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劉備一路策馬向西奔馳,他此行九死一生,幸而終能逢凶化吉,心中不由如醉如痴,暗道:若說的盧馬救我一命,乃屬天意,則趙子龍于千鈞一發的出現,卻是他那義兄的伏布玄机,由此可見,趙子龍這位義兄的神通本領何等惊人,可惜劉備無此福气求得此人相助,否則何愁大業不成?想著,天色已大亮了。 他心中思潮起伏,一路西行。正行之間,忽見一位牧童,騎于牛背之上,吹著短笛,迎面而來,劉備見牧重清雅之狀,心中不由感歎道:“牧童如此清雅,我不如他也。”便勒韁停馬,注視感歎。 不料那牧童走近,也停牛不走,目注劉備一眼,哈哈笑道:“師父曾說,今日清早,必有貴客駕臨漳山,著我留意,看來果真如此也。” 劉備一听,心中不由一動,忙道:“小兄弟,你的師父是誰呢?” 牧童笑道:“師父曾說,若貴客打探,可直告名號,果然所料不差,我師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 劉備一听,不由大奇道:“听說荊州有一高人,察賢辨能,明如水鏡照映,這位高人,莫非便是尊師水鏡先生嗎?若然不差,請小兄弟快引領我前去參拜。” 牧童笑道:“是与不是,見面便知,請隨我走一趟吧。” 牧童拔轉牛身,向西而行,劉備連忙策馬在后跟隨。走了約莫二里,便見前面林中露出一座庄園。庄園中傳出一陣琴聲,十分优雅。牧童引領劉備走上前去,欲入庄內通報,劉備悄聲道:“小兄弟且慢,勿騷扰了如此优雅琴聲也。” 劉備悄悄而近,下了馬,走入庄門。剛走一段,快到中門時,琴聲忽然停止。有一道家打扮的男子,忽然呵呵笑著走出道:“琴音意境本屬清雅,忽然高亢之韻,便知外面必有征戰之人駕臨也。” 劉備連忙目視來人,但見他松形鶴骨,飄逸如仙,慌忙上前行禮道:“閣下想必便是荊州高隱水鏡先生?” 來人含笑點頭道:“我道號水鏡,世人呼為水鏡先生而已。閣下眉心青黑之气已開始清散,想必已逃過一場生死大難了。” 劉備一听,心中不由十分惊佩,心道:此人果然不愧為“水鏡”,辨人察運,竟靈驗如斯也! 水鏡先生清劉備入內,分兩面坐下,童子獻上清茶,水鏡先生微笑道:“聞玄德乃天下英雄,有志匡扶漢室,為何竟如此落魄呢?” 劉備不禁長歎道:“劉備事業難成,只怕是時也命也,難于強求。” 水鏡先生微一搖頭,道:“不然,你之命宮山林位已伏有祖脈龍气躍動。印堂中青煞之气漸退,此乃本命漸入天運之兆也。你之不濟,不過是身邊未逢高能之人罷了。” 劉備道:“不然,劉備雖然不濟,但身邊文有孫乾、糜竺、簡雍,武有關公、張飛、趙云,均竭力盡忠,以扶劉備也。” 水鏡先生微笑道:“關、張、趙三人,固然皆万人莫敵之武將,可惜并無一善用將才之人也。而孫乾、糜竺之輩,不過是白面書生,口若懸河,腹無經綸拯世之材也。” 劉備心事被水鏡一語道破,不由無言以對,好一會,才長歎一聲道:“哎,實不相瞞,我亦曾苦苦求拜隱世高人,可惜時運不濟,未遇其緣罷了。” 水鏡先生道:“非也,豈不聞十里之內,必有芳草這言嗎? 豈可說天下無人。” 劉備既知水鏡先生察人辨物,有過人之處,便不敢輕忽,忙道:“劉備愚昧,致未有所聞,請先生賜教。” 水鏡先生微笑道:“今天下奇才,盡在荊州,你可往拜求。” 劉備急道:“奇才在什么地方?到底是誰?” 水鏡先生道:“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平天下。” 劉備大喜道:“何處去拜求臥龍、鳳雛?” 水鏡先生撫掌大笑,忽然吟“雛鳳展翅太匆忙,臥龍深盤臥龍崗,三分天机大勢定,三顧茅盧放華光……好,好,劉公細思,自可明悟。” 劉備欲再問,童子忽然進報,說庄外有一個稱趙子龍的英偉漢子,前來尋找劉備。水鏡先生一听,便呵呵笑道:“子龍、臥龍,一文一武,匡扶明主,幸勿匆忙,劉將軍且出庄,与你的趙子龍會合吧。” 劉備深知水鏡先生隱世高人,決非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之輩,他們只會略作提示,一切尚須自己去仔細領會,因此再追問下去亦是徒勞而已。而且他也牽挂新野城中軍務,亦未知荊州蔡族中人,下一步將如何對付他?便不敢再在水鏡庄中逗留,向水鏡先生深深一揖,拜辭了。水鏡先生果然也不挽留,只是回了一揖而已。劉備心中納悶,反复想著水鏡先生留贈的那四句偈語,一路步出庄外,那童子早就為他牽馬而出。 庄門外果然是趙子龍尋覓至此,他一見劉備,便喜道:“劉將軍安然無恙么?” 劉備連忙走上前,握著趙子龍的雙手道:“劉備多番蒙子龍相救,此恩此德,永志難忘,可惜劉備目下落魄之身,未能厚報。” 趙子龍心道:你豈知這一切均是義兄的玄机布伏?但未得義兄的許諾,他又不敢表露,無奈只好淡淡的一笑道:“子龍与劉公你有緣,亦是子龍奉了義兄之命,全力保護你的周全罷了,劉公不必客气。”趙子龍戛然而止,不肯再說下去。 不料劉備听了,心中卻不由一動,忙道:“子龍,你屢次提及你的義兄,想必是絕世高人,他到度是誰?現居何處?” 趙子龍此時正思念義兄,心神俱在,聞言不由脫口而出道:“臥龍崗……的确只有臥龍崗這等地方,才可与他相配劉備一听“臥龍崗”三字,心中立刻突的一跳,因為他猛地想起水鏡先生所贈的偈語——“臥龍深盤臥龍崗”這一句話,劉備不由著急說道:“子龍,快說清楚,什么臥龍崗?難道你義兄便住在臥龍崗么?請勿隱瞞,快告知我埃”趙子龍見劉備情急之狀,又見自己已脫口說出這么一點,義兄想必也不會責怪,便不忍瞞他,含笑點頭道:“是啊,義兄的确往在臥龍崗,不過那只是一座雄偉的山崗而已,并元甚稀奇之處。”趙子龍不知劉備已獲水鏡先生贈告察賢辨能的偈語,還道僅憑臥龍崗這地方,也不算是泄露義兄行藏。 不料劉備又猛然想起水鏡先生臨別時的一句:“子龍、臥龍,一文一武,匡扶明主,幸勿匆忙。”他心中不由又突突一跳,暗道趙云字子龍,他的義兄又居于臥龍崗,莫非便是水鏡先生所隱示的“臥龍先生”么?若然如此,那么子龍与他義兄臥龍,便當真是“一文一武、匡扶明主”之天降奇才啊! 劉備心中轉念,已暗暗打定主意,返新野后,無論如何亦要請求趙子龍引見他的義兄,就算拋下軍務,周游天下尋訪亦在所不惜了。 當下劉備也沒說破心中所想,他欣然一笑,便隨趙子龍一道下山,向北面馳返新野。 在半路,才遇上關公、張飛二人率領前來迎接的兵馬。 劉備与關、張二人相見,說起昨晚的九死一生險狀,又說幸得趙子龍仿如神兵天將,才令他安然脫險。 關公十分感慨,他向趙子龍拱手一揖,多謝他救兄長之德,趙子龍也并不居功,淡然一笑而已,張飛卻大怒道:“筵無好筵,會無好會,不如領兵殺人荊州,斬殺奸妄之徒。” 劉備忙制止道:“賢弟切勿魯莽,或許并非劉表的主意,若我等先鬧事,世人便以為我等乃忘恩負義之徒矣,豈可再于荊州立足?一切待返回新野再作打算吧。” 關公亦含首道:“兄長所言甚是,三弟且勿焦躁誤事。” 張飛見關公亦贊同劉備的主意,這才暫壓怒火,不再作聲。 劉備返回新野,即親書一函,派孫乾送荊州襄陽。劉表接劉備書函,又听孫乾哭訴一番劉備所受的委屈。劉表心中不由又惊又怒,他雖然已對劉備生疑,但此時曹操正向荊州虎視眈眈,万一因此惹怒了劉備,殺入荊州,則自己腹背受敵,危急之至,劉表年老体弱,早已失去任何進取的雄心,他但能保住的荊州,便已心滿意足了。 劉表不得不向劉備有所交代,便下令將主持殺害劉備的蔡瑁推出去斬了,蔡夫人聞訊,連忙出來制止。孫乾見狀,知劉表心中仍偏袒蔡夫人,他欲殺蔡瑁,不過是故作姿態罷了。于是便向劉表道:“劉使君若殺蔡瑁,恐怕劉備再難留在荊州了。” 劉表心中果然甚怯蔡族中人,他一听便趁勢道:“若非孫乾求情,必斬無疑。蔡瑁,今后切勿再魯莽行事。” 蔡瑁恨恨的退了出去,劉表又派長子劉琦,隨孫乾一直返回新野,向劉備謝罪。 劉備与劉琦平日甚為投契,見是劉琦前來代父謝罪,也不便再發作。他設宴款待劉琦,趁机安慰劉琦几句,劉琦忽然哭道:“叔父救我,繼母蔡氏,常怀謀害之心,小侄無計逃禍,請叔父指點。” 劉備自知日前因為欲立劉琦之話,被蔡夫人屏后偷听,已惹怒了蔡氏一族;此時也不敢再卷入這等家變漩渦,只好不著邊際的安慰道:“賢侄但小心只盡孝道,自然可保平安。” 劉琦不得要領,只好哭著拜辭而去,劉備心中甚為怜惜,但他自身難保,又有什么妙法解救劉琦之危呢?他只能安慰劉琦一番,又一路送他出城而去。 劉備送走劉琦,從新野南門回來,在街上卻忽見一人,頭戴葛巾,腳穿草鞋,一路唱歌,迎面而來,但听他歌道:“天地劇變啊,赤火將滅;大廈將傾啊,獨木難支;山谷有賢啊,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啊,卻不識我。” 劉備一听,心中不由一動,心道:莫非此人便是水鏡光生偈示的“臥龍、鳳雛”么?于是連忙下馬相迎,又將他邀返府中。 劉備問其名姓,這人笑道:“我是荊州人,姓單名福,因聞劉公納士招賢,欲來相投,故歌吟于市,以引劉公相見。”劉備大喜,將單福作上賓似的款待。 飲了一會酒,單福忽然笑道:“剛才所見,劉公所乘之馬,似叫“的盧”,雖腳力雄健,但卻會害主,不可用也。” 劉備不以為然道:“他曾載我躍過深澗也。” 單福微笑道:“此乃救主,但日后尚必有妨主之禍,我有一法以消除之。” 劉備道:“如何消除妨主之禍呢?” 單福道:“劉公若有仇人,可將此馬贈于他,待此馬害了此人后,再作坐騎,則一切可保平安也。” 劉備一听,不由怒道:“你初來甫到,竟不教我以仁義之道,反而出此奸邪之計,你的話,劉備不敢听了。” 單福卻不生气,反而大笑道:“好,好,听說這劉公以仁義待人,不知是否,今日一試,果然令人敬佩。” 劉備這才明白單福的用意,不由歎道:“劉備雖然以此自警,但仍恐有未足之處,但望先生不吝指正。” 單福微笑道:“我未入新野,已听新野的百姓有歌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由此可見劉公的确愛民如子也,只須以仁義為本,自然可得人和,又何愁不能于天地立足呢?” 劉備欣然認同,于是即拜單福為軍師,負責操練所部兵馬的陣法,他因新拜單福為軍師,單福也果然甚有才華,調兵布陣,甚為得法。劉備心中大慰,因而連尋訪臥龍、鳳雛之念,不由亦暫時放開了。 此時曹操已在北方大胜,班師回許昌。他的目光,開始注視他正面相鄰的荊州九郡了。 不久,曹操便派他的親將曹仁,率兵三万,進駐距南面荊州新野不到五十里的樊城,隨時准備向荊州劉表發動進攻。 而新野又恰好位于荊州的北面前沿,正面与曹軍對峙,因此新野自然成了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非除之而后快了。 果然不久曹仁便向新野發動進攻,但卻被單福用計,兵分三路擊退。不久,單福又為劉備定計,趁曹仁驕做自大,攻取了樊城。劉備在樊城更收了樊城縣令劉泌的甥儿為義子,更名為劉封。關公卻不喜歡劉封,曾加反對,這事,從此便在劉封心中留一根尖刺了。 劉備見單福用兵得法,不由大喜,十分重用單福。不料曹操得曹仁大敗的消息,大惊之下,派人查探新野,因知助劉備的一位高士,易名為單福,本名卻是徐庶。 曹操于是設計利用徐庶之母,逼徐庶离開新野,改投許昌曹操。 直到此時,劉備才知單福原來本名徐庶,是荊州的一位高土,他知徐庶為人至孝,不忍令他母子生离死別,只好同意他赴許昌見母。 送別之日,劉備与徐庶皆傷感落淚。劉備立馬于林畔,目送徐庶遠去,不由哭道:“他去了,我又如何?無奈啊無奈。” 正望間,忽見徐庶轉馬而回,向劉備說道:“适才我因心煩意亂,忘了告訴劉公,荊州隆中之地,隱伏一位奇人,劉公可往求之。” 劉備一听,忙道:“可否請先生將此人請來新野相見?” 徐庶道:“此人豈可如此輕慢!若易求,且他若為名利之輩,還會深陷不出嗎?一切望劉公好自為之。” 劉備惊奇道:“此人才學,与先生相比如何?” 徐庶歎道:“此人非人間之士可比,若以徐某相較,則有如弱馬与麒麟并列也!若得此人相助,則有如周文王得姜大公,漢高祖得張良也。” 劉備又忙道:“我听荊州水鏡先生偈語“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平天下”,此人与之相比又如何?” 徐庶在傷感中不由竟呵呵一笑道:“不識戶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實不相瞞,臥龍者,即此人也。他复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他有經天緯地之才,若有幸求得他出山,則天下已定其半也……劉公,言盡于此,告辭了。”徐庶說罷,即撥轉馬頭,策馬而去。 劉備又惊又喜,他也忘了与徐庶分离的哀痛,以手加額道:“今日方知“臥龍”出處!真是天助我也。” 劉備回到新野城中,立刻把趙子龍請到府上,欣然笑道:“子龍呵子龍!你騙得我劉備好苦啊!我如今才知你的義兄是誰也!子龍為甚不肯告我?” 趙子龍不由一怔道:“你知道我義兄是誰?” 劉備呵呵笑道:“當日在漳山水鏡庄,水鏡先生曾留偈語,說“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平天下”,又說“臥龍深盤臥龍崗”,如此看來,你那居于臥龍崗義兄,必定是臥龍先生無疑也……子龍你因未得臥龍先生的允許,不敢露其行蹤,才不敢向我明言罷了,未知是否如此?” 趙子龍一听,不由亦微笑道:“劉公所言,并非子龍所露,義兄日后想必不會責怪于我!一切均請劉公自行決斷便是。” 劉備一听,便知趙子龍已向他暗示,他的推斷并無差錯,只是他不便直說而已。劉備不由喜道:“是,是,一切均是劉備自己判斷,并非子龍你泄露義兄的行藏!劉備知道,該如何行事了。” 當晚,劉備便連夜准備了一份厚禮,不外是金銀珠寶等財帛之物。劉備此時手頭十分拮据,因此這批財物,几乎是他的他部所有了。 第二天一早,他就和關公、張飛一道,赶赴南陽隆中,求拜那臥龍先生去了。劉備又知趙子龍的心思,并沒要他同行,留他鎮守新野,趙子龍也欣然答應。 新野距南陽隆中只有三十里路,不到半日,劉、關、張三人,便已抵達隆中郊野,此時正逢正午,陽光甚烈,張飛怕熱,不禁大汗淋漓,在心中抱怨道:“何物自稱臥龍?累我兄弟三人親來拜會?哼,也未知他是否真有其才。” 就在此時,忽見田間有耕作農夫,一面揮鋤,一面唱道。 “蒼天如圓蓋,大地如棋局;世人如棋子,黑白爭胜負,胜者安然坐,敗者忙碌碌,隆中有草廬,高眠臥不足……”劉備聞歌,勒馬停下,問農夫道:“這首歌是誰人所作呢?” 農夫道:“這是臥龍先生教我們唱的。” 劉備一听,大喜道:“請教臥龍先生在何處?” 農夫伸手往南一指,道:“此山之南,有一座山崗,稱為臥龍崗,崗下林中草廬中,便是臥龍先生高臥之地了……”劉備一听,也不待農夫說完,急忙策馬向那山南疾奔而去。關公亦催馬跟上,張飛無奈,只好咬牙跟去。 不一會,便見前面一座雄偉山崗,由西至東,盤踞于白云之下,其形如一條巨龍。臥伏于天地乾坤,十分雄峻。崗下一座竹林,竹林中果然露出數幢茅廬頂部。竹林四周,流水淙淙,鮮花遍布,十分清雅。 劉備了,連忙策馬馳近,在竹林外面便下了馬,他不敢讓馬蹄聲惊扰了高臥隆中的臥龍先生,關公、張飛二人,亦只好隨著下馬,步入竹林。 三人一直向竹林正中的一幢茅盧走近。張飛按捺不住,大聲叫道:“我哥哥劉皇叔來也!里面之人,快出來見客。”劉備一听,吃了一惊,喝斥張飛道:“臥龍先生何等人?豈容你如此大呼小叫?你若不耐煩,便先返新野吧。” 張飛被責,气得虎須翹起,但卻不敢再作聲了。 劉備小心翼翼,走到草盧竹門前面,正欲伸手輕叩,就在此時,卻被竹門上貼著一張白紙黑字吸引住了,只見白紙上黑字寫道:“驕陽正照臥龍崗,草廬三人來尋訪;人去廬空莫停留,不過布衣休傍惶。” 劉備一見,不由跌足歎道:“臥龍先生已出外云游去了! 劉備時運不濟,竟失此拜會机緣……” 張飛怒道:“此人無禮,一紙空文拒哥哥于千里之外!气死我了。” 劉備忙道:“臥龍先生有先見之明,已知我等三人今日來訪。你看此時不正是“陽光正照臥龍崗”的正午時分么?如此高士,豈容輕慢?想必是臥龍先生另有要事,或有難言苦衷,不便与我劉備相見罷了,哎!是我劉備福薄,未能与先生早日相會也。” 關公見劉備長吁短歎,便道:“兄長在此嗟歎,也不是辦法,剛才所遇的農夫,似乎知此人行蹤,不如先行回返,順道再回農夫打探清楚也罷。” 劉備無奈,只好依關公之言,步出竹林,上馬而行;路過那片田地,三個農夫仍在陽光下耕作。其中一位剛才答話的農夫一見劉、關、張三人,使抬頭笑道“這位將軍,想必見不著臥龍先生吧?” 張飛一听,怒道:“你既知那個什么臥龍先生不在,為什么不早早報上,累我等白走一趟?” 農夫笑道:“我剛才說,臥龍先生平日于林內草廬高臥,正欲再告知臥龍先生已外出,但你等沒听我把話說完,便急急而去,怪得誰來?” 劉備歎了口气,道:“是,是我劉備急于求見臥龍先生,太焦急魯莽了!三弟怎可怪責人家?” 張飛作聲不得,恨得直咬牙。 那農夫見劉備意態甚誠,便含笑道:“這位將軍,今日未能見著臥龍先生,明日也未必便不能也,沒听說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之古訓嗎?” 劉備一听,猛地醒悟,暗道:“臥龍先生必定未知我之誠決心,因此未肯与我相見也!他心中轉念,便向關公、張飛二人道:“我等且先返新野,改天再來拜訪吧。” 劉備三人,返回新野,此時是隆冬天气,說變便變,數日前還是陽光普照,到今日卻是大雪滿天飛了。 劉力心急難耐,決定再赴隆中,拜訪臥龍先生。 張飛道:“料想那什么臥龍先生,乃草野村夫之人而已,何必哥哥親自拜訪?派人將他召來。” 劉備急道:“三弟休得狂妄!臥龍先生乃當世高士,豈能如此怠慢!我決意前去,你等愿去則去,不愿意便留在新野好了。” 劉備說罷,上馬而去,關公、張飛二人,唯恐劉備路上有差池,只好亦上馬相隨前往。 三人走了數里,突然寒風大作,呼嘯怒號,大雪紛飛,山盞如白玉,林芽銀衣,寒風襲來,刺人筋骨。 張飛道:“天寒地凍,用兵征戰那是無可奈何,如此遠道而去見那無用草野村夫,豈不太冤枉么?不如先返新野以避風雪吧。” 劉備決然說道:“非如此,不足以表示我的誠意啊!你若畏寒怕冷,便先回,我与二弟同去便是。” 張飛一听,气得哇哇大叫道:“張飛死都不怕,還怕這天寒地凍嗎?只為哥哥空勞心力擔憂罷了!走!走!走!即便天崩地塌,張飛也跟隨到底。” 劉備深知張飛忠義之性,聞言只笑了笑,不再說什么了。 三人一路冒著風雪,向隆中進發,到得隆中臥龍崗前時,三人已成了活雪人了。 劉備也不猶豫,依舊在竹林外下馬,踏雪而入。到抵竹林中草廬前,不料就連竹門上的白紙黑字也不見了,想必已被大風雪吹走。劉備呼喚再三,里面卻寂然無聲。劉備心中仍然不舍,站在草盧外面,冒雪守候,漸漸他的雙腳,已被大雪遮蓋住了。 張飛恨得連連跺腳,以驅寒气,但又不敢出聲說走,無奈只好向關公連連瞪眼示意。 關公見如此等下去,便不死也必被凍傷,便向劉備道:“這臥龍先生想必并無真材實學,怕与兄長相見,早已遠走高飛逸遁了!如此空等下去,也決計難令他出現,不如改日再來吧。” 劉備眼見天色將晚,荒山野領,連投宿的人家也沒有,心中無奈之极,只好上馬回去,他走了好一段路,依然連連扭頭向臥龍扭頭向臥龍崗那面望去,直到臥龍崗完全隱入漫天風雪中,才長歎一聲,怏怏不樂而返。 劉備返回新野,心中一直悶悶不樂,過了數日,劉備特地擇了一個良辰吉日,沐浴更衣,整洁修身,決意再赴隆中尋訪。 關公、張飛聞訊,心中均覺不快,于是一齊進內,向劉備勸諫。 關公道:“兄長兩番拜訪,其誠其禮均重如泰山了!那人必定虛有其名,故避而不見,兄長何必被他迷惑呢?況且曹操大軍已逼近,荊州之戰行將爆發,兄長為何疏于軍務,卻為此陌路人操心?” 劉備道:“我正因大戰在即,才真心誠意往求臥龍先生出山也!你等豈知我的苦心?” 關公處事比張飛穩重,聞言便不再作聲。張飛卻按捺不住,怒叫道:“哥哥錯了!如此一位草野村夫,空有其名,算得什么高人了?也不必哥哥再去,待我快馬前去,用一條麻繩將此人綁來見哥哥便是。” 劉備一听,臉上神色一變,連忙伸手掩住張飛的口,嗔怪道:“我一番誠意,被你一言半語沖淡了!你休再胡說,也不需你跟隨,我和二弟同去便了。” 張飛咧了嘴,道:“兩位哥哥都去,小弟亦必跟隨。” 劉備道:“你同去亦可,但切記不許無禮生事。” 張飛無奈笑道:“好!好!我一切學二哥的樣子行事。” 劉備知關公處事比張飛穩重,這才答應讓張飛同去。 劉備三人,從新野出發,一路向隆中而去,此時天色晴朗,陽光柔和,不冷不熱,倒甚合張飛的心意。 三人抵達隆中,又直奔臥龍崗生林,在竹林外面,三人下馬,信步而進,遠遠的,便見草盧外面,有兩少女正在賞花嬉戲,劉備定睛一看,其中一位少女白衣白裙,一塵不染,猶如雪中仙女,劉備并不認識。另一位卻嬉戲歡笑,模樣快樂之极,原來竟是曾救劉備一命的歡命之女司馬芝! 此時劉備一見到歡樂之女司馬芝,也不知是否受了她那歡樂之气所感染,心中不由突地如花盛放,歡喜得手足一陣舞動。劉備心中想道:司馬芝是趙子龍的師妹,趙子龍的義兄居于臥龍崗,司馬芝在此地出現,顯然趙子龍与臥龍先生有极深的淵源!而且司馬芝既然出現,那臥龍先生的行蹤便不難打探了!或者臥龍先生便在草盧內啊! 劉備心念急轉,他恐怕張飛魯莽,便著他和關公在外面等候,他自己小心翼翼的走上前去,兩位少女竟渾似不覺,劉備無奈道:“司馬姑娘別來元恙?” 司馬芝這才驀地轉身,也不見有甚惊奇,似乎一切已在她意料之內,她向劉備一福道:“司馬芝拜見劉將軍。” 劉備也不及去細問司馬芝的近況,忙道:“請問司馬芝姑娘,居于此地的臥龍先生今日可在么?” 司馬芝一听,格格笑道:“劉將軍,這位便是臥龍先生的師妹雕雪姑娘,你欲打探臥龍先生的行蹤,為甚不向她仔細發問啊?”原來那位形如雪中仙女的少女,便是雕雪姑娘。 劉備心道:這姑娘當真人如其名,雅如白雪。但此時也不去思想其他,連忙向雕雪拱手道:“原來是臥龍先生的師妹雕雪姑娘,劉備失敬了!請問臥龍先生他可在么?” 雕雪微笑答禮,道:“原來是曾兩度探訪,不畏冷熱風寒的貴客么?將軍求才之心,倒很熱誠埃”劉備忙道:“不敢當!劉備若能拜會臥龍先生,又怎敢畏怯那冷熱風寒?未能拜見,只是劉備福薄罷了。” 雕雪一听,便又含笑道:“劉將軍之本命已与天机匯合,亦即屆臨得天命之期,洪福至大,何薄之有?實不相瞞,師兄昨日知今日將有貴客到訪,因此謝絕一切訪客,早等候在草廬內了!將軍請自進吧。 劉備一听,如聞綸音,他向雕雪匆匆拱手一揖,便三步并作二步,推開竹門,走進草廬內。 抬眼一望,只見一位年二十六七歲的青年漢子,正在草堂席上午睡,一動不動,似乎好夢正酣。 劉備也不敢惊扰,站立一旁靜候此人醒來,關公、張飛在外面等候多時,仍不見劉備出來,也听不到見任何動靜,忍不住便走上前來,進入草廬。 張飛見到劉備佇立一旁,一人卻在席上高臥,不由大怒,對關公道:“此人十分傲慢無禮!我哥哥呆立階下,他卻兀自高臥!我便去屋后放一把火,將他草盧燒了,看他起不起來。”關公連忙制止張飛的莽撞,將他硬扯出草廬外面去了。 劉備佇立了整整一個時辰,見席上之人翻了個身,似乎欲起,但朝里又睡著了,他無奈只好靜靜的候著。 又整整佇立了半個時辰,席上的人,才忽地開口唱道:“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廬酣夢足,窗外日暮遲……咦! 請問是誰到訪,為甚不呼喚我起身?”這人突地問了一句,翻身一躍而起。 劉備向這人仔細一看,但見他身長八尺,臉如冠玉,頭戴青色絲帽,身披繡了白鶴的衣袍,如神如仙,令人肅然而生憬慕。劉備忙向他深深一揖,拜道:“在下劉備,拜見臥龍先生,因見先生好夢正酣,不敢惊扰也。” 此人果然便是隆中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亮。只見諸葛亮回了一揖,輕聲道:“原來是劉將軍大駕光臨,我草野山民,蒙大駕降臨,十分慚愧。” 諸葛亮招呼劉備坐下,又替他斟上一杯清茶,但僅此而已,并無任何奢華招待。 劉備卻毫不為意,他但能見著諸葛亮,便已心花怒放,其他根本就不及細想!他連忙向諸葛亮道:“劉備得与先生相見,乃平生之幸也!劉備正有疑難,向先生請教啊厂諸葛亮微笑道:“天下美玉眾多,劉公為何舍彼而求頑石呢? 劉備歎道:“美玉便在劉備面前,劉備還去何處相求啊?” 諸葛亮微微一笑,這才目注劉備輕聲道:“孔明愿听將軍抱負。” 劉備長歎一聲道:“目下漢室將傾,奸臣竊政,劉備不自量力,欲替天下伸張正義。可惜才智淺陋,奔波半生,至今仍一無所成。万望先生指點。” 諸葛亮見劉備果然胸怀憂國憂民之心,求才之意又十分真誠,他微一沉吟,將他這多年來洞察天下大勢的見解,終于袒露出來了。 諸葛亮道:“自董卓謀逆以來,天下群雄并起,諸候割据,曹操勢不及袁紹,但卻能消滅喜紹的勢力,此乃七分天机,三分人謀也。如今曹操已坐擁天下半壁江山,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勢已不可与之爭鋒了。而江東孫權,其基業已歷三世,有地險之助,百姓歸心,只能作聯援而不能為敵也。” 劉備是平生第一次听聞如此精辟高論,不由心神俱往,連聲道:“先生高見!劉備盼聆听其詳。” 諸葛亮續道:“近有荊州,東連舊吳國都會,西通巴蜀,乃用武之地,非明主而不能鎮守,將軍是否有意圖取呢?”諸葛亮一頓,見劉備沉吟不語,微笑一下,又道:“益州即今蜀川險寒之地,天府之國,沃野千里,乃漢高祖据以得天下之根据地也。” 諸葛亮目注劉備一眼,見他眼神一亮,才又再道:“益州之主劉漳,愚昧懦弱,本來國富民安,卻不知珍惜,殘虐百姓,久而必亂。因此益州智能之士,皆盼明主降臨也。將軍又是否有進取之意?若坐擁荊、益兩州,利用天險西面聯合諸戎小國,南撫安彝、越之族,外結好孫權,內修明政,則根基可成,待天下勢變,一面從荊州北攻,一面從益州東伐,天下百姓必歸心迎附,如此則將軍大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劉備仔細聆听,連聲道:“先生高見!先生高見。” 諸葛亮此時也不再猶豫,取出他西行蜀川審察繪成的地圖,攤在案上,向劉備道:“此西川五十四州大勢圖也,將軍欲闖大業,須審時度勢,北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即已得天時之利;南面孫權有長江之險,即得地利;將軍圖大業之略,當取天下賢能之士相助,即占人和之利。可先取荊州為家,再取西川為拓展基地,求鼎足之勢,再北取中原。” 劉備听罷,不由霍地站了起來,向諸葛亮拱手謝道:“先生之言,如天下綸音,久渴之露也!劉備今日,才終于茅塞頓開,撥烏云見青天啊!不過……”劉備忽然略帶猶豫,微一頓,又道:“荊州劉表,益州劉漳,均漢室宗親,我又怎忍心下手攻取呢?” 諸葛亮呵呵一笑,道:“我夜觀大象,荊州劉表將不久人世,益州劉漳亦搖搖欲墜,天命所歸,恐將軍推辭不了。” 劉備不由仰天長歎道:“蒼天有眼,今日得見此高人,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真万古不世奇人也。”劉備一頓,又向諸葛亮深深一拜,道:“望先生不棄劉備,出山相助,劉備當唯先生之命而听也。” 諸葛亮聞言,沉吟不語。心想:師父所料,我雖多番回避,仍難脫身入紅塵之運也!莫非我當真乃三分天机大勢格局中人嗎?既然如此,想必避無可避,夫复何言? ------------------ 大唐書庫 獨家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