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如何建立自己的「人情帳戶」 在人際交往中,見到給人幫忙的機會,要立馬撲上去,像一隻飢餓的松鼠撲向地球上的最後一粒松籽。因為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 要像愛錢一樣喜歡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別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人情,樂善好施有關。施恩術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功夫。 幫助別人時,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領: 1施恩時不要說得過於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對方感到丟了面子,臉上無光;給別人已經幫過的忙,更不要四處張揚。 2施恩不可一次過多,以免給對方造成還債負擔,甚至因為受之有恥,與你斷交。 3作為領導要培養下屬對你的感情依賴,讓他們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 4給人好處還要注意選擇對像。像狼一樣餵不飽的人,你幫他的忙,說不定還會被反咬一口。 1.給人情,留後路 錢鍾書先生一生日子過得比較平和,但困居上海孤島寫《圍城》的時候,也窘迫過一陣。辭退保姆後,由夫人楊峰操持家務,所謂「捲袖圍裙為口忙」。那時他的學術文稿沒人買,於是他寫小說的動機裡就多少摻進了掙錢養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的精工細作,卻又絕對不是商業性的寫作速度。恰巧這時黃佐臨導演上演了楊峰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酬金,才使錢家渡過了難關。時隔多年,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之所以獨得錢鍾書親允,開拍電視連續劇《圍城》,實因她懷揣老爸一封親筆信的緣故。錢鍾書是個別人為他做了事他一輩子都記著的人,黃佐臨40多年前的義助,錢鍾書敘多年後還報。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要想人愛己,已須先愛人。諸位當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這就如同一個人為防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這甚至會讓各位的子孫後代得到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黃佐臨導演在當時不會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但後世之事卻給了他作為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究竟怎樣去結得人情,並無一定之規。 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握著這枚銅板忍一下極度的飢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幹番事業,闖出自己富有的天下。 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前勒馬之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勇士。 就是在平和的日子裡,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一縷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贊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 就是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遭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 也許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的了。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個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不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一些陰暗的沉渣。別人的困難,他可當作自己得意的資本,別人的失敗,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別人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更是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嗇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 也許這樣的人沒有給人幫助倒是其次,可怕的是他不僅可能墮落成一個無情的人,而且還會淪落為一個可觀的人。因為他的心除了只能容下一個可憐的自己,整個世界都無需關注和關心,其實,他也在一步步堵死自己所有可能的路,同時也在拒絕所有可能的幫助。 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有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此人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即給與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亡國,卻由於一壺食物而得到兩位勇士。 這段話道出了人際關係的微妙。 2.給人好處別張揚 某先生給我們講過他祖父的故事,在理解人情世故的微妙方面,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當年,祖父很窮。在一個大雪天,他去向村裡的首富借錢。恰好那天首富興致很高,便爽快地答應借與祖父兩塊大洋,末了還大方地說:拿去開銷吧,不用還了!祖父接過錢,小心翼翼地包好,就匆匆往等著急用的家裡趕。首富衝他的背影又喊了一遍:不用還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開院門,發現自家院內的積雪已被人掃過,連屋瓦也掃得乾乾淨淨。他讓人在村裡打聽後,得知這事是祖父干的。這使首富明白了:給別人一份施捨,只能將別人變成乞丐。於是他前去讓祖父寫了一份借契,祖父因而流出了感激的淚水。 「祖父用掃雪的行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首富向他討債極大地成全了他的尊嚴。在首富眼裡,世上無乞丐;在祖父心中,自己何曾是乞丐?」把「施恩」變成了「施捨」,一字之差,高低立見,效果大大的不同。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面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消了。 古代有位大俠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面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託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面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面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面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面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面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託了。」 人都愛面子,你給他面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有朝一日你求他辦事,他自然要「給回面子」,即使他感到為難或感到不是很願意。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人們總是盡其全力來保持顏面,為了面子問題,可以做出常理之外的事。有句歌詞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記憶使你痛苦,何不輕易地去遺忘它。」但是談何容易!在知道人們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後,還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的場合內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面的事。 永遠記住一個物理的反應:一種行為必然引起相對的反應行為。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處處留意給人面子,你將會獲得天大的面子。 所以,幫忙時應該注意下列事項:第一,不要使對方覺得接受你的幫助是一種負擔;第二,要做得自自然然,也就是說在當時對方或許無法強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體會出你對他的關心,能夠做到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幫忙時要高高興興,不可以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你在幫忙的時候,覺得很勉強,意識裡存在著「這是為對方而做」的觀念,假如對方對你的幫助毫無反應,你一定大為生氣,認為『我這樣辛苦地幫你忙,你還不知感激,太不識好歹了!」如此的態度甚至想法都不要表現。 如果對方也是一個能為別人考慮的人,你為他幫忙的種種好處,絕不會像打出去的子彈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會用別的方式來回報你。對於這種知恩圖報的人,應該經常給他些幫助。 總之,人際往來,幫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樣赤裸裸地,一口一個「有事嗎」、「你幫了我的忙,下次我一定幫你」。忽視了感情的交流,會讓人興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要講究自自然然,不故意「打埋伏」,以免被別人想:「和他做朋友,如果沒用處,肯定會被一腳踢開!」 3.天下沒有一次性人情 生活中有許多人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當作受傷後的枴杖,復原後就扔掉。此類人大多會被拋棄,沒人願意再給他幫忙;他去施恩,大概也沒人願意領受他的情。 某君便有一個這樣的朋友,是很好的例子:「我有一個高中三年同學,而且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我們進入了同一所大學,剛開學,她就主動地當了班級幹部。有人說:地位高了,人就會變。自從她上任後,見到我,有時乾脆裝做沒看見,日子久了,我們就疏遠了。但她有時也突然向我尋求幫助。出於朋友一場,我總是盡心盡力地做我所能。可事後,她老毛病又犯了,我有種被利用的感覺,卻無奈於心太軟。就這樣她大事小事都找我,其他朋友勸我放棄這份友情,這種人不值得交。當我下決心與她分開時,她傷心地流下淚,她除了我竟沒有一個朋友。」 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係術的。比如說,給人幫助不能過於「挑明」,以免傷人自尊;施恩於人不可一次過多,否則會成為對方的負擔,雙方再難維持關係。這種人只會用「互相利用,互相拋棄,彼此心照不宣」來推擋,而不去深思人情世故的奧秘之處,所以無法達到人情操縱自如的境界。 周恩來在人際交往中就很有人情味。長征途中,當時任民運部部長兼政委的楊立三,堅持親自給重病的周恩來抬擔架,他和同志們在饑寒交加中,抬著周恩來走出沼澤泥潭的草地後就累病了。19年後,楊立三去世,身為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堅持要親自給他抬棺送葬。 1937年6月,周恩來在峽山遇險,護衛他的十多名警衛戰士光榮犧牲。事後,周恩來和另外三個虎口脫險的同志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後寫上「峻山遇險,僅餘四人」。這張照片一直珍藏在他貼身的襯衣口袋裡,直至病逝才被人發現。 「滴水之,當湧泉相報」。這就是周恩來的人格魅力。難怪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圍繞安臥在鮮花叢中的周恩來的遺體,群眾的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米多寬的一圈。難怪會出現十里長街送總理,長夜無言,天地同悲的動人一幕。 要讓人覺得有人情味,應注意以下幾點: 1與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泡苦水」。 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在了一起,只要採取合作態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特別是在困難環境中,彼此相依為命、共度難關、情誼深厚,可能終生難忘,交情將更為牢固。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裡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裡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山南海北,做了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交情。 共事時間長固然可以形成深厚的交情,有時相處時間並不長,但只要同心協力,相互支持、彼此關照,能引起對方的好感,同樣可以建立難忘的交情。有這樣兩個軍人,一個在司令部當參謀,另一個在政治部當幹事,平時並沒有什麼交往。有一次部隊拉練,他們兩人作為工作組成員被分到了一個連隊。部隊每天走百里路,行軍路上,他們互通情況,收集材料,一起幫助連隊組織好行軍,為解除戰士行軍的疲勞,還輪流作宣傳鼓動;腳上打了泡,每到一地,互相幫助對方挑泡,買了吃的一起分享。就這樣,行程千里,圓滿完成任務,兩個人也結下了深深的交情。20年後,當了部長的參謀到外地開會,還專門繞道到某陸軍學院去看戰友。兩人見面,憶起當年一起行軍,分吃一隻蘋果,一起追野兔子的情形,不消說多麼高興。你看,十天的交情,記了一輩子。 2培養與朋友的共同興趣,以達「趣味相投」的高度。 有時候因為共同的愛好、興趣,也可能成為彼此交情的紐帶。比如,都愛下棋,在路邊棋場相識,相互成了棋友;都愛垂釣,在湖邊相遇成了釣友……這樣共同的東西把彼此召喚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結下了友情。某軍校外面有一條清幽的小路,早晨常有人到這裡跑步鍛煉。一位姓王的教員和一位姓高的教員,每天跑步之後在這裡相遇,然後一起散步,邊走邊聊天,由一般的寒暄到互相瞭解。兩個人都愛好寫作,少不了交流體會看法,彼此雖沒有物質的交往,只是一種信息和思想觀點的交流,但依然有很強的吸引力,都覺得受益非淺。時間長了,共同語言越來越多,形成了習慣,不管春夏秋冬,不約而同準時到這裡會合。後來,老王調到北京還經常打電話來問候,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3杜絕「一次性交際」的心態及行為。 勿庸置疑,在某些「實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謂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煙,我給你幾塊錢,就像借債還錢,概不賒欠。這種一次性的交際行為看似灑脫,實則包含了太多的困惑與無奈。誠然,受助者也許在短時間內不願再次開口求助,而實施援助行為的一方其實也沒有必要固守「事不過三」的古訓,當人家確實有困難而無能為力的時候,儘管你已經幫助過他,儘管他不好向你開口,但作為知情者,你不應無動於衷,而不妨再次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事實上這種「後繼有人」的交際行為能夠贏得更大的「人情效應」,即使受助者一時無力給你回報,但你的行為風範,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4.口渴以後再送水 雪中送炭,口渴餵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徵,別人有難處才需要幫忙,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我們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蔔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有某種愛好的人遇到興趣相同的人則興奮不已,以為人生一大快樂。兩個人脾氣相投,就能交上朋友。所以要落人情,便應洞察此中三味。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在軍閥袁術部下為官,被袁術任命當過一四小小的居巢長,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年成既壞,兵亂間又損失不少,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問他借。 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 魯肅一看周瑜丰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只是個小小的居巢長,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各三千外,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惜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人對雪中送炭之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說:「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一定出現。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車或上班遲到時需要用車,只要我打個電話,他一定到,可以說每求必應。事情一過去,我們又各忙各的。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給他寄一張賀卡,打傳呼給他拜個年。」 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比如,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渡過難關,他從內心裡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這一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別的關照。 這種方法,有幾點技巧與各位分享: 1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制,讓他總是有點渴,以便使其對你產生依賴感。一旦對你失去依賴心,或許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了。 3老闆刺激下屬享受的慾望又不去全部滿足,而是一次一點,以使其保持幹勁、繼續賣命。 3對人的恩情過重,會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他一來無法報答;二來感到自己的低能。 ------------------ 圖書在線製作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