的表情,但他們內心卻不覺忐忑了,敵人的鎮靜、平淡、雍容,恰恰都似說明了對方的成竹于胸,表明了胜券在握的睨睥之慨;而不論這种模樣是真是假,他們的姿態卻擺得夠叫人心里任忡啊,另外,和出家人做大規模的對陣,在貝羽及藍揚善來說,還是第一道呢,人家的獨特式慣用的交手方式他們是十分陌生的,這有點硬澀的味道,他們并不怕,只是,那种硬澀的味道,繃在胸口,闊得有些難受罷了…… 時間,緩緩的過去了。 就在這一片沉寞又但冷的對峙气氛中,遠遠的,有一陣急劇的馬蹄聲傳來,蹄聲像飛一樣迅速向這邊移近,宛如閃雷漫地滾動,震得白楊木在輕幌,那一下一下的,數不清的鐵蹄敲地聲,也似是一下連串的踩到人心上了! 雙方在場子里的人,當然明白這陣駭然震撼的蹄聲是表示誰來了,他們全屏息等待著,于是,片刻后—— 豹皮頭巾飛揚,青袍飄舞,銀鐙亮甲閃爍眩目,紫千豪精神奕奕,意態豪壯雍容的首先策騎馳到! 在他后面,“金手煞”熊無极緊跟于側,与“青疤毒錐”苟圖昌左右護隨,“白辮子”洪超、“毒鯊”祁老六雙騎并進,五人、五馬,更像一陣風也似呼呼轟轟的卷進場中! 坐下“甲犀”未停,紫千豪猛偏腿,摘劍、拋蹬,几個動作同時完成,意態悠閒的站立地下,“甲犀”則一聲高晰,自行緩奔回后面去了。 在紫千豪下馬的一剎,熊無极、苟圖昌、洪超、祁老六四人也立刻离鞍落地,四個人依身份站成一排,隔著紫千豪五步不到的距离,就像四根伏往那么直挺輝的卓立著不動! 微拂頭巾,紫千豪面對正中最前面的石塊上坐著三個人,舉劍抱拳為禮,宏亮的道; “紫千豪向‘武當派’大掌門凡慈道長;‘青城派’大掌門凌澄道長,武林第一刀谷百恕各兄見禮了!” 童顏鶴發,面如滿月的“非烈子”凡慈道人一笑而起,他單掌問訊躬身還禮,還平和的道: “老道重受了,紫施主!” “青城派”的掌門人凌澄冷硬木然的微微舉掌當胸,算是還了一禮,他淡漠的道: “你晚了,紫千豪!” 這時,“北刀”谷百恕也抱拳笑道: “紫老弟,初次見面,老弟作卻果如傳言,英威得緊哪!” 紫千豪笑講几句,隨對凌澄道人道; “凌澄道長,請道長回想一下約見時辰——乃朝陽初起之時,現在,朝陽尚未升起,怎能說晚?恐怕是道長各位來得太早了。” 凌澄神色一寒,道: “紫千豪,貧道此番到來,并非与你在這一點上有所爭辯,還有更重要的大事須向你討一個公道。” 紫千豪平靜的道: “很好,相信我們彼此全明白今日此約的真正目的!” 雙目源睜,怒火如焰,凌澄道人大喝道: “首先,紫千豪,你們孤竹幫乃是一群嘯聚山林的草寇,平日所做所為,無非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罪端惡行,只此一件,你們已經不容于天下,更不容千方外三家——你們的行為,与空門所求的慈悲宗旨,完全背道而馳,簡直大逆不道,邪惡之极,本派‘玄云三子’三位師弟眼看不過,只是一本至善之心前往勸說于你,豈料你非但不听勸解,更竟以暴力欺辱貧道三位師弟,將他們重重傷害,而貧道猶自忍耐,僅求爾等自行知錯改悔,前來本山賠個不是也就罷了,那意料到你等竟然如此大膽?做盜匪、行殺掠、傷道侶、持強傲、都不去說了,事出之后,非但不知改悔,更跋扈蠻橫到向本派投下戰表,約迫本派上上下下來此赴難,紫千豪,你們殺的人還不夠多?你的惡還不夠深?傷的本派弟子還不夠重?你是想要刀刀殺絕本派弟子啊……” 凌澄老道這一番慷慨激昂的斥責指控,直引得“青城”諸道人個個義憤膺胸,群情嘩怒,而一時之間,使好像凌澄道人所說的全是事實一般了…… 冷靜的,紫千豪大聲道: “我有話說!” 于是,“非烈子”凡慈微微揮手示意——他的身份尊顯無比,就這么輕輕的一揮手,憤激的青城派弟子們便立刻肅靜下來! 緩緩的,他道: “紫施主,請說。” 紫千豪神色鎮定自若,朗朗的道: “假如世間有謊言,相信在場各位或多或少的也經驗過,那是一种塵俗間最為尋常的罪惡,但是,空門中若有謊言,這謊言的罪惡就要比塵俗間的份量來得嚴重得多,如若各位未曾听聞過出家人的謊言,你們現在已經听到了,凌澄道長方才說的就是!” 大吼一聲,凌澄道人憤怒的叫道: “紫千豪,你這大膽孽障,你竟敢指說貧道所言為謊?” ------------------ 銀城書廊 掃描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