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我差不多一從娘肚子裡出來就聽到顧遠山的名字了。以後又常常聽到父母和別人談起他,可是我對他的瞭解,今天和昨天一樣多,明天和前天一樣多。 顧遠山,我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活著。我所以會認識他,因為我和他的孫女玉兒是同學。玉兒常常對我說起她爺爺,語氣裡怨比愛多。 爺爺不喜歡女孩子讀書,玉兒說。為什麼呢?不為什麼,女孩子根本就不應該讀書嘛,只要認識柴米油鹽幾個大字就行了。而這幾個字,玉兒四歲的時候,爺爺就教給她了。爺爺還教了她怎樣走,怎樣坐:行如風,坐如鐘,睡如弓。玉兒也學會了。在縣裡上中學的時候,我和玉兒同睡一張鋪,她睡得就像一張弓,一張又小又軟的弓,看了叫人可憐。 我覺得顧遠山是個怪老頭,便想去看看他,只是有點怕。後來我想,怕什麼,他和我爺爺不是一樣的老頭嗎?他開一個雜貨鋪,我爺爺開一個棉布店,他吃的水是從淮河裡挑來的,我爺爺吃的也是淮河的水。 爸媽說,不要,不要到顧遠山家裡去。這老頭古怪著呢!其實,他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大家都是喝一條河裡的水長大的,不過他多喝幾口下游的水,我們多喝了幾口上游的水,我們垮一點,他蠻一點。寧向南挪一千,不向北挪一磚。南方比北方好,這誰都知道。可是我們是從北向南挪,他卻是從南向北挪,我們現在比他們強多了。他忘不了他先前的祖先,什麼書香世家,高貴門第。可是他的祖先現在在哪裡?骨頭都生銹了。 骨頭也會生銹嗎?我問。當然,他的祖墳在河邊,早隨大水漂到洪澤湖裡去了,骨頭經水一泡,還有不生銹的!爸說。拾幾塊來看看就好了,我說。媽打了我一下:淨胡說! 我更想去看看這個古怪的老頭了。可是玉兒父母早和老頭兒分了家,不住一塊了,我找不到機會。 我在大街上碰到了玉兒,見她匆匆地小跑,說爺爺叫她去買包子。這不就是賣包子的嗎?還往哪裡跑?我拉住她。她掙,說爺爺只吃姚啞吧店裡的包子,別家的他嫌不乾淨。姚啞吧死了呢?我問。姚啞吧比爺爺年輕,肯定是爺爺先死。只要爺爺不死,我就得去買姚啞吧的包子。玉兒恨恨地說。 不要聽他,就買這家的包子,他能吃出味兒不成?我挑唆玉兒。 好吧!玉兒咬了咬牙。 為了給玉兒撐腰,我跟她一起把包子送到顧遠山家裡。 想不到顧遠山是一個漂亮的老頭兒!他長得白白淨淨,高高大大,眉眼很有神氣,穿一身月白竹布褲褂,一塵不染,頭髮漆黑油亮,齊刷刷地梳向腦後。我們進門時,他正領著老婆孩子(他還有一個小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都是玉兒現在的祖母生的,玉兒的後祖母還年輕著呢!)坐在一張八仙桌前補破票子。桌子堆滿了破票子,顧遠山他們仔細地用漿糊和紙片把它們補好。實在拼不全的票子,他們就移花接木,把兩張完全一樣的半截票子接在一起,數票子的人只從一頭數,看不出來。缺了邊角的票子,他們用花紙片補上,乍一看,也和真的一樣。這不是騙人嗎?我說。騙人?顧遠山老頭不屑地看我一眼,我們顧家會騙人嗎?這票子都是買東西的人給我的,又不是我撕破的。不花出去,我不是白白吃虧?再說,他抽出一張兩個半截票子拼成的票子給我看,這兩半截都是左邊的,肯定還有兩半截右邊的,大家都拼起來,還是那麼多錢,又沒把一元的當作二元花。大人的事,小孩子懂什麼,也要隨便說?我們顧家就不會這麼沒家教。 我爺爺教我不要騙人,我說。 你爺爺?你爺爺大字不識,剃頭的出身,我還不知道?剃刀削腳,下三流的行當! 我幾乎要哭了。而一哭,就可能罵人。這是我的脾氣。我會唱很多罵人的歌。這時,我就想唱:打麻線,吊野雞,姓李的姑娘不是好惹的。爺剃頭,爹削腳,頭毛腳皮你下鍋。頭毛纏住你咽喉,腳皮梗住你心窩。纏得你兩眼朝上翻,梗得你一命見閻羅。 但是,玉兒在擔心地看著我。我不能傷她的心,我和她太要好了。用媽媽的話說,我們姊妹天生的有緣份。我家三姊妹和她家三姊妹插花地排列在一起,正好是一個比一個大一歲。我大姊叫俊,她大姊叫美,我二姊叫賢,她二姊叫德,我叫翠,她叫玉兒。名字連起來也像親姊妹。我常常尿床,一尿床,早上就不能起來上學,賴在被窩裡裝病,直到把被子悟干。每逢這樣的時候,她也裝病,和我一起悟被窩。她總系不好褲帶,一次上課的時候褲帶開了,羞得哭起來,我給她繫好了褲帶。星期天,我們常常一起挖薺菜。 爺爺,包子都涼了!玉兒要為我解圍了。 顧遠山老頭應了一聲,站起來去洗手,用肥皂使勁地搓,盆裡的水嘩啦嘩啦地響。包子是給他一個人吃的,別人都吃家裡蒸的饃。他洗手,又仔細地將手指一個個地看過,看洗乾淨了沒有,看完,才捏起一隻包子往嘴裡送。 玉兒!這是誰家的包子?只吃了一口,老頭兒就喊起來了。 玉兒嚇得說不出話,我替她說,是姚啞吧店裡的。顧遠山不理我,叫玉兒說。玉兒嚇哭了。 小小年紀,學會騙人了!沒家教!都怪你媽沒家教,教出你這樣的孩子。你媽一進顧家門,我就看她像個掃帚星。鬧分家,好!分出去了,就這樣敗壞我的家風。給我拿去換! 顧遠山的臉都漲紫了,他的老婆也在一旁幫腔,說他整天吹自己顧家老門老戶,教養出來的兒孫就是這份德行。我氣不過,便插了一句:別人的包子裡包的是毒藥嗎? 比毒藥還壞!功夫不到,火候不到,又不乾淨。你們家的人當然能吃,可是我們家的人不能吃。孔子曰:食不厭精,你懂不懂?老頭子吼道,鼻子裡還哼哼地冷笑。 玉兒哭了,拿起包子回去找她媽,要錢給爺爺重買包子。她媽在她額頭上點了一下:叫你不要去沾他!但還是給了玉兒錢,把那些包子留給自己吃,玉兒吃了一個,還給了我一個。我們都說味道好。 我發誓,從此以後不再見這個古怪的老頭了。 整整一個夏天沒下雨,河都快干了。大人們都說,秋天要漲水,一定是大水。果然,一到秋天,雨水就不停地下,下,下。我不知厲害,只是心裡急,不能出去玩,心裡悶得慌。媽媽要生第四個孩子了,家裡忙得一團糟。害怕再生一個女孩,奶奶爺爺天天禱告,一天到晚不著家的爸爸也不大出門了。我呆在家裡更覺得沒意思,天天站在房簷下,用手去接雨水,唱兒歌:老天爺,別下了,溝裡的王八長大了。老天爺聽不見,照舊下,下,下。 河水漫到街上來了。進了院子。後邊一層院子倒塌了。住在後院裡的藍二爺一家搬到前院裡來了。我們騰出了兩間屋子。其實,他們是房東,沒讓我們搬家就不錯了。藍二爺一家是幹什麼的,我也說不清。只知道他們院裡整天人來人往,推牌九,打麻將,玩紙牌。夜裡也嗷嗷叫。還不時有女人來哭鬧著找自己的男人。女人們會罵人,罵自己的男人,也罵藍二爺。罵得稀奇古怪。一天,來了一個爛眼的女人,要把自己的男人從賭桌上拉回去,男人不走,打了她,她就坐在藍二爺堂屋裡罵起來了。罵得凶啊!藍二爺也不理睬,只是叫藍二奶奶勸女人回去。女人急了,就罵藍二爺賣屁股。我問媽:屁股怎麼賣。媽打了我一記耳光。我正想哭,聽見後院裡打起來了,藍二爺的小兒子藍虎抱住了爛眼女人,嘴裡叫著「臭婊子,我跟你睡覺!我跟你睡覺!」女人又掙又哭,被人們硬拉開了。女人且哭且退且罵。只罵藍虎了。小藍虎啊,你這麼壞,叫你不得好死!叫你死在六月裡,屍首生蛆。槍衝你,刀劈你。卡嚓嚓砍你的小孬頭,叫你的孬頭滴溜溜地掛在脖子上,不死不活……藍虎被她罵得笑了起來,說:只要不死,我扶著快掉下來的腦袋也要去鑽你的籬笆子,跟你睡覺。看熱鬧的人都笑了,倒是爛眼女人的男人跳了出來,一把揪住女人的頭髮,死拖硬拽地把她拖走了。我跟在他們後面跑了一陣,不小心滑了一跤,一塊破瓦戳破了我的下巴頦,從此留下了一個疤。 藍二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藍龍,在我生下來那一年死了,留下了一個寡婦和一個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兒子。聽媽說,藍龍死得不明不白。是日本鬼子打進中國的時候,小小的寶塔集竟然也拉起了幾支抗戰的隊伍。只是沒見打鬼子,自己倒先拼了起來。藍龍就是被另一支隊伍的頭目槍斃的。那是我剛剛生下來七天的時候,半夜裡一陣狗咬,院子裡闖進一批人。我們家的門也被敲開了。進來幾個蒙面大漢,問,藍龍的槍藏在這裡了嗎?一個人還去掀我的被子。媽嚇得大叫:孩子剛剛七天!蒙面人吐口水,說晦氣、晦氣。退出去了。第二天,聽見藍龍的老婆哭。藍龍從此不見了。他的老實巴交的妻子帶著兒子在藍家苦守著,藍二爺對他們母子很好。藍龍的兒子叫永繼,與我同學。七八歲了,還由媽媽領著睡,頭後巴拖了個小辮子。據說,扮成丫頭命大。 我已經好幾天不見玉兒了。雖說住得不遠,但隔了水,不好走,心裡好想她。 這天,玉兒忽然蹚著水來了。翠兒,快!到我爺爺家去!爺爺給我換了個哥哥呢,只要兩瓢秫秫面。 顧家沒孫子。顧遠山一共三個兒子,大兒子媳婦不生養,二兒子媳婦只生了玉兒三姊妹。為這,玉兒媽不知哭了多少場了。讓玉兒讀書,也是她媽的主意,說現在都是民國了,閨女可以當兒子養,將來長大了,也可以當個女掌櫃。我勸玉兒不要當掌櫃,跟我一起學武術,將來上山拜師,當劍仙俠客,殺富濟貧,只要呵一口氣就能把壞人的眼吹瞎。玉兒不信。 前年,玉兒媽有病,叫玉兒到伯母那裡去住,說是過繼,玉兒只去住了八天就回來了,她奶奶不喜歡她。奶奶說,要過繼也得是個男孩,要個丫頭片子幹啥?將來老三娶了親,還怕生不出三幾個小子嗎?到時候老大領一個過來就是了。玉兒奶奶今天怎麼會同意老大領孩子了呢?我問玉兒,玉兒說奶奶爺爺都說便宜,比撿個小狗還便宜。 我赤著腳和玉兒一起出了門。到了顧遠山老頭家,只見兩個男孩低著頭坐在小板凳上。玉兒說,他們是哥兒倆。圓臉的叫大呆,是哥哥,也是玉兒的哥哥了。長臉的叫二呆,是弟弟,現在賣給玉兒的姨奶奶當兒子了。果然看見玉兒的癟嘴姨奶奶在抹眼淚,說好了,有個兒子了。別小看了這個癟嘴姨奶奶,是我們這一帶的知名人士呢!她會接生,會看病,還會過陰下神。她是玉兒親奶奶的妹子,因為姊姊死了,又因為家裡窮,和玉兒爺爺家不大來往。 顧遠山滿臉得意,好像買到一匹好騾馬。他對大呆說:記住,從今以後你就姓顧,你的名字叫顧書元,書字輩,是顧家的長子長孫。你的父親叫顧維堯,二叔叫顧維舜,三叔叫顧維禹。這個二呆,以前是你的弟弟,以後就是你的姨叔了。不可亂了輩分。記住了嗎?大呆不聲不響地點著頭。顧遠山不滿意,說:跟老的說話,不能光點頭,要張口。說,我說的你都記住了沒有!大呆像蚊子嗯嗯似的答了一聲記住了。說一遍我聽聽,顧遠山又說。大呆只說了一句從今以後我姓顧,便哭了。顧遠山不悅地斥責道:哭什麼?喜事麼!真是鄉下孩子。顧遠山年輕的老伴在一旁撇嘴,說像揀不著似的!這年頭,頭臉好看的小孩多得很,換了這麼個呆頭呆腦的小孩。 玉兒挨上去,站在大呆的身邊,問爺爺:大呆哥明天和我一起去上學吧?她爸爸瞪她一眼,說:叫書元哥! 過一會兒,顧遠山向玉兒招招手,玉兒走過去,他在玉兒耳邊輕輕地說了一句什麼話,玉兒不滿地看了他一眼,走到姨奶奶身邊,對姨奶奶說:吃飯的時候到了,到俺們家去吧! 是你爺爺叫你來攆我的嗎?姨奶奶尖著嗓子問。 玉兒膽怯地搖搖頭。 姨奶奶把手一拍:好嘛!多少年也不來一趟,今天是為了這兩個孩子才碰上的。哪有大晌午攆客的? 顧遠山一轉身走進堂屋裡,嘴裡嘀咕:沒有知識,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顧遠山,你說啥!誰叫你養了?你忘了當年俺家是怎麼對你的了。你十五歲父母雙亡,流落到寶塔集,窮得叮噹響,是俺爹賣了自己的棺材給你作的生意本。書香門第,書香門第,你的書在哪裡,香在哪裡?你看來看去就是一本破黃歷!我是活活給你氣死的!我臨死的時候,是怎麼對你說的?我叫你好好地對待兩個兒子,你待他們怎麼樣啊?你手捫心口想一想啊,顧遠山!你手們心口想一想,想一想啊! 姨奶奶發起瘋來,說著說著站起來去追顧遠山,抓他的衣領,被玉兒的大媽拽住,捺在一張椅子上坐下來。玉兒大媽叫玉兒他們一起跪下來,說是玉兒先前的奶奶附在姨奶奶身上了。顧遠山的臉色發白,看樣子他很害怕,乖乖地在姨奶奶對面坐了下來。 這些年不斷地叫維舜維堯去給你上墳,你還有什麼不稱心的呢?顧遠山問前妻的靈魂。 我爭的是煙火嗎?我要你對我的孩子好。附在姨奶奶身上的靈魂說。 我對他們有什麼不好?顧遠山說。 叫我的媳婦說!玉兒大媽,你說。姨奶奶聲色俱厲。 玉兒大媽哇的一聲哭起來了,還連連對姨奶奶磕頭,說公婆待她好,是她自己太笨,鄉下姑娘,手腳笨。 不要怕,媳婦!你起來!我都看在眼裡!兒子給媳婦買件衣服都不許。燒飯的時候,他兩口子坐在堂屋裡歪著頭朝廚房裡看,多放了一點油,多放了一點鹽,囉嗦個沒完沒了。還給兒媳們吃兩樣飯…… 玉兒大媽哭得更厲害了,玉兒也哭了起來。 顧遠山叫自己年輕的老伴:你過來給她磕個頭,說過去做得不到的地方,請她包涵,從今以後將功補過。他老伴果然跪下來叫姊姊,請姊姊回去,保證以後待兒孫們好。 要好好地待大呆,不管是不是自己生養,他是維堯的後代,靈魂說。 那當然了,姊姊。玉兒現在的奶奶回答。 你要是不聽我的話,將來死得比我還要慘! 我怎麼敢不聽姊姊的話?我聽,都聽! 姨奶奶伸了一個懶腰,抹了抹臉,問:你們跪著幹什麼?天不早了,我也該回去了,好幾里路呢! 顧遠山一家都吐了一口氣,跪著的都站了起來。玉兒大媽問公婆:做飯嗎?顧遠山說:死物!你姨要回家還不先送她? 玉兒上去拉姨奶奶:到俺家去吧! 姨奶奶拉起二呆:走,餓死也不吃顧家的飯。 我和玉兒跟著姨奶奶和二呆走出顧遠山的門。大呆站在門口望著弟弟,一句話也不敢說。 姨奶奶不肯去玉兒家,說眼珠子都沒有了,要眼眶子幹什麼。姊姊一死,什麼情義也斷了,以後為了二呆,也不能多與顧家走動了。 姨奶奶走不多遠,就和路上碰上的人搭起話來,說:顧遠山不認我這個窮親戚,我沒飯吃,不得不偷了他家的一雙鞋,誰要這雙鞋?給兩個秫面粑粑就行了。 玉兒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恨恨地對我說:我討厭爺爺!唉!我同情玉兒。同玉兒的爺爺相比,我的爺爺真是可愛多了。雖然他曾經是個剃頭的。 書元(就是大呆,顧遠山老頭不許人叫他原來的名字)當了我們大家的哥哥,但是他沒能跟我們一起上學。顧遠山有個習慣,家裡每生下一個人,他都要把名字寫在一個小折子上,寫下生辰八字,據說,那小折子是他們的家譜。他還喜歡給家裡每一個人推算八字,預卜他們的未來。比如,他說,在他們顧家人當中,有兩個是命硬而運不濟的人,一個是他的小兒子維禹,一個便是玉兒。他說這兩個人都是有偏才而無正才,將來必然坎坷或夭折。他反對玉兒唸書,這也是一個原因。玉兒的成績越好,他越說這是把她往死路上推。玉兒的父母有時也信他那一套,只是沒有兒子,又有什麼辦法呢?只能把女兒當兒子領,玉兒又是幾個女兒中最靈慧的。顧遠山給書元算了八字,認為這孩子是平庸之輩,成不了大器,唸書也白搭。於是書元便成了顧家的小長工。天天出去拾柴,回來便燒火、洗碗,作雜務。玉兒奶奶說他髒,不讓他睡在正屋裡,給他在廚房搭了一個草鋪,白天掀起來,晚上攤開。不讓他和家裡人一起吃飯,給了他一個小瓦盆,飯和菜裝在一起,蹲在灶門口吃,吃完,筷子和盆都另外洗,洗完就放在菜案板底下。書元有一個毛病,尿床。十歲的孩子尿床,該是病了,可是沒有人管他,每次尿了床都讓他頂著被子在太陽下曬,尿騷味嘔得他嘔吐。真是活得不如一條狗啊! 但是書元從來不哭,我碰到他的時候,他總是嘻嘻笑著。我大都是在玉兒家裡碰到他的。玉兒媽常常偷偷給他東西吃,叫他回去不要說。有時,我和玉兒也陪他到他爸爸幫工的店裡去討零花錢,他爸爸也是肯給的。要的錢他一個也不花,問他留作幹什麼,他不說。星期天,書元拾柴的時候,我和玉兒也跟著去,挖薺菜。我和玉兒喜歡唱挖薺菜歌,什麼挖薺菜別過河,過河挖不著。挖薺菜別過溝,過溝只能挖一兜。書元不跟我們唱,說沒意思,要教我們「走碼兒」。用草梗子(叫碼兒),在地上畫個棋盤,一走就是好幾盤。輸的當然是我和玉兒。從走碼兒看,書元一點也不笨。 為什麼你爸爸要賣你和二呆呢?讓你們上學不好嗎?我和玉兒常常傻乎乎地問。書元總是咬著嘴唇不回答。慢慢地,我們也就不間了。 過河南去挖薺菜,去不去?一個星期天,書元對我和玉兒說。玉兒要問她媽,我說問啥?又不會掉在河裡淹死,怕啥?我早就想過河南去玩了。 我們過了河。 書元並不停下來拾柴,也不讓我們挖薺菜,那麼多的好薺菜。他帶著我們走哇走哇,我和玉兒的腳底板都磨破了,他才讓我們停下來。那裡光禿禿的,沒有柴也沒有薺菜。 到這裡來尋魂啊?我生氣了。 就是尋魂。這就是我的家,讓大水沖光了,我媽也淹死了。書元說。 你爸呢?我問。 不知道。書元說。 我和玉兒都很難過,想安慰他,又不知該說什麼。想了半天,玉兒說:哥,不用怕,我家就是你的家。你現在姓顧了。 不,我姓張。書元說,腮幫子都鼓起來了。 可是姓張的現在沒人了呀!我說。 有人,我,還有二呆,還有老家的人。書元說。 你老家在哪裡?玉兒問。 北邊。爹說,俺家裡出過大王呢,後來給滿清滿門抄斬了,俺們是逃到南邊來的。書元說。 大王?土匪嗎?我問。 不是,土匪是搶東西的,大王是打天下的。大王和皇帝只差一點點。書元的語氣裡含著驕傲。 那時候,我和玉兒都不知道張家出過什麼大王,只知道我們這一帶出過兩個大皇帝,曹操和朱元璋。後來讀歷史才知道,確實出過一個姓張的大王,捻軍的首領張樂行。但書元是不是張樂行的後代就無從查考了。至少在現在流行的張氏宗譜中沒有他和他爸爸。 那你將來也想作大王嗎?我問書元。 哼。書元回答。 我們差不多空著手回到家。太陽已經偏西了。肚子餓得咕嚕嚕地響,恨不得一步走到廚房裡。但因為怕書元空手回去挨打,我和玉兒還是忍住餓,要把書元送回去,就說我們迷了路。可是書元不肯,他一過河就在一個小橋邊躺下了,催我們快回家。肚子實在受不了啦,我們也只好把他丟下。 吃過晚飯,我去找玉兒,問書元怎麼樣,玉兒說去看看吧。哎呀,我們一進門,顧遠山老頭笑嘻嘻地和我們打招呼,書元在吃白麵饃饃了! 玉兒,來!對爺爺說,你們今天到哪裡拾柴了?顧遠山溫和地拉起玉兒的手。 上……玉兒看了我和書元一眼,河南去了。 好。明天還去。河南的柴好拾,看,那麼多!顧遠山說。我們隨著他的目光往院裡看,整整齊齊的堆著一堆劈柴。我和玉兒張開的嘴合不起來了,一齊拿眼間書元。 書元眨眨眼。 書元,以後天天到河南去拾柴。專拾這樣的劈柴,好燒。玉兒奶奶也眉開眼笑的。 書元的臉長了。哪能天天拾到這樣的柴呢?他說。 那這些柴是偷來的嗎?玉兒奶奶問。 胡說!顧遠山老頭斥責自己的老伴,書元會偷人家的東西?我們顧家是書香門第,從來不出盜賊。書元自從進了顧家門,我教過也不知多少遍了。 玉兒奶奶笑了:看你當了真了。我也說,這些柴怎麼會是偷的呢?怕他懶了不肯去拾呀! 顧遠山老頭威嚴地嗯了一聲,又對書元說:書元,我今天再對你說一遍,我們顧家人從來不佔人家一點便宜,更不會偷盜。你若是不聽,將來學壞了,看我不打斷你的腿!吃飽了嗎?睡去吧!明天一早還過河南去。 書元到廚房為自己鋪床去了。我和玉兒想跟過去問個明白,被顧遠山喝住了:還不回家睡覺嗎?東跑西顛的,沒家教!回家的路上,我對玉兒說,那劈柴定必是偷的。玉兒說,快走吧,我害怕。 我媽媽又生了個女孩。 這女孩應該在漲大水時降生的,可是她遲遲不肯出生。奶奶說,過了月的孩子,一定是個男身,而且一定是個貴人。為了迎接這個貴人的到來,我們一家人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好串門的爸爸保證今後一步也不離開家了,除非帶兒子下澡堂洗澡。 卻是一個難產的丫頭片子!一家人鬧翻了天。奶奶怪爺爺從前是個剃頭的,沒積下好德。爺爺說,你嫌我剃頭的孬,當初就別嫁給我,是你自己找上來的。奶奶說,要不是我右手有點殘疾,我會嫁給你?爺爺說,自己明白就行了!要不是殘廢,你還想嫁到天上去呢!奶奶說,對了!我就是想上天,給老天爺當小老婆去!爺爺說,天上少你這樣的!去嫁鐵拐李吧,正好匹配。 爸爸氣得一跺腳跑了出去。 媽媽哭著要溺死小妹妹。我和兩個姊姊整天守著媽媽,勸她留下小妹妹。 接連三天,爸爸沒回家。奶奶說:別是去嫖去賭了吧?托藍二爺去找找。藍二爺說,男人家,讓他散散心吧!到時候他自己會回來的。爺爺也這樣說,奶奶卻不依,叫我和姊姊出去找。 我到哪裡去找,只能一家一家地問。問到顧遠山家的時候,正碰上熱鬧。 顧遠山家的近鄰安玉山吵吵嚷嚷地到顧遠山家來了,說顧家出了賊,偷了他家的劈柴。這安玉山也是寶塔集上一個有名的人物,平時足不出戶,就躺在家裡抽大煙,可是誰都怕他。就是土匪進了集,在他家門口也不敢大聲叫喊,更別說去搶他家的東西了。都說土匪每次進集他都事先得了信,在自家門口作了記號,可是我查看了幾次,也沒看見他門口有什麼特別的記號。後來才知道,他是青幫頭子。顧遠山哪裡惹得起他! 楊大桿子都不敢拿我家一針一線!安玉山說。楊大桿子是寶塔集最有名的小偷,會飛簷走壁。寶塔集上有錢人家他偷遍了,確實沒聽說他偷過安玉山家。 書元!你出來!這些劈柴是從哪裡來的?說!顧遠山威嚴地說。但是他的眼睛卻不看著書元。 書元慢吞吞地走出來,不說話。 算了吧,顧先生。別嚇唬孩子!劈柴還能散在野地裡等人拾嗎?不是買的,就是偷的。這一點,三歲的孩子也知道。你還會不明白?安玉山說。 他說是拾的。大人哪裡知道。顧遠山說。 安玉山冷笑一聲:怪不得,你就天天讓孩子去拾了。我是可憐孩子,偷一回兩回就算了。如今天天偷起來了,我不如天天買柴往你家裡送了,何必勞累孩子! 我顧某不是那種人。顧遠山辯道。 誰知道你是哪種人。安玉山用鼻音說話了,今天我也不是來討這些劈柴的,送給你算了。我只想對你說,別當我是傻瓜,以後沒柴燒時言一聲,我給您老送…… 啪!顧遠山在書無臉上打了一巴掌。 安玉山上前架住顧遠山的手:不許打!既然要了人家的孩子,就該養得起。養不起就放生,也不能教人家孩子去偷呀!我安玉山是個混世面的人,不比你書香門第高貴,可是良心還有一點。這孩子,你要是不想養就送給我吧,我當一條小狗養著,一定養得他白白胖胖,不偷不盜。 說完這段話,安玉山就走了。顧遠山馬上抄起一塊劈柴,喝令書元跪下,劈頭蓋臉地打將下去,一邊打還一邊罵:我看你一定是天生的賊種,賊性難改,今天非打斷你的兩條腿不可。 顧遠山打,他的老伴在一旁助威,說使勁打,不打他不知道厲害。書元嗷嗷地叫媽,他現在的媽,也就是玉兒的大媽,只能在一旁流淚,懇求公公:饒了他吧!饒了他吧!實在勸不住,她就跪下了。 我在一旁再也忍不住了,就叫書元哥:跑呀!跑去找玉兒媽!玉兒媽不怕他們! 沒等到書元回話,我的頭髮就被人抓住了,回頭一看,是奶奶。小祖宗,叫你找你爸,你在這裡抱打不平。還不回家去,你媽快把小妹妹悶死了。奶奶說。 我嚇得渾身一抖,趕緊跟奶奶回家。家裡又鬧翻天了。姊姊說,媽把小妹妹丟進馬桶裡,蓋上蓋子,自己坐在上面,足有一頓飯的時候,幸虧被奶奶發現了,小妹妹還有一口氣。我趕緊去把小妹妹抱在懷裡,眼淚嘩嘩地往下流,我對媽說:從今以後,我領著小妹妹睡。奶奶也罵媽:造什麼孽?男孩女孩都是一條命,就不怕老天爺雷打你?爺爺說:你還有臉講?不是你天天呷嗦,讓人受不了嗎? 爸爸好像也得了信,急急匆匆地回家來了,說何必!何必!我認了,命裡沒兒子,想也沒有用。將來等閨女長大了,找個好女婿吧! 奶奶說:找好女婿!閨女一個個像醜八怪,到哪裡去找好女婿?爺爺又是剃頭的。 爺爺說:丑?翠兒醜不醜?翠兒將來就能找到好女婿。對不對,翠兒? 經他們這麼一提,我馬上又想起書元哥了。哎呀!書元哥跑到玉兒家了嗎?我叫著,從家裡跑了出去,直奔玉兒家,書元果然已經在那裡。 玉兒媽長得非常好看。中等個子,小腳,白淨膚色。眼睛長得特別好,眼珠黃黃的,眼窩深深的,顯得聰明又活潑。她是我媽當閨女時的朋友,聽我媽說,一條街上的閨女數她能幹,針線、灶上,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可惜命不好,自幼死去父母,在姨母家中長大。這姨母有地又有錢,只是姨父不正干,在城裡討了個小老婆便遠走高飛,信也不給家裡來一封。好在姨母能幹。一個人吃齋念佛,管理田產,把兒女和玉兒媽一起養大,該娶的娶了,該嫁的嫁了。姨母本不想把玉兒媽嫁給玉兒爸,嫌婆婆是後母,又年輕,比玉兒媽大不了幾歲。可是她那個不通音信的丈夫時常不聲不響地變賣家產,城裡的生意垮了,地也差不多賣光了,力不從心,也攀不上更高的枝兒了,只能圖顧家一個老門老戶,顧氏父子尚知書識禮。 玉兒媽剛嫁過來時倒還能討公婆歡心,因為心靈手巧,把家務事做得井井有條,連婆婆的頭髮在她手裡也翻出了花兒。公婆把她和鄉下來的大媳婦一比,自然滿意。然而好景不長,當公婆發現兒子顧維舜完全為媳婦所傾倒的時候,便開始討厭媳婦了。他們不斷地藉故懲罰兒子,警戒媳婦。玉兒媽發現丈夫常常被公婆斥責,甚至罰跪,問丈夫為什麼,丈夫什麼也不說。後來她大嫂告訴她:完全是為了你。維舜給你買過一副鐲子吧?又買過一件褂料吧?還給你戴過花?婆婆的眼睛帶鉤子,彎彎曲曲的地方都能看到。 大嫂能忍的事,玉兒媽不能忍。她起了分家的心,便和丈夫嘀咕。不料百依百順的丈夫無論如何也不肯,怕擔個不孝的名聲。玉兒媽一直忍到第一個孩子出世的時候。 顧遠山不許媳婦在自己的院子裡生養,說坐月子的人髒,身上有血光,會給他帶來血光之災。他叫維舜給玉兒媽在院子外面溝沿上搭一間草棚,讓她在裡面住一個月,吃喝由大嫂送。維舜只能偶然過來看,不許問長問短,更不許買東西。像坐了一個月的牢,玉兒媽經常在夜間哭得死去活來。姨母來看她,雖說對顧遠山不滿,也不敢多嘴,怕將來侄女更受苦,只是勸:慢慢熬吧,二十年媳婦熬成婆,別的不看,看在維舜的分上,維舜是個知冷知暖的人。熬到滿月,玉兒媽跨進了顧家院門,誰也不理,自顧自地收拾東西,然後把孩子一抱,回了姨家。臨走的時候托大嫂給丈夫傳話,不分家就不回來了。丈夫拗不過她,答應向父母求情,分家。 分家?好!這家裡的一柴一棒你們都別想分,只有你們睡過的一張大床,抬去吧!顧遠山說。 什麼也不要,玉兒媽說。姨母給她找了一間房,買了幾樣簡單的傢具,她就搬過去了。她等丈夫來看看新屋,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一直等到天黑,沒奈何,她抱著孩子到了公婆家,只見丈夫像木極一樣跪在堂屋裡聽訓呢! 顧遠山看見玉兒媽來了,但是全當看不見,讓她站在院子裡,自己訓兒子訓得更有勁。他問兒子,我講的你都記下了? 玉兒爸背向門跪著,不知道妻子就站在門外,便大聲地回答:兒子不孝,娶了個不賢良的妻子,實在對不起二老。這次分出去,是兒子自己鬧的,所以從今以後,決不敢向家裡要一分一厘,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我的份。兒子將來混得好了,一定不忘孝敬二老;混得不好,便到別處討飯去,也不給二老丟人現眼。 哼!玉兒媽氣得一跺腳,抱著孩子轉身就走。顧遠山冷笑一聲,向兒子呵道:去吧! 玉兒爸回到家裡,少不了被妻子埋怨,挖苦,他也不說話。跪了半天,腿也疼了,腰也酸了,褲子上都是灰,肚子還餓著。玉兒媽堅持,這頓飯你自己燒,這條褲子你自己洗,他也只得依從,把褲子拿到溝裡湃湃,自己煮了一碗麵條吃。這事兒,成了玉兒媽一輩子的話把。 書元到了二嬸家,把自己的作為和家裡人的態度一五一十向二嬸說了,求二嬸保護。玉兒媽看著書元身上被打的傷,心疼得直掉淚,說書元傻,無論如何也不該偷啊!書元說,一家人燒柴全靠我拾,不偷哪裡來得及?以前也偷,奶奶爺爺又不是不知道。 玉兒媽說:他們的事兒我懂,又要往家裡進財,又要朝臉上擦粉。我看不慣才分出來的。如今怎麼辦呢?我就是敢收留你,你二叔也不敢。我給你幾個錢,留著你偷偷地買點東西吃,明天一早,你還是回去吧! 我不要錢,我也不回去。書元說。 我要書元哥哥。玉兒說。 玉兒媽瞪了玉兒一眼,說你是不知道你爺爺的厲害呀。剛分家的那陣子,你爺爺他三天兩頭來這裡,看俺們吃什麼,要是吃好的,就要砸俺的鍋。幸虧那時候你爸只是個小幫工的,窮得很,吃不上好的。要不,鍋早就給砸了。跑鬼子反那陣,你剛生下來,他們一家人只顧自己跑,沒有過來看過一眼。我跟你爸拖大抱小地跑到鄉下,想不到在趙老莊碰上他們了。為了向你爺討好,你爸把一點錢全都花光了,自己還生了重病。你猜怎麼著,正在你爸發燒燒得不睜眼的時候,你爺爺領著一家人偷偷地搬走了,口信也沒留,還是你大媽偷偷地留下一碗米,救了俺的急。這樣不講情義的老人家,惹他幹啥? 死老頭子!玉兒罵。 撕你的嘴!她媽罵,不許罵老的! 書元不知什麼時候溜了出去,等大家發現的時候,他已經走得沒影了。我陪玉兒到她爺爺家去找,也沒找到。 顧遠山大發脾氣:不要造反一樣地到處去找,丟人!他一個小孩子,能跑到哪裡去?過幾天他自己會回來的,那時候才好好治他。玉兒奶奶說:我看是不會回來了。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不打滿天飛。野種,再喂也不「家」。 你少說話!不是你,這孩子不會跑。顧遠山對老伴發脾氣。 玉兒奶奶哭起來:怪我?我動他一指頭了? 不是你天天嘀咕嗎,等老三生兒子,等老三生兒子。你的心只放在老三身上。我對你說吧,老三的命毒得很,命裡無子。顧遠山說。 玉兒奶奶拍著大腿哭了。她怪她媽不該將她許給人家做填房,怪顧遠山當初騙了她,訂婚的時候沒說清家裡還有兩個兒子,要不然,她寧可當「家姑老」也不來顧家。 玉兒大伯和爸爸都來了,都不說話。等老爺老奶奶吵夠了,他們才慢慢地商量,托人去暗中打聽,先到姨奶奶家去看看,二呆在不在家。玉兒大媽一直躲在廚房裡,捧著書元吃飯的小盆嚶嚶地哭,喃喃地叫書元,書元。顧維堯勸她:俺們命中無子,也和這孩子無緣,由他去吧!妻子狠狠地在他腿上擰了一把!死驢熊!你哪裡還像個男人!他咧咧嘴,說哎,哎。 書元從我們眼前消逝了。好像他從來就沒有出現過。據說,二呆也不見了。玉兒姨奶奶哭得不行,要和顧遠山拚命,被兩個外甥勸住了。姨奶奶又過了一次「陰」,說陰朝裡沒看見大呆和二呆,可見這哥倆還活著。只要好好地去找,一定能找到。可是,誰有心思去找呢,兵荒馬亂的。 寶塔集像個貝殼似的附著在淮河北岸上,小得像鞋底兒,不要說全中國、全世界的事,就是淮河的事,它也聽不全,看不清。知書識字的人,可以把朝代的更換講上個大概,至於一般的人,便只知道自己遭遇過的事了。 比如,我媽和玉兒媽都知道,有過一次老張打老李,一查,原來是老蔣手下的兩個軍官在這裡幹過一仗,今天老張趕走了老李,明天老李又打跑了老張,老百姓跑了一陣子反。 日本鬼子打進中國來,寶塔集人都知道,因為日本的汽油劃子開進了寶塔集,還殺了許多人。玉兒媽的姥姥就是被日本人殺死的。鬼子進集的時候,她不跑,說老太太怕什麼?鬼子還能不是爹媽養的。還有兩個老太太也這樣想,結果三個老太太全被殺死了,還被鬼子開了膛,心肝全挖出去吃了。玉兒的姨姥跑回來的時候,揀幾根骨頭埋了,也沒找人驗證過,究竟是誰的骨頭。 正因為寶塔集人跑反跑怕了,所以日本鬼子投降的時候,寶塔集熱鬧了一陣於。家家門口掛國旗,放鞭炮,還玩了幾天燈。第二天,我和玉兒便上了學。現在又打仗了。識字的人翻到過時的報,知道打仗的雙方是八路軍和中央軍,至於為什麼打起來,就誰也說不清了。但是,寶塔集的人都不得不為這場戰爭出力。出捐出款不算,還要湊錢買槍,組織民團。家裡有青年男人的,便要去接受一點訓練,像我家和玉兒家,沒有青年男人,就要出錢僱人去受訓。我爸爸常常唉聲歎氣,說生意難做,人難做。埋怨沒個兒子幫他一把。 常常過兵。今天是中央軍,明天又是什麼軍。不論誰來了,集上人都提心吊膽又笑嘻嘻地表示歡迎。我家常住兵,我爸招待很慇勤。人家問他什麼話,他都回答對,對,或不敢不敢。也不知道他到底站在哪一邊。我問過他,他說,誰來就站在誰一邊,老百姓嘛,還能有什麼主意? 土匪也來湊熱鬧。不知道哪裡來的那麼多土匪,不是搶劫,就是綁票,差不多天天都有人被綁走,說要多少多少錢去贖,藍二爺和安玉山經常被人家請去做贖票的中間人。大人們告誡我們:不要隨便亂跑啊!有陌生人跟你講話不要搭腔,更不要跟著人家走啊!晚上,一有雞叫狗咬,大人們就悉悉索索地爬起來了,先在院子裡小聲商量,然後讓一個人爬到房頂上去觀察動靜,誰家也不許點燈。每到這時,就聽到他們罵政府,要了那麼多錢,買了那麼多槍,一到土匪來了就不見影了,不是白白地搜刮老百姓嗎?他娘!當官都是只知道刮地皮。藍二爺安慰院裡人:放心,有我,這院子的人不會遭殃。 藍二爺真是一點也不怕,他的被淹倒的院子很快就修好了,賭場開得比以前還紅火。聽說,他父子又在南頭開了個妓院,有幾個妓女,叫大先生、二先生的。 在我的記憶中,那一段日子過得最不愉快了。晚上常被大人叫起來躲土匪,白天一有空就想睡覺,沒時間玩了。要是有幾天不躲土匪,我們就要湊在一起,在院子裡玩一會兒。過去我們喜歡玩「點大瓜」,「捉老貓」,現在不喜歡了。現在喜歡玩「揀兵馬」。 小磨子,一雙眼,你的兵馬讓俺揀。 揀誰個? 揀張飛。 張飛沒鬍子。 揀那個白胡老頭子。 兩隊人馬,排開陣勢,對答一番,便開始抓人。抓不住人,就得讓人家揀自己的兵馬。 我們唱的歌兒也變了。以前我們唱「小板凳,凹凹腰,娶個老婆沒多高」和「小巴狗上南牆,娶了老婆忘了娘」。現在則唱:「青布藍布十八正,大米干飯攪糖稀,有錢的吃個飽,沒錢拔腿就要跑。」還唱:「當兵好,當兵好,當兵受罪誰知道。破襪子破鞋破軍裝,大米干飯豆芽兒湯。」大人們說,世道是該變了,連小孩都唱不安分的歌兒。 娶媳婦嫁閨女的事越來越多。大家說,趁現在趕緊把孩子們的事辦了吧,誰知道將來的世道是個什麼樣?過去一門親事要說很久,現在三言兩語就說成了。所以那一陣子,看新娘子成了我們最大的樂趣。 玉兒在這時候娶了嬸子。藍虎在這時候討了老婆。 玉兒的三叔顧維禹一直在縣城念中學,這時候顧遠山怕他到外面胡闖,便叫他回來成親。時機幫助了顧遠山,他給兒子攀上了一門好親。縣裡一個大戶人家害怕世道變壞,咬著牙將女兒嫁到寶塔集來了。小女兒還念過幾天書呢!親家要陪送幾畝地,顧遠山不要,說將來有地是禍害。 顧遠山在小兒子婚事上表現了少有的開明。他同意兒子媳婦不按照舊習慣行大禮,而是舉行「文明結婚」儀式,只對公婆鞠三躬,不磕頭了。而且結過婚,新郎新娘就一起回了娘家,一住就是很久很久。為這事,玉兒媽覺得好委屈,不斷地在鄰居面前倒苦水,說手心手背不一樣。我媽勸她:算了,你也熬出頭了,將來再生個兒子——玉兒媽又懷孕了——就什麼也不用愁了。藍龍媳婦也勸她:手心吧手背吧,你現在也不用怕公婆了。你們是全全和和的一家人家。像我這樣,熬到啥時候是個頭?玉兒媽說:可不是,比起你我真算享福的。不過你可以給自己找個好媳婦呀!永繼媽說,她想把自己的侄女配給永繼,只是那閨女比永繼大五歲,長得也不俊。我媽說:啥是俊不俊的,只要和你貼心,我看可以先定下來。將來老二家的上來了,你合得來就住一起,合不來就分開住,總不能受兄弟媳婦的氣。 過不多久,永繼果然和他表姊訂了親,永繼高興得只是笑。 藍虎娶親真夠熱鬧的。藍二爺的大兒子給害死,心裡悶氣,要在二兒子辦喜事的時候出口氣。年頭不好也要滿請客滿受禮。新娘子進家的前一天,他就把院子裡的小孩子召集起來,每人發了幾嘟嚕花炮,還對我們說:去多撿些楝樹果子,到鬧房的時候砸新娘,問她疼不疼,疼哪兒。你們只管鬧,新婚三天無大小。只是千萬別砸新娘子臉啊!我們撿了楝樹果子,先互相砸起來,問疼不疼,疼哪兒。大人笑我們不知羞。 我媽和我爸都接到吃喜酒的請帖,媽說她拙口笨舌的,不去了,叫我代替她。那天天很冷,我穿了一雙新單鞋,繡了花的,腳趾頭差不多都凍掉了,但是鬧得真痛快。 藍二爺完全遵老禮,新娘子坐花轎,吹吹打打地抬過了一條街。花轎進院門的時候,給新娘子打了一個「醋炭」,把一盆酸醋澆在一塊燒紅的犁鏵上;弄得滿院子醋味。據說,女人愛吃醋,這時候先讓她嘗夠醋味,以後就不吃醋了。新娘子很好看,就是一條腿有點短,我們便馬上給她起了個名兒,叫「短一點兒」。先在背後叫,後來就公開叫了。那天晚上鬧新房的時候,我們扯起嗓子唱:新娘子,爬房子,爬一屁股麥芒子,新娘子叫了,新郎倌笑了。鬼知道這歌是什麼意思。 正當我們鬧得有勁的時候,忽聽得啪啪兩聲。藍二爺連忙走到院子裡看看,然後向大家作揖,請大家放心,沒事兒。又是哪幫兄弟進集辦事來了,跟俺們沒關係。他們鬧他們的,俺們樂俺們的。可是客人們還是不放心,一個個客客氣氣又慌慌張張地告辭了。藍二爺滿臉不高興,可是也不好阻攔人家。 我回到家的時候,爸也回來了,喝得滿臉酒氣。一家人都不敢睡,黑著燈守在奶奶爺爺的房間裡。爺爺說,只要不出門,我們院裡是不會出事的,藍二爺今天辦喜事,那些人不會不知道。可是爺爺的話剛落音,就聽見門外有了動靜,踢踢踏踏的一陣腳步聲,好像是有人翻牆進來了。沒有來敲我們的門,逕直朝後院去了。不一會兒就聽見有人叫藍二藍二,把新娘子弄出來給我們睡睡。我們一家嚇得上牙下牙打起了仗。爺爺說:別出氣!這是黑吃黑,碰不到我們的。藍二爺一定得罪了什麼人了。只聽見藍二爺說:有話好說,弟兄們!走,藍二跟你們找個地方敘敘,別驚動了鄰居。藍虎也說:請各位弟兄到南頭,大先生姊妹,一個個如花似玉,一定會伺候諸位的。一會兒又一個人出來打圓場:都是自己人,有什麼過不去的,包涵包涵,藍二爺不會虧待大家的。這個聲音之後,嘈雜的叫罵聲低了下去。不一會兒又爆發出一陣狂浪的笑,笑聲漸遠,踢踢踏踏的腳步聲也歸於沉寂。但是新娘子的尖利的哭聲又劃破寂靜,使我們的心頭重新緊縮。爺爺說:藍家吃了虧了。爸說:沒事了!睡去吧!明天見了藍家人,誰也不許問。我與姊姊們回到自己的屋裡,我把耳朵貼在枕頭上聽後院動靜,姊姊們悄悄說:新娘子莫不是……我叫她們大聲說給我聽,她們說我不懂。接著小妹妹(她叫改兒,讓媽以後改過自新,不生女兒生兒子的意思。)大聲哭鬧起來,我心裡一煩,眼皮就打架,耳朵不知不覺離開了枕頭,什麼也聽不見了。 第二天,就聽說新娘子回門去了。應該是三天回門的。可是誰也不問為啥提前了。倒是永繼媽主動出來解釋:昨晚有人來傳話,新娘子娘家媽身體不好,藍二爺叫她回家伺候。我奶奶和媽媽都連聲說:應該,應該。 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至今對我還是一個謎。 藍二爺家的賭場卻依舊熱鬧。嘩啦嘩啦的麻將聲像一陣陣大雨般瀉在人們的耳朵裡。 聽得見炮聲了。外面正在進行一場巨大的戰役。 已是臨近春節的時候,大家一邊忙著備年,一邊擔心:只怕今年的「年」不得安生了。 玉兒媽在這個時候給玉兒生下了個弟弟。玉兒爸說,這時候來!好,就叫個「迎兒」吧!不管將來的日子怎麼樣,都得迎上去。以毒攻毒,逢凶化吉。玉兒爸小時候讀過幾年書,因為後娘反對,才沒讀下去。要是讀下去,說不定能成大氣候。他人很聰明,說話也有點文縐縐的。顧遠山覺得,第一個孫子起這個名字太俗氣,還是叫「杲」好。理由是:一,這孩子命裡缺木,杲裡有木;二,杲是光明的意思,詩云:其雨其雨,杲杲出日。這孩子便是我們家雨後的太陽。玉兒爸不敢不同意,可是玉兒媽說,叫個什麼「搞」,難聽死了。就叫迎兒。俗?怕俗別吃飯拉屎。後來雙方面達成了妥協,小名叫迎兒,大名叫杲。 顧遠山給孫子推算了八字以後還不放心,又請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說,這孩子的命裡有點災星,就在這一二年內,要想辦法給他消災。玉兒的爸媽和許多人商量,想出兩個消災的辦法,一是把孩子「捨」給廟裡,上些香火,叫和尚起個法名。二是認十二個干老子,多一些保護人。第一條好辦,廟裡正缺香火錢。小和尚都給戰火嚇跑了,只剩下兩個老和尚。老和尚說,別起什麼法名了,不如就叫「捨兒」,捨給了佛,誰還敢要?玉兒媽說好,以後迎兒就變成了捨兒。第二條就有點難了。借大的寶塔集,找十二個可以作乾爸爸的男人自然不費事,但找十二個可以保護兒子的男人就傷神了。我爸算一個。藍虎算一個。又找了些親朋好友,最後還是缺兩個。顧遠山說,兵荒馬亂之際,應該找個帶槍的,誰呢?只有鎮長。提到鎮長,自然想到鎮長的哥哥,我們的小學校長。 我常常看見鎮長,他女兒小群和我也是同學,我有時候去他家裡玩。不知道那時候的鎮長是怎麼當的,每次到家,都看見他和幾個男女一起拉拉唱唱,唱二簧。他的小老婆是唱戲的出身,工花旦。小群也跟著學唱幾句,唱者生。我也跟著學過一段《梅龍鎮》。他願意不願意當捨兒的干老子呢?玉兒爸托藍二爺去說。想不到一說就成了。 藍二爺說,鎮長的老娘正病著,什麼先生都請了,什麼藥都吃了,還是不見好。這年頭家裡有個病人可怎麼好,所以鎮長很著急,也想請人消災呢,鎮長說誰能替他請到高明的先生,治好了老太太他有重賞。玉兒媽說,何不叫我們的姨奶奶來試試呢?她老人家通陰知陽的。說不定手到病除。玉兒爸說,笑話!人家鎮長念過洋學堂,信什麼陰陽!玉兒媽說:啥學堂出來的人也得信陰陽!男就是陽,女就是陰,生就是陽,死就是陰。玉兒插嘴說:那麼,女就是死,男就是生了?她爸爸說:玉兒的腦子轉得真快,可惜是個女孩子。玉兒媽說:別掏酸腔了,不是有了捨兒?去問問鎮長吧!藍二爺便去問鎮長,鎮長居然願意。只是,鎮長說,老太太病著,在自己院裡請神弄鬼的不方便。藍二爺說,好辦,就在俺院裡。既然姨奶奶連陰間都能去,隔幾層院子還能看不到病人嗎?順便,也給俺藍虎家的看看。 我想姨奶奶一輩子也沒有那樣風光過。藍二爺用雙人小轎把她接到我們後院裡,在藍二爺的堂屋裡擺下了香案。鎮長已候在那裡了。因為是鎮長請神,所以看熱鬧的人特別多。 姨奶奶對鎮長不卑不亢,鎮長對她倒是畢恭畢敬的。姨奶奶喝完一盅茶,把茶杯一放,說:我先過去看看吧!說罷,撲通一聲便直挺挺地睡倒在地上了。藍二奶奶立即把一面鏡子交給她。 鏡子在姨奶奶手裡抖動,跳舞似的,還有響聲。姨奶奶口吐白沫,兩眼上翻,並沒有去看那鏡子,但是口中卻唸唸有詞,說看見了,看得一清二楚。鎮長問她看見了什麼,她說,一個女孩子正在按老太太的頭,把老太太的頭往火上烤。老太太是頭痛吧? 鎮長連忙跪倒,說是頭痛,可是那女孩子是誰呢? 女孩子十三四歲,漫長臉,俊巴巴的,眼長得很水靈,扎一根大辮子。姨奶奶幽幽地說。 站在院裡看熱鬧的人小聲議論起來,我奶奶的聲音出眾。她說:天啊!那一定是小銀子!老太太當年買的丫頭,後來受了氣,投河死的。 藍二奶奶接應道:像話,這就叫報應啊!你讓我死在水裡,我叫你死在火裡。 人群裡不斷有人抽涼氣,用各種聲調說著同樣的話:報應,報應,真有報應啊! 鎮長臉上流汗了。他叩了一個頭,對姨奶奶說:請告訴小銀子姑娘,我母親對不起她的地方,由我來償還。要殺就殺我吧!要燒就燒我吧,放了老太太。我永生不忘,永生不忘,即使我給她償了命,我家裡人也要給她燒香磕頭。 鎮長的聲音裡有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像恐怖,又像虔誠。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它叫人感動,也叫人心悸,像一股空氣一樣在人們的頭上和心中盤旋和流動,以至於,院子裡的人群中響起了一片混雜著虔誠和恐怖的嘖嘖之聲。誇鎮長孝順,說老一輩子造了孽要下一輩子償還太可怕了。 藍二爺這時也顯得特別正經了。他的稜角分明的三角臉和清疏的山羊鬍子一起抖動,他抱起雙拳對院裡人說:眾位鄉親,藍二求你們一起幫助鎮長求求情。求小銀子姑娘放了老太大,我們給她立廟燒香。小銀子姑娘已經是神仙了,何必跟凡人記仇呢?說罷,他先跪了下去。 院裡人答應著一齊跪了下來,齊聲地懇求:饒了她吧,饒了她吧! 我的腿發抖,身不由己地跪了下去。但是我說不出話。好像頭上懸著一把劍,隨時可能落下來,落到我的脖子上。我恐怖地看著姨奶奶的反應。 姨奶奶的喉嚨口直打咕嚕,像漱口。半晌,咕嚕聲止,變成一聲長鳴:哦——叫人頭毛豎立。 怎麼樣了?大家都嚇了一跳。 那女孩放了老太太,捂著臉跑了。姨奶奶的聲音不再是幽幽的了。 啊?好了——眾人吐了一口氣,然後歡呼。 鎮長半信半疑,又給姨奶奶磕個頭,站起身,朝院子裡的眾人作個揖,說要回家看看。有人跟著去看究竟。 姨奶奶伸了個懶腰,要起身。藍二爺的小媳婦走了出來,要看病,院裡也有許多人叫嚷著請姨奶奶慢慢「過來」,多看幾個人的病。 姨奶奶果然又躺下,又口吐白沫,又朝上翻眼。可是沒等姨奶奶給新娘子看好病,外面又響起一陣炮聲,聽起來很近很近。新娘子嚇得躲進了裡屋,姨奶奶一骨碌爬了起來,問大家打到哪裡了? 聽音,離這裡不過幾十里地。院子裡一個男人回答。 幾十里地?要來也快了。又有人說。 來了怎麼辦呢? 怎麼辦?照樣當老百姓。哪個朝代不要老百姓? 不會像國軍說的那樣,共產公妻? 不會!人家不是來過,和咱一樣,一個鼻子兩個眼。那一回一個班住俺家裡,班長還盛飯給小孩吃。 是。住俺家的人也這樣。一個主兒忘了一雙膠鞋在俺家,我給他送過去。他們正在大塔那裡排隊。他接過膠鞋,說多謝,還在膠鞋上拍兩下,說:老夥計,不想要我了?我笑得不行。 也怪有趣。都是那樣的人就好了。 大家正議論間,鎮長家派來一個人,把一個紅紙包塞到姨奶奶手裡,說老太太的病果然見輕了。要不是炮聲越來越緊,越來越近,人們又要求姨奶奶過陰看病了。現在,大家都沒了心思。 炮聲接連響了幾天,消息靈通的人士說,已經打到了縣城。 鎮長跑了。小群匆匆地和我們告別,問我們跑不跑。我們都說,大人跑就跑,大人不跑就不跑。 鎮長的哥哥沒跑,小學照樣上課。不過我們已經不大願意上課了。我們喜歡看飛機,跑十幾里路去撿炮彈殼。 飛機飛得好低好低,掛斷了樹梢,掛掉了房頂上的草,不明白為什麼飛那麼低。一架美國飛機被打落了,栽在離寶塔集不遠的一片空地上,摔得粉碎。我們都跑去看,想撿飛機殘片,沒撿著,只看見別人手裡拿著一片片花布片,說是降落傘。開飛機的人呢?死了。屍首呢?埋了。 炮彈殼塞滿了我們的口袋,我們一個一個地拿出來當哨子吹,唔唔唔,一陣陣悶悶的銅聲。有時,把它們套在指頭上,敲別人的腦袋,很疼。玉兒爸說,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我問他,愁啥呀?他說,回家問你爸去。 爸爸把一捆一捆的票子扔給我們:都不能用了,都不能用了,拿去摺飛機玩吧!媽媽說:留著,啥朝代不要錢呢?說不定還能用。爸說:別作夢了。除非是銀元,像「大頭」,袁世凱死了,還照用。紙印的票子,哪有不變的。我們高興,嶄新的票子摺飛機,摺小船,摺飛標,口袋裡裝得滿滿的。 用起銅板來了。奶奶和媽媽到處找,把過去扔在一邊的生了銹的銅錢都找出來了。奶奶把我們的毽子都拆了,因為毽子是方孔銅錢作的。現在,我們向大人要錢買糖,大人就給我們一個銅錢,我們高興地把它噙在口裡,大人就罵:尋死啊!死人才要口噙錢呢! 哈哈,一切都變得這麼有趣。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