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遵義是貴州高原上的一座中等城市,有幾十萬人口,在貴州省中僅次於貴陽。從地形來看,遵義北面是婁山雄關,南面有烏江天險,東西兩面都有河流包圍,湘江由北向南穿城而過。遵義城依山環水,既是黔北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同時也是自古以來的用兵之地。 遵義有著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這裡屬於鄨國,依附於大夜郎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這裡設置鄨縣,隸屬於蜀郡。漢武帝時在這裡設置柯郡,唐代又改名為播州。不過,遵義正式建城卻還是明代的事,明王朝在此鎮壓了土司叛亂,就在湘江西岸修築城池,這就是遵義老城。到了清代中期,遵義人口增多,逐漸向湘江東岸擴展,逐步形成了新城區。老城和新城隔江相望,形成一個雙聯式的城市。 遵義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1934年10月是一個艱難的時刻,由於王明、博古及蘇聯顧問李德的錯誤領導,在國民黨軍隊第五次大規模軍事圍剿下。中央蘇區和中央紅軍遭受了巨大損失。最後被迫進行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初期,博古等人又錯誤指揮,部隊毫無思想準備,龐大的機關和輜重隊伍在崎嶇的山道上艱難地行進,無法靈活地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損失慘重。面對這種情況,紅軍將士要求博古等人有個交待,希望毛澤東來領導紅軍。 1935年,紅軍攻佔了遵義城,經過充分地醞釀,於1月15日到1月17日,在遵義老城的一座兩層樓的官邸裡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博古、張聞天、周恩來、毛澤東、陳雲、朱德、劉少奇、王稼祥、劉伯承、聶榮臻、鄧小平、林彪等人,蘇聯顧問李德也列席了會議。會上博古先作了報告,為自己的錯誤作了辯解。毛澤東隨後作了長篇發言嚴厲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錯誤,他的發言得到了大多數人的熱烈擁護。王稼祥、張聞天、朱德與周恩來都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聶榮臻、彭德懷、李富春等軍團領導人也激烈地批評了博古和李德的那一套軍事方針。會議最後推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並決定由毛澤東、王稼祥和周恩來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成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個生死攸關的大轉折。 遵義會議之後,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下,中央紅軍重新輕裝整編,重鼓士氣,四渡赤水。再佔遵義,接連打了幾個大勝仗,並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根據地,完成了史無前例的長征。從此,中國革命就一步一步走向勝利,而遵義會議則是這些勝利的奠基石。 今天,遵義會議已經過去了50多年,但它那巨大的歷史影響仍然使人感覺得到。當年開會的地方已經闢為「遵義會議紀念公園」,那幢兩層的樓房已成了人們瞻仰的地方。開會的那間客廳也按原樣擺設:牆上是褪色的軍用地圖,屋頂吊著一盞荷葉邊蓋的煤油燈,長方形的桌子,上面擺著當年中央軍委的信箋,這一切都使人們可以聯想起當年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正因為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遵義就成了國內外遊客所嚮往的歷史名城。 ------------------ allan9掃校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