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四章 秋江主人木芙蓉


  在蕭瑟秋風中,人們常常讚美的是凌寒不凋的秋菊,頌揚它「凌霜留晚節」的品質。其突,菊花一般於重陽應節而開,「季秋之月,菊有黃華。」「季秋」指的是陰曆九月,它離寒霜季節還有一段時間。所以,真正稱得上凌寒拒霜,獨殿眾芳的,應該是芙蓉。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吟:「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宋孝宗也稱頌木芙蓉道:「托根不與菊為奴,歷盡風霜未肯降。」又有:「誰憐冷落清秋後,能把柔姿獨拒霜。」人們對芙蓉傲寒拒霜的高潔品質,作出了比菊花更高的評價,故芙蓉又名「拒霜」。
  芙蓉屬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我國四川、廣東東部、雲南等地。又名木蓮、華木、拒霜花,芙蓉是木芙蓉的簡你。一般株高數尺。但在南方氣溫適宜的地方也有高達幾米的。據《群芳譜》記載:「長沙有木芙蓉二株,可庇畝餘。」又「芙蓉入江西,俱成大村,人從樓上觀」。鋸此可知,芙蓉應廣植於湖南、江西等南方各地區,且有大庇畝餘、高達樓層的壯觀景象。
  水蓮與木蓮,是兩種不同的花。宋人葉夢得在其撰寫的《石林燕語》中記載,溫州江心寺中栽培有木芙蓉。「故知芙蓉有二種。出於水者,謂之草芙蓉;出於陸者,謂之木芙蓉。」白居易詩曰:「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說的也是這兩種花。所滑的「草芙蓉」、「水蓮」,就是指蓮花。蓮花別名芙蓉,又叫水芙蓉,白居易詩中所吟,說的是池塘中蓮花已開敗之時,木芙蓉又盛開了。歐陽修也有一首詠芙蓉花的詩:「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半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與白居易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芙蓉花更有妙處在於:清晨初開時為白色或粉紅色,後逐漸變為深紅,傍晚時變為紫紅色,越開越艷,正像人們形容的:「曉妝如玉暮如霞」。由於芙蓉花「一日間凡三色」,所以人們又叫它「三醉芙蓉」,「添色拒霜花」。
  但據古籍記載,芙蓉也是五色繽紛的,有大紅千瓣、白千瓣、半白半桃紅千瓣等種類,據梅堯臣詩:「玉蕊坼蒸粟,金房落晚霞」,是描寫黃色芙蓉的。可見芙蓉也是花繁色茂的。另據南宋《種藝必用》一書記載:古代邛州還有一種弄色木芙蓉,一日白,二日鵝黃,三日淺紅,四日深紅,至落呈微紫色,人稱「文官花」。芙蓉花一般是朝開暮謝,邛州弄色木芙蓉卻花開數日,逐日變色,實為罕見。此記載是否確切,目前尚無實證。但是,花會變色,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而且,會變色的花還不止一種,像杏花、八仙花、海桐花,以及有的報春花,在開放的不同階段、不同氣溫下都會變色。在我國廣東、廣西等地,還有一種叫使君子的花,它在夏秋兩季的黃昏時開花,也會變色,初開時為白色、次日清晨變成粉紅色,到了傍晚變成紅色,三天後變成紫紅色。
  那麼,芙蓉花以及上面提及的花卉為什麼合變色呢?原來花之所以會有各種鮮艷的顏色,是由於花瓣裡的細胞液中存在著色素的緣故。而花中含的色素和酸、鹼的濃度以及養料、水分、溫度等條件都有密切關係。並且常常隨著這些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此,花才會有深淺不同,濃淡各異的顏色。芙蓉花一日三變,就是隨著氣溫的升高,花青素和酸的濃度發生了變化,而產生的一種現象。
  芙蓉花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史。早在唐代,木芙蓉在宮苑及庭院中已普遍栽培。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就有「大液芙蓉未央柳」的句子。又有「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的描寫。詩裡說到的「芙蓉帳暖」,是相傳芙蓉花還可作染料。唐代關於芙蓉帳倒沒什麼詳細記載,但在唐之後,五代十國時後蜀主(公元934一965年)孟昶,曾用芙蓉花染繒為帳,取名「芙蓉帳」。又載:「唐玄宗以芙蓉花汁惆香粉作御墨,曰尤香劑。」古人還總結了「神木芙蓉有三利:其一皮可制麻,干力薪料;其二山麓堤旁栽之,可以固基,使砂礫不得直衝溪同,河床無慮淤塞;其三庭園中栽植,為時令之名花,怡情悅目,破我寂寥,昔人稱之為冷絕,洵不謬也。」可見古人不但欣賞芙蓉花之嫵媚動人之美,還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芙蓉還是一衝藥材,花、葉都有「清肺、涼血、散熱、解毒,治一切大小痛疽,腫毒惡瘡、消腫、排膿、止痛」之功效。但一般用於外敷。芙蓉花也可以食用。宋朝時人們用它煮豆腐,紅白相襯,有色有香,好像雪霽之霞,所以此菜名叫「雪霽羹」。
  最能體現古人對芙蓉花厚愛的,恐怕要數五代十國的後蜀主盂昶了。據載,孟命人在成都城上遍種芙蓉花,每到深秋,四十里高下,芙蓉盛開,「清姿雅質,獨殿群芳」,玉蕊凝霞,爛漫如春,芳姿嫵媚,如棉如繡,因而成都至今仍有「錦城」和「蓉城」之美稱,並簡稱「蓉」。在這之前的唐代,譚用之有《秋宿湘江遇雨》詩,詩中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一句。據此可知,唐代的湘江兩岸必是芙蓉花處處盛開的瑰麗景色,不然不會稱之為「芙蓉國」。毛澤東同志在1961年作的《答友人》(七律)中有著名詩句「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這裡的芙蓉國,指的就是詩人的故鄉湖南省。
  據傳說,木芙蓉的葉能爛獺毛,如果在池塘邊種上幾株芙蓉,水獺就不敢到池塘裡去偷魚吃。這個傳說原來是來自一則故事。
  早年間,東海邊有座大山,山旁有個平湖。平湖邊上有間小屋,裡面住著一個名叫芙蓉的美麗姑娘。她心地善良,平日裡誰家有困難,她總是主動去幫忙。她又很勤勞,勞作之餘,就在平湖裡種上一大片芙蓉花,述餵養著一大群嘎嘎叫的雁鵝兒。遠遠近近沒人不誇她好的。
  這是一個夏天的早晨,芙蓉姑娘坐在平湖邊的一塊石頭上,正照著碧藍清澈的湖水梳頭。忽然,有條癩水獺游過來了,它搖晃著癩皮腦袋說:「好漂亮的姑娘啊,不如嫁給我吧。我家住大海,大海裡的珍奇寶貝都是我的,你會吃穿不愁,不但不用辛苦勞作,還會有享不完的榮華富貴哩。」芙蓉姑娘鄙夷地說了聲:「我不希罕!」轉身就走進小屋去了。癩水獺討了個沒趣,走了。
  有一天,芙蓉姑娘坐在木桶裡,手劃湖水,在荷葉叢中穿梭忙碌著摘蓮蓬。突然荷葉叢中劃來一隻小船,船上站著個油尖粉面的花花公子,他扯起破鑼似的嗓子:「姑娘、姑娘」地叫個不停,芙蓉姑娘看見這類花花公子就討厭,順手抓起個大蓮蓬,「砰」的一聲擲過去,正好擲在那花花公子船前的水中,濺了他一身水花,那花花公子氣憤地走了。
  這一天晌午,芙蓉姑娘坐在湖邊洗衣裳,突然被人從後邊一推,就掉進平湖裡去了。吃了幾口水之後,就覺得昏天暗地什麼也不知道了。可等她醒來一看,有個頭戴大涼帽的人正討好地對她說:「好漂亮的姑娘啊。我在對面山上砍柴,兄你掉進湖裡,就趕忙跑過來把你救起來了。」善良的芙蓉姑娘相信了,說:「謝謝你,謝謝你!」活沒說完,突然平湖上的雁鵝嘎嘎地叫起來,一隻大雁鵝飛過來,啄落了那人頭上的大涼帽。哎呀,原來來是癩水獺變的呀,但癩水獺變得了人形,可變不了那癩腦袋。芙蓉姑娘吃了一驚,忙騎上一隻雁鵝飛進了平湖。
  癩水獺一見芙蓉姑娘飛走了,又氣又急,立即現了原形,跟著衝進平湖要追芙蓉姑娘。平靜的湖水立刻起了波濤,湖面上刮起了大風。芙蓉花的吐子都豎起來了,飛旋翻滾,裹住了癩水獺使它喘不過氣來。癩水獺忍受不住了,就拚命掙扎,一下撞在山巖上,山石轟隆隆滾落下來,壓住了癩水獺。它想從石頭下逃出來,可怎麼掙扎也出不來了,只露出了一張大嘴巴,還在「哇哇」叫喚,吐著瀑布似的水呢。
  癩水獺死了。芙蓉姑娘呢,據老輩人說,她騎著雁鵝飛到遠方去了。可是,水獺仍然害怕芙蓉葉,這就是直到今天,在池塘養魚的人們為什麼總要在池塘上種上兒株芙蓉的原因了。
  「眾芳搖落後,秋色在林塘。」「妖紅弄色絢池台,不作匆匆一夜開,若遇春時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霜降時節,芙蓉花又盛升了。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