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數千東吳兵將眼前,但見劍气所到之處,石裂沙飛樹斷,威力之大,簡真空前絕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在一陣懾人心魄的尖嘯、爆裂、撞擊聲中,三千五百東吳兵竟有大半呆如木雞,僵立不動,斗志全消。 就連丁奉、徐盛、陳武、潘漳等四員大將,亦目瞪口呆,腦際一片茫然。 司馬芝見了,不由暗贊道:子龍哥哥的天象六合神功又更精湛了。孫夫人目睹趙子能的神威,東吳數千大軍,競被他不戰而屈,芳心不由暗喜,心道:夫君有這等人材輔助,何愁不成呢?我雖然被人作餌,誤打誤撞下嫁劉郎為妻,但錯有錯著,得劉郎為夫君,我的終生亦總算尋到好歸宿也。 她心中轉念,助劉備脫險的心更堅定了,趁机在馬上向丁奉、陳武等將領斥道:“你等好不知進退,我已下嫁劉備為妻,今日之行,便非与人私奔。況我已得國太令旨,准我夫婦返回荊州。就算我兄親自到此,亦不敢逆母命而行也!你們識相的速退,不然惹怒了我,不念兄妹之情,令趙子龍大開殺戒,你們自問能保住頸上人頭?哼哼。” 丁奉、徐盛、陳武、潘璋四將面面相覷,均暗道:就算我等不怕死,但吳國太難違,吳侯本人亦不敢違逆。若日后追究起來,我等必成其代罪羔羊也!不如向孫郡主賣個人情,將責任推到她和吳國太身上,或可保人頭……于是無奈向孫夫人道:“既郡主執意如此,又得國太允准,我等便先回去稟明吳侯再說好了。”說罷,即下令眾軍兵后退百丈,讓孫夫人和趙子龍、司馬芝等人馬繼續向北面而行。 丁奉、徐盛等,一面派人飛報吳侯,又派人向周瑜報訊,一面駐兵原地,等候吳侯和周瑜的令旨。 這一等,劉備等的人馬,又向北疾奔半日了,等到奉了吳侯的佩劍,前來斬殺劉備和孫夫人的大將蔣欽、周泰赶到,与劉備的人馬已相距足數十里遠。 劉備等一路向北疾奔,抵達江邊,劉備令探子查探前面有無舟船。探子去后不久,忽見后面塵頭又起,知是丁奉等將又率兵殺到,而且必奉了令旨,前來大開殺戒了!劉備不由仰天長歎道:“連日奔波,人困馬乏,數百兵將如何抵擋東吳大軍?劉備今日必亡于此也………就在此時,探子飛馬回報,說江邊草叢中隱伏快船二十余艘,趙子龍一听,即向劉備含笑道:“舟船必乃軍師預早伏下!且登船再說吧。” 劉備此時己無更好主意,只好与孫夫人一道飛奔到江邊,上了江邊的快般,駛向江心。 此時,劉備的船上閃出一個綸巾道袍的人,呵呵笑道:“恭賀主公新婚之喜。”劉備一看,不由心花怒放,因為此人便是他視如救星的諸葛孔明啊! 諸葛亮躍出船頭,手中羽扇一揮,將大笑聲送上岸去:“呵呵!諸葛亮已在此守候多時!你們回去告知周瑜,教他莫再施美人計手段了。” 丁奉等下令射箭,但快船已風馳電掣般駛遠了,岸上的東吳兵將,不由一陣發呆,暗道:原來是孔明用計,也難怪我們處處受制了! 劉備等人的快船在江上行駛半日,眼看已將抵荊州地界,不料此時后面追出無數戰船,風馳電掣地赶來,船上為首之人競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原來周瑜接報,急怒攻心,也不顧舊傷未愈,親自率戰船追殺而來,他身邊的戰將有黃蓋、韓當,可謂精英盡出了。 孔明見狀,從容一笑,即下令棄船登上南岸。 周瑜戰船赶至,他下令兵士棄船上岸,誓要追殺劉備不可,在周瑜的親率下,近万東吳大軍,從陸路追殺。追到黃州地界,眼見劉備的人馬,相距不足十里,周瑜下令全速追奔,不殺劉備誓不回頭。 周瑜的東吳大軍一路追殺,剛轉過一座谷口,突然一聲炮響,擁出一隊精兵,為首一員大將,神威凜凜,手執著青龍偃月刀,向周瑜厲聲大喝道:“我奉軍師之命,在此恭候!但近前者殺,退回者生。” 周瑜見狀,心膽俱寒,當先便撥轉馬頭,向后面飛奔,走到半路,又殺出兩員大將,正是魏延和黃忠,均是降順劉備的荊州舊將,東吳軍大敗,周瑜搶先逃返船上,料定劉備軍不慣水戰,心中這才稍安。 就在此時,忽听岸上劉備軍大叫道:“周郎妙計安天下! 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大怒道:“可再上岸与他決一死戰。” 黃蓋勸道:“都督有傷在身,劉備有孔明用計,更兼有關羽、趙子龍神勇,戰之必不利也。” 周瑜無奈只好作罷,但心中气恨難平,心血沸騰,忽地大叫一聲道:“我已白費气力,反讓劉備奪得美人歸!我好恨。” “哇”地一聲,吐出一口鮮血,倒在船上,不省人事。 黃蓋等將慌忙下令全速回駛江東,救治周瑜的傷病去了。 關羽、黃忠、魏延等欲追擊周瑜,欲趁机將周瑜殲滅。 孔明忙道:“不可!讓周瑜回江東養傷為佳。” 關羽道:“軍師為甚不追擊周瑜?” 孔明道:“周瑜此人,不宜于戰場上殺,否則必与東吳結下深仇大恨,有礙我的西進大計呀。我看周瑜气量狹小,偏又屢欲施其計謀,欲奪荊州,早晚必有招其損、自取喪亡也。” 關羽一听,這才明白孔明之所以不殺周瑜,乃是著眼于更宏偉的進取大計,不由贊道:“兄長得軍師扶助,真有如北斗泰山也。” 孔明淡然一笑,下令收軍回荊州。 返抵荊州南郡,劉備下令于府中補辦喜宴,招待一眾有功之士,及文武幕僚,龐統、雕雪、張飛等自然亦同為座上賓客。 席間,劉備親手斟滿一杯先敬孔明,歎道:“若非先生神机妙算!劉備只怕已喪身東吳!這一杯我該敬先生。” 孔明卻淡然一笑道:“主公,若論功勞,這一杯理當先敬趙子龍。” 劉備笑道:“我可安然回返荊州,先生与子龍一般大功勞埃”孔明道:“不然,我雖早有安排,但于關鍵處仍有疏漏。 若非趙子龍隨机應變,以神功不戰而屈東吳之兵,那便不能達三者兼收之奇功也。” 劉備道:“未知先生指的是哪三者呢?” 孔明尚未答話,龐統已大笑接口道:“主公,孔明指的是既保主公安然奪得美人歸;又可留有余地,保住孫、劉聯盟;更可進一步圖取西進大業也!這豈非三者兼收之奇功嗎? 因此這一杯呵,孔明既須先敬,但子龍亦不可落后也。” 劉備一听,不由歎道:“劉備何德何能,有臥龍、風雛、子龍如此文武奇才匡扶,他日功成,皆在座諸位之大功勞!但我手中只有一杯酒,欲敬有功之士,總得先后,鳳雛先生以為該先敬誰呢?” 趙子龍一听,即一躍而起,正容道:“主公,既在座中人,皆有功之士,何不一齊舉杯,同賀主公安然歸來。” 劉備一听大喜道:“子龍主意不錯!那劉備這一杯,便敬在座各位,一同暢飲吧。” 在座文武臣屬幕僚,此時均一躍而起,齊齊舉杯道:“我等賀主公安然歸來。”眾人均將手中酒一飲而荊宴會堂上,登時洋溢一片歡樂振奮的笑聲,令人心潮激蕩,人人均有奮發昂揚的气概。 孔明見這一場宴會,成為拓展大業的誓師大會,不由欣然的笑了。 散席后,劉備依然不舍与孔明分開,將他留了下來。趙子龍和司馬芝亦有迷惑,欲向孔明請教,因此亦留在劉備府中。 僅一會,司馬芝先就忍不住了,忙向孔明道:“諸葛大哥,小妹委實難明,有滿腹惊奇向大哥請教埃”孔明含笑點頭道:“司馬姑娘有話但說無妨。” 司馬芝急急說道:“為甚在劉備將軍陷于迷惑危机時,子龍哥哥僅憑大哥的四道青符便可旋乾轉坤,令奇跡出現,頓令劉將軍精神大振,決然返荊州?”司馬芝因并無任何官職,僅是以趙子龍師妹的身份留在荊州,因此說話也不必按官場禮節,十分率直。 孔明見在座的均是三分天机勢格中人,因而也不必隱瞞什么,便趁机開導,含笑道:“司馬姑娘,當日我錦囊中的四道青犁符,乃風水地脈學中的克脈法符也,當日東吳前來提親,我便料悉必是東吳方面,欲在借美人計圖謀荊州;同時更以風水陰陽相吸大法,欲借孫氏血脈,以強陰吸弱陽,令主公的祖宗龍脈地力大泄,因此气運不濟,斗志消沉,向東吳臣服,將荊州五郡拱手讓与東吳也。” 趙子龍听了,心中不由暗道:“原來如此,怪道主公自与孫夫人成親之后,即意志消沉,終日沉迷于東吳的溫柔鄉中了!原來竟是這等強陰吸弱陽的風水玄術作怪也。 孔明一頓,又道:“因此我為此分作兩步行法,一方面潛入涿郡,替主公的祖宗地脈施行旺气大法;另一面又暗中伏下青犁符于錦囊,著子龍于危急時赴吳郡赤龍山,于孫氏的祖脈墓地中施法,以錦囊中的青犁符克制孫氏的祖脈龍气。 如此兩面施為,既可旺主公的弱陽,又能克制孫氏血脈中的強陰,彼消此長,足令主公意志重振;同時,亦反過來令孫氏血脈——孫夫人傾心相隨于主公,終可得美人歸也。” 劉備這才明白,在他赴江東之前,孔明又為他不辭勞苦,奔波于千里外的涿郡、荊州之間,布伏惊世天机。他不由歎道:“先生之能,真鬼神莫測也。” 司馬芝亦格格笑道:“諸葛大哥原來精于風水地脈之學。 這等神通,他日拋開軍務,与雕雪姐姐一道,結伴暢游天下,尋龍堪輿,大展風水神机,豈非十分有趣嗎?” 劉備一听,不由嚇了一跳,忙道:“司馬芝姑娘!先生乃我的左右臂也,怎可拋下軍務,去暢游天下?先生若去,我猶如斷了臂膀,雖生猶死也。” 孔明亦呵呵一笑道:“司馬姑娘之意甚佳,可惜并非時候,我尚須為這三分天机辛勞一番也。” 此時劉備忽然想起什么,忙問孔明道:“先生剛才于席間提及,有一些難題,先生亦始料不及,不知是甚?” 孔明目注趙子龍一眼,欣然笑道:“孫夫人本屬孫氏血脈中的強陰,与主公合体后,吸納了主公陽气,其自身的陽剛之气竟然熾烈旺發,在東吳兵將追及時,竟欲大開殺戒,若她出手傷人,必失了与東吳的和气,于日后的西進大業十分不利。 幸而于此危急時刻,有趙子龍在場,他如何大顯神威,化解此危机,司馬姑娘在場,自然比我更清楚也。” 當時劉備已先行,后面的事并不知道,因此他忙向司馬芝道:“司馬姑娘!子龍當時到底如何大發神威?” 司馬芝眼見連孔明亦十分欣賞她的子龍哥哥,不由心花怒放,高興得格格笑道:“我也不知詳細!只知子龍哥哥銀槍連抖六抖,便見石裂、沙飛、樹斷,十分嚇人,東吳數千兵將,竟呆如木雞,斗意全消,不得不退縮十丈,不再追殺!但到底是甚神通,我也說不明白。” 趙子龍淡淡的笑道:“我于危急之際,牢記軍師吩咐,不可傷了兩家和气,坏了孫、劉聯盟,因此唯有用自創天象六合神劍招式,化槍為劍,施為一番,望能不戰而屈其兵……終僥幸成功,但若非軍師伏下奇兵,于江岸接應,主公亦難脫危机也。” 劉備一听,不由贊歎道:“子龍胜不居功,胸怀坦蕩,神功蓋世,真當乃天下一代虎將也。” 至此,趙子龍和司馬芝心中再無迷惑,知孔明尚有要事与劉備密議,便先行告辭了。 劉備待趙子龍、司馬芝走后,果然又向孔明道:“先生真欲取西川之地嗎?” 孔明微笑道:“荊州南郡,扼西川門戶,若不取西川,又何必千方百計保住荊州?但目下尚非最佳時机,暫時宜按兵不發,謀定而后動也。” 劉備道:“為何時机尚未成熟呢?” 孔明道:“西川屬益州之地,尚包括南方廣大地域,關山險塞,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地。如今益州在劉璋治下,劉璋昏庸積弱,根本無法保住益州,早晚必被曹操攻取,因此主公必先占益州不可,可惜目下我方兵力未足,糧未夠,又不知益州內里底細,尚不宜輕舉妄動;同時東吳周瑜因被曹操表奏朝廷,對南郡太守,他必日夜圖謀荊州,乃我之心腹大患也;而孫權极信賴周瑜,周瑜在世一日,我便不能不加防備,又怎可分心進取益州?” 劉備道:“那周瑜一日健在,我便一日不能取益州,東吳六面催逼交還荊州,屆時如何應付?” 孔明微一沉吟,即斷然說道:“我決先除周瑜,去此后顧之憂再圖進取益州……但周瑜此人,不能明殺,只可促其自斃,否則便傷了与東吳的和气,与東吳結下深仇,坏了聯吳抗曹的大計。” 劉備道:“周瑜對荊州志在必得,荊州一日未到其手,他又怎會罷手?而且周瑜正值英年,怎會一時自斃?不料天降此人,阻我進取,乃天不助我劉備成大業也。” 就在此時,孔明偶然瞥眼窗外天際,窗口又恰好向東,但見東面天際,一顆大星搖搖欲墮,卻又忽然猛地一抖隨即發出十分熾烈的光華。孔明微一思忖,即呵呵笑道:“此星乃周瑜之將星,其搖搖欲墮,忽然大放光華,恰好人之將死,其回光返照也,依此推斷,周瑜之死期不遠也。” 劉備此時見不到任何征兆,對孔明的判斷不由半信半疑,孔明的雄材偉略,劉備自然深信,但他的推運測算之學,又是否當真靈驗呢? 眨眼又過了三十多天,此時已是二月初春時節了,荊州城外城內,百花齊放,春意盎然,哪有半分肅殺的戰爭圖景? 但就在這天,東吳使者魯肅,忽地前來荊州南郡,說有要事与劉備商議,劉備接報,連忙傳知孔明。 孔明立刻赶到劉備的府上,劉備尚未開口,孔明已呵呵笑道:“魯肅此行,必与荊州有關。待會他說的話,若我點頭,主公便只管答應下來。” 不一會,魯肅被引領而進,彼此見禮,客气几句,魯肅便連忙道:“我此行特來告知劉皇叔,因吳候十分欣賞皇叔的德才,与諸將商妥,打算出兵替皇叔打西川,取了西川,權當吳侯嫁妹厚禮,贈送皇叔,卻換回荊州五郡。皇叔意下如何?” 劉備瞥一眼孔明,見他微一點頭,便立刻道:“吳侯如此厚意,劉備又怎會拒絕呢?” 魯肅大喜,又續道:“既然皇叔答應,那東吳兵馬路過南郡時,務請出城犒軍,接濟部分錢糧。” 孔明點頭道:“這個當然啦,難得吳侯一番心意也。” 劉備見孔明點頭,又接口道:“多謝子敬為我美言之德,東吳大軍到時,劉備必定接濟錢糧便是。” 魯肅見劉備和孔明皆無异議,欣然答應,心中不由暗喜道:“這回周瑜棋高一著,孔明到底中計了!他也不敢多留,推說速赶回江東,向孫權回報,很快便告辭下船,駛回江東去了。 魯肅回到江東,卻不去見孔權,而是逕直到都督府,告知周瑜道:“都督大軍抵荊州南郡之日,劉備、孔明均欣然答允,出城犒軍,送錢送糧。但公瑾真的打算攻下西川,去与劉備交換荊州五郡嗎?” 周瑜此時傷患已漸复,精神振奮,一听不由呵呵大笑道:“子敬真當今第一老實人也!試想西川關塞險要,一夫當關,万夫莫敵,連曹操亦不敢輕舉妄動,孔明亦退避三舍,我又怎會拿東吳去為他人作嫁衣!我之所借取西川,出動五万大軍,實為假途滅虢之計也。等大軍抵荊州南群城下,劉備、孔明出城犒軍,我便趁机發難,先斬劉備、孔明,再取荊州,以泄我心頭之恨。” 魯肅的心胸到底比周瑜寬厚,他想了想,對周瑜道:“公瑾此計甚妙,荊州必可重歸東吳!但荊州因然須奪,卻是否留有余地,保留孔明、劉備生命?好教他們為抗曹再次出力助東吳呀。” 周瑜冷哼一聲道:“子敬心腸好不寬厚!劉備若乖乖獻出荊州,我或許饒他一命;若加抗拒,我必殺劉備。” 周瑜說罷,卻毫不猶豫,請魯肅先去稟報孫權。另一面也不待魯肅回報,即下命甘宁為先鋒,自己和徐盛、丁奉為中軍,凌統、呂蒙為后隊,點發五万水陸大軍,分從水陸兩路,浩浩蕩蕩,開赴荊州南郡而來。 周瑜因自負精干水戰,因此親率水軍二万,分乘五十余艘戰船,風馳電掣直扑荊州。他在船上十分興奮,不時高聲大笑,斷認孔明已中其計。 不一日,前鋒水軍已抵夏口。周瑜立刻派人查問:“荊州方面有派人出夏口迎接我軍么?” 就在此時,忽然來報,說劉備已派糜竺前來拜見,周瑜心中暗喜,將糜竺喚入中艙,立刻問道:“劉皇叔打算如何犒勞我的大軍?” 糜竺回道:“劉皇叔已安排准備妥當,待都督大軍一到,即出城犒勞都督大軍。” 周瑜又道:“那現在劉皇叔在何處呢?” 糜竺立刻回道:“皇叔已在荊州南郡城門外等候,都督大軍一到,便好与都督把酒言歡。” 周瑜故意肅然說道:“我出動大軍,乃為劉備攻取西川,因此勞軍之禮務必隆重,不可輕率,以慰我軍之心也。” 糜竺亦立刻肅然答應,回去轉告劉備,然后糜竺便向周瑜拜辭走了。 周瑜此時心中再無猶豫,立刻下令水陸大軍,全速向荊州南郡進發。 周瑜在戰船上坐鎮,眼見已抵荊州南郡不到十里水路,江面依然靜悄悄的,不見一艘船只駛來迎接,周瑜微感疑慮,思忖片刻。他到底抵受不住一舉奪回荊州五郡的強大誘惑,竟不顧一切,下令將船駛近南郡岸邊,他下船登岸,由甘宁、徐盛統率三千親兵,先行搶奔荊州南郡。 周瑜等三千東吳大軍先鋒,抵達南郡城下。周瑜馳馬奔近,只見城門外城樓上靜悄俏的,并不見任何迎接的動靜。 周瑜不由大怒厲聲叫道:“東吳周都督在此!城內之人快出來迎接。” 喝聲響過,城樓上忽地一聲鼓響,近万守城兵士倏地亮出刀槍,寒光閃閃,十分雄壯。一員戰將站立城樓上大笑道:“都督不遠數百里而來,辛苦了埃”周瑜循聲一看,原來城樓上的戰將,便是令東吳兵不戰而屈的趙子龍!他心中不由突突一跳,急忙高聲道:“趙子龍!我率軍替你主公往取西川,你怎不出城迎接?” 趙子龍大笑道:“周都督!我軍師先生早已料知,都督所施乃假途滅虢之計!這等微末小計,連小儿也瞞不了也!可笑呵可笑。‘周瑜一听,心中一涼,連忙拔馬便回。 就在此時,探子己飛奔而至,向周瑜報道:“都督!大事不妙!劉備有四路兵馬,一齊殺到。” 周瑜仍強作鎮靜,道:“是哪四路?兵力多少?” 探子道:“關羽從西面殺到,張飛從東面殺來,黃忠從北面殺到,魏延從南面殺來!四路兵馬聲勢浩蕩,不下數万,兵士皆高叫要生擒活捉周瑜也。” 周瑜一听,深知他的一番算計,辛苦奔波數百里,卻早已被孔明洞悉!他連番受挫于孔明,心中不由又慚又恨又痛又气,触動舊傷,但感心頭劇痛,大叫一聲,噴出一口鮮血,墮落馬下。 東吳大將甘宁等,慌忙救起周瑜,退回江中船上。 說也奇怪,周瑜回返戰船,僅一會便蘇醒過來,他耳際但聞四面金鼓齊嗚,喊殺聲震天,不由嚇了一跳,也不知從哪儿凝聚的力气,一躍而起,問身邊的先鋒大將甘宁道:“外面是甚響聲?” 甘宁道:“兩岸均是劉備的兵馬,不下數万只四面圍定,并不進攻,兵士均在喊叫:“周郎周郎,勿須惊惶,速回江東,保你命長。” 甘宁話音未落,周瑜心如遭電殲,又大叫一,聲,昏了過去。 周瑜悠悠醒轉,甘宁道:“都督剛才昏迷過去時,孔明派人送了封書函至此,未將未敢遂拆,只待部督醒來閱之。” 周瑜取書函拆閱,但見孔明在書函中道:“漢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書呈東吳大都督公瑾先生:柴桑一別,至今難舍,今聞閣下欲取西川,我以為不可,益州兵強地險,劉璋雖昏庸,卻足以自守,一夫當關,万夫莫敵也。閣下万里遠征,雖孫武、吳起再生,亦難有胜望。且曹操失利于赤壁,又怎會不思報仇?若閣下遠征,曹操乘机南侵,則江東立成粉矣,我不忍坐視東吳遭此動禍,特向公瑾示意,尚祈鑒察。” 周瑜閱罷,不由長歎一聲,但感孔明事事搶占先机,洞悉一切,決非他周瑜所能算計的了!他不覺意气消沉,對孔明再無恨意,只感十分惋惜。 他將諸將召到旗艦,長歎道:“我本欲与諸位盡忠報國,可惜命運不濟,行將夭折,此天命難違也!望諸位盡忠匡扶東吳,以成大業,我死后,不必于此地發喪,速駛回柴桑。” 周瑜說罷,又昏迷過去。一會又忽然醒來,望天長歎道:“地既生瑜,天又何以生亮?天數呵天數。”連叫數聲,忽然沉寂,黯然逝去。 眾將遵周瑜遺囑,并不發喪,就近將他葬于巴丘。然后悄悄回返柴桑,向孫權呈報,又呈上周瑜遺書一封。 孫權接周瑜的遺書,心如刀割。在哭聲中,孫權拆閱周瑜的遺書。原來周瑜是舉荐魯肅代替他的職務,未了道:“天下之事,尚未可定也。魯肅忠烈,處事一絲不苟,足可替代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尚蒙垂鑒,則我雖死而無憾矣。” 孫權閱罷,又痛哭一番,才道:“公瑾臨逝遺言,我豈敢不從埃”當下,孫權即下旨,任魯肅為東吳大都督,統率東吳十万兵馬,一面派人赶去巴丘,將周瑜的靈樞運回東吳都城柴桑,向天下發布訃文,為周瑜風光大葬。 周瑜去世的當晚,孔明在荊州南群,正与劉備、龐統等商議軍務,江東方向天際,忽見一顆星斗曳然而墮,与他先前所見搖而复熾的星斗同一方位,孔明微歎口气,道:“周瑜果然作法自斃矣。” 劉備、龐統二人,見孔明雖料周瑜死逝,但神色卻并無欣喜,二人心中均不覺甚感惊奇,因為周瑜三番數次算計孔明,均欲置他于死地,為甚周瑜之死,孔明并無半分幸滅樂禍呢? 但此時未接准确訊息,二人也不便細詢。 不一日,東吳方面的訃文送到荊州,周瑜果于二日前已去世了,又知周瑜的靈樞運回柴桑,准備為他風光大葬。 劉備聞訊,急与孔明商量,道:“周瑜果然已逝!我當如何處之?” 孔明微一沉吟,即道:“周瑜之死,乃三分天机之大勢使然也,他于此時欲逆天机大勢而行,豈能不中途夭折?此亦為逆天而行者之誡呀。周瑜既死,繼其職者,必為魯肅。主公身為東吳國婿,須往奔喪,我決定代主公赴江東柴桑行。” 劉備吃惊道:“周瑜之死,東吳必遷怒于先生,為甚還要去送羊入虎口呢?先生有甚差池,則劉備雖生而猶死也。” 孔明道:“正因周瑜之死,東吳將士必遷怒于我,我才須親走一趟,以作化解此怨。目下周瑜之死,我的西進大計行將展開,在此關鍵時刻,孫、劉聯盟不容有絲毫毀損,否則便徒增后顧之尤矣!而且魯肅已繼任大都督之位,處事較為寬厚,有容人之量,乃与東吳重新修好的絕佳時机也!因此雖有風險,我亦不得不赴江東一行。” 劉備深知孔明的所作所為,無不為助他開創基業而著眼,心中有發感佩,不由歎道:“先生待我劉備可謂鞠躬盡瘁,任勞任怨埃”第二天一早,孔明便帶同趙子龍,以及數十親兵,便毅然決然的赴江東柴桑而來。隨行又帶了大批祭奠之物。 孔明和趙子龍抵達柴桑,魯肅見孔明親赴奔喪,對周瑜三番數次加害,并無怀恨積怨,便不忍阻止,下令讓孔明進入柴桑,赴周瑜的靈堂拜祭。 東吳諸將見孔明進入靈堂均怒目而視,极欲殺他而泄恨。但又見趙子龍身佩倚天劍隨身護衛,江東諸將對趙子龍的神威尚心有余悸,因此誰也不敢輕舉妄動。而且魯肅身為大都督。亦允許孔明入靈堂拜祭,諸將也不敢擅自行動。 孔明對東吳諸將的橫眉怒目只作不見,与趙子龍一同進入周瑜靈堂,又擺上大批祭莫之物,親手向周瑜的靈位奠酒,跪下宣讀祭文。 孔明親自撰寫的“祭瑜文”,詳細頌揚了周瑜的一生,极盡贊揚的熱誠,令在場東吳諸將亦之感動。 未了,孔明哀哀頌祭道:“嗚呼公瑾,生死永別了!君如有靈,當鑒我心。本欲与君同謀大業,犄角之勢,東西相應,同舟共濟。痛君早逝,從此天下再無知音!嗚呼哀哉,痛切人心。” 孔明祭時,伏地大哭,淚如泉涌,悲慟不已。 東吳諸將見狀,怨恨之心不由大為消滅,皆暗道:世傳公瑾与孔明積怨甚深,但見其拜祭真情,世上所言不可信。 魯肅在場,見孔明如此悲切,憶起周瑜确曾三番數次欲加害孔明,孔明卻顧全大局,毫無私心積怨,心中不由大力感佩,暗道:周瑜之死,乃其量窄,自取而已,又怎怪得孔明,而且目下曹操勢大,孫、劉聯盟抗曹,乃唯一自保之計,決不容損坏啊! 孔明不嫌舊怨,不顧凶險,親赴江東拜祭周瑜,終于化解了東吳將士的怨恨,大大的鞏固了孫、劉、聯盟,而孔明的西進益州大計也再無后顧之憂了。 ------------------ 大唐書庫 獨家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