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為一本書命名,比為一篇文章命名,要難一些。一篇文章,在寫作之前,成竹在胸;在初稿完成之後,餘韻猶在。起個名兒,寫在篇首,還容易些。如果是一本書,把一些叢雜的文章,彙編起來,立個名目,就常常使人「一名之立,旬月躊躇」了。 「晚華」二字,本來名副其實,有人嫌其老。我為了酬答這些同志的美意,第二本集子,就取了「秀露」兩個字。有人看了又嫌其嫩,說是莫名其妙。 確是這樣。人老不服老,硬是說七十如何,八十又如何,以及老驥伏櫪,煥發青春之類,說者固然壯一時之氣,聽者當場也為之歡欣鼓舞,仔細想想,究竟不是滋味。 因為畢竟是老了,於是這本集子,就定名為澹定。這兩個字,見於王夫之的《楚辭通釋》。我讀書不求甚解,這兩個字,從字面看,我很喜歡,就請韓映山的令郎大星同志刻了一方圖章,現在又用來作為本集的書名。 其實,就我的體會,凡是文人用什麼詞句作為格言,作為齋名,作為別號,他的個性,他的素質,他的習慣,大概都是和他要藉以修身進德的這個詞句,正相反的。他希望做到這樣,但在很大程度上,不一定做得到。當然有一個格言,懸諸座右,比沒有一個格言,總會好一些,因為這究竟是中國人的一種習慣,多少還帶有一些文化教養的性質。 就用這兩個字吧,其別無深意,正和前兩個書名相同。 其中有一篇短文,題名《王鳳崗坑殺抗屬》,是舊作,冉淮舟同志從圖書館複製來的。我向讀者介紹:我過去寫過這樣的文章。這樣的文章,我現在還能寫得出來嗎? 1981年8月6日下午雨中舊抄新識小引余於青年讀書時,即好抄錄。或喜愛其文字,或領悟其含義,即以紙條抄寫,張之屋壁,為便於朝夕誦習也。日積月累,當亦不少,然皆喪失於戰爭年代矣。進城以後,因養病多讀舊書,環境安靜,並有几案,展卷細玩,遇有佳句,多從容錄於小本上。不久即遭動亂,失此清閒,並歷劫掠,圖籍散失。然所作筆記,幸尚存留數冊。 近以年老,多作雜文。友朋常有以多過激、失平和相責者。並有猜測,以為所談某事,系指某人。此雖文壇飛語,里巷流言,然亦促余警惕,知自勉矣。嗚呼,文事多乖,雜著尤難。無所感,何以成文?有所感發,能無所指摘乎?然所論列者,乃社會現象,非必指某人某事也。魯迅所言甚明,而後人長期不察。以為雜文多是進行攻擊,意在宣洩。 余非戰士,不欲作疆場之文。退而深思,探求安全處世之道。冀能作文自遣,又不觸犯他人,引起誤會。 憶及此種簿錄,塵封日久。如從新誦習,加以按識,既能溫故而知新,亦可按圖而索驥。觸類旁通,所收必廣。面對者既為古人,接談者又為古語,心平氣靜,頤養安和,或可稍減行文過激之偏失乎!是亦殊難預測也。 1982年6月22日清晨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