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一九四四年春天,有一支身穿淺藍色粗布便衣、男女混雜的小隊伍,走在從阜平到延安、山水相連、風沙不斷、漫長的路上。 這是由華北聯大高中班的師生組成的隊伍。我是國文教師,哲生是一個男生,看來比我小十來歲。哲生個子很高,臉很白。他不好說話,我沒見過他和別的同學說笑,也不記得,他曾經和我談過什麼。我不知道他的籍貫、學歷,甚至也不知道他確切的年齡。 我身體弱,行前把棉被拆成夾被,書包也換成很小的,單層布的。但我「掠奪」了田間的一件日軍皮大衣,以為到了延安,如果棉被得不到補充,它就能在夜晚壓風,白天御寒。 路遠無輕載。我每天抱著它走路,從左手換到右手,又從右手換到左手。這時,就會有一個青年走上來,從我手裡把大衣接過去,又回到他的隊伍位置,一同前進。他身上背的東西,已經不少,除去個人的裝備,男生還要分背一些布匹和糧食。到了宿營地,他才笑一笑,把皮大衣交給我。在行軍路上,有時我回頭望望,哲生總是沉默地走著,昂著頭,步子大而有力。 到了延安,我們就分散了。我在魯藝,他好像去了自然科學院。我不記得向他表示過謝意,那時,好像沒有這些客套。不久,在一場水災中,大衣被衝到延河裡去了。 解放以後,我一直記著哲生。見到當時的熟人,就打聽他。 越到晚年,我越想:哲生到哪裡去了呢?有時也想:難道他犧牲了嗎?早逝了嗎? 1990年7月19日晨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