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十七章 瓊花、隋煬帝及其他


  瓊花是我國的千古名花。宋朝的張問在《瓊花賦》中描述它是:「儷靚容於茉莉,笑玫瑰於塵凡,惟水仙可並其幽閒,而江梅似同其清淑。」的確,瓊花以它那淡雅的風姿和獨特的風韻,更有關於瓊花的種種富有傳奇浪漫色彩的傳說和迷人的逸聞逸事,博得了世人的厚愛和文人墨客的不絕讚賞,被稱為稀世的奇花異卉和「中國獨特的仙花」。
  其實,瓊花之名本是泛指開著美麗花朵的花卉。「瓊花」亦寫作「瓊華」,古文中「華」即是「花」,而所謂瓊者,即美玉也。後人將瓊花作為某種特定花卉的名稱,也許正是讚賞它花美似寶玉。至於將它作為某神特定的植物名稱始於何時,至今尚未有確論,但至遲在北宋就這樣稱呼了。據北宋初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偁所作的《后土廟瓊花詩·序》「揚州后土廟有花一株,潔白可愛,且其樹大而花繁,不知實何木也,俗渭之瓊花。因賦詩以狀其異。」由此可知,瓊花之名在王禹偁記敘之前已流傳民間。繼王禹偁之後,文人題詠越來越多,也越寫越奇。韓琦作詩讚:「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劉敞詩云:「東方萬木競紛華,天下無雙獨此花。」歐陽修也作詩贊曰:「瓊花芍葯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不但贊其美,還強調瓊花是揚州獨有。從此,瓊花不但揚名於世,而且還和揚州古城的盛衰緊緊連在一起。
  瓊花在我國的栽培過程中,曾幾經摧殘,歷盡悲歡離合,這恐怕是其他花卉所未遭遇過的。
  根據記載,漢代揚州城東曾有一株瓊花,當時有人特為之建「瓊花觀」。宋朝歐陽修做揚州太守時,又在花旁建「無雙亭」,以示天下無雙。據宋朝周密撰的《齊東野語》記載,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一1048年),曾從瓊花觀中將瓊花移栽到開封,但後因逐漸枯萎而發回揚州。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年),又把它移栽到杭州的皇官禁苑之中,誰知逾年而枯。不久,載還揚州,卻又枯木復甦,人們皆稱瓊花是有情之物。可惜,這一代名花終於在元代初年枯萎死去。據杜游在《瓊花記》中載:宋高宗紹興年同(1131一1162年),金兵南下侵略,揚州瓊花也成了他們的擄掠目標,大棵的連根拔去,挖不盡的齊土剷平。可是過了一年,被鏟的根旁,又生出了新芽,加上道士唐大寧的精心培養,終於慢慢恢復了原狀。令人驚歎的是,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也就是宋朝亡國的那一年,揚州瓊花突然死去。是否這花也有情,而為大宋王朝的滅亡悲傷呢?關於這一點,那就不是筆者所能解答的了。只是本來「天下無雙」的揚州瓊花,一旦香銷玉殞,便成了「絕世之珍」了。
  20年後,也就是元至元三十三年,有個道土金丙瑞,以「聚八仙」補種在瓊花觀,後人稱瓊花者,實是「聚八仙」。至於「聚八仙」與瓊花的關係,下面我們再作介紹。不過我們由此可知,將聚八仙認作瓊花,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以後歷經兵災戰亂,聚八仙也絕種了。從那以後,瓊花觀花亡觀廢,有名無實。不過,即便如此,瓊花在世人的心目中仍佔有一席之地。據載,有人在瓊花香銷玉殞之後,仍登上瓊花觀,尋覓古瓊花的芳蹤,感懷思舊:「何年創此瓊花台,不見瓊花此觀開。千載名花應有盡,尋花還上舊花台。」
  然而,世人的心願直到建國以後才得以真正實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揚州瘦西湖園林工人踏遍全市山林鄉野,尋寶覓珍,終於在蜀崗重新發現「聚八仙」,並移栽湖園,精心培植,中國最獨特的「仙花」,終於重新開放了。八十年代以後,揚州市人大常委會為進一步滿足人們的心願,已決定將瓊花定為揚州市花。從此,歷盡劫難的千古名花——瓊花,終於在揚州古城重放異彩,並成為揚州城內頗具特色的重要旅遊資源,是維揚古城的象徵之一。
  瓊花在植物學上屬忍冬科莢□屬。是落葉或半常綠灌木。我們前面提到的聚八仙,以及八仙花、蝴蝶花、木繡球等,都是瓊花的別名。也有人認為「聚八仙」、「大花瓊花」、「木繡球」,只是瓊花的栽培變種。
  瓊花的壽命較長,揚州大明寺內一株清朝康熙年間種植的瓊花,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如今依然繁茂,風姿如故,風韻仍不減當年。
  瓊花的美,是一種獨具風韻的美。它不以花色鮮艷迷人,不以濃香醉人,每到春夏之交,自然界一片奼紫嫣紅,瓊花卻花開潔白如玉,風姿綽約,格外清秀淡雅;而每當秋風蕭瑟,群芳落英繽紛,凋零衰敗之際,瓊花展示的卻是綠葉紅果的迷人秋色。其葉、其果,紅綠相映,分外鮮艷,經久不凋,給蕭瑟的秋色點染了艷麗的色彩和歡快的氣氛。瓊花枝條廣展,樹冠呈球形,樹姿優美,樹形瀟灑別緻。
  瓊花的美更在它那與眾不同的花型。其花大如玉盆,由八朵五瓣大花圍成一周,環繞著中間那顆白色的珍珠似的小花(尚未開放的兩性小花),簇擁著一團蝴蝶似的花蕊,微風吹拂之下,輕輕搖曳,宛若蝴蝶戲珠;又似八仙起舞,仙姿綽約,引人入勝。「千點真珠擎素蕊,一環明月破香葩」。無風之寸,又似八位仙子圍著圓桌,品茗聚談。這種獨特的花型,是植物中稀有的,故而世人格外地喜愛它,並美其名曰:「聚八仙」。又因其樹可高達數丈,潔白的朵朵玉花綴滿枝丫,好似隆冬瑞雪覆蓋,流光溢彩,璀璨晶瑩,香味清馨,令人為之神往。
  瓊花的美,還在於它那頗富傳奇色彩的迷人傳說。相傳瓊花是揚州獨有、他鄉無雙的名貴花木,連隋煬帝也不遠千里,大征民工修鑿運河,一心要到揚州來觀賞瓊花。但當運河開成,隋煬帝坐龍船抵達揚州之前,瓊花卻被一陣冰雹摧毀了。接著爆發了各地的農民起義;隋政權崩潰,隋煬帝死於揚州。因而有「花死隋官滅,看花真無謂」的說法。隋煬帝是否真到揚州看瓊花,雖不見正史,但典出《隋唐演義》第四十七回:「看瓊花樂盡隋終,殉死節香銷烈見。」在這裡,瓊花已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種名花,而是已被人格化了的有情之物。它寸勞動人民無限同情,對昏君隋煬帝無限憎恨;它不畏強暴,不畏權勢;它愛憎分明,有靈有情,成了美好事物的象徵。也許如此,瓊花才博得歷代文人騷客的讚歎。瓊花正因這些傳說和讚詠而揚名於世。世人因此視瓊花為稀世奇花異草,視為人間少有,天上仙花落人間的仙葩,並把能夠到揚州一睹瓊花芳姿引為人生快事。在揚州歷史上出現的「三春愛賞時,車馬喧如市」的賞花盛況,即是這一反映。
  最後還要提一句的是:瓊花其實並非揚州特產。宋朝周密在《齊東野語》中曾提到「杭之褚家塘瓊花園」,說明當時杭州也有瓊花。宋代李格非(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之父)在《洛陽名園記》(作於紹聖二年,即1095年)中也記述:在「李氏仁豐園」中栽有瓊花。金元之際的著名文人元遺山在其著的《續夷堅志》中記載:「鄠縣(今陝西戶縣)西南十里曰炭谷,入谷五里,有瓊花樹。樹大四人合抱。逢閏即花,初伏開,末伏乃盡,花自如玉,攢開如聚八仙,中有玉蝴蝶一,高出花上。」可見古代瓊花在陝西也曾綻開芳姿。又據《旅遊》雜誌1982年第一期報道:江蘇昆山縣亭林公園內,有八株說不上名字的樹,長了六七十年都不曾開花,奇怪的是最近幾年,一到暮春時節,八株樹競相開花吐艷。其花由八朵大花環聚中間的小白花,小花之上是嫩黃的花蕊,花色如玉,清香襲人。經專家鑒定,原來是八株「聚八仙」,實屬罕見。這更說明了瓊花並非揚州獨有,天下無雙。
  瓊花雖獨具風姿雅韻,但由於歷史上幾經曲折,又曾幾番銷聲匿跡,芳蹤難覓,使世上由於「不識廬山真面目」而遭受冷落。甚至在19世紀被引種到國外以後,也只是在植物園中悄然開放,鮮為外人知曉與欣賞。這情況實在令人遺憾。
  玉樹瓊花,願你在人間大放異彩,重現當年「車馬喧如市」的盛況。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