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先進的中國人"康有為

作者:宋衛東

  出生在"世以理學傳家"的官僚地主家庭的康有為(1858年~1927年),字廣廈,南海丹灶鎮蘇村人。在"西學東漸"的年代,青年時代的康有為博覽群書,開始了向西方尋找救民真理的艱苦歷程。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清政府被迫接受割地賠款的恥辱,康有為聯合各省1300多名應試舉人上書光緒,請求拒簽各約,提出"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其後,康有為與維新派人士在全國各地組織學會 ,建立學堂,創辦報刊,廣泛宣傳維新變法的主張。
  從1888年至1898年,康有為先後7次上書,設計了一個以君主立憲為主體的救國方案,反覆申述和論證了他的政治主張。在翁同和等支持下,光緒在1898年6月11日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佈正式變法。慈禧太后在是年9月21日發動宮遷政變,囚禁光緒,重新垂簾聽政,並下令捕殺康有為。"百日維新"被打入血泊之中。
  流亡海外的康有為16年間周遊列國,尋找救國救民的方案。然而,迷信皇帝的康有為在海外組織保皇會,與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展開了論戰,1917年更參加了張勳復辟,寫下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他在晚年完成的《大同書》中,描繪出一個東方式的烏托邦:"無邦國,無帝王,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對康有為,史學界有著不同的評價。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毛澤東將其稱譽為"先進的中國人",他說:"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由於康有為誕生在南海,世人更尊稱他"康南海"和"南海先生"。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