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丁香花綻開於百花爭奇鬥妍的仲春,芳香襲人,花繁色麗,十分惹人愛。丁香屬木犀科丁香屬,叢生大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現仍有許多野生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等。丁香花原為紫色,故又叫紫丁香。 白花丁香是紫丁香的變種,花香比紫丁香濃烈,更受人們喜愛,常和紫丁香配在一起,色彩和諧淡雅,更具情趣。此外,經人們多年培植,還有佛手丁香,其花重瓣,香似茉莉;垂絲丁香,其花內白外紅,花朵倒垂,風姿秀麗可人;荷花丁香,其花黃白色,香味與女貞花相似,一派素雅風韻;南了香,其花藍紫色,十分雅致。 除了以上介紹的品種外,還有一種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非洲熱帶地區的洋丁香,在我國也早有栽培。但洋丁香與紫丁香不同科種,屬桃金娘科丁子香屬,常綠喬木,樹高可達十米以上。夏季開淡紫色花,花蕾乾燥後入藥,稱公丁香。花後結果,果為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稱母丁香,我國中藥裡用的丁香,就是母丁香。清人張秉成編著的《本草便讀》中記載:「丁香有公丁母丁兩種。公丁是花,母丁是實。……母者即雞舌香,古方多用之。今人所常用者,皆公丁香耳。」丁香是溫熱性藥品,有溫胃降逆、達腎壯陽的作用。 丁香的花蕾還可以煉製成丁香油,是一種重要的香料。非洲的坦桑尼亞桑給巴爾島盛產洋丁香,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被稱為「丁香之島」。 丁香在唐宋時期就在我國廣泛栽培,據說,丁香之所以令人喜愛,除了它素雅清純的美麗和沁人心脾的幽香之外,還因為它是愛情與幸福的象徵,常被人們譽為「愛情之花」、「幸福之樹」。這在文人墨客的詩文中常有描寫。小說《鏡花緣》列為「十二友」的花卉中,丁香花是其中之一。更有唐代詩人李商隱在《代贈》一詩中用「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借丁香喻愛情,描述了年輕女子思念情郎的眷戀心情。唐詩人陸龜蒙作有《丁香》詩:「慇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借丁香花抒懷,寄寓情思。 古代人借丁香花抒發愛情,今天我國許多地方仍是如此,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在雲南,崩龍族和傣族人民,每逢春暖花開之際,都要舉行一次傳統的「採花節」。身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爭相上山採摘丁香花,贈送給自己的戀人,表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有些地方還把丁香花作為定情之物或催辦婚事之物。在男女雙方訂親以後,如果女方同意出嫁,就托人送一束丁香花給男方。男方收到女方送來的花束之後,要把花束放在即將成親的新房中,不等花朵謝落,就要選定成親迎娶的良辰吉日。 此外,說丁香是愛情之花,還因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冰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自發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 「冰冷酒,一點,兩點,三點; 丁香花,百頭,千頭,寓頭。」 你的上聯「冰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冰」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癡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丁香花不但被人們視為「愛情之花」,而且還被人們當作「幸福之樹」。原來,這裡面還有一個「神樹丁香」的美麗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青海高原的日月山下,居住著一家人。父親年紀很老了,三個兒子相繼都娶了媳婦,長子在家耕田,次子外出經商,三子在私塾教書,全家過著幸福的生活。 在這家人住的四合院裡,正中長著一棵碗口粗的輪柏樹,也叫丁香樹。樹已百年有餘,仍然枝繁葉茂,花團錦簇。老人常對全家人講,「我們家全托這棵丁香樹的福,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全家人都視樹如神,修剪澆水,分外慇勤。一天,老人把三個兒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人老了總有一死。我死了以後,你們兄弟三人要和睦相處,誰也不許提分家。要想分家,除非院子裡的丁香樹枯了。」不久,老人就死了。 老人去世後的第三年,丁香樹突然枯了。兄弟三人以為是天意要他們分家,但想起老父的囑托,便跪在樹前抱頭痛哭。一連哭了七天七夜,忽然,「轟」的一聲,從樹幹裡蹦出一枚烏黑的大鐵釘,而且不偏不倚正落到老二媳婦面前。眾人見此情景,十分驚疑,都盯住老二媳婦看。在眾人逼問下,她只好說出了其中原由。 原來,老二媳婦見自家男人常年在外經商,掙回的銀兩卻歸全家人用,心中早已不滿。聽了老人臨終叮囑,偏暗生異心,要設法弄死丁香樹。起初她給丁香樹澆髒水,倒污物,想把樹漚死。誰知這一年丁香樹不但沒死,反而更加茂盛,花色更美更艷了。老二媳婦氣極了,便用刀悄悄砍傷了丁香樹的全部枝條。沒想到頑強的丁香樹第二年春天又長出了更多的新枝葉,紫色的花朵開得更大更香了。這下,老二媳婦更氣惱了,她一不做,二不休,又偷偷找了一枚五寸長的鐵釘,把它釘入樹幹。就這樣,丁香樹果然被摧殘得枯死了。 現在,自己害死丁香樹的事既已被大家知道,老二媳婦也自覺羞愧,當眾承認錯誤,願意悔改,懇求全家人饒恕,也請求丁香樹饒恕,發誓今後與大家一起好好過日子,永不再提分家的事。全家人商量之後決定原諒她。從此,兄弟妯狸和睦相處,全家人又團團圓圓過著幸福生活。 丁香樹不久又發出了新芽,抽了新枝。而且從這一年起,年年春秋兩季開花,全家人更加喜愛它了。 丁香不但是愛情和幸福的象徵,還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丁香樹在我國西北某些地區,被佛教信徒稱為「菩提樹」。但事實上,菩提是菩提,丁香是丁香,這是兩個在形態、習性上都相距甚遠的不同樹種。既是兩種樹,為什麼佛教信徒又把栽植在寺院裡的丁香樹稱為菩提樹呢?這就淵源久遠了。 菩提為佛教梵文語,意為「豁然開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被理解為「智慧的覺悟」或「覺悟的喚醒」。 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稱之為畢波羅樹。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0∼20米。葉子為三角狀卵形,雌雄異花,但雌雄兩花均著生於一緊閉的花托之中,不為人們看見。所以,人們常稱之為無花果。 丁香樹屬木犀科,產北溫帶,是落葉灌木,少有喬木,常見高度3∼5米,樹齡長者可達8米以上。葉片為橢圓形。雌雄同花,花為紫色、粉色或白色,花香襲人。 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迎牟尼曾在菩提樹下坐禪而證得覺悟成佛,創立了佛教。從此,菩提樹就和佛教發生了密切關係。被視為神聖之木。廣植於佛教寺院之中,並以梵文教語「菩提」命名該樹。從此菩提樹也變得至高無上了。菩提樹很早就被引種入我國,《群芳譜》稱之為思維樹。 佛門在寺院栽種菩提樹,除了表示信仰的忠堅和虔誠之外,主要還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成佛。 可是,真正的菩提樹只適種於熱帶、亞熱帶,在我國只有華南、東南沿海一帶才適宜生長。因此佛門弟子只好選用一些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樹種代替菩提樹。如南方的一些寺院,選用無患子樹代替菩提樹。這樹廣東人稱木欖子,四川人叫油串子。該樹果核黑色、十分堅硬,可作念珠,被視為吉祥之物,佛門也把這種樹稱作菩提子樹。北方一些寺院,則多選用珍稀名貴的銀杏樹代替菩提樹。銀杏樹高大雄偉,壽命長,被譽為「中國的菩提樹」。可是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以上幾個樹種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與紫丁香同屬的一種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原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相傳藏族地區佛教大師宗喀巴誕生以後,在他出生的地方長出一棵白旃檀樹(暴馬丁香樹)。它根粗葉茂,樹上生有約十萬個葉子,每個葉片上都能自然出現一尊獅子吼佛的形象,就連樹皮上也會出現許多天然身像及字跡,故名「袞木」(意為十萬身像)。這棵不尋常的白旃檀樹(暴馬丁香)被佛教信徒譽為菩提樹。 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宗喀巴在西藏學經,他父母由青海去信,催他回鄉探親。宗喀巴收信後考慮:回青海路途遙遠,影響學經,決定不返故里。於是派弟子送去信一封及用鼻血繪成的個人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軸。信中說:「若在我出生的地方,以十萬尊獅子吼佛像及菩提樹(暴馬丁香樹)為中心,建一座佛塔,則如同親晤兒面。」他母親收到此信後,十分悲慟,便將兩尊畫像虔誠供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在其信徒的資助下,依照宗喀巴大師的囑咐,以白旃檀樹(丁香樹)為中心,建了一座佛塔叫塔爾大靈塔。後因塔之盛名,於明嘉慶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又在建塔的地方造了一座寺院叫塔爾寺。寺內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經堂等十餘座大型建築,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該寺昌盛時僧人達一千餘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棵奇異的丁香樹距今也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此後,暴馬丁香就被西北一些地方的佛門視為菩提樹了。這其中,除了傳說和宗教信仰的緣故外,還跟丁香樹能夠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生長狀況良好,而且姿態端秀,花色淡雅、香氣濃郁,是吉祥、幸福的象徵,能表現佛門的興盛榮昌。這些大概都是佛教信徒把栽植在寺院裡的丁香樹稱為菩提樹的原由吧。 丁香花是雅俗共賞的觀賞植物。花開時芳菲滿目,清香四溢,所以現在我國南北各地都廣為栽培。它無論是露植在庭院、園圃,或是盆栽置放於書房、廳堂,還是切花插瓶,都會令人賞心悅目,更添一份清雅氣氛。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