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面積達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進出口港,市區有1萬多條街道。該市由3部分組成,即倫敦城、內倫敦和外倫敦,合稱大倫敦市。
  倫敦是歐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歷史。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早在公元1世紀時,羅馬軍隊渡海入侵,曾在這裡駐軍築城,成為當時的主要兵站,稱為「倫甸涅海」,據考證,此名稱來源於凱爾特語,意為「山丘之要塞」。
  11世紀時,倫敦已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歷史上,倫敦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城市,雖然後來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歐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
  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城市,鐵路、公路和建築物密密麻麻,碧綠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東浩浩蕩蕩地穿越市區,將倫敦整齊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河上27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樑,將兩岸的城區連在一起。橋上行人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橋下船隻穿梭往來。河兩岸花草樹木交相輝映,議會大廈、政府機關、賓館、旅店、影劇院和眾多的古老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景色迷人。
  沒有到過倫敦的人,也許以為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處處摩天大樓,實際上整個市區絕大多數是三四層高的樓房,高樓大廈數量不多。乘車觀賞倫敦市容,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古老城市的風貌。古香古色的大廈、教堂、鐘樓與尖塔比比相連,木結構舊式房宅舉目便是,豎立著的古代名人雕像隨處可見。很多街區由各自的特點的建築群組成。在一條街道上,各建築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牆色調基本一致,建築風格十分近似,好像是同一位設計師設計、在同一個時期建築的。許多建築物的外表看起來顯得陳舊,但那古老的風格,諧調的色彩,卻給人以美的享受。英國人對古代建築視如家傳珍寶,英國政府早年就通過一條法律,對古建築只能裝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樓。為了保持倫敦協調一致的建築風格,建築物不是向高空發展,而是重點改進內部佈局和使設備現代化。許多賓館、飯店、商店、公司、企業的辦公樓,室內設備採用光電和電子設備,使用計算機工作,實行電腦控制,但大樓外表依然不改舊容。房屋不變,街道也自然無法改變,因此,倫敦市區極少見到新式多層公路和立體交叉橋,處處是彎曲狹窄的街道。小街小巷縱橫交錯,外來的客人走進去,繞來繞去,如同進入迷陣。那些在倫敦居住多年的人,出門總是帶著一張市區路線圖,不然就會迷路。這種古老的街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追憶倫敦昔日古老的風貌。
  大倫敦市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自成一區。城內有羅馬式城牆,那是1800多年前羅馬人征服倫敦的遺址。倫敦城如同紐約的華爾街一樣,是英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倫敦城為大本營的金融壟斷資本,不僅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倫敦城居民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業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湧進這塊地方,流動人口多達50萬。
  倫敦西區,是英國政府所在地,也是繁華的商業區、文化區和賈商巨富的聚居區。在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及海軍部所在地。著名的議會大廈座落在白廳大街南端。議會大廈西邊,是英國最壯麗的哥特式建築傑作西敏寺,這組建於1050年以教堂為主的建築群,規模宏偉,裝飾華麗,歷來是英國女王舉行加冕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頓、達爾文的遺體都安葬在這裡。西敏寺往西,是白金漢宮,是現在英國女王居住的地方。倫敦西區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神經中樞,也是英國政治的象徵。
  倫敦是英國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內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很多。倫敦也是英國文化藝術名城,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