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十年治學方法實錄


  一九八○年,我計劃創辦《詞學》專刊,首先向夏承燾先生請求幫助,並請他賜稿。先生復函,熱烈贊襄我的計劃。他同意擔任《詞學》的編委和主編,並且說:近年來沒有新著論文可供《詞學》發表,但有數十年日記,都與詞事有關,可以付《詞學》刊載。我得信大喜,立即函請師母吳聞夫人陸續抄惠日記,以《天風閣學詞日記》的標題在《詞學》創刊號上開始按期連載。出版以後,很受讀者注意。可惱的是,我編《詞學》,雖然幹勁十足,希望每年出版四期,可是碰上了牛步化的出版社和印刷廠。《詞學》創刊號發稿一年,才於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出版。第二期到一九八三年十月才出版。一九八四年五月看過第三期的清樣,到今天,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還沒有印出。吳聞師母給了我一九三一——一九三二兩年的日記,我才給發表了九個月。前幾天收到夏老寄贈一本《天風閣學詞日記》,才知道夏老的日記已以單行本形式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印行。我第一次翻閱這本印刷精良的《日記》,心頭著實感到難過。我的《詞學》如果能按我的意願出版,從一九八一年到如今,至少已出版了十六期,夏老的日記,也該發表完了。而現在,兩年的日記還沒有發表完畢,十年的日記已印出了單行本。對於一個刊物編輯,豈不是一件傷心透頂的事。
  但是我應當為讀書界人士著想。夏老這部既有學術價值,又極饒趣味的日記,如果要斷斷續續地在我的《詞學》上發表完畢,真會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現在單行本趕上前,使夏老十年治學的經驗,早日送上讀者案頭,應該是一件大好事。我也不能不為此叫好。
  這本日記忠實地記錄了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這十年間夏老的生活和治學方法。我說「忠實地記錄了」,這不是順口恭維,而是夏老自己的論定。夏老在一九一六年日記的扉頁上題了一首詩,有句云:「平生無甚難言事,且向燈前直筆書。」這個直筆精神,夏老是貫徹在他的六七十冊日記中的。至於現在印出的《日記》內容,夏老在《前言》中也有所說明:「此十年,正值予作《唐宋詞人年譜》及《白石道人歌曲珓律》諸篇。在日記中,多有讀書、撰述、遊覽、詩詞創作、友好過從、函札磋商等等事跡。今日回顧,雪泥鴻爪,歷歷在目。」這裡,夏老已自己說明了他這部日記的內容及價值,我只要闡發一下就夠了。
  這部日記,總的說來,是文史研究工作者的方法指導書。《唐宋詞人年譜》和《姜白石詞編年箋證》是解放後出版的夏老的兩部詞學巨著,是夏老數十年辛勤工作的成果。但是這兩部書所提供的只是成果,讀者不能由此看到這些果是如何成的。這部日記使我們看到了夏老取得成果的艱難歷程。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夏老當年如何上圖書館,如何向師友們發信請教或借書;剛看了一部書,解決了一個問題,不到幾天,又因看到另一個資料而推翻了。我跟著夏老每日晚上的記錄,看到他的成果產生的過程,真是「歷歷在目」。
  夏老很少遊山玩水。日記中記游諸文,大多是因訪友而遊覽,記游與記人往往融合為一。一九三一年五月游西湖赤山埠,訪元代詞人張伯雨結廬之浴鵠灣未得。過俞曲園墓,抄錄了墓道石刻聯語。游葛嶺,訪得宋詞人孫花翁墓,有俞樾寫的碑。一九三四年游南京、蘇州,遊覽之間,亦多記詞友往還之事。文字甚俊,但這是學者的遊記,不是鐘、譚、三袁的山水小品。
  日記中最可貴的部分是關於許多詞壇先輩的記述。馬一浮、金松岑、吳梅、鄭文焯,況蕙風、朱祖謀、張爾田諸家的遺聞軼事,或名言雋語,一經夏老點染,遂為不朽,否則後人皆無從得知了。我以為這一部分,可以目為「詞林外史」。有許多條,還可以入《今世說》。
  保存一代詞家的論學書札,也是這部日記的一大善業。日記中所載有吳梅、張爾田、金松岑、朱祖謀等數十人的書信,都是珍貴的文獻。我從前看周亮工的《尺牘新鈔》,常以不得同時見對方的書信為憾。選錄尺牘,最好能兼收往還雙方的函件。夏老把自己和師友的往還書信都記入日記,對讀者便更有意義。
  我國的日記文學,開始於宋代。陸放翁的《入蜀記》,恐怕是最早的旅行日記。連續數十年的日記,恐怕開始於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但是我並不喜歡《越縵堂日記》。我喜歡的是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因為作者居然把他在旅途中闖進尼庵裡去看尼姑的事也記了進去,這部日記就不同凡響了。其次,我還喜歡過葉鞠裳的《緣督廬日記》。這是一九五九年勞動之餘看過的。我和這位葉公是玩碑的同志,他的日記是石刻收藏家的專業日記,對於我收聚碑版的工作,大有指導。近年來,我喜歡談詞學,讀了夏老的日記,頗有相見恨晚之感。因為我也老了,這部日記對我已無能為役,可惜!
  我寫這篇文章,有三個意圖。
  第一,當然是為夏老此書捧場。毋庸諱言,現在的出版界和讀書界,都似乎不很敏感,即使一本好書的出版,也需要做些宣傳工作。
  第二,是我的主要意圖。現在大學文科,尤其是古典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在學二年或三年,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寫一篇碩士或博士論文。導師的工作,主要是指導論文的寫作,也就是指導了研究工作。根據我自己帶研究生的經驗,感到現在的研究生寫論文,幾乎是被動的。不是他自己要研究一個課題,而是我分配給他一個研究課題;不是他自己去做研究工作,而是我給他安排好工作進行程序。這樣培養出來的研究生,我怕他們畢業以後,未必能做獨立的研究工作。夏老這部日記,可以說是一位文科學者進行研究工作的實錄。我把這部日記推薦給文科大學生,研究生,以及高興做文史研究工作的青年業餘學者,願他們從夏老的日記中學會做研究工作的方法。
  第三,我想用這篇小文來推動一下日記文學。在新文學疆域裡,我們只有一部《魯迅日記》,此外都是些短時期的旅遊日記。近年來發表了朱自清的日記,也很好,只是還沒有印出單行本。我希望我們新一代的作家、學者都堅持寫日記,使我們未來的文苑裡有更多的日記文學。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