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華沙


  波蘭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華沙,位於國內中部平原上,座落在維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積450平方公里,人口165萬,是中歐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非常繁華的地方。
  當飛機抵臨華沙上空,憑窗俯視,映入人們眼簾的是一幅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銀波粼粼的維斯瓦河,如一條玉帶環繞在華沙的腰際,雄偉的華沙古城屹立在河岸上,歐洲中世紀式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鱗次櫛比。橫跨維斯瓦河的鐵橋上,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條條熱鬧的大街兩側,房屋高聳,綠樹成行,草坪連片,伸向遠方,整座城市猶如一艘停泊在綠色海洋之中的巨輪。
  華沙這座世界名城,始建於公元13世紀,當時是維斯瓦河渡口上的一個中世紀市鎮。在波蘭語中,華沙為華爾沙娃,傳說一對叫華爾西和沙娃的男女戀人,勇敢地抗爭國王的阻撓,最後終於結成夫妻。人們對這對青年戀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便以他們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後來簡稱為華沙。
  1596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瓦薩三世將皇室和中央政府由克拉科夫遷至華沙,始定為首都。在1655年至1657年的一場戰爭中,華沙遭到嚴重破壞,在以後幾個世紀中又多次被異族佔領和統治。1918年華沙再次成為波蘭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沙這座美麗的古城遭到嚴重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築被毀,那些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幾乎蕩然無存,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焦土。有的西方人士曾經斷言:「華沙不會重現在人間,至少100年內是沒有希望的。」但事實作出了相反的回答。1945年華沙擺脫戰爭後,便按原樣重建城市,不僅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貌,而且興建新市區,超過了戰前的規模和水平。在重建過程中,保護和修復歷史古跡的工作受到格外重視,戰前市內900多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幾乎都進行了修復和整飾,那些昔日的宮殿、教堂、城堡等更加顯得巍峨壯觀。
  戰後重建初期,波蘭政府便制定了把華沙建成一座「滿城綠蔭的現代化城市」的方案。市內原有的森林和綠地盡可能地得到保護和利用,外圍的森林也沒有因大規模重建而受到破壞。為了減少城市的工業污染,工廠都避開市中心地帶,建在遠離住宅的地方。市內的房屋都保持著清淡的色彩,整個城市顯得清新雅致。美麗的維斯瓦河由南向北靜靜地流過市區,沿河兩岸樹木蔥鬱,碧草如茵。各街道和各住宅區都大力進行綠化,成片的樹木下面都種植了草坪,全市基本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在颳風天裡,華沙城內見不到塵土飛揚的現象。市區有大小公園近70座,綠化面積130平方公里,平均每人佔有綠地面積78平方米,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名列前茅。
  今天的華沙市依然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佈局。各種歷史紀念物、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每年吸引著大批來自境外的遊客。老城區位於維斯瓦河西岸,中世紀巍峨壯觀的紅色尖頂建築群集中在這裡,四周環繞著採用紅磚砌成的13世紀的內牆和14世紀的外牆,四角有高聳的古式城堡。著名的古老建築有被譽為「波蘭民族文化紀念碑」的昔日皇宮、華沙最美麗壯觀的巴羅克式建築克拉辛斯基宮、波蘭古典主義建築傑出代表作瓦津基宮以及聖十字教堂、聖約翰教堂、羅馬教堂、俄羅斯教堂等。城區到處聳立著紀念碑、雕像或鑄像,維斯瓦河畔的美人魚青銅雕像為華沙的城徽圖案。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出生的佛裡塔大街的寓所已闢為博物館。
  在新城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一幢連著一幢,各種商店、飯館、旅店、賓館比比皆是。環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區,佈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蒼鬱,花草廣植,宛如花園一般。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佈各區,充滿生機。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學宮頂端,眺望四周,國際著名旅遊城市華沙美景一覽無餘。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