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1.羅伯特·克萊夫(1725-1774) 英國軍人 18歲的克萊夫被父親趕出家門,他感到痛苦和孤獨,便只身前往印度。到了印度,他身無分文,只好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當個小職員,年薪僅5個英鎊。有一天,他的一個同事,埃德蒙特·馬斯克林走進克萊夫的房間發現他竟然手裡握著一把手槍,克萊夫叫馬斯克林拿手槍朝窗外射,馬斯克林照辦了,接著克萊夫就說:「嗨!我曾兩次想用這把槍對準腦袋射去,但都沒能下手,我想我不該死,我也許能幹出些名堂。」他後來確實幹出了名堂。他率領3,200個英軍戰勝了50,000敵軍,他成了孟買的總督,被封為男爵。他確立了英國在印度的長達一個世紀之久的統治。49歲時,克萊夫終於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疾病纏身)。但這時他已極為出色地走完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2.威廉·柯珀(1731-1800) 英國詩人 柯珀患有抑鬱症。1763年他申請政府機關工作,在他參加有關法律事務的考試前,他的這種抑鬱情緒發展到了近似瘋狂的地步。就在臨考前的一天,他想毒死自己,想用刀刺死自己,還想到上吊。最後他沒去參加考試。柯珀後來常被一個古怪的念頭所困擾,即他認為自己注定要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行。1773年他又一次想到自殺。3年後他生病死去。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位心情如此沉悶的詩人卻是以輕鬆愉快的詩句著稱。 3.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 德國詩人 同年輕的哈姆雷特一樣,25歲的歌德感到自己的愛得不到回報,自己所處的時代"一片混亂"。因此他決定離開這個世界。他覺得結束生命的方式應該是富有尊嚴的,想到歷史上德國皇帝奧托曾因戰爭失敗而用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臟的方式自殺,歌德決定加以效仿。他將一把外觀漂亮、使用方便的匕首放在床頭邊,每晚當蠟燭滅後,歌德事後回憶道:「我就嘗試自己是否能將刀尖一下就插到胸口內幾寸的深處,但我從未成功"。後來他終於擺脫了悲觀的情緒,決心重新開始生活。當他82歲因病死亡時,他已是創作出如《浮士德》這樣的文學巨著的世界大文豪了。 4.馬克西米利恩·羅伯斯庇爾(1758-1794) 法國革命家 36歲的羅伯斯庇爾是雅各賓派的領袖。在法國革命期間,他用極為恐怖的手段實行統治。1794年法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他的處境十分不利。法國國民大會的大部分成員都感到羅伯斯庇爾的存在是對自己的一個威脅,就宣佈他為罪犯,並派軍隊前往逮捕他和他的追隨者。當時羅伯斯庇爾開槍自殺,但沒死成,一槍打碎了下顎骨。國民大會派的軍隊趕到後給他包紮好傷口,讓他躺在床上,與此同時,大會的成員們就他的命運進行了整整6個小時的辯論。就在那天的晚些時候,這個將許多人送上斷頭台的革命者自己登上了通向斷頭台的台階。劊子手把他傷口的包紮布一把扯下,痛得他大叫起來。幾分鐘後他的頭顱掉進了一隻籃子。值此最恐怖的時期結束了。5天後478名政治犯獲得了釋放。 5.瑪麗·戈得溫(1759-1797) 英國作家 當瑪麗被父親逐出家門時,這位早期的女權主義者和《女權辯》的作者決定投河自盡。她走上泰晤士河的巴特希大橋,發現周圍人太多,便租了一隻小船,沿著泰晤士河朝下游劃去。此時大雨驟起,不一會她就被淋得全身濕透。當船划至帕特尼橋時,她離船上岸,從橋上往河裡跳,她並沒立即淹死,據她後來回憶道,她當時只感到肺部劇痛,接著就失去了知覺,後來她被一個不知姓名的人救起。兩年後她同哲學家威廉·戈得溫結婚,她在生第二個女兒時去世。這個女兒後來嫁給了詩人雪萊,她自己也發表了文學作品《弗蘭肯斯坦》。 6.伊利·梅契尼科夫(1845-1916) 俄國細菌學家 梅契尼科夫做事很魯莽,但運氣甚佳。他曾想自殺。1873年當他的第一個妻子死後,他便將自殺的念頭付諸行動。他吞食了大量嗎啡,可能是因為一下吞食太多,結果全部嘔了出來。等他身體恢復後,他又決定用感染肺炎的方法來結束生命,可不久因為忙於另一件事情,就把這個計劃全部忘了。7年後,他第二個妻子不幸患了重病,這使他再一次產生自殺的念頭,他給自己注射一種致命的病菌,可他又一次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從此他的思想發生了突變,他開始對生活重新鼓起了勇氣。他繼續進行細菌研究,並於1908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他的晚年是在探索延長人類壽命的不懈努力中度過的。 7.蓋伊·莫泊桑(1850-1893) 法國小說家 在他的聲譽達到頂峰時,莫泊桑突然發覺自己身患晚期梅毒,這時這位年僅41歲的小說家的身體和精神狀況都開始急劇惡化。他經常產生幻覺——彷彿看見了一個魔鬼,魔鬼的肚子裡塞滿鹽塊,腦漿不斷地從鼻孔流出。一天半夜2點,他的僕人被一陣響聲吵醒,他衝出房間,發現他的主人正躺在血泊中大叫:「看我幹了些什麼了,我割了自己的喉嚨,我完全是瘋了。"僕人立即把醫生叫來,在兩個僕人的幫助下,醫生把他的傷口縫好。事後莫泊桑懇求大家原諒,說是給大家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後來被送入巴黎的一家療養院,1年後在那裡去世。 8.約瑟夫·康拉德(1857-1924) 烏克蘭出生的英國作家 1878年,21歲的康拉德離開他的出生地烏克蘭移居法國。他在馬賽當一名海員,參與那裡的走私活動。起初他賺了些錢,可後來一再賠本,以至債台高築。為了撈回損失,他走進了蒙地卡羅的賭場。回到馬賽時,他兩手空空,連借來的賭本也輸得一乾二淨。就在他邀請前來喝茶的一位債主尚未到達時,康拉德用左輪手槍朝自己的心臟開了一槍,結果子彈從心臟旁邊一點的地方穿過。等他傷養好後,他對人說這是在一次決鬥中受的傷,因為決鬥中受傷比自殺要更為體面一點。整整60年這個決鬥受傷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所相信,而且還給他的身世增添了一點浪漫的色彩。他的一個叔叔替他還清了債務後,他又去英國當上了海員。以後不久,他用英語寫出了幾本世界最傑出的長篇和短篇小說。 9.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 俄國作家 雖然高爾基具有傑出的文學才能和遠大的抱負,但是嚴酷的事實是他無法擺脫單調乏味的苦力工作,這使他感到痛苦,感到孤獨,感到生活毫無意義。1887年在絕望中,他寫了一份絕命信,信中他要求人們在他死後解剖他的屍體,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魔鬼纏住了自己的身軀。接著就用一把廉價手槍朝自己的胸部開了一槍。結果子彈只是打斷了他的肋骨,他很快就恢復了健康,他說他很後悔自己的愚蠢行動。 10.貝拉·盧戈西(1882-1956) 匈牙利出生的美國演員 1953年,這位年屆70的匈牙利出生的演員,無論在生活還是在事業方面都落到了最低點。當時他吸毒成癮,飲酒成癖,又無工作。同妻子的離婚使他失去了唯一所鍾愛的兒子。一天晚上他打電話給電影製片商埃德·任特,要求他給自己送一啤酒來,任特曾答應設法幫助盧戈西尋找工作,但沒成功。當他一到盧戈西的住處,發覺盧戈西正揮動著一把手槍,淚痕滿面地說:「埃德,我今晚準備自殺。"他還說要埃德同他一起歸天。眼看貝拉稍一激動便會扣動扳機,任特提出先喝幾杯酒再說。盧戈西豈不成聲地說,他看到報紙上說人們寫信到電視台詢問他是否還活著。任特趁他專心致志地傾吐自己的痛苦時,把他手中的手槍放入抽屜,並進一步提出今後讓他專門作一次電視亮相。此時的盧戈西終於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在他以後的3年生活中,他曾自動到洛杉磯總醫院作戒毒治療,並完成了他的第五次婚姻。他死時心情平靜,手中緊緊地握著本來他要出演的一部恐怖片的劇本。盧戈西死後不久,他演出的影片在電視台多次播出,廣大觀眾對他的精湛演藝讚歎不已。對他塑造的人物,如德萊卡拉和伊戈等難以忘懷。 11.阿瑟·魯賓斯坦(1889- ) 波蘭出生的美國鋼琴演奏家 1908年,這名21歲的波蘭鋼琴家債務纏身,飢腸轆轆。他感到孤獨,感到前途渺茫,除了一死他看不出還有什麼出路,他決定自盡。但該如何去死呢?他沒有槍,沒有毒藥,跳樓又不喜歡("我也許摔斷了手和腿,但仍沒死去"。),他最後選擇了上吊。他拿起一根睡袍的腰帶,將腰帶的一頭掛在房頂的一隻勾子上,另一頭套住自己的脖子,然後將腳下的椅子踢翻,由於腰帶過於陳舊,承受不住魯賓斯坦的重量而斷,摔在地板上的魯賓斯坦失聲大哭,過了很長一會兒他才爬起來,走到鋼琴前坐下,雙手放在鍵盤上,突然間,他按動鍵盤,在琴聲中傾訴了自己的悲哀。當他再次走到街上,發現整個世界變了。此後這名傑出的鋼琴家常向人提到這段經歷。他感到自己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無論是好是壞,應該無條件地去愛它。」 12.巴克明斯特·富勒(1895- ) 美國營造業者和建築設計師 1923年,年僅23歲的富勒流落在芝加哥的街頭,一籌莫展,他剛被老闆解雇,女兒去世的消息又給了他巨大的打擊。在絕望中,他想到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一天晚上,他走到密執安湖邊,準備投河自盡,當刺骨的寒風向他迎面襲來,洶湧的湖水在他腳下拍打時,他突然產生了新的想法,應理智地審視自己的處境,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對宇宙萬物的領悟和理解使自己產生了對萬能的上帝的崇拜。他還感到萬能的上帝給予自己的這種能力和理解目的就是要自己將此同世人分享。從此他決心為他人而活,不計較個人的生存。他說:"如果支配宇宙的上帝還需要我活的話,他就會讓我生存下去,他就會設法讓我完成自己的使命。"富勒確實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他不倦地向讀者聽眾提供詩歌,寓言,數學和哲學研究成就,科學創造,建築設計以及由他首創的球頂式建築。他成了當今全球最著名的人士之一。 13.阿卜杜爾·納賽爾(1918-1970) 埃及政治家 納賽爾6歲時就學《古蘭經》,從中他得知任何人違反教規都要下地獄,可他懂得一個人一生不可能不做出一次違反教規的事,他同時也知道根據古蘭經上說7歲前死去的孩子就不會下地獄。因此他感到立即自殺是唯一的辦法。納賽爾就和他的一個朋友一起偷了一塊封信用的蠟,他們以為蠟是毒的,吃下去準會死掉。他們就把偷來的蠟全部吞了下去,然後躺著等死。結果他們並沒有死掉,只是感到肚子疼痛,他們的偷竊行為和對古蘭經的歪曲理解遭到了大人們的嚴厲批評。 14.吉恩·蒂爾尼(1920- ) 美國演員 婚姻的失敗和第一個孩子的智力殘缺使這名出色的好萊塢演員在精神上接二連三地遭受打擊。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在3年時間裡她曾多次進出精神病醫院,接受包括電休克在內的各種治療。但醫生的治療無法撫平她心頭的傷痛。1958年春季的一天,在紐約,她爬上了她母親一套位於14層的公寓的窗台,她已心灰意冷,死亡對她來說也毫不可怕,但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她突然決定不往下跳。她事後說,因為想到自己跳下後,面孔和身軀會摔得血肉模糊,如同一隻摔破的雞蛋,讓行人看見實在很不體面。當警察趕來盤問她為何站在窗台上時,她說自己是在擦窗子。這次事件後,她又到堪薩斯托普卡市的一家醫院住了幾個月。今天當她向別人回憶起這件事時,敘述很清晰、語氣也很平靜,只是她已害怕站在高處,得了恐高症。 15.馬丁·路德·金(1929-1968) 美國民權領袖 幼年時的馬丁常常為自己或他人所做的錯事或想像中的錯事感到內疚。1941年的一天,年僅12歲的馬丁誤以為他哥哥無意中殺害了祖母,便從家中二樓的窗戶跳下,幸好沒受重傷。那一年年末他祖母去世時,馬丁又感到自己有罪,因為曾經有一個星期天,他沒聽祖母的話,偷偷地溜出去參加遊行。這一次他又從同一個窗台跳下,幸運的是他仍然沒有受傷。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