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在我們大家的心目中,形而上學已經成了腐朽的反動的哲學的代名詞,似乎沒有什麼必要再去說它了。 然而,在希臘古代學者和我國古代學者的心目中,形而上學卻是相當好聽的名稱。古代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重要的哲學著作,就是我們所說的最早的形而上學。所以亞里斯多德可算得是形而上學的始祖。古代中國的哲學書籍——《易經》上面最初出現形而上學這個名稱,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形而上學一詞的來源。到了後來,形而上學逐漸沒落了,從一個相當好聽的名稱,變成越來越臭的名稱了。 為什麼形而上學會逐漸沒落了呢?它的沒落過程如何?原因何在?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了什麼重要的教訓呢? 大家知道,亞里斯多德在公元前三二二年死去以後,遺留著作很多。到了公元前四十年的時候,雅典的呂克昂學院第十一任院長安得洛尼柯,才把亞里斯多德的遺稿編為《亞里斯多德全集》。而在亞里斯多德的遺稿中,有一部分是研究抽像的哲學原理的著作。安得洛尼柯把它們編在亞里斯多德的另一部分著作《物理學》之後,標題就寫著:《後於物理學》。這個標題顯然是編書的人臨時採用的,意義很不確切。 實際上,亞里斯多德自己說過,他在這一部分著作中所討論的問題,乃是關於事物的屬性、本質等等的「第一原理」,而他的《物理學》著作只不過是「第二哲學」罷了。 自從《亞里斯多德全集》發行的時候起,西方的學者們一談到抽像的哲學原理,就都採用了「後物理學」的名稱,這完全變成一種習慣了。但是,把「後物理學」翻譯到中國來,叫做「形而上學」,這卻是很晚的事情。 原來在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二章中,有如下的一段文字: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自然的大道理;所說的器,是指一切有形的事物。而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是按照著自然的大道理進行的。 由於《易經》上面有了這種說法,所以清代的學者嚴復在翻譯「後物理學」這個名稱時,就把它譯成了「形而上學」。這樣的翻譯應該承認是比較高明的。形而上的道,豈不是與抽像的第一原理差不多嗎?不過,名稱儘管很好聽,也是沒有用的,它的命運卻注定了它的必然沒落。 就在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中,人們已不難發現他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動搖,是非常明顯的。儘管他承認自然界的客觀存在,承認宇宙的基礎是「第一物質」,承認人的知識起源於感覺;並且他認為事物有種種存在的形式,它們是能動的,形式作用於物質就生產各種物體。這些雖然帶有唯物的和辯證的思想色彩,但是,他把物質當做消極的不動的,又把形式和物質對立起來,這樣就造成了他在哲學理論上的根本缺陷,給客觀的真理做出了錯誤的解釋。 歷代反動的思想流派,都極力利用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原理的錯誤,使它愈來愈遠地離開了真理,變成反動的哲學。由此可見,一種思想體系本身如果有根本錯誤和缺陷,而被反動的派別所利用,發展了它的錯誤,其結果就一定不能避免它的沒落的命運。 研究人類思想史,特別是研究哲學史的人,不但應該總結辯證唯物主義和各種唯心主義鬥爭的經驗,也還應該對於長期支配人們思想的形而上學的沒落過程,加以研究,找出它的歷史教訓。這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事情啊!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