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好久沒接到好友方君璧來信,正在想念,前日忽得瑞士來函一封,看信封上的筆跡好像是君璧的,欣喜地以為她的信終於來了。拆開一看,我一顆心突然絞緊,又突然下沉,原來這信是她公子曾仲魯寫來的,報告她母親因登山作畫,跌斷腿骨,送醫三日,病情惡化已於上月十六日逝世。一個可愛的知心的朋友;一個真純的藝術家,竟以一跌而永離人間了! 回憶民國十年初冬,我們一行男女學生百十餘人乘海輪到里昂上新建設的「中法學院」肄業,君璧是負責招待我們的一人,我們才開始相識。她是黃花岡七十二烈士方聲洞的胞妹,比我們先到法國十年。她那時年齡也不過二十幾歲,梳著左右分開的兩個小髻,穿著一身樸素的洋裝,面貌清秀,舉止溫文,說著一口流利的法語;但國語也說得極純正,奉校方命輔助我們這群女生,譬如有病帶領去看醫生,或陪伴著上街購買必需品等等。我們飲食起居及各種生活瑣節,覺得有不適合的地方,告訴她,她便透知校方改善。她並不居住校內;但每日必來,非常盡職。 輔助男生的是曾仲鳴。聽說他是老革命黨員曾醒女士(乃方聲洞之嫂)的介弟,也是君璧青梅竹馬之交,而現在的未婚夫,他常與君璧校門同進同出,倒是一對珠聯璧合的愛侶。尤其叫我驚異的,他們兩個都是髫齡來法的,法文優異是不必說,中文根柢也極優厚。曾見仲鳴翻譯的一首法文長詩,筆法蒼古,意義淵深,比之漢魏人詩作亦無多讓。君璧也能韻語,雖不及她的未婚夫,而富有奇趣、妙趣,(她暮年在香港為她丈夫及自己的詩詞,出了一部《頡頏樓詩詞稿》,讀者當知其價值之為如何)。留學生中居然有此等人物,可稱難得。聽說他們的國學雖少年時期稍有根柢,做舊詩詞,則都是法文學好之後再開始學的。蔡元培、李石曾、汪精衛都做過他們的老師;而汪氏教得又久一點。雖傳授者得其人,若非他兩人資質特殊穎異,不克有此。現君璧三位公子也是自幼被攜帶赴歐赴美者,在異邦個個學業有成,而寫起中文信來,居然流暢自然,無一字齟齬。我曾問過君璧,是否是她所教,她笑而不答。你曾見帶領幼年子弟出國之親友,熱切想實行「雙語教育」,無不失敗。中文實在難學,孩童到了異邦,學習了異邦的語文,再叫他們來學中文,真所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了。 話說回來,我在中法學院與君璧沒有說上三句話。第二年即一九二二年,他和仲鳴到日內瓦亞尼西湖畔舉行結婚典禮,後來聽說都回了國,仲鳴從政,君璧則教書。我回國後,對留法同學的消息,頗為隔膜,於君璧夫婦的事更少有所知。只聽說仲鳴做官已到鐵道部的次長,君璧當然成了貴夫人,未知她還畫畫否? 我與君璧建立友誼,實開始於民國三十八年,我任職香港真理學會,君璧那時正住在香港,間接得知我的蹤跡,時來學會相訪,並邀我到她家,兩下遂時相往還。不過為時不久,她為避免許多窮親友的纏糾,又舉家赴法,我們魚雁仍常通。我之決心再度赴法,實想到海外搜尋解決屈賦難題的資料,同時妄想再學繪畫,完成第一次赴法的志願。不過回國已將三十年,對法國生活情形已一無所識,不敢冒險。君璧來信鼓勵我道:「到法國若知竅門,生活並不比國內高,況現巴黎的老同學尚有潘玉良,她可指引你、教導你,我也可幫忙,你放心來吧。」於是我於一九五○年公教所謂「聖年」,對真理學會負責人說:「我要到羅馬朝聖。」題目正大,學會不便挽留,我遂離開了香港,逕往巴黎。到後住國際學生宿舍,君璧所住為一旅館,距離並不遠,玉良住處則不近,有君璧陪同,尋她也不難。我們三個里昂中法學院的老同學又得聚首一堂。雖此時我們都已入了暮年,見面時,談談笑笑,打打鬧鬧,也恢復了許多少年樂趣。 我想繼續入藝術學院竟不行。有人告訴我,學繪畫要年輕,年齡大了,目力差,沒法描准石膏塑像。手腕有些顫抖,學院雖不拒收,教師卻懶得教你這種前途無望的老學生,只讓你冷冷清清地坐在角落裡,從不過問。久之,也自覺無趣,惟有自動退出。我聽了這話,只好作罷。君璧很想我做她藝術同志,倒為我惋惜了一陣。我每日只是徘徊各書店搜羅世界神話書籍,到巴大附設的法語學校補習法文。又在法蘭西學院旁聽西亞神話。君璧學習興趣強,她的法語雖同法國人一樣,仍然要求更精進。也進了這個學校,但比我高好幾班。我們為消遣光陰起見,又選了當時漢學權威戴密征的課,一共兩班,一班僅有我和君璧兩個學生,用的課本好像是佛經中之一種。有時他對那些中譯文法弄不通,講時連貫不下。君璧與我便加以指點,所以戴教授常指著我二人,笑對他另一班學生說:「我還有兩個中文老師,就是這兩位。」戴先生所授另一班學生卻甚多。所教是敦煌石窟某種俗文學。記得他有一回解釋這類文學中的「變」字,譬如「目蓮變」、「地獄變」之類。我們中國學者對於這個「變」字從未知是何意義,戴先生旁徵博引,竟有十幾種解釋。雖然他也未下結論,究竟是哪種說法對,而其博覽工夫,則至可驚。這才知道他這「漢學權威」的頭銜不是幸得的。 我和君璧既一同上課,見面機會更多,友誼也日日增進。到了暑假,法國規矩所有寄宿舍寄居的人一概遷出,讓出房子用來招待別處來巴黎觀光的人,我們讓出後各自另覓住處。那時候,各處風景優美,氣候清涼的避暑別墅也相繼成立登報招客,費用比之原住的寄宿舍並不會高出多少,只須多出一筆來往旅費而已。君璧打聽到瑞士某山中有一處山莊可住,於是她帶了三個兒子和我同住,也有別處來的中國人,男女均有。在山中住了兩個月,曾旅行到瑞士著名的雪峰及各名勝地遊覽,那個暑假過得愉快極了。 我在巴黎兩年,資斧告竭,有人介紹我回台灣教書,遂於一九五二年摒擋來台。行前赴露德朝聖,君璧陪伴我同去,留露德三日,她陪我攀登露德之北的歌泰山,探山頂戈貝靈湖,又陪我去培丹倫鐘乳巖穴,看見宇宙間許多奇景。君璧以前曾游過露德,歌泰山也曾與她丈夫住過一個暑假,這一次是完全陪伴我而去的,良友盛情豈不可感。三日期滿,她順道赴西班牙寫生,我赴馬賽,乘海輪赴港,然後至台。 我返台後,君璧尚在巴黎居住。一九五六年,她自巴黎來信說:她三個孩子所學都是英國語言和文字,現在他們學業已告一段落,她決定送他們去美國深造,她也要赴美長住,以便照料。不久,她的計劃,果獲實現,系賃屋居住美國波士頓。 十餘年前,她來香港開了一個盛大畫展,又來台灣開。先總統蔣公介石,聽知此事,甚為欣然,說以前政治恩怨,過去便已過去了,不必再提,知道君璧乃一個藝術家,與政治並不發生關係,況她又是方聲洞烈士的胞妹,今以華僑身份來台展畫,理應表示歡迎,並予以各種方便。遂命行政院院長張群主持其事,借中國歷史博物館為展覽會場,君璧展出她新舊畫作二百餘幅,造成了一次轟動。她接著便來台南住在東寧路我家裡。住了一個月的光景,每日上午出去寫生,下午在家作畫。她對我說,波士頓有個有錢的太太,見了她的畫,非常欣賞,願意資助美金三千元,請她再畫些富有東方色彩和情調的畫兒,她所以到台灣來獵取畫材,以便回美交帳。台南名勝如文廟、鄭成功祠堂、赤嵌樓、安平古堡及各佛寺、道院、人家的古厝,她都去拜訪,每處各畫幾幅,果然積蓄了一大宗傑構。臨返美時,又買了《故宮名畫三百種》及台灣各名畫家影印成的畫冊,又買了許多宣紙、顏料、各種畫筆、歸裝非常豐富。 我覺得君璧一生所開畫展次數之多,為歷來畫家所未有。論國內的,從前在北平、上海、南京、廣州;論國外的,則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英倫、巴黎、巴西、阿根廷等處,香港便開過幾次,日本也開過一次或兩次,日本親王貴族購藏其畫者頗多。去年,即一九七四年的一月,她又接洽巴黎東方藝術館為她舉行一個「方君璧從畫六十年回顧展」,她應該去做開幕主持人,那時她大病初癒,正需休養,我曾屢次勸她展期;不然,就派一個兒子或一個媳婦去做代表,自己不必親自出席;她不肯聽,仍然自己去了。畫展結果,當然異常圓滿,可是她的健康難道不受影響嗎?君璧原住美國波士頓,次子三子結婚就業,搬離了她,僅長子孟濟和她同住。以後長子為就業,也離開了波士頓,一座大屋子僅她一人獨住。她季子仲魯就業瑞士,曾勸她遷去由他奉養,我也寫信勸她去。她說瑞士屋宇仄狹,她波士頓地下室有她一生心血染成的畫兒連框數百,遷季子家便無處存放。而且兒子處屋宇過狹,想作畫也展施不開,竟不肯搬。她飲食方面,興趣好的時候,上街買些魚肉蔬菜,自烹自煮,享受一頓;意興闌珊的時候,便啃乾麵包,喝冷牛奶,接連幾天挨過去。試問老年人哪能久挨這種生活?她的健康當然日壞,後來她推卻不過兒子們的懇求,還是遷瑞士了。遷去後,兒媳對她非常孝順,但她終於病倒了,送入醫院,醫生覺她胃部似有異物,細查是癌,幸病菌尚未擴散,為她動手術割除。八十幾歲的老年人患這樣重症,治癒後,理應好好休養幾個月,才能恢復元氣,偏偏病前約定回顧展不能展期,她又一定要親自赴巴黎出席。我不敢說她死是與這次回顧展有關,不過我終以她大手術後,不肯好好休養為憾。 我從未見過一個藝術家像君璧這樣,對於繪畫這麼的熱愛,這麼的執著,這麼的竭忠盡智來從事,這麼的視同第二生命不能片刻離的。里昂時代的君璧,我不深知。巴黎時代的君璧,則見她無冬無夏,無晝無夜,總是一筆在手,一有機會便坐下來揮揮灑灑,好像飯可以不吃,畫非畫不可似的。我於西畫並未入門,於國畫也僅識皮毛,對於君璧的畫作,實不敢批評她的造詣究達何等階段。不過我總覺她是學西畫出身的,她的油畫也曾獲法國某藝術大師的肯定,那麼就一直從事西畫好了,何必又來搞什麼國畫?這就像「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我也把這話對君璧說過,君璧回答說:「我是想把西畫解剖學、透視學等等原理,融合到國畫裡來,改正國畫種種不合科學定律處,能否成功,我亦不計。」她究竟成功與否,世人自有定論,像我尚在法國時,她在巴黎開了個小規模畫展,名藝術家葛洛賽、彌亞孟德及巴黎每日郵報均曾著論極口頌揚,我曾為譯出,現收拙著「歸鴻集」。我現在亂說幾句,也不過是我個人意見,希望故人地下有知,不要怪我。 君璧最可愛處,還是她的為人。她可說是個飽經憂患的人,丈夫在政界久居高位,她的地位當然連帶不低,別人處她之境,養尊處優,定必驕騫萬狀,或變成一個城府深沉、冷酷無情的人。她可是一點架子也沒有,她腔子裡仍保存一顆赤子之心,那顆心好像璞玉一般,清淳未琢,渾然可愛。她的性情是真摯、忠厚、爽朗、坦白,她同你談話可以把整個心靈向你披露,即她自認偶爾做了一件失敗事或有什麼缺點,也毫不掩飾地對你直說。整個的她,「純真」二字可以盡之。這是個極可愛的朋友。這種性格半由天生,半由藝術的陶冶。凡是真正的藝術家,大都是如此。像潘玉良,她也算是久歷風霜之人物,年齡比我和君璧都大,我們那時已逾知命,她則超過花甲,我返台後,出了幾本小書,寄給君璧,沒有給她,她竟對君璧大哭起來,說:「雪林如何竟忘了我?想必不要我這個朋友了?」我知道此事,立刻寄書,並向她再三道歉。她從君璧手中得到書後,又即破涕為笑。這不像小孩爭糖果麼?凡此瑣事,都可見藝術家真純可愛處。 玉良前幾年在巴黎去世了,於今一位可愛的朋友又離開了人間,剩下我這個老廢物孤零零地尚苟延人世,撫今追昔,何以為情?唉!唉! 原載1975年11月28日台灣《新聞報》副刊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