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太陽之子》是怎樣寫成的——彼得保羅要塞


  1905年,整個歐洲的革命浪濤風起雲湧,特別是列寧領導的俄國革命。高爾基也投身到這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鬥爭之中。他悄悄地為革命書寫傳單,傳遞信件,不幸的是因叛徒告密,他被捕了,關進了彼得保羅要塞。在獄中他堅持著鬥爭,作為一個年輕的作家,他是多麼地渴望有一支筆來抒發他對革命的滿腔熱情和信念。但紙和筆在那兒呢,監獄中是沒有的。
  由於敵人的嚴刑拷打,高爾基病了,沙皇為了打開他的口,還假惺惺地派來醫生給他看病,這個醫生對他的遭遇非常同情,聽到他要寫作,毅然把他那支筆和那一本經常帶在身邊的《聖經》給了他。高爾基欣喜若狂,可是沒有墨水又怎麼去寫呢?同室的同志們利用放風的時候,悄悄找來些碳粉,和水攪拌。於是高爾基很快地寫了起來。
  一天,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寫,同室的同志們都酣然入睡了。這時監獄卒走了過來。
  「你在寫什麼,拿過來。」
  高爾基大吃一驚,一看是監獄卒,很快就鎮定下來。
  「我在看《聖經》,順便記一下。」他大大方方地把書遞過去。監獄卒在前幾頁翻了翻沒有發現什麼,但他不甘心,難道這些人會看聖經?
  「書暫時交上去。」說著他拿起書就要走。
  「漫著,難道看《聖經》也犯法?」「這……
  「再說這書是醫生借給我的,你敢拿走?」
  「這……」監獄卒不得不把書還給他,狼狽而走。其實監獄卒上當了,高爾基明明在上面寫了,只可惜他視而不見,因為高爾基從後面寫的,這樣高爾基就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監視。
  經過幾個月的寫作,《太陽之子》終於寫成。不久在革命同志的營救下,他走出了彼得保羅要塞。
  其實彼得保羅要塞本來不是作監獄的。而是一群軍事堡壘。1703年的彼得大帝在兔子島奠基,經1706——1725年和1779——1787年兩次擴建,才成為一座座六稜體古堡,古堡高12米,平均厚度2.5到4米。沿涅瓦河一面長700米。
  彼得保羅要塞是列寧格勒最早的建築群之一,要塞中有聖彼得保羅教堂及其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牌等建築物。
  聖彼得門是至今保持原樣的建築物,開始是木結構,後來改建為石建構。外形像古羅馬君士坦丁的凱旋門。是要塞的主要入口。門上有描繪基督的弟子之一的聖彼得小淺浮雕《占卜者西門的慘敗》,以彼得之戰勝異教徒比喻彼得大帝戰勝對手。故其形象就被雕刻成彼得大帝的相貌,在門上還有一群羅馬女神像,它們都要放在門上的壁龕之中。
  作為要塞,自然有其軍事設施,主要有6座稜堡。3座面對涅瓦河,3座扼守著龍維爾海峽。均是用大理石建成,正面砌以花崗石板,並分別以主持造築的大臣命名,如納富化金、特魯別夫茨科君、佐托夫等,但最有名的應是那座被稱為陛下稜堡,在稜堡中安放著300尊大炮和火藥。從18世紀,每日中午12時正,從納富化金稜堡的榴彈炮中射出一個空彈作為居民報時之用。
  1718年沙皇才把要塞改為監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第一個被關入獄中的是彼得大帝的兒子阿列克謝,因他參與反對父親的陰謀被囚於此,後被勒死於要塞中。在這裡還囚禁過俄國許多革命志士和民主黨人,如拉季謝夫、車爾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巴烏曼、莫洛佐夫、皮薩列夫等。1887年列寧的哥哥亞·烏裡揚諾夫試圖暗殺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囚於要塞中,次年英勇就義。
  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為了起義軍的司令部,按列寧的指示在稜堡的旗桿上懸掛一盞明燈作號,使遠洋艦「阿芙樂爾」號炮轟冬宮,從而掀起了起義的怒潮。當時臨時政府的部長們作了要塞的最後一批犯人。

  ------------------
  allan9掃校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