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今年適逢甲子屬鼠。民國四十一年,我自海外回到台灣,攸忽過了三十一二年,巧逢鼠年,幾及三個;但以今年大家談鼠的興趣最濃。打開報章雜誌,總讀到談鼠的文章,見大家談鼠談得這麼高興,我不妨也來湊一腳。 老鼠之為物,到處都是,而四川老鼠則碩大、狡猾,巧於智謀,工於心計,好像具有人類的靈性,其宗族又異常繁多,人家屋子容不下,甚至擴張地盤,到了街巷。 民國二十七年夏,為避日寇的侵略,我隨國立武漢大學遷移到四川一個三等縣的樂山,與老鼠開始周旋,才知四川老鼠之可惡與可怕。 樂山那個縣份大街上,雖已鋪有柏油路面,比較偏僻的街巷,所有人行道仍甲石板鋪成。石板下面是溝渠,石板每塊相接處留寬縫,下雨則雨水由石縫漏下溝中。街道上便不致積水。有許多老鼠竟在石板下的溝渠兩旁打洞,作為巢穴,繁殖子孫,常自石板縫鑽出覓食。白晝也公然在街道上施施行走,並不畏人。人說「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四川則並無此說,人們對於老鼠已見怪不怪,並且知道他們種類繁多,打不勝打,喊亦無益。就是狗兒貓兒遇見這些老鼠也懶得追撲,因為每條石縫都是它們逃脫之路,才一追撲,它們已逃得無影無蹤了。既如此,又何必白費氣力,習慣成自然,貓狗對鼠兒也就視同無睹了。 至於人家的房室更是鼠類的天下。白晝它們在庭院固自由出沒,滅燈後,它們在屋子裡更奔馳跳跑,打鬥叫鬧,不但你吃的東西擱不住,任何物件都不免於它們利齒的嚙咬。真像柳宗元所記永州之鼠,搞得那主人家「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那家主人因自己屬鼠,故愛鼠而不殺,我們並不都屬鼠——即屬鼠也不曾愛鼠。 人家告訴我老鼠慣偷油,連盛在油瓶裡的油也會偷。果然,我有一瓶油在廚房庋架上,老鼠竟能將那軟木塞拔開。瓶口小,鼠嘴雖尖,也伸不進,則以尾伸進,蘸滿了油,再拖出讓友伴舐吮。輪流來,一而再,再而三,你一整瓶的油便去了半瓶。老鼠又會偷蛋,我買了一籃蛋擱在庋架上,每天總會少幾個。疑心是房東家中小孩干的,問她又矢口否認。房東告訴我這應該是老鼠的傑作,他就曾親眼見過老鼠的這種把戲。他曾有一籃蛋擱在地上,見一隻大鼠四隻腳緊緊抱住蛋,仰面躺臥,然後又來幾隻老鼠銜著它的尾巴,拖著走入它們的巢穴,共同享受。 老鼠偷油偷蛋的伎倆天下一般,本不必說。但我的油瓶塞得極緊,自己用油時,拔開尚費力,又擱在一條甚狹的庋架上,它們竟能拔開瓶塞,未將瓶子弄倒摔於地上摔碎,功夫真正不凡。至於那籃雞蛋,系懸掛於樑上,檻距灶頭丈許遠,竟能一鼠仰臥抱蛋,群鼠拽其尾空中飛渡到灶頭,更不知它們用的是何種方法,可讚之為神通了。這種老鼠的神通,我至今還想不透! 抗戰時代,物力維艱,我們教書匠每天為柴米油鹽發愁,哪裡經得起老鼠無窮盡的偷竊?總是設法嚴封密蓋,使這群「宵小」之徒無從施技。可是戰時後方一個玻璃罐子或一個馬口鐵盒子視同罕物,我們只有用川地粗陶制的泡菜壇。這類大小罈子便是我們儲藏養命之源的器皿,大大小小,高高下下,床底桌下,到處陳列。一到夜晚,老鼠成群而至,掀開壇蓋,各取所需。那合力掀揭的聲音,蓋子落地破碎的聲音,它們劫略得手後滿屋狂舞亂竄的腳步聲和吱吱地所唱勝利之曲的聲音,譜成一闋交響樂,倒也異常熱鬧。次日起來一看,除了鹽罐它們不動外,糖是整塊扛去(四川的蔗糖是紅砂糖熬成,大塊有重數斤者),干豆筍條、麵粉和其他少許餅餌都淺了幾層,並撒得滿地都是。雖說老鼠渾身帶有足資傳染的毒菌,我們那時也顧不得,東西得來不易,豈忍將所餘的廢棄,收拾一下,仍照吃不誤。真像柳子厚所記永州愛鼠的主家「飲食皆鼠之餘」了。 記得我們有口米缸,其大可容一石,系我從一店家連蓋買來的,蓋系川地杉制,重約十幾斤,以為鼠輩萬難掀動,誰知它們仍有妙法,就是「群策群力」,合十幾隻老鼠共同來掀。我們睡到半夜,每忽聞室中砰、砰、砰的聲音,其聲甚厲,但有韻律,便知是鼠兒在掀缸蓋,那些鼠兒站在靠近米缸的小几上,一齊將頭向缸蓋碰去,想將它碰下地來,至少也要碰開一條縫。並不聞它們喊一、二、三,它們的動作竟能這樣一致,真是奇怪!它們碰這樣重的缸器,鼠頭恐難免碰裂,至少痛吧!而它們的頭並不裂,也不覺得痛。想這些老鼠都是「鐵頭將軍」,由鼠王特別選出來執行這種任務的吧!我大聲呵叱,並敲擊板壁,它們毫不畏懼,猛碰如故。劃根火柴,想點燃油燈,樂山經敵機大轟炸後,電燈早已絕跡,想看個究竟,卻右點不著、左燃不著,次日一看,燈池中的燈芯已不知何時被鼠兒拖走了,淋了一桌子的油。那晚鼠兒合力碰我的米缸蓋,原是謀定後動,志在必得的,所以預先來這一著,你看鼠兒的戰略高明不高明呢? 當然缸蓋碰開以後,全屋的老鼠都來參加盛宴,我缸裡的米淺了一層不必說,那撒落滿地的米粒和縱橫鼠跡,又害我清掃了一個上午。 有一回,我發憤同鼠子決戰,把它們常所出入的洞穴盡行堵塞,僅留一穴不堵,先預備了幾條蠟燭,一根木棍,一聞鼠聲,便起身燃燭撲打,進來的幾隻,很順利自原穴逃脫,僅留下一隻行動稍遲鈍些的。我先把那一穴也封住,便持棍追撲。滿室瓶篐,追撲極不容易,真是「投鼠忌器」,後來不知怎樣,這只鼠兒竟躍上窗子,衝破窗紙走了,我們空折騰了半夜。 次夜,我在睡夢中,忽有水自我帳頂衝下,淋了我一臉,疑是天雨屋漏,但未聞窗外雨聲,用手摸了就鼻一嗅,腥臊難聞,才覺悟是鼠溺。這一定是昨晚被我追撲的老鼠報仇來了。我和家姊對床而眠,這隻老鼠竟能辨認哪張床是我所睡,並知我睡在哪一頭,就是頭臉露出衾被外的那一頭,竟能爬上帳子,給我來個「醍醐灌頂」! 鼠類最喜在板壁上打洞,有人說鼠牙不磨則會長得太長,所以常要磨之使短。又有人說老鼠到處打洞,是要全屋所有房間貫通為一,以便來去自如。一日,我發現一間房子的門縫有鼠嚙的痕跡,遂找了些破碎玻璃,插在它們所常嚙處。次日一看,那些鋒利的玻片都被搬開一旁,我插玻片時節,手指尚被劃破一處,搽了好多紅汞水,不知老鼠搬時受傷沒有?我想它們靈巧勝人,一定不會。 聽說武大衛生組有一些砒霜,不知作何用,我原同校醫相熟,討了一小撮,用水溶解,再用藥棉塗在門縫,以為老鼠來咬嚙時,不被砒霜毒死,也會叫它病上一場。那晚我在睡夢中,左耳輪似被物猛咬一下,痛醒後,疑心是蛇,川地因多蛇,但它不會進屋。是蜈蚣?我從前曾被蜈蚣咬過,痛楚情況相類,不過這座屋子尚未見蜈蚣蹤跡。翌日,家姊察看我耳輪傷口,從細細沁出的鮮血裡有兩個齒痕,是屬於老鼠的。才知又是老鼠為砒霜來報復的結果。 老鼠兩次報仇,一回撒尿,一回咋耳,不找家姊,卻專找我,想必知道我是與它們為敵的正主,老鼠竟有這樣聰明。我若非親自得過那兩次的經驗,人家說給我聽,我無論如何不會相信。 領了老鼠這次大教後,我不得不舉手向鼠兄投降了。咋耳尚未釀成大害,咬瞎了我的魂靈之窗,那結果便嚴重了! 後來養貓,鼠患始稍彌。但四川老鼠之可怕,我至今尚深鐫腦中,不能忘記。 選自《遁齋隨筆》1989年台北中央日報社出版部出版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