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一章


   
1.鄔橋

  鄔橋這種地方,是專門供作避亂的。六月的桅子花一開,鋪天蓋地的香,是起霧一般的。水是長流水,不停地分出岔去,又不停地接上頭,是在人家簷下過的。簷上是黑的瓦稜,排得很齊,線描出來似的。水上是橋,一彎又一彎,也是線描的。這種小鎮在江南不計其數,也是供懷舊用的。動亂過去,舊事也緬懷盡了,整頓整頓,再出發去開天闢地。這類小鎮,全是圖畫中的水墨畫,只兩種顏色,一是白,無色之色;一是黑,萬色之總。是隱,也是概括。是將萬事萬物包攬起來,給一個名稱;或是將萬物萬事僵息下來,做一個休止。它是有些佛理的,講的是空和淨,但這空和淨卻是用最細密的筆觸去描畫的,這就像西畫的原理了。這些細密筆觸就是那些最最日常的景致:柴米油鹽,吃飯穿衣。所以這空又是用實來作底,淨則是以繁瑣作底。它是用操勞作成的悠閒。對那些鬧市中沉浮、心懷創傷的人,無疑是個療治和修養。這類地方還好像通靈,混飩中生出覺悟,無知達到有知。人都是道人,無悲無喜,無怨無艾,順了天地自然作循環往復,講的是無為而為。這地方都是哲學書,沒有字句的,叫域外人去填的。早上,晨爆從四面八方照進鄔橋,像光的雨似的,卻是縱橫交錯,炊煙也來湊風景,把晨爆的光線打亂。那樹上葉上的露水此時也化了煙,濕騰騰地起來。鄔橋被光和煙烘托著,雲霧纏繞,就好像有音樂之聲起來。
  橋這東西是這地方最多見也最富涵義的,它有佛裡面彼岸和引渡的意思,所以是江南水鄉的大德,是這地方的靈魂。鄔橋真是有德行的。橋下的水每日價地流,濁去清來;天上的雲,也是每日價地行,呼風喚雨。那橋是彎彎的拱門,橋下走船,橋上走人。屋里長長的簷,路人躲雨又遮太陽。鄔橋吃的米,是一顆顆碾去殼,篩去糠,淘水籮裡淘乾淨。鄔橋用的柴,也是一根根斯細研碎,曬乾曬透,一根根燒淨;燒不淨的留作木炭,冬天燒腳爐和手爐。鄔橋的石板路上,印著成串的赤腳板;鄔橋的水邊上,作衣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鄔橋的歲月,是點點滴滴,仔仔細細度著的,不偷懶,不浪費,也不貪求,掙一點花一點,再攢一點留給後人。鄔橋的路,橋,房舍,捨裡的腿菜壇,地下的酒缽,都是這麼一日一日、一代一代攢起的。鄔橋的炊煙是這柴米生涯的明證,它們在同一時刻升起,飯香和乾菜香,還有米酒香便瀰漫開來。這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良辰美景,是人生中的大善之景。鄔橋的破曉雞啼也是柴米生涯的明證,由一隻公雞起首,然後同聲合唱,春華秋實的一天又開始了。這都是帶有永恆意味的明證,任憑流水三干,世道變化,它自巋然不動,幾乎是人和歲月的真理。鄔橋的一切都是最初意味的,所有的繁華似錦,萬花筒似的景象都是從這裡引發伸延出去,再是抽身退步,一落子女,最終也還是落到鄔橋的生計裡,是萬物萬事的底,這就是它的大德所在。鄔橋可說是大於宇宙的核,什麼都滅了,它也滅不了,因它是時間的本質,一切物質的最原初。它是那種計時的沙漏,沙料像細煙一樣流下,這就是時間的肉眼可見的形態,其中也隱含著岸和渡的意思。
  所以有鄔橋這類地方,全是水做成的緣。江南的水道簡直就像樹上的枝,枝上的杈,杈上的葉,葉上的經絡,一生十,十生百,數也數不過來,水道交錯,圍起來的那地方,就叫做鄔橋。它不是大海上的島,島是與世隔絕,天生沒有塵緣,它卻是塵線裡的淨地。海是蒼茫無岸,混燉成一體,水道卻是為人作引導的。海是個無望,是個宿命,高高在上。水道則是無望裡的出路,宿命裡的一個眼前道理,是平易近人。鄔橋這類水鄉要比海島來得明達通透一些,俗一些,苟且一些,因此,便現世一些。它是我們可作用於人生的宗教,講究些俗世的快樂,這快樂是俗世裡最最痛處的快樂,離奢華遠著呢!這快樂不是用歌舞管弦渲染的,而是從生生息息裡迸發出來。由於水道的隔離和引導,鄔橋這類地方便可與塵世和佛境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有反有正的,以反作正,或者以正作反。這是一個奇跡,專為了抑制這世界的虛榮,也為了減輕這世界的絕望。它是中介一樣的,維繫世界的平衡。這奇跡在我們的人生中,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現一兩回,為了調整我們。它有著偃旗息鼓的表面,心裡卻有一股熱鬧勁的。就好比在那煙霧繚繞的幕帳底下,是雞鳴狗吠,種瓜種豆。鄔橋多麼解人心意啊!它解開人們心中各種各樣的疙瘩,行動和不行動都有理由,幸和不幸,都有解釋。它其實就是兩個字:活著。
  凡來到鄔橋的外鄉人,都有一副淒惶的表情。他們傷心落意,身不由己。他們來到這地方,還不知這地方名什叫誰,一個勁兒地混叫。在他們眼裡,這類地方都是荒郊野地,沒有受過馴化的飲食男女。他們或者閉門不出,或者趾高氣揚,一步三搖。他們或是驕,或是餒,全都是浮躁淺薄。他們要認識鄔橋的不簡單,還須有一段相當的時間,到那時候,他們感激都來不及。起初的日子裡,鄔橋容忍著他們的心浮氣躁,他們只當是鄔橋的木油,其實那是真正的寬度,大人不把小人怪的。外鄉人是鄔橋的一景,無論何年何月,鄔橋的街上總要走著一個兩個。外面的世界終年在進行角力似的,敗下陣來的人,便來到鄔橋這樣的地方。鄔橋人看外鄉人,不驚也不怪,再自然不過的。他們貌似看不懂,其實是最懂。外鄉人的衣服是羽衣霓裳,天邊晚霞那樣的東西,衣裳裡的心是晚霞迅速收集起來的那個光點,霎那間便沉落,漆黑一團的。外鄉人乘著船來到這裡,好像到了世界的邊邊上,那世界使他們又恨又愛,得不到又捨不下,萬般的為難。他們個個被離別之苦遮住了眼睛,任憑那水道九曲十八彎,不知前邊是什麼等著他們。
  鄔橋是我們母體的母體,因與我們隔了一層親緣,所以便看它們陌生了。由於血統混雜了一層,我們又與它面貌相異,比生人還要生。其實我們都是從它那裡來的,鄔橋的橋都是外婆橋。這便是這裡外鄉人不斷頭的原因。外鄉人七拐八繞的,總能找到一個這樣的地方。每一個外鄉人,都有一個鄔橋。它是我們先祖中最近的一輩,是我們凡人唾手可及的。它不是清明時分那高高飄揚的幡旗,堂皇嚴正,它卻是米磨成粉,揉成面,用青草染了,做成的青團,無言無語,祭的是飽暖。它是做的多、說的少的親緣。過年的臘肉香裡,就有著它的召喚;手爐腳爐的暖熱裡,也有著召喚。荷鋤種稻,撒網捕魚,全是召喚。過橋行船,走路跨坎,是召喚的召喚。這召喚幾乎是手心手背,身裡身外,推也推不掉,躲也躲不掉。熨在熱水中的酒壺裡有;燉在灶上的熟率養裡有;六月的桅子花裡有;十月的桂花香裡也有。那是綿綿纏纏,層層疊疊,圍著外鄉人,不認親也認親。
  水道成網的江南,鄔橋這樣的地方更是星羅棋布,雲層上才數得清。它們是樹上枝上的鳥巢,棲著多少失魂落魄的人。失魂落魄的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像日長夜消的潮汐。從他們的來去,便可窺見外面世界的繁鬧與動盪,還可窺見外面人。動的繁鬧與動盪。鄔橋是療病養傷的好地方,外鄉人卻無一不是好了傷疤忘了痛的。這也怪鄔橋的哲學不徹底,它總是留有餘地,不失敦厚的風度。還怪鄔橋的哲學不武斷,它總是以商量的口氣。外鄉人的病也是不斷根的病,入了膏肓的,無論怎麼,都是治表不治裡。可這些不說,鄔橋總是個歇腳和安慰。那烏篷船每年要載來多少斷腸和傷心,船下流的都是傷心淚。在那煙雨迷濛的日子,鄔橋一點一點近了,先是細細的柳絲,垂直的千條萬條,拉了幾重婆婆珠簾。橋洞像門一樣,一進又一進。然後,穿過柳絲垂簾,看見了水邊的房屋,插入水中的石基上長了綠薛苔,絨絨的。臨水的窗戶撐開著,伸出晾了紅衣綠衣的竹竿,還有率養形的蓋籃。沿水的迴廊,立著百年不朽的大廊柱,也是生綠苔的。廊下是各色店舖,酒店的菜牌子掛了一長排,也是百年不朽。這過來的一路上,會碰到一條兩條娶親的大船,篷上貼著喜字,結著紅綠綢緞。箱籠撩起來,新娘嚶嚶地哭,哭的是喜淚。兩岸的油菜花黃著,秧苗綠著,粉蝶兒白著,好一副奼紫嫣紅。最後,鄔橋就到了。
   
2.外婆

  鄔橋是王琦瑤外婆的娘家。外婆租一條船,上午從蘇州走,下午就到了鄔橋。王琦瑤穿一件藍嘩嘰駱駝毛夾袍,一條開司米圍巾包住了頭,抽著手坐在船篷裡。外婆與她對面坐,捧一個黃銅手爐,抽著香煙。外婆年輕時也是美人,傾倒蘇州城的。送親的船到蘇州,走上岸的情形可算是蘇杭一景。走的也是這條水路,卻是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景物朦朧,心裡也朦朧。幾十年過去,一切明白如話,心是見底的心了。外婆看著眼前的王琦瑤,好像能看見四十年以後。她想這孩子的頭沒有開好,開頭錯了,再拗過來,就難了。她還想,王琦瑤沒開好頭的緣故全在於一點,就是長得忒好了。這也是長得好的壞處。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長得好,自己要不知道還好,幾年一過,便矇混過去了。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爭著搶著告訴你,唯恐你不知道的。所以,不僅是自己騙自己,還是齊打伙地騙你,讓你以為花好月好,長聚不散。幫著你一起做夢,人事皆非了,夢還做不醒。王琦瑤本還可以再做幾年夢的。這是外婆憐惜王琦瑤的地方,外婆想,她這夢破得太早了些,還沒做夠呢,可哪裡又是個夠呢?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只得照這一步說,早點夢醒未必是壞事,趁了還有幾年青春,再開個頭。不過,這開頭到底不比那開頭了,什麼都是經過一遍,留下了痕跡,怎麼打散了重來,終究是個繼續。
  撐船的老大是昆山人,會唱幾句昆山調,這昆山調此時此刻聽來,倒是增添淒涼的。日頭也是蒼白,照和不照一樣,都是添淒涼的。外婆的銅手爐是一片淒涼中的一個暖熱,只是炭氣熏人,微微的頭痛。外婆想這孩子一時三刻是回不過神來的,她好比從天上掉到地上,先要糊塗一陣才清楚的。外婆沒去過上海,那地方,光是聽說,就夠受用的。是紛紛攘攘的世界,什麼都向人招手。人心最經不起撩撥,一撥就動,這一動便不敢說了,沒有個到好就收的。這孩子的心已經撩起了,別看如今是死了一般的止住的,疼過了,痛過了,就又抬頭了。這就是上海那地方的危險,也是罪孽。可好的時候想卻是如花似錦,天上人間,一日等於二十年。外婆有些想不出那般的好是哪般的好,她見的最繁鬧的景色便是白蘭花、褥子花一齊開,真是個香雪海啊!鳳仙花的紅是那冰清玉潔中的一點凡心。外婆曉得曾經滄海難為水的道理,她知道這孩子難了,此時此刻還不是最難,以後是一步難似一步。
  手爐的煙,香煙的煙,還有船老大的昆山調,攪成一團,昏昏沉沉,催人入睡。外婆心裡為王琦瑤設想的前途千條萬條,最終一條是去當尼姑,強把一顆心按到底,至少活個平安無事。可莫說是王琦瑤,就是外婆也為她。已不甘的。其實說起來,外婆要比王琦瑤更懂做人的快活。王琦瑤的快活是實一半,虛一半,做人一半,華服美食堆砌另一半。外婆則是個全部。外婆喜歡女人的美,那是什麼樣的花都比不上,有時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心裡不由想:她投胎真是投得好,投得個女人身。外婆還喜歡女人的幽靜,不必像男人,鬧轟轟地闖世界,闖得個刀槍相向,你死我活。男人肩上的擔子太沉,又是家又是業,弄得不好,便是家破業敗,真是鋼絲繩上走路,又艱又險。女人是無事一身輕,隨著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便成了。外婆又喜歡女人的生兒育女,那苦和痛都是一時,身上掉下的血肉,卻是心連心的親,做男人的哪裡會懂得?外婆望著王琦瑤,想這孩子還沒享到女人的真正好處呢!這些真好處看上去平常,卻從裡及外,自始至終,有名有實,是真快活。也是要用平常心去領會的,可這孩子的平常心已經沒了,是走了樣的心,只能領會走了樣的快活。
  有幾隻水鳥跟了船走,外外地叫幾聲,又飛去了。外婆問王琦瑤冷不冷;她搖頭;問餓不餓,她也搖頭。外婆曉得她如今只比木頭人多口氣,魂不知去了哪裡,也不知游多久才回來。回來也是慘淡,人不是舊人,景不是舊景,往哪裡安置?這時,船靠了一個無名小鎮,外婆囑那老大上岸買些酒,在炭火裡溫著,又從艙裡向岸上買些茶葉蛋和豆腐乾,下酒吃。外婆給王琦瑤也倒上半杯,說不喝也暖暖手。又指點王琦瑤看那岸上的人車房屋,說是縮小的鄔橋的樣子。王琦瑤的眼睛只看到船靠的石壁上,厚厚的綠苔薛,水一拍一拍地打著。
  王琦瑤望著蒙了煙霧的外婆的臉,想她多麼衰老,又陌生,想親也親不起來。她想「老」這東西真是可怕,逃也逃不了,逼著你來的。走在九曲十八繞的水道中,她萬念俱灰裡只有這一個「老」字刺激著她。這天是老,水是老,石頭上的綠苔也是年紀,昆山籍的船老大看不出年紀,是時間的化石。她的心掉在了時間的深淵裡,無底地墜落,沒有可以攀附的地方。外婆的手爐是成年八古,外婆鞋上的花樣是成年八古,外婆喝的是陳年的善釀,茶葉蛋豆腐乾都是百年老湯熬出來的。這船是行千里路,那車是走萬里道,都是時間壘起的銅牆鐵壁,打也打不破的。水鳥唱的是幾百年一個調,地裡是幾百度的春種秋收。什麼叫地老天荒?這就是。它是叫人從心底裡起畏的,沒幾個人能頂得住。它叫人想起螢火蟲一類的短命鬼,一霎即滅的。這是以百年為計數單位,人是論代的,魚撒子一樣瀰漫開來。乘在這船上,人就更成了過客,終其一生也是暫時。船真是個老東西,打開天闢地就開始了航行,專門載送過客。外婆說的那鄔橋,也是個老東西,外婆生前就在的,你說是個什麼年紀了?
  橋一頂一頂地從船上過去,好像進了一扇一扇的門。門裡還是個地老天荒,卻是鎖住的。要不是王琦瑤的心木著,她就要哭了,一半是悲哀一半是感動。這一日,鄔橋的畫面是鋁灰色的線描,樹葉都掉光了,枝條是細密的,水面也有細密的波紋。綠苔是用筆尖點出來,點了有上百上千年。房屋的板壁,舊紋理加新紋理,亂成一團,有著幾千年的糾葛。那炊煙和木樣聲,是上古時代的筆觸,年經月久,已有些不起眼。洗衣女人的圍兜和包頭上,土法印染著魚和蓮的花樣,圖案形的,是鉛灰色畫面中一個最醒目,雖也是年經月久,卻是有點不滅的新意,哪個歲月都用得著似的,不像別的,都是活著的化石。它是那種修成正果的不老的東西,穿過時間的隧道,永遠是個現在。是扶搖在時間的河流裡,所有的東西都沉底了,而它卻不會。什麼是仙,它們就是。有了它們,這世界就更老了,像是幾萬年的煉丹爐一樣。
  那橋洞過也過不完,把人引到這老世界的心裡去。炊煙一層濃似一層,木樹聲也一陣緊似一陣,全在作歡迎狀的。外婆的眼睛裡有了活躍的光芒,她熄了香煙,指著艙外對王琦瑤說,這是什麼,那是什麼,王琦瑤卻置若罔聞。她的心不知去了哪裡,她的心是打散了的,濺得四面八方,哪一日再重新聚攏來,也不免是少了這一塊,缺了那一片的。船老大的昆山調停了,問外婆哪裡哪裡,外婆回答這裡那裡的。船在水道裡周折著,是回了家的樣子。後來,外婆說到了,那船就了當地下錨,又搖蕩了一會兒,穩在了岸邊。外婆引了王琦瑤往艙外走,艙外原來有好太陽,照得王琦瑤瞇縫起眼。外婆扶了船老大上了岸,捧著手爐站了一時,告訴王琦瑤當年嫁去蘇州那一日的熱鬧勁;臨河的窗都推開著,伸了頭望;箱籠先上船,然後是花轎;桅子花全開了,雪白雪白的,唯有她是一身紅;樹上的葉子全綠了,水也是碧碧藍,唯有她是一身紅;房上的瓦是黑,水裡的橋墩是黑,還是唯有她一身紅。這紅是亙古不變的世界的一轉瞬,也是襯托那亙古的,是逝去再來,循回不已,為那亙古添磚加瓦,是設色那樣的技法。
   
3.阿二

  王琦瑤在鄔橋,是住舅外公的家。勇外公開了個醬園店,醬豆腐乾是出了名的。每天有豆腐店的夥計來送老豆腐。豆腐店老闆家有兩個兒子,阿大已娶親生子,阿二在昆山讀書,本想再去上海或者南京考師範,後因時局動盪,暑假後就耽擱了下來。阿二的裝扮是舊時的摩登,戴眼鏡,梳分頭,學生裝的領子外頭圍一條駝色圍巾。他對鄔橋的女人看都不看一眼,和男人也不打攏,一個人躲在房裡看書。有時被阿爹差遣去送豆腐,便滿臉的怨艾,鬱沉沉的。在有月亮的夜晚,就可見到他孤子一身的影子。阿二其實是鄔橋的一景,說是不貼,其實貼得很。是鄔橋的孤獨者。鄔橋的每一段都會有孤獨者來出場,這一段便輪到阿二了。這場景是鄔橋水上的泡沫,水是長流水,泡沫卻今日非明日。阿二是白淨的面皮,五官很纖秀,說話輕輕,走路也輕輕。倘若他不是那麼好的一種男孩子,家裡人就不免要嫌他,鄔橋人也要把他作笑料了,就像通常鄔橋舞台上的孤獨者一樣。而現在的情形就有些不同,大家都有點寵他。家裡人心甘情願地養他,還有幾家想讓他做女婿的。大約也是時代的不同,時代變得可愛了,那孤獨者的形象便也叮人心意了,是按著人的惻隱之心一筆一筆刻劃的。但這喜歡卻是一廂情願,阿二心裡不知有多少討厭鄔橋,這討厭甚至掛在了臉上,使他更具有時代的特徵。他自覺著是見過世界的,就把鄔橋看做是世界的邊角料,被遺棄的。要依了他的心,是要走出去的,可他的身子卻太弱,經不起那大世界的動盪、到了還是退回鄔橋。於是,他覺著自己也成了那世界裁剩的邊角料,裁又沒裁好,身子裁在這裡,心卻裁在了那裡。
  所以,阿二內心是很分裂的,有一種傳說是說人的影子是人的靈魂,阿二自稱是沒有影子的人。月光好的夜晚,阿二看著石板橋上的自己的影子,心裡是拒絕的,想:這是我嗎?分明是個別人。有一天,阿二走過醬園店,看見王琦瑤坐在裡頭,心裡忽有種觸電般的相通感覺,他驚奇地想:這才是他的影子呢!從這日起,上醬店送豆腐的事就由他包下了。從豆腐房到醬園店,要經過三座橋,每過一座,他就覺著高興了一點兒。可阿二卻不把高興露出來,為了藏住,他還分外地繃緊了臉。他把豆腐放下,轉身就走。走在回去的橋上,每過一座,心裡就憂鬱一點兒,可那憂鬱也含了些高興的,走著走著,腳下會不自禁地一躍。他覺著,王琦瑤也是從那正經的世界上裁下的,卻是錯裁的,上面留著那世界的精華。她是怎麼才來到了這個地方的啊!阿二感激得都要流淚了。有了她,鄔橋這地方就有些見天日,不會被埋沒了;有了她,鄔橋這地方還和大世界有了些藕斷絲連的關係。她給鄔橋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呀!阿二也聽到了有關王琦瑤的傳說,這傳說再離譜也不叫阿二意外,相反,更合乎阿二的想像。王琦瑤的傳說是海上繁華夢的景象,雖然繁華是舊繁華,夢是舊夢,可那餘光照耀,也足夠半個世紀用的。阿二的心,活躍了起來。
  王琦瑤很快注意到這個送豆腐的少年,他的白皙文弱和學生裝束,很像那種舊照片上的人物。她隔了板壁牆,聽見他在後天井裡和舅外公說話,聲音是細細柔柔的,就像鳥語。有一回,她去買針線,正與他迎面,就見他紅了臉,轉上了一頂橋,逃跑似地走了。她心裡覺著有趣,更注意他了。她發現他似乎有夜遊的毛病,夜深人靜時在街上行走,月光下的身影有著處子般的寧馨美好,當他有時輕盈地一躍,也是處子的快樂。這天,她見他挑了豆腐從店堂裡穿出來,走過後廂房時,就在身後叫他「阿二」,等阿二回過頭來,卻閃進身去,偷偷地看他激動又惶惑的眼神。這是王琦瑤來到鄔橋後頭一次有淘氣的閒心,是阿二喚起來的。阿二先是尋找,後是懷疑聽錯,卻又不甘心,對了空中叫道:誰人喊我?王琦瑤就捂了嘴笑。也是頭一回笑,由阿二引出的。下一天在街上碰見阿二,她就去堵阿二的路,說:阿二眼睛這麼大啊,看都看不見人。一邊看阿二窘,臉紅到脖頸,頸上的藍筋一跳一跳,眼睛看了地,手卻沒處放。她這才好好地問:阿二去做什麼?阿二躡儒說是去收豆腐賬,給她看手裡的賬本。王琦瑤拿過來看上邊的小楷字,問:是阿二的字嗎?阿二說有是有不是。王琦瑤就要他指哪是哪不是。阿二慢慢地定了神,指給她看,有幾行特別娟秀細小的。王琦瑤其實並不懂,卻裝懂地說:阿二的字不錯。阿二的臉漸漸不紅了,說:阿姐是講反話。王琦瑤正色道,我們學校的國文教員都未必能寫這樣的蠅頭小楷。阿二就說:上海的教育是重科學,重實用,寫字本是閒裡功夫,可有可無的。王琦瑤聽他這話裡有些見識的,怪自己小瞧了他,又接著問他別的問題,阿二都—一回答,像個聽話的學生。然後,王琦瑤邀他時常來玩,才與他分了手。
  下一日,來送豆腐的,又換了原先那夥計,阿二是晚上來的。腳上穿著刷了鞋粉的雪白的球鞋,圍巾圍著,手裡夾了一些書本。他是正式來作客的樣子,還給舅外公家的小孩帶了些水果糖。他對王琦瑤說,帶幾本小說讓阿姐解悶,鄔橋這地方也沒有電影院,晚上是很寂寞的。那書是雜七雜八的,有《拍案驚奇》,有《施公案》,有張恨水的《夜深沉》,還有幾本雜誌,《小說月報》、《萬象》什麼的。她想,阿二也是傾其所有了。到底是鄔橋地方的民風淳樸,要是在上海,這樣的少年早就學得浮滑了,那些少年是何等的風流調說啊!王琦瑤心裡生出了感慨,再看阿二,更覺憐惜。阿二的臉在燈下越發顯得白皙,頭髮很黑地搭在前額。王琦瑤就說:阿二什麼時候接新娘子呢?阿二臉又紅了,說自己才不過十八歲。王琦瑤說:你家阿大二十歲已經有兒有女了嘛!阿二就說:那是邵橋人。王琦瑤聽他這話已把自己排除在鄔橋之外,便注意到阿二的自恃,暗自留心照顧阿二的心情,卻又覺得有趣,說:要不要阿姐替阿二介紹一個上海小姐呢?阿二低了頭說:阿姐拿我開玩笑!聲音裡有些委屈,王琦瑤不敢再逼他,趕緊說:阿二的年紀正是做事業的年紀,有什麼打算呢?阿二便告訴她本要去南京讀師範,被時局耽擱了。談到時局,王琦瑤便黯然了,有一會兒沒說話。細心的阿二知她是有觸動的,卻不好挑明,只能作籠統的開導,說些時局總要安定,人生也是有沉有浮,否極泰來的大道理。王琦瑤來到偏僻轉折的鄔橋,天地生死幾茫茫的,人都是不足道,何況是心呢?可這時候,人和心都有點被喚回的意思。
  阿二的人和。動也都被喚回了。王琦瑤就像是一面鏡子,對了她,阿二才知道自己的人是如何,心是如何。他隔天就要去她那裡坐坐,談東談西,不一會兒,月亮就到了那頭。有時,天不那麼冷,他們就在街上走走,街邊就是水道,停了船,船艙裡漏出點光,兩邊人家的板壁縫裡也漏出點光,絲絲縷縷地落在水面上,能照見水的流動來。兩個人的心裡都很安寧,也很明淨。阿二說:阿姐,上海的月亮也是這一個嗎?王琦瑤說:看起來就像是兩個,其實還是一個。阿二說:其實就是兩個,一個是月亮,一個是月亮的影。王琦瑤就笑了:原來阿二是個詩人呢!她想到了蔣麗莉,那就像是上一輩子的人了。她想同是詩的才情,蔣麗莉是做作,阿二卻是天然。阿二忽然就靦腆起來,說:阿姐才是詩人呢!王琦瑤忍住笑問:你倒說說看,我怎麼會是詩人?我是舊詩新詩一句也記不得的。阿二卻認真起來,說:詩其實才不在於那幾行字呢!有些人,以為把字句截短了一行一行地豎排著,就是詩;還有些人,以為揀那指心明腑、抒情言志的文字連起來就是詩,詩都快成裝腔作勢的代名詞了。王琦瑤在心裡說:阿二指的不就是蔣麗莉嗎?阿二接著說:詩其實就是一幅圖畫,比如,「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可不是一幅畫?「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又是一幅畫;「玉容寂寞淚鬧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還不是一幅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幅畫又如何?王琦瑤聽得出神,本是對詩沒興趣的,這會兒卻叫阿二給訓導出了一些詩情。阿二說著說著便止了口,她帶了幾分著急地追問:怎麼不說了?阿二說:我已經證明了呀!證明什麼?王琦瑤問。阿二說,證明阿姐是個詩人。王琦瑤先不懂,然後忽然明白了,不覺紅了臉。
   
4.阿二的心

  阿二的心,連他自己都不懂的。他不曉得他怎麼高興了沒幾日,又難過起來。這難過比先前的更甚,有點咬心的。先前的難過,是茫茫然一片,如今卻是水落石出的。先前的難過,是不知道要什麼,只知道不要什麼的難過,如今卻是知道要什麼,還知道要不到的難過。他不懂他為什麼知道是不能得,卻偏要去嚮往,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個地口口聲聲地叫「阿姐」的上海女人,就像是天邊的落霞,轉眼就會過去,然後無影無蹤。她其實是一個傳奇,阿二想在上面添寫幾行嗎?不等他落筆,她又要去創造新的傳奇,她和鄔橋真是個奇怪的對照,鄔橋有多麼明白,她就有多麼莫測;鄔橋是個通達,她就是個雲遮霧罩。阿二這樣的年紀,寧可要個謎,也不要真理的。鄔橋就是個真理。得了真理,人生便到頭了,還有什麼可望的?這也是鄔橋所以叫阿二消沉的緣故,也是王琦瑤所以激發阿二的緣故。阿二現在每天都要去醬園店的後廂房,對了王琦瑤坐著,看她做外線,與她說話。可是越是與她接近,她卻越是遠似的。越是遠,阿二就越要追,結果便越追越遠,都要看不清這人了。
  阿二有時會想起那個談詩的月亮夜,他引用的那些詩句,一句一句響起在耳邊,王琦瑤反倒清晰了一些。其時其境,這些詩句都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句句不像是古人所作,而是他阿二觸景生情的即興之句。可他漸漸記起這些詩的出處,心裡忽有些不安了。「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是李白寫王昭君。昭君出塞,離家千里,真是有些應了王琦瑤眼下的境地,也是故鄉的月,照異地的人。後兩句有「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難道是預兆王琦瑤在異鄉久留不歸嗎?阿二有些興奮,可卻覺得不頂像,因為王琦瑤雖是離家,卻沒有去國,與昭君有根本的不同。阿二再一想,便有些恍悟,王琦瑤雖未去國,卻是換了大朝代。可說是舊日的月照今天的人,時間不能倒流,自然是「天涯去不歸」了。這一想,便覺得十分貼切了。並且,那舊時的海上明月裡立了王琦瑤嬪伸的身影,有一股難言的淒婉,是要扎進阿二心裡去的。接下來引用的詩句則是一首比一首不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出處是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那琵琶女且是天涯淪落之人,良辰美景一去不復回了。那一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卻是《長恨歌》中,楊貴妃玉殞香消,魂魄在了仙山的情景。阿二不由生出悲慼來,他想他想起的美人圖,全是不幸的美人圖,正應了紅顏薄命的說法。只有《詩經》上那「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是喜慶的圖畫,然而,在那一系列的慘淡畫面之後,那桃花燦爛的景象卻有了一股不祥的災禍之氣。阿二的心暗淡下來,他想,難道這真是預兆嗎?他看見了那上海女人身上維繞的不幸的氣息。可這氣息多麼美啊,是沉魚落雁之勢,阿二無限地嚮往。
  阿二對王琦瑤的嚮往裡,並不光有愛,還有著膜拜在其中。王琦瑤不是一個人,而是化開來,瀰漫和洋溢在空氣裡的一個靈樣的東西。這是一個迷離的境界,亂了心智的,它是騰在鄔橋的空中,海市蜃樓一般。阿二有時覺著,連他自己都化了的,變成煙雨那樣的東西。鄔橋這地方,其實是多有幻覺的,它實在太靜,夜也太長,幻覺便產生了。那密集又曲折的水道間,擠挨著的屋簷下,石板路上,都是幻覺產生的地方。王琦瑤就是個幻覺成真。她走在鄔橋的街上,身上披著那繁華錦繡的光影,幾乎能聽見歌舞的餘音,尾隨而來。阿二想:這上海女人就是為了引誘他來的。前景有多不妙,引誘就有多強烈,阿二幾乎懷了犧牲的精神。地膜拜的真是一個不幸的宗教,不是為了永生,而是為了短暫,是追逐過眼的煙雲,瞬間的快樂。阿二的心是中了邪的心。
  王琦瑤只把阿二的心當成少年之愛來領會,雖然把阿二看簡單了,卻也救了阿二。因為只有從這愛裡,才可著手去接近王琦瑤,其餘都是撲朔迷離。只有這點愛,是清晰的,有人間面目,是王琦瑤和阿二交流的橋樑。阿二的愛是純潔的愛,沒有要求,只要允許他愛,就足夠了。王琦瑤上街買菜,阿二替她挎著籃子;太陽好的天氣,王琦瑤把水端在屋外洗頭,阿二提了水壺替她沖洗髮上的肥皂沫;王琦瑤剝豆,阿二捧著碗接豆;王琦瑤做針線,阿二也要搶來那針穿線。王琦瑤看他眼睛對在鼻樑上穿針的模樣,心裡生出喜歡。這喜歡也很簡單,由衷生起,不加考慮的。她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摸摸阿二的頭,發是柔順和涼滑的。她還去刮他架了眼鏡的鼻子,鼻子也是涼涼的,小狗似的。這時,阿二使興奮得眼睛都濕潤了。她對阿二說:跟我到上海去不去?阿二說:去!她又說:阿二怎麼養阿姐呢?阿二說:做工。她笑了,又怔了怔,說:阿二做工的錢,光夠阿姐買梳頭油的。阿二也怔了怔,說;阿姐小看了我。王琦瑤就揪揪他的薄耳朵,說:和你開玩笑,究竟也不知能不能回上海呢?阿二正色道:我撐船送阿姐去上海!王琦瑤笑道:阿二的船能到上海?阿二說:百川歸海,怎麼到不了?王琦瑤便不說話了。
  阿二迷濛的心裡有了些昏晦的光,使他辨別出一些形勢,當然,也是昏晦的形勢。他對自己說:我應該怎麼辦?阿二覺得是應當行動的時候了。冬天過去了,迎春花都開了,疏朗的枝條綴著些不明不暗的黃色,也像阿二的心。阿二想:他已經等待了一個冬天了。鄔橋的冬天又是何等的漫長。阿二走在河邊,看那船也是待發的樣子,心裡的光又亮了一些。這時,他真感激鄔橋的水啊!有了這水,阿二才知道該怎麼去行動。現在,阿二是迎了那光走去的,前途被昏晦的光照耀著。阿二變得勇敢了,全因為那光的照耀,所有的勇敢其實都是昏晦的勇敢。阿二不再天天去找王琦瑤,可王琦瑤反倒變得切實了,王琦瑤好像化進了他的行動裡。阿二心中突兀而起一股悲慟之情,就像在做著一個重大的訣別,但這悲慟裡是有些歡喜的,因他感到,這訣別其實不是訣別,而是相聚。他心裡唱著歌,是那種童貞的悲喜交加的歌,在月夜裡的鄔橋走來走去。這時候如果有人看見他,就會被他的目光感動,那是什麼樣的溫柔目光啊!那裡的決心和信念,全是溫柔如水。
  王琦瑤正在驚異阿二的不來,卻聽見了他的敲門聲。阿二的白球鞋是新洗的,刷了鞋粉,阿二的圍巾也是新洗的,熨平了。阿二的眼睛在鏡片後頭,一閃一閃地發光。阿二說:阿姐,我看你來了。王琦瑤說:阿二也不來了,是不是忘記阿姐了?阿二說:我忘記誰也不會忘記你。王琦瑤說:娶了媳婦,連娘都要忘記,何況是非親非故的我呢?阿二說:說不忘就是不忘,只怕有一日,在上海的大馬路上,迎面遇見,都認不出我阿二了。王琦瑤就笑:認出怎樣,認不出又怎樣?阿二有些悲傷地垂了垂眼睛,小聲道:是啊,我憑什麼叫人永記不忘呢?王琦瑤正要哄他,他卻退出門去,說了聲:阿姐再見!轉身走了。他的球鞋踩在石板路上,聲息全無,一下子融入鄔橋的夜色,再也看不見了。王琦瑤還有些話要對他說,想追上去,又想明天再說吧,便關上了門。鄔橋的夜晚,真是要多靜有多靜,不一會兒,就聽見沙沙的下露水聲。第二日,王琦瑤等阿二來,沒等到;第三天,又不來;再過一日,便聽那送豆腐的夥計說,阿二走了,去南京考師範了。王琦瑤想起阿二來的那個晚上,每一句話都是有意思的。她把阿二的話又細細地想了一遍,在心裡認定阿二去的不是南京,而是上海。她還覺著:阿二去上海不為別的,正是為她。阿二是到上海等她呢!可是上海是個人海,她即便是回了上海,阿二能找著她嗎?
   
5.上海

  上海納已是被阿二勾起的,那不夜的夜晚就又出現在王琦瑤的眼前,卻是多麼久遠的景象了啊!早晨,她對著鏡子梳頭,從鏡子裡看見了上海,不過,那上海已是有些憔悴,眼角有了細紋的。她走在河邊,也從河裡看見了上海的倒影,這上海是褪了色的。她撕去一張日曆,就覺著上海又長了年紀。上海真是不能想,想起就是心痛。那裡的日日夜夜,都是情義無限。鄔橋天上的雲,都是上海的形狀,變化無端,晴雨無定,且美輪美奐。上海真是不可思議,它的輝煌叫人一生難忘,什麼都過去了,化泥化灰,化成爬牆虎,那輝煌的光卻在照耀。這照耀輻射廣大,穿透一切。從來沒有它,倒也無所謂,曾經有過,便再也放不下了。
  王琦瑤眼前還出現阿二乘船去上海的景象,是乘風而去的。她想,阿二真是勇敢啊,竟把戲言當真了。可那戲言果真是戲言嗎?難道不能說是預言?她想:連鄔橋的阿二都去得上海,她上海生上海長的王琦瑤,又何故非要遠離著,將一顆心劈成兩半,長相思不能忘呢?上海真是叫人相思,怎麼樣的折騰和打擊都滅不了,稍一和緩便又抬頭。它簡直像清人對情人,化成石頭也是一座望夫石,望斷天涯路的。阿二一走便音信全無,送豆腐的夥計也說沒有信來。王琦瑤更斷定阿二是去了上海。茫茫人海中,哪裡是阿二的立足之地呢?她不由感歎阿二的魯莽,可是阿二的傳奇畢竟是開了頭。什麼時候才能見到阿二呢?王琦瑤有些悵惘。她推開窗戶,看水邊的月亮地,看到的也是上海的影子,卻是淺談了許多,在很遙遠的折射的光之下。
  鄔橋並不是完全與上海隔絕,也是有一點消息的。那龍虎牌萬金油的廣告畫是從上海來的,美人圖的月份牌也是上海的產物,百貨鋪裡有上海的雙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煙,上海的申曲,鄔橋人也會哼唱。無心還好,一旦有意,這些零碎物件便都成了撩撥。王琦瑤的心,哪還經得起撩撥啊!她如今走到哪裡都聽見了上海的呼喚和回應。她這一顆上海的心,其實是有仇有怨,受了傷的。因此,這撩撥也是揭創口,刀絞一般地痛。可那仇和怨是有光有色,痛是甘願受的。震動和驚嚇過去,如今回想,什麼都是應該,合情合理。這恩怨苦樂都是洗禮。她已經感覺到了上海的氣息,與阿二感覺的不同,阿二感覺的都是不明就裡,王琦瑤卻是有名有實。桅子花傳播的是上海的夾竹桃的氣味,水鳥飛舞也是上海樓頂鴿群的身姿,鄔橋的星是上海的燈,鄔橋的水波是上海夜市的流光溢彩。她聽著周城的「四季調」,一季一季地吟歎,分明是要她回家的意思。別人口口聲聲地稱她上海嫂嫂,也是把她當外鄉人,催促她還鄉的。她的旗袍穿舊了,要換新的。她的鞋走了樣,也要換新。她的手腳裂口,羊毛衫蛀了洞,她這人有些千瘡百孔的,不想回家也得回家了。
  阿二還是沒有信,傳奇的開頭總是堰聲屏息,無聲無聞。王琦瑤再不懷疑阿二是去了上海。有個阿二在上海,上海似乎暖心了些,還有些不甘心。現在,王琦瑤還沒走,鄔橋卻已在向她揮手告別,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雖在眼前,卻已成了記憶,霧濛濛,水濛濛的。鄔橋的柳絲也是夢中情景,口婆婆,月婆婆。王琦瑤也注意到船了。船在橋洞下走過,很歡快的樣子,穿過一個橋洞又一個橋洞,老大也是唱昆山調的。轉眼間一冬一春過去,蓮蓬又要結籽了。王琦瑤乘上回蘇州的船,兩岸的房屋化成石壁,上面有千年萬年的水跡和苔蘚,鄔橋變成長卷畫一般的,漸漸拉開。碾米的水難聲凌空而起,是萬聲之首。鄔橋的真實和虛空,鄔橋的情和理,靈和肉,全在這水華聲中,它是恆古的聲音。昆山調也是恆古的聲音,老大是恆古的人。
  王琦瑤從鄔橋走出來了,那畫卷收在水岸之間,視野開闊了,水鳥高飛起來,變成一個個黑點。岸上傳來轟麻雀的銅鑼聲,睡鎳鉻骼,敲著得勝令的點子。紅日高照,水面亮得像鏡子,照的木是人,而是天。天上沒有雲,也是個大鏡子,照著碧水蕩漾。有無數船隻乘風行駛,萬響爭流的情景,你說心能不鼓蕩嗎!
  沒見蘇州,已嗅到白蘭花的香。蘇州是上海的回憶,上海要就是不憶,一憶就憶到蘇州。上海人要是夢迴,就是回蘇州。甜糯的蘇州話,是給上海訴說愛的,連恨都能說成愛,點石成金似的。上海的園子,是從蘇州搬過來的,藏一點閒情逸致。蘇州是上海的舊情難忘。船到蘇州,回上海的路便只剩一半了。
  從蘇州到上海的一段,王琦瑤是坐火車,船是嫌慢了,風也不順帆的。車是夜車,窗外漆漆黑,有零星的燈掠過,螢火蟲似的。王琦瑤的心此刻是靜止了的,什麼聲音也沒有,風聲都息了。窗外的黑,就像厚帷幕一般,上海就在那幕後,等待開幕的一刻。窗外的黑還是隧道,盡頭就是上海。當上海最初的燈光,閘北污水廠的燈光,出現在黑夜裡頭,王琦瑤忽然間熱淚盈眶。燈光越來越稠密,就像撲燈的蛾子,撲向窗口。火車自是不理,還是朝前,轟隆聲響蓋滿天地。往事像化了凍的春水,漫過了河堤,說不想它,它還是來了,可畢竟大河東去,再不復返。車窗上映出的全是舊人影,一個曾一個。王琦瑤不由地淚流滿面。這時,汽笛響了,如裂帛一般。一排雪亮的燈照射窗前,那舊的映像霎那間消遁,火車進站了。

  ------------------
  圖書在線製作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