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常見古今著名的詩詞和圖畫,往往把老鷹比做英雄。例如,畫一隻老鷹立在高巖或大樹之上,題詩一首,或命名曰:《英雄獨立圖》。這個題材數見不鮮,誰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恰當的地方。 但是,有一位在部隊工作的老同志,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根據自己養鷹的經驗,認為老鷹是很不中用的,不應該把它來比英雄。因此,他不贊成人們以「雄鷹」、「神鷹」等作為對人民空軍的贊詞。 這位老同志把他的意見告訴我,並且希望我替他查考一下,看看他的意見在文獻上有無根據。我很高興這樣做。雖然我一直沒有發覺以老鷹比英雄有什麼問題,但是,經過了一些查考,現在對於老鷹的知識就比較具體一些了。 本來以為老鷹很有神氣,十分英武,這種印象也不能說是錯誤的。我記得清代上海的大畫家任阜長有一幅畫,也是用「英雄獨立」的傳統題材,上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青蔥曾否受秦封?大氣盤旋欲化龍。 獨立英雄據高處,昂頭四顧意無窮。」 你看,他把老鷹寫得多麼了不起?其實,這一類讚頌老鷹的詩句,在古人的作品中還多得很呢!別的不說,只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吧。他詠鷹的詩大約可以找到十來首,試舉他題《畫鷹》的一首詩為證: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檏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在這裡,杜甫以他的如椽之筆,充分地寫出了老鷹英雄無敵的氣概,真是一首好詩。至於宋代蘇東坡、歐陽修、黃庭堅、陸放翁以及後來的著名作家,幾乎都有讚頌老鷹的詩句。 我們平常說的老鷹,泛指蒼鷹。在動物學中,蒼鷹為鳥類之一科,它所屬有鷲、鳶、鷹、隼、鷂等品種。歷來中外學者公認,它們是兇猛的鳥類,正如獸類中的虎豹一樣。我國古書最早的記載,對於鷹隼似無嚴格區別。《小雅》《采芑》寫道:「鴥彼飛隼,其飛戾天。」這裡只有隼而沒有鷹。《禮記》《月令》寫道:「春夏之月,……鷹乃學習。」又說:「季夏……行冬令,……則……鷹隼早鷙。」這裡則並提鷹隼。後來許多書上的用法都很隨便。到了宋代,陸佃的《埤雅》才分別有《釋鷹》和《釋隼》兩篇。此後出版的書籍,對於鷹隼的區別,雖然比較清楚了,但是仍然不很嚴格。有的書上說,「大曰鷹,小曰隼」;有的說,「北方曰鷹,南方曰鷂」。這些都不一致。 那末,歷來養鷹的人到底養的是什麼呢?現在看來,人們所養的大概是兔鷹或雀鷹,也就是隼和鷂之類,未必是真正代表蒼鷹科的典型品種。 據清初流行的利類思著的《鷹論》一書所述:「鷹分別種類有本地產者,有遠方來音。本地產者或取之在巢,或得之始飛,或得之成長,各等不一。遠方來者亦多種。」養鷹的人對於本地鷹,無論是喂小鷹或者是教生鷹,都很容易使它們馴服;對於遠方之鷹也不難馴服它們。據說它們「性情和平,不怒,極聽人命令」。從這一點上看,普通被豢養的鷹隼的性格確實並不剛強。所以,馴鷹的人很容易抓住它們的弱點而制服了它們。 例如,《鷹論》中說:「為馴服其性,棲之拳上,令鷹多夜不睡。又將布造一寬鬆小套,蒙其頭,常除而復套。除後即以小枝竿輕摩其頭、脖、肩、背,不致鷹恨。」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熬鷹的方法。還有「以蒜頭心或亞樂厄即蘆薈敷在板上,抹入鷹嘴,即不能堪。蓋蒜氣及蘆薈苦味,令鷹之恨性消,而容易受教也」。如此這般馴鷹的方法,書上介紹得很詳細,這裡不必要一一列舉了。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關於「神鷹」和「山鷹」的介紹。所謂神鷹是什麼神氣呢?據說「其力勇而迅速,卓越諸鷹。又比之鴉其辣,即羽王也。……此鷹力最大,而最勇。不拘何種巨鳥,立時如攫,能擊野雁、野鵝及兔、獐、麑、鹿等,每抉其眼而食其腦。聲音猛厲。往往飛越於雲端之上,從高擊下,不知自何而來,且飛之極能耐久」。顯然這不是普通的鷹隼所可比。 而所謂山鷹的性格就更為突出。據說,它「較別鷹性最僻野,……膽大易怒,難受教。不宜抗之,如抗則愈怒;不抗亦自潛消。專攫大鳥,不屑於小雀。連殺多鳥,只作頑嬉。逐鵲不獲,則甚忿。若叫回則啄司放者之首及面,並啄所騎之馬。……忿怒之際,恆不顧本身,間有忿怒而斃者」。這就說明,山鷹的性格非常激烈。所以,山鷹與神鷹相鬥,必致兩敗俱傷而死。 由此可見,老鷹中有許多品種是不好的,不足以比於英雄;但是,有的性格十分堅強,確有英雄氣概。這就必須加以分析,區別看待,不能籠統而論。對於老鷹是如此,對其它事物也應該如此。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