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堂名的起源


  有一位滁州讀者,讀了我的《祠廟·宮觀·庵寺》,以為有益處,來了一封信,希望我再寫一篇文章,談談中國各種堂名的起源和演變。他列舉許多堂名,要知道這些「堂」的根在何處何時。
  堂名的起源和演變,比較單純,只要知道「堂」字的意義就可以意會。許慎《說文》註解「堂」字道:「殿也。」可知堂就是殿,一切高大而明亮的屋子都叫作堂或殿。古代人家住宅正中向南的一間叫做明堂,這個名詞現在寧波還在用。明堂是整個住宅的正屋,也叫做堂屋,平時是空著不用的。有客人來,請客人在堂屋裡坐,這時它就是客堂。在這裡辦婚事喪事,它就成為禮堂。老秀才開設私塾,收幾個學生在這裡進行教學,它就是講堂、課堂。
  堂的後半間叫做室。現在上海人叫做後客堂。在封建時代,男女之別就在這前後半間。婦女平時都在後半間,這是她們的起居室,堂在外,室在內,所以叫做內室。丈夫稱妻為內人、室人,都是由此而來。內室的對稱詞是堂前,這個名詞現在有許多地方也還在使用,彈詞小說常常有「太夫人移步出堂前」的句子。太夫人平時是在後堂的,有重要事情,她才來到堂前。
  堂與殿,在漢代還是一般通用的名詞。我有一塊漢瓦當,文曰「馬氏殿當」,是馬家堂屋上的瓦當。可見人民家屋的正屋也可以稱為殿。漢代以後,殿和堂分了級別,皇宮裡的正屋叫做殿,宗教正屋也可以叫做殿,例如大雄寶殿、玉皇殿,也屬於帝王級別。人民住宅的正屋只能叫做堂。皇宮裡的不作朝會之用的正屋也叫作堂。
  大建築不止一所正屋,無論是殿是堂,都需要各立名目,以為區別,於是有了堂名殿名。西晉時,洛陽宮中有則百堂、延祿堂、仁壽堂、樂昌堂等名稱,這是最早見到的堂名記錄。唐代宰相裴度在退休後起造了一座住宅,有著名於文學史的綠野堂。士大夫住宅之有堂名,大概開始於唐代。以後,有許多人家,用本姓的典故來作堂名。楊家有四知堂,是用「天知地知,子知我知」這個楊震的典故。王家有三槐堂,是用北宋王祜家的故事。周家有愛蓮堂,是因為宋代道家學周敦頤有一篇《愛蓮說》。
  從宋代開始,文人喜歡用堂名作為別號。但堂名總用兩個字,而用作別號,只用一個字。郭沫若別署鼎堂,魯迅用過槐堂,周作人用過知堂,林語堂乾脆成了正式的姓名。
  私人開店,就以自己家裡的堂名為店名。慶余堂是胡雪巖家的堂名,他開藥店,就名為胡慶余堂。由此可知,凡用堂字為名的店舖,都是私人獨資企業。發展到私人合股企業,就改稱公司。而現在的公司,又已發展而為人民的集體企業了。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