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 千石譜


  自北九水向北走,汽車路都改為大石板路,寬綽平坦,便於行走。而且是向下傾斜的,轎夫們的步伐也就加快起來。我們在轎裡,被搖簸得難受,願意下來步行,不意轎夫扛了空轎更自健步如飛,趕得氣喘汗流,依然趕不上。叫他們走慢一點,則他們自來練好這樣步伐,改慢反而吃力,又怕耽誤路程,只好仍舊一個個回到轎裡,讓他簸湯圓般簸著。
  沿路十幾里的風景,可謂萃勞山的精華。危峰面面,有似蒼玉萬笏,又如雲屏千疊,秀麗雄奇,壯人心目。我現在才發現勞山的特點在石,可謂「以石勝。」
  一望滿山滿谷,怪石嶙峋,羅列萬千,殊形詭貌,莫比擬。勉強作譬,則那些石頭的情狀:有如枯株者,有如香菌者,有如磨石者,有如栲栳者,有如盆碗者,有如覆釜者,有如井闌者,有三五拈刺如解籜之筍者,有含苞吐蕊如妙蓮欲放者;有卓立若寶塔者,有亭亭如高閣者,有翼然如危亭者,有奮翼欲飛如金翅鳥者,有負重輕趨若渡河之香象者,有作勢相向如將斗之牛者,有首尾相銜,如牧歸之羊群者,有斑斕如虎者,有笨重如熊者,有和南如入定之老僧者,有衣巾飄然如白衣大士者,有甲冑威嚴如戰將者,有端笏垂紳如待漏之朝官者;你有觀音的千眼不能一一諦觀,你有觀音的千手,也不能一一指點。這些石頭並不說你心裡想像它們肖似哪件事物,它們便肖似哪件事物,是主觀的;自有宇宙以來它們便這麼存在著,完全是客觀的。終南山我尚未曾到過,韓昌黎先生的詩裡那擬喻山石的一段,我以為未嘗不可移贈勞山。
  更奇者,常見山巔有數丈長之大石兩頭架於他石之上渾如一座飛橋。或有石巨如數間屋,一半坐另一石上,一半凌空,欲落不落。這些石頭怎麼會如此呢?莫非是在洪荒未辟前,有什麼巨靈之神,故意搬上去的,不然就從別處飛來。呀,我想出個道理來了。這是數十萬年以前,地殼欲凝未凝之際,下則火山爆裂,烈焰飛騰,熔岩滾滾,噴薄四散;上則轟雷閃電,罡風暴雨,日夕衝擊,柔軟如乳皮的地殼,受此力量的壓迫,忽高忽低,推移動盪,如大海波濤之倏起倏落。經過無量劫數以後,喧騰者漸變為靜寂了,動盪者漸變為停止了,柔軟者漸變為剛硬了,才成功今日我們所處大地的景象。我們現在所見的滿山千態萬狀的大石,當是當日火山噴出的熔岩,而這些飛來的怪石呢?則或是熔岩凝結以後,再從別處火山激射過來的,所以它們與所止之處的石頭,不能合而為一。
  我平生對於中國山水畫,像倪雲林一派的蕭疏澹遠之趣,並非不知領略。然於宋元人的大幅立軸,或巖壑盤旋,峰巒竟秀;或洪濤洶湧,山島崢嶸;或老樹千章,干如鐵石者,尤為欣賞,好像胸中一段郁勃磅礡之氣,非借此則發洩不盡似的。於自然界的風景,我之愛賞奇峰怪石,也勝於春草落花,平沙遠渚。這次勞山形勢,恰恰對了我的心路,所以一路在車中叫好不絕,康和雪明都笑我為狂。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