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人類在追索自身起源的過程中,曾驚訝地發現人與猿之間是何等的相似。經過長期的科學考察與研究證明,人與猿具有相同的祖先,人猿同祖的理論就由此逐漸建立起來。 人猿同祖論揭示:人類與現代類人猿都起源於一二千萬年前(即中新紀)的一種古猿。由於分枝發展,人類的遠古祖先經歷了漫長的亦猿亦人、亦人亦猿的演化過程,終於擺脫了一般動物的特徵而變成人。另一分枝發展的結果,則演化成現代的類人猿。人類是動物界的一定歷史條件下長期發展的必然產物。 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古代,人們對於自身起源的奧秘,還得不出正確認識。最初只是通過簡單的遐想,產生出種種猜測。例如,中國的女媧氏傳土造人的傳說,古埃及的哈奴姆用黑泥塑人的臆想,古芬蘭的怪島蛋孵化人的故事等等。這是人類在科學發展水平還十分低下的歷史條件下,探索自身起源的一種樸素認識。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粗糙而又缺乏科學的解釋,已日益不能為人們所滿意。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在《天問》中就尖銳地提出「女媧有體,孰制匠之?」「萬民之身女媧所作,女媧之身復誰作邪?」的問題。可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剝削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從而達到麻痺愚弄勞動人民的目的,對人類起源的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加以歪曲,提出「上帝造人說」,並且被宗教神學奉為至高無尚的信條。 宗教神學為了從根本上否定人與自然界的必希聯繫,對一切違背「上帝造人」教義的人,殘酷地進行迫害與打擊。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約公元前500-428年),曾頗有見地地提出人是由動物演變而來的,結果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年近七十高齡的阿那克薩哥拉,最後雖然免遭一死,但卻被驅逐出境。17世紀,意大利著名哲學家瓦尼尼(Lucilio V ani-ni,1584-1619)僅僅由於闡述了人類也是變化而來的這一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就被宗教裁判所割去了舌頭,並處以火刑。 然而,科學真理終究是會閃光的,它必將在艱難曲折的鬥爭中形成和發展。瑞典著名生物分類家林耐(C.V.Linne,1707-1778),於18世紀上半葉,在對生物進行分類比較過程中,發現人與猿的基本形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為此他指出:「再沒有什麼東西有像猿類那樣和人類相類似的了,……人類與其模仿者的猿類之間幾乎找不出任何自然方面的差別。」「……野獸中醜惡的猿和我們多麼相像啊!」他在《自然系統》一書第十版中,把人、猿、猴同歸於動物分類學中的靈長類。雖然林耐的基本思想具有「淺薄的沃爾弗式的目的」論觀點,把人猿形態上的相似,歸結為上帝有意識的安排(即神造的),但是他在動物分類學上,客觀地反映了人與猿的條緣關係。因此,他實際上已經不自覺地揭示出了「人猿同類」的思想。 林耐關於「人猿同類」思想發表後,由於它直接觸犯了宗教教義,因而遭到羅馬教皇的堅決反對,並把他的《自然系統》一書列為禁書。然而,科學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與林耐同庚的法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先驅者潹潹布豐(G.L.L.Bu-ffon,1707-1788),通過對化石及其它生物學資料的科學分析,擯棄了林耐的特創論觀點,進一步提出「人猿同源說」。他指出:「解剖猿體,我們把他的構造跟人的相比。……這種構造圖案總是一樣的」。由於當時「科學還深深地禁錮在神學之中」,加上布豐本人思想上的怯懦,最後在唯心主義、宗教神學的壓力下,他被迫違心地宣稱:「我沒有任何反對《聖經》的企圖,我是堅決地信仰《聖經》上所說的關於神創世界的時間和事實的……」「人猿同源說」就這樣中途夭折了。 在宗教神學的壓抑下,「人猿同源」的思想沉寂了半個多世紀。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J.B.Lamarck,1744-1829),繼承了布豐的進化觀點,他在1809年發表的名著《動物哲學》中指出:「如果我們不知道人類是由神創造的,那麼我們也許可以用這一理論來解釋人類是由動物起源的」。這樣拉馬克又進一步地提出了「由猿變人」的進化論思想。 在宗教神學及其陳腐自然觀的統治下,拉馬克有進化論思想也同樣遭到了非難。當時,忙於鞏固專制統治的法國皇帝,曾經憤怒地把拉馬克的書擲於地上。拉馬克的同事、法國科學界的「生物學獨裁者」居維葉(G.Cuvier,1769-1832),由於理論觀點的分歧,也對拉馬克的著作採取了冷漠的態度。在種種壓力下,77歲高齡的拉馬克下境十分困惑,以至造成雙目失明。幸獲兩個女兒的幫助,又堅持了8年的科學研究工作。當1829年拉馬克離開人世的時候,已經窮困到連5年期很的葬身之地都買不起。 拉馬克的「由猿變人」的思想,在湮沒了半個世紀後終於又復興起來。1859年,達爾文(C.R.DARWIN,1809-1882)的《物種起源》一書發表了。達爾文所確立的進化論「推翻了那種把動植物種看做彼此毫無聯繫的、偶然的、『神造的』、不變的東西的觀點,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在這部偉大著作中,達爾文明確地預言:「人類的起源和歷史,也將由此得到許多啟示」。 達爾文學派的「總代表」、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T.I.Huxley,1825-1895),在傳播進化論的過程中,經過多年的考察實踐,於1863年發表了他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這一著作。他通過比較解剖學的研究,進一步明確地說明了「我們人類的種族是從哪裡來的?」這個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他指出:「在我看來,人的構造和其他動物一樣,尤其和猿更接近,是毫無疑問的了」。所以,人類「是和猿類由同一個祖先分枝而來」。 堅持進化論思想的赫胥黎,也不能倖免於宗教神學和學術界保守勢力的圍攻。1860年6月30日,「英國科學促進協會」在牛津大學召開辯論會。赫胥黎作為達爾文的代言人,以「準備受火刑」的決心參加了會議。會議一開始,進化論的反對者,英國著名比較解剖學家歐文,故意挑起爭論。繼而,曾獲牛津大學數學院頭等獎的主教威爾伯福斯,面對著擠在博物館圖書室裡的近千名聽眾,以極其傲慢的口吻質問:「我要請問一下坐在我的旁邊的赫胥黎教授,按照你的關於人是從猴子傳下來的信念,請問:跟猴子發生關係的,是你的祖父這一方,還是你的祖母那一方?」對於主教的蓄意挑戰,赫胥黎予以了有力地駁斥。他說:「我說,我重複說一遍:一個人沒有理由因為有猴子做他的祖父而感到羞職。如果有一個祖先在我的回憶中會叫我感到羞職,那就是這樣的事種人:他不滿足於自己的活動範圍,卻要用盡心機來過問他自己並不真實瞭解的問題,想要用花言巧語和宗教情緒來把真理掩蔽起來」。赫胥黎捍衛人猿同祖論的鏗鏘有力的發言,贏得了聽眾的陣陣熱烈掌聲。經過激烈的爭論,很多青年學生站到了進化論一邊。因此,這場爭論在客觀上促進了進化論的傳播,使人猿同祖論進一步得到了確立。 牛津大辯論後,赫胥黎與歐文關於「人猿」的爭論,一直持續到1863年赫胥黎的《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問世,方以歐文失敗而宣告終止。可是,圍繞建立在進化論基礎上的人猿同祖論的鬥爭卻仍未平息。當時,反動的宗教勢力,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他們組織信徒出版刊物,不斷集會大造聲勢,叫囂:「打倒進化論」、「拯救心靈」、「粉碎達爾文」。非但如此,他們還不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放在三一學院的圖書館內。1864年,竟有30位皇家學會會員與40位醫學博士,聯名發表宣言反對達爾文。赫胥黎在當時的處境也很艱難,正如他自己所說:「若干年間,批評指責的北風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諷的暴風,甚至把我說成是一個邪惡的人」。 人猿同祖論在我國也同樣遭到了反動宗教勢力的誣蔑和攻擊。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達爾文進化論及其人猿同祖論在我國廣泛傳播,極大地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統治,因而立即引起了我國宗教勢力的抵制與反對。耶穌教神父李問漁,1907年,由教會創辦的福州美華書局,出版了李春生所著《東西哲衡》,更加肆無忌憚地攻擊人猿同祖論為「讕言囈語,微特無一毫價值,徒令識者笑為喪心病狂」。並且只能「置其為茶餘酒後之笑柄」。到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的宗教勢力仍在極力排斥進化論的觀點。1940年,輔仁大學武兆發教授,就是由於在講台上宣傳了進化論而被解聘。 在西方,20世紀以來,抵制進化論,反對人猿同祖論的事件也屢屢發生。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達頓城一名青年教師,由於在課堂上講解了人類起源於古猿,而被法庭判處罰款。就在十幾年關,美國還組織一個「特創論研究會」,大肆宣傳《聖經》中的上帝造人的神話。1970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教育廳竟公然把特創論列為中學生物教科書的內容。1977年,英國論敦大學物質科學系主任安德魯斯教授發表談話說: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捨棄達爾文的進化論而贊成包括亞當和夏娃故事的特創論」。 歷史表明,人猿同祖論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它不斷地遭到了保守勢力的激烈反對和攻擊。這些反對者有的來自科學界,有的來自哲學界,還有的來自於宗教界。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也仍然存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反對者。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一個自然科學的理論為什麼竟如此長期地遭到保守勢力的反對呢?這是因為這個問題是一個涉及人類起源的重大理論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是唯物論與唯心論長期爭論不休的一個根本問題。 唯物主義認為,人類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客觀物質世界經過長期演化的必然結果。唯心主義則認為,人是精神的產物,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人猿同祖論科學地論證了人與猿的同祖關係,正確地解釋了人類的起源問題,這就唯物地說明了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因而必然要遭到唯心主義的抵制和反對。 人猿同祖論長期遭到非難的事實表明:我們要牢固地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科學觀,自覺地做一名堅定的辯證唯物主義者。這對於自然科學工作者抵制唯心主義思想的侵襲,卓有成效地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無疑具有著重大意義。正如列寧所指出的:「任何自然科學,任何唯物主義,如果沒有充分可靠的哲學論據,是無法對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襲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復辟堅持鬥爭的。為了堅持這個鬥爭,為了把它進行到底並取得完全勝利,自然科學家就應該作一個現代的唯物主義者,作一個以馬克思為代表的唯物主義的自覺擁護者,也就是說應當作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