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曹操率軍退回許昌,不知如何,他的心性竟然大變。 當年他從赤壁慘敗而回。終日留在丞相府中托病不出。此時他從漢中慘敗回來,卻顯得十分亢奮。在返回許昌的第二天,曹操便突然帶劍闖入皇宮,也不必漢獻帝相召,更不必事先奏報。 此時漢獻帝正与伏皇后共坐一席,伏皇后見曹操身帶佩劍,忽然闖入,不由大惊,慌忙站起。漢獻帝亦渾身抖顫,惊駭不已。 曹操佯作不見,也沒向漢獻帝行拜見之禮,更不必說行三跪九叩的謁皇大禮,就連拱手揖拜的禮儀也省去了。曹操大步走到漢獻帝面前,劈頭一句便道:“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不尊朝廷,如何處置?” 漢獻帝心惊膽戰,不知如何回答,但深知不答又不成,尤奈只好道:“一切任憑魏公之意處置好了。” 不料曹操一听,便藉題發揮的怒道:“陛下口出此言,外人听聞,豈非嚇疑我欺負君主嗎。” 漢獻帝無奈只好又道:“魏公肯仍以我為帝,我亦只好接受;若魏公不樂意,我便舍此帝位遠避便了。” 曹操一听,目中凶光暴熾,他欲藉勢發作,忽然頭部一陣劇痛,眼前浮現出他的祖宗夏侯海的怒容,一句令他惊駭的話語又響了起來:“阿瞞,你殺戮大多,血煞凶气久積,你原來運命中的王者之气,已被你所犯之血煞克化掉!你此生決無王者之命了。”曹操頭痛難忍,竟無法說話。 他無奈只好怒目瞪著漢獻帝,好一會,才恨恨的走出去了。 漢獻帝的侍從,待曹操出去,過了好一會,确證他不會折回,才向漢獻帝密奏道:“曹操之意,似欲自立為王,不久必篡位而立呀。” 漢獻帝聞奏,根本無言以對,他与伏皇后相擁痛哭,十分凄切。 伏皇后哭了一會,忽然含淚對漢獻帝密語道:“臣妾父親伏完,早有誅殺曹賊之心,臣妾打算寫一封密函,与父謀計,除此國賊。” 漢獻帝一听,不由嚇得面青唇自,顫聲道:“昔日董承有殺曹之意,謀事不密,反被抄斬九族,若你与國丈相謀之事泄漏,朕与你必難保生命也!我這挂名皇帝當与不當并不要緊,愛卿生命珍貴埃”伏皇后銀牙咬緊,一字一句說道:“如今日夜如坐針毯,提心吊膽,朝不保夕,臣妾但感生不如死!因此請皇上拼死一試。” 漢獻帝見伏皇后己決心以死相拼,出于保衛他自己的帝位,若要加反對,便顯得貪生怕死,連婦人女子也不如了,于是無奈的說:“皇后其志可嘉,但要行事,卻靠誰人帶信出宮呢?” 伏皇后道:“皇上,臣妾以為,內侍中唯穆順忠義,可托之大事。” 于是漢獻帝召內侍穆順入內室,喝退左右,獻帝和皇后,向穆順哭訴道:“曹操早晚必篡奪朝政帝位,朕欲令國丈討賊。朕左右之人,皆為曹賊心腹,無一可托,今唯有穆內侍可為朕分憂呀。” 穆順叩首道:“皇上所托,奴才万死不辭。” 伏皇后寫了一封密函,交給穆順。穆順將密函藏于頭發內,潛行出官。 穆順潛入大將軍伏完府中,將密函呈交伏完。伏完閱書后沉吟道:“曹操在朝中勢大如天,單靠內宮之力,決難除去,今唯有請皇上出密詔,令東吳孫權、西蜀川劉備二人討賊。 待曹操出都征討,則可趁机發難,曹操可一舉除之。” 伏完說罷,再寫一封回函,交給穆順。穆順仍將回書藏于發內,告辭伏完,准備再潛返宮中。 不料曹操的耳目眾多,早有人密報曹操,說內侍穆順,出入伏皇后父伏完府中,曹操接報,親率武士,在宮門外等候。 穆順回到皇宮,在宮門外被曹操迎頭截祝曹操沉聲喝問道:“你要去哪里?” 穆順心惊,但仍強作鎮靜,回道:“魏公,皇后有病,命奴才出外延醫求治。” 曹操道:“那醫者在什么地方?” 穆順無奈道:“回魏公,醫者稍后才進宮。” 曹操冷笑道:“你不是去求醫,而是求兵吧。”他喝令武士搜穆順身上,武士搜遍穆順身上,并無任何發現。曹操冷冷的說:“既無夾帶私藏,讓他回宮。” 穆順暗中松了口气,他慌忙舉步入宮,不料剛走了几步,一陣寒風吹至,穆順頭戴的帽竟被吹落地上。曹操喝住穆順,令武士搜查落帽,并無發現,曹操令將帽交還穆順。穆順接過帽子,卻由后倒戴頭上。 曹操疑心驟起,下令搜穆順之頭。武士在穆順的頭發中,果然搜出一封密函,交給曹操。曹操即時拆視,見信中內容,不由勃然大怒,下令將穆順收押密室,嚴刑逼供。穆順倒甚有骨气,拼死不肯招供。 曹操盛怒,令起兵三千,當夜圍住伏完府,入內搜查。終搜出伏皇后致伏完的密函。曹操也不再審問,下令將伏完的宗族收入獄中。 第二大,曹操即令人帶兵入宮,當著漢獻帝的面前,將尚未起床的伏皇后扯住頭發,押去見曹操。伏皇后向漢獻帝哭道:“皇上難道不能救臣妾一命么?” 漢獻帝亦哭道:“我的生命亦不知何時了結埃”武士將伏皇后押去見曹操,伏皇后己知生命難保,她此時披頭散發,玉容慘淡,卻嘴唇緊抿,不發一語,并無向曹操哀告求免。 曹操卻變得十分亢奮,也不考慮后果,當即向伏皇后戟指痛罵道:“我讓你等得保帝后之位,你等不知感激,反欲招引外賊,加害于我!我不殺你,你必殺我!留你不得。”曹操說罷,即喝令武土,將伏皇后當場亂棒打死。 曹操仍不解恨,又下令將伏皇后的父親伏完宗族二百余人,押去刑場,當眾斬殺。再派人入宮逼漢獻帝与伏皇后所生的兩子服毒自殺。但不知為甚,曹操卻下令保留伏皇后所生的兩位女儿生命,不但不殺反而下令好好照料。伏皇后所生的兩位公主,因此可以保存生命。 曹操殺了伏皇后宗族二百多人,他的性情變得越發亢奮。他將侍中王粲、和洽二人,召進丞相府,密授一番。 王粲、和洽二人奉了曹操的主意,開始在朝中向文武百官動議,尊奉曹操由魏公晉魏王之位。 曾一度是曹操的心腹謀臣,現任朝廷中書令等同副丞相之位的荀攸,聞曹操欲晉位為王的訊息,深感不安,連忙入丞相府拜會曹操。 荀攸亦精于人相之學,他自從赤壁戰后,獲悉曹操拜祖墓遇异兆,再加當面審察,對曹操的運命已有判斷。他因此深感非要向曹操進言不可。 曹操見荀攸到訪,猛地憶起,當年赤壁慘敗,荀攸曾勸他回鄉拜祖,卻于拜祖之時惊聞异兆,令他惶恐不安了數年,心中不由又惊又怒,便沒好气的說:“既中書令到來,召入便了。” 荀攸心中惴惴不安,進內堂拜見曹操。曹操沒好气的民“中書令到訪,有何貴干?” 荀攸見曹操神色惱怒,心想:此事若向他提起,必惹他反感;但事關曹操的運命前程,卻又不得不說,無奈硬著頭皮道:“下官此來,是与丞相商討侍中王粲、和洽二人所議之事。” 曹操一听,目中不由凶光一閃,沉聲道:“原來乃為王粲等勸我晉魏王位之事而來,中書令對此有何見解?” 荀攸道:“我以為,此事万万不可。” 曹操微哼一聲,道:“為什么万万不可?” 荀攸道:“一來丞相已位至魏公,榮加九錫,人臣之极矣。 今若再晉王位,于朝廷法度不合。” 曹操冷笑道:“嘿,那二來又為甚呢?” 荀攸道:“二來丞相本命中之王者气,已被丞相血煞克化,若勉強逆天運而行,恐大折壽數也!而且……”荀攸忽然一頓,欲言又止,似甚感難言。 曹操道:“嘿!而且什么。” 荀攸咬了咬牙,硬著頭皮,道:“而且丞相當日赤壁歸來,往祭祖墓,不是已親眼耳聞目睹祖宗所示的异兆么?丞相祖靈既預斷丞相絕無王者之命,否則必遭天譴。丞相怎可不加提防?再說……”曹操的臉色此時十分陰沉,道:“又再說什么?” 荀攸咬了咬牙,道:“丞相命宮鵝鴨位已現青气、此乃不利壽數之兆也。而鵝鴨命宮主六十五歲位,丞相今年剛好壽登六十有五,不得不小心防備,綜上三點,我以為,丞相決不宜妄動晉王位之念埃”曹操一听,不由嘿嘿冷笑,怒斥荀攸道:“當日你勸我回鄉拜祖,說是利于我之大業,今日卻來說三道四,簡直一派胡言,妖言惑眾,若非念你跟隨多年,此刻便先治你辱我的罪。” 荀攸連忙解釋道:“我大膽進言,乃為丞相的運命壽數著想埃”曹操重重的冷哼一聲,道:“你不必多言我既已年登六十有五,正該及時實踐我的大業目標,我的目標大業達成,折壽与否,与你有何相干,你出去,別再在此亂語胡言。” 荀攸長歎一聲,無奈告退而出。他返回中書令府,忽接心腹來報,說曹操在他走后,將王粲、和洽二人召進相府,對二人道:“荀攸此人,想必欲仿效當日的荀彧吧。” 荀彧當年因勸阻曹操晉位魏公,被曹操以一個空食盒逼令自殺。荀攸聞悉此事后,心中憂心忡忡,久憂成疾,一病身亡。 荀攸已逝,朝中更無人敢反對曹操晉位為王,不久,便由王粲、和洽二人領頭,聯合文武百官,向漢獻帝進表,奏請封曹操為魏王。 漢獻帝怎敢不答應?于是下詔晉封曹操為魏王,出入車馬服飾,概依天子禮儀,又為曹操建魏王宮,冊立魏王太子。 曹操假意三次拒絕受封,最后卻欣然受領。于是,曹操位同朝廷天子,奇貴為王。 曹操既封為王,自然便須确立太子王儲。此時曹操有子四人,長者是曹丕,次子曹彰,三次曹植,四子曹熊。 曹操的次子曹彰,軍中號為“黃須儿”,神力惊人,可徒手与猛獸搏斗,是典型的武將,并無繼位為王者的心思,四了曹熊,因排名為四子之未,亦知決無太子之份,因此也并無參与太子之事。 能夠而且有意競爭太子位的,便只有長子曹丕,三子曹植二人。 曹植為人心性聰慧,文章辭采惊人,又十分乖巧,甚得曹操的歡心,相較之下,長子曹丕便陰沉多了,并不善討好曹操。因此表面上太子之爭,极有利于曹植。 曹丕心感不妙,便向中大夫賈詡求計,賈詡深知曹操已時日無多,日后的朝政江山,必落入太子手上,便趁机匡扶曹丕,讓他順利奪得太子之位。 于是每逢曹操出征或遠行,諸子前來送行,曹植必賣弄才學,歌功頌德,討曹操歡心。次子曹彰只知請戰逞勇,四子曹熊只會惶恐而立。 而曹丕卻于辭別曹操時,一言不發,淚流滿面,殷殷而拜,依依難舍,連曹操的左右亦為之傷感。 曹操心中便斷定,曹植有才華,但心性浮夸,曹丕穩重,對自己极有誠心。 曹丕又依賈詡授計,買通曹操的近侍,經常在曹操面前說曹丕的好話,于是曹操的心更傾向于曹丕了。 一日,賈詡入工宮見曹操。曹操問賈詡道:“孤欲立太子,你以為誰為适合人選呢?” 賈詡沉吟不語,過了一會,才道:“魏王,我剛才正思袁紹、劉表二人父子之事。” 曹操一听,即呵呵大笑道:“孤明白了!袁紹、劉表二人之基業,皆坏于浮夸之子身上,能保我基業的,只有誠實沉穩者埃”于是曹操不再猶豫,下旨封立長子曹丕為太子。至此。 曹操的人謀似乎已戰胜了大意及運命,他不但自己晉身為王,且為他的子孫确立了王者大業,不可逆違的天机似乎也向曹操這一代果雄屈服了。 曹操稱王的消息,迅速傳入蜀川。 此時漢中已全局平定,劉備坐擁益州、漢中、荊州三郡,無論領土、軍力、物力,均足以与曹操、孫權抗衡。三國鼎立的奇格終于在中華九州大地上形成了。 三國奇格既已形成,那三工鼎立的大勢亦必定隨之确立。 曹操稱王的訊息傳入蜀川成都,文武百官聞訊,均萌尊劉備為帝的愿望,但誰也不敢向劉備進言,眾人商議之下,派法正為代表,前來拜見孔明。法正道出文武百官欲尊劉備為帝之意,孔明道:“我亦有此意,不如我等一齊往見主公吧。” 于是孔明和法正齊赴劉備府上拜見。劉備見孔明和法正二人到訪,深知兩人均蜀川的棟梁,不敢怠慢,連忙親自出門口迎進。 孔明、法正二人向劉備拜見了。孔明微笑道:“法正有事向主公稟報,邀我同來。” 劉備忙道:“法太守有何高見?” 法正再不猶豫,向劉備道:“曹操稱王,其篡漢之心路人皆知啊,今天下無主,主公仁義布于天下,又已坐擁兩川之地,宜順天而行,即登帝位,以名正言順,討伐國賊,主公不必猶豫,祈速登位。” 劉備一听,覺得十分突然,他毫無心理准備,因此忙道:“法太守所言差矣!劉備雖為漢室宗親,畢竟還是漢之臣子。 若登帝位,即屬反漢,与曹操的篡漢自立,有何分別?此事決計不可!軍師洞悉天机,必贊同我的見解,阻止他們吧。” 孔明道:“不然,當今天下分崩离析,群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之內,德才之士,之所以舍生忘死為主效力,皆欲攀龍附鳳,建立功名,主公若因守義避嫌,拒絕眾議,恐失眾望,此乃務虛名而招實禍之不智呀。” 劉備道:“此議只怕是法大守一人之意吧。” 法正一听,呵呵笑道:“是否法正一人之意,主公大會文武百官,便知底細了。” 劉備果然當即召集文武百官,于府中議事大堂聚會。文武百官果然眾口一辭,皆勸劉備進登帝位。 劉備決然說道:“要我僭居帝位,我決計不從,一切且從長計議。” 文武百官均大聲道:“主公若再推辭,只怕會人心渙散!” 但劉備只是不肯點頭答應。 孔明微一沉吟,便道:“主公平生仁義創基立業,必定不肯于此時僭稱帝號,如今既坐擁荊、襄及兩川之地,可暫稱為漢中王,當日高祖劉邦,亦是先稱漢中王,再進而一統天下稱帝位。” 文武百官均齊聲贊同。 劉備猶豫道:“諸位雖欲尊我為王,但未得天子明詔,亦是僭越埃”張飛此時忍不住大叫道:“當今世上,异姓之人,皆欲自立為君,何況哥哥乃漢室宗親?休道漢中王,便稱皇為帝。 有何不可。” 劉備一听,斥責張飛道:“你別多話,欲陷我于不義嗎?” 張飛咬牙不語,孔明見狀,便向劉備道:“主公宜從權應變,不必拘執于常理。今可先進王位,然后表奏天子,亦合法度。” 劉備見孔明一力堅持,知再難拒絕,否則便會引致百官离心,軍心渙散,無奈只好答應先進位漢中王。 劉備既進位漢中王,文武百官自然須另行封賞。于是立子劉禪——即阿斗為太子。孔明為軍師丞相,總理軍國要事。法正為尚書令,協助孔明處理朝政。 又加封關羽、張飛、趙子龍、馬超、黃忠為五虎將,魏延為漢中太守。 劉備進位為漢中王,曹操稱魏王,孫權號吳王。就這樣,在魏國、蜀國、吳國三國并立的同時,劉備、曹操、孫權三王也最終鼎立了。 三王鼎立的天机大勢,已演進到最后的顛峰,就如同當日孔明等天机門中人,于天目山所見,中華九州玉宇云空,并舞青龍、赤龍、白兔三大龍气,如三陽灼灼耀于天際,惊世奇景,神幻詭异之极。 不過,物极必反,陰极為陽、陽极化陰,乃乾坤万物永恒的演進軌跡,虛玄神幻如天机大勢的演行軌跡,似乎亦難于脫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似乎是天机大勢演化的永恒軌跡。 就在天下三分、三王鼎立的奇格最終形成的一天,在北通曹魏、南連孫吳,西接劉蜀的荊、襄古道一座茶亭中,有男女老少五人,正在茶亭內喝茶聚會。兩位老者俯仰低昂,高談闊論,三位少年男女一面留心傾听,一面忍不住互扮鬼臉逗笑,只見兩老中較年邁的老者,忽地不服气道:“左老哥! 我決計不信,人之謀力,便不可以改變人之天運与本命!若然如此,為甚憑龐老前輩的地脈之學,可令乞丐變臣富,草野作帝王呢?” 年紀似乎較少的老者一听,不由呵呵笑道:“管老弟,我雖不精龐老哥那見鬼的地脈之學,但听說地力造人,亦須看其人的本命運气,本命与地脈相配,才能相輔相成,決非等閒的乞丐啊!不然為甚劉備有一眾天机門中人為他效力,劉備又以什么仁義為本,人謀之力不可謂不強,但他的運勢卻最艱難曲折,三王之中其勢最弱呢?” 原來這二位老者,便是當世三大奇人的仙靈老人左慈,神相管輅。經多少塵世歲月的磨練,左慈的容顏依舊,反而管輅卻滿臉滄桑,因此反而比不知年歲的老左慈顯得老邁了。 而三位少年男女,便是神相管輅的嫡傳弟子諸葛鈞、仙靈老人左慈的得意徒弟諸葛慧和笑猴儿,三人之中,諸葛鈞已是一位青年男子,反而諸葛慧和笑猴儿,因修練的是仙靈神功,因而与老左慈一般,仙靈妙容常駐,雖年歲漸長,但外表看來,卻依然是活潑天真的少年男女。 此時,諸葛慧听她的師父爺爺如此高淪,忍不住格格笑著附和道:“是啊!管老前輩,若說人謀之力,可以改變天勢運命,那為甚龐老前輩卻斷言,曹操本命中的王者之气,已被他一手造成的血煞消解了呢?” 管輅道:“雖然如此,但曹操畢竟已成王者之身,他的魏王宮已建,魏太子已立,一切已成定局,這豈非人謀胜天么?” 管輅一頓,忽而目注諸葛鉤,道:“鈞儿,你以為是否如此?” 諸葛鉤心性嚴謹,十分尊敬他的授業恩師,因此一听便肅然說道:“師父,鈞儿蒙授藝多年,雖有所悟,但与曹操素未謀面,因此不敢妄下判斷,請師父指教。” 老左慈一听,呵呵笑道:“管老弟!你我的幫腔似乎不濟啊!你的寶貝徒弟太過執著古板,怎及我的孫女徒弟嬌妙靈慧?” 管輅微一沉吟,忽地斷然說道:“不然,我道首重嚴謹,鈞儿不妄判斷,正是我道成功的首要條件埃左老哥,在此空泛爭議無益,不如闖入許昌,面見曹操,當面實地印證吧。” 笑猴儿一听,不由拍手頓足哈哈笑道:“好极了!這叫‘五虎將大鬧許昌城’啊,想必熱鬧极了。”笑猴儿跟隨老左慈修練多年,他原潛的猴性,己洗脫而成為仙家的活潑矯劍諸葛慧卻秀眉緊皺,道:“好個鬼!此行入許昌,只怕是羊人虎口自找死路呢。” 笑猴儿奇道:“師妹,為甚是自找死路?” 諸葛慧微歎口气,道:“笑師哥,你知道我的二哥諸葛亮,乃當今漢中王劉備護國大丞相軍師么?曹操怎會不恨我二哥入骨?他若知悉諸葛亮的弟妹在許昌城出現,必欲除之而后快!曹操殺人已紅了眼,徐州几十万百姓生命,伏皇后的宗族二百余人,他一口气便殺光了,他又怎會手下留情,放過他的大對頭諸葛亮的親人?” 笑猴儿道:“雖然如此,量有師父和管老前輩照護,曹操怎會殺得了師妹和諸葛鈞哥哥呢?” 諸葛慧道:“笑師哥!若是江湖中的單打獨斗,憑師父的仙靈神功,自然打不過亦逃得了;但曹操出動的必定是城中的千軍万馬,圍攻之下,師父的仙靈神功也無所施其技啊! 除非……”諸葛慧忽然一頓,只見她俏眼一亮,心神俱往的怔了一怔。 筆猴儿不由在奇道:“師妹!除非什么?”“諸葛慧神往的喃喃道:“除非……二哥孔明、子龍哥哥、雕雪姐姐、司馬芝姐姐等四大天机門人,齊集許昌城,加上師父爺爺的仙靈神功,以及管前輩的神相功,或可擊破曹操的天羅地网啊!不過,這一天未知什么時候會到來了。” 諸葛慧忽發此奇言奇想,在座中人,均不由一呆。 笑猴儿不由又奇又喜,抓耳撓腮道:“好极了!好极了”! 假如諸葛大哥哥,趙子龍、雕雪、司馬芝四位哥哥、姐姐一齊駕臨許昌城!老天,這才當真惊天動地埃”諸葛鈞卻搖頭苦笑道:“二哥等四人,目下正在蜀川,扶助劉備建基立業,又怎會在許昌城出現呢?” 老左慈呵呵笑道:“好!好!我的乖徒弟孫女,虧你有此妙想!我亦渴盼重演當日天目山妙窺天机一幕!但管老弟,你以為這妙想會到來么?” 管輅沉吟不語,好一會才若有所思的說:“我雖不精于天机之道,未能判斷目下已成三王鼎立的天机大勢將如何演變,因此未能确判孔明等四位天机門人日后的天運走向。但据我所察,四人之中,子龍、雕雪、司馬芝命宮之中的仙逸气息,均延綿不斷,雖然稍弱,但決無中斷夭折之厄,因此三人日后退隱江湖、逍遙快活,倒大有可能,不過……”管輅一頓,神色變得十分凝重。 諸葛慧絕頂聰靈,她一听管輅的認析,再察言觀色,便知管輅對二哥孔明的運命另有判斷了!諸葛慧平生最敬愛的是她的二哥孔明,此時哪還沉得住气,急得失聲叫道:“管前輩,不過什么?莫非二哥孔明的運命不濟,并無退隱江湖、逍遙快活的仙緣么?哼,二哥乃一代天机隱俠的高徒,可洞天徹地,就算命中逢劫,他亦必定設法回避,怎會有甚夭折之厄。” 管輅微歎口气,沉吟說道:“慧姑娘為此迷惑,其實我又何嘗不然?諸葛少俠的神通,已足可与乃師龐老哥并駕齊驅,他既能洞天徹地,又怎會受制于本命之厄呢?不過,諸葛少俠命宮之中的仙逸之气,果然十分濃烈,自幼儿年代,一直縱橫伸展至食倉之位絕無間斷,亦無弱勢呈現;而這食倉命宮,乃主人之五十四年歲,因此可以斷定,諸葛少俠的運命,在此段期間均可一往直前,絕無凶險。不過……”管輅忽然又一頓,欲言又止,似乎連他這一代神相,亦對諸葛孔明的本命之奇有所惑疑。 諸葛慧不由又急得尖叫道:“說下去啊!管前輩為甚吞吞吐吐呢?…管輅定了定神,才肅然說道:“我今日所判,乃事涉諸葛少俠的本命玄奇,他目下乃是三分天下天机大勢的導引使者,關系重大,非同小可,因此只可心悟,不可言泄。”他略微一頓,才又斷然說道:“据我所察,諸葛少俠命宮之中的仙逸之气,于食倉位之前,十分濃郁,絕無間斷。但卻于‘祿倉’位止,積聚成峰塔,高達七重,欲走而不直、欲延而緩之,其中必定隱伏絕大的惊天奧秘。”說到此處,管輅忽地戛然而止,再不多泄只字片言。 在場中笑猴儿心性最急,他一听便不由抓耳撓腮道:“管前輩!到底是甚惊天奧秘?” 管輅卻默然不語,笑猴儿連聲追問,諸葛慧不由嗔道:“笑師哥,你窮追猛索干么,你不听管老前輩說,他的判斷只有心悟,不可言泄嗎?你難道真要听到我二哥有運命凶危才高興,才罷休么,哼。” 笑猴儿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諸葛慧這位師妹的嬌嗔俏怒,他因此一听便嚇得吐舌扮鬼臉,連聲道:“師妹莫怒,是猴儿多嘴,該打!猴儿決計不再追問便是。” 笑猴儿情急之下,當真伸手“啪”地打了自家一記嘴巴,他的怪模怪樣,不由又把諸葛慧逗笑了。 ------------------ 大唐書庫 獨家推出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