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山東半島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的另一個主要戰場,從1895年1月21日日軍在山東榮成灣登陸到2月17日日軍佔領威海衛,歷時近1個月,中經白馬河前哨戰、南幫炮台爭奪戰和劉公島保衛戰,最後以威海衛海軍基地的失陷和北洋海軍的覆沒而告結束。 日本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佔了旅順口北洋海軍基地之後,擴張野心更加膨脹,決心擴大侵略,完成大本營的預定目標——進軍山海關,直逼直隸平原,尋求與清軍進行主力決戰,威脅京、津,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為此,日本大本營制定了一個新的擴大侵略的作戰計劃——「山東半島作戰計劃」。 這個計劃是根據內閣總理大臣伊籐博文和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的建議制定的,目的是進攻山東半島,佔領威海衛,封鎖直隸灣,消滅北洋海軍。這樣,既可迫使清政府投降,又可避免列強為保護各自在華權益而對日本進行聯合干涉。為此,日本侵略者決定以大山巖指揮的第二軍第二師團及在國內的第六師團編成「山東作戰軍」,由海路運輸,在山東半島登陸。 1894平12月16日,日本大本營命令聯合艦隊擔任運送陸軍的護航任務。伊東祐亨接到命令後,於23日派軍艦到山東半島榮成灣一帶偵察登陸地點。 榮成灣是山東半島成山角西南方的一個海灣,西距威海衛67公里,灣口寬闊,能避強烈的西北風;灣為泥底,適於受錨;北岸有長約1000多米的沙地,汽艇可駛至離岸3米處,舢板可直接靠岸;沿岸丘陵起伏,適於掩護陸軍上岸。日軍遂選擇榮成灣內龍鬚島附近為登陸點,並計劃在1895年1月19、20、22日由大連分三批運送陸軍登陸。 1月18日,伊東祐亨根據作戰計劃,派出吉野、秋津洲、浪速3艘巡洋艦到登州游弋,並進行炮擊,製造日軍準備進攻登州的假象,掩護日軍在榮成灣登陸。同時,派高千穗艦到威海衛港外,監視北洋艦隊行動。19日中午,聯合艦隊主力護送第一批運送船19艘,滿載第二師團1.5萬人由大連出發,於20日中午到達榮成灣。由於灘多水淺,軍艦不能靠岸,運兵及輜重上岸均靠駁力,第一批陸軍登岸直到21日才結束。第二批運送船載第六師團1萬人於21日到達,22日登陸完畢。第三批運送船於23日到達,當天登陸完畢。日軍共約3.5萬人,馬3800匹。25日,大山巖到達榮成,設立山東作戰軍司令部,開始準備向威海衛進犯。 關於日軍在榮成灣登陸,準備進犯威海衛的消息,清政府事先雖未獲得準確情報,但已有所聞,即電告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山東巡撫李秉衡,要求「飭令各軍加意嚴防」。但二李並不認真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仍堅持其避戰保船的方針,命令北洋艦隊不許出戰。 1月25日,日軍主力在大山巖指揮下,從榮成出發,分南北兩路向威海衛進犯。 這時,駐守山東半島的清軍有40餘營,2萬多人。若能調遣得當,完全有可能阻止或延遲日軍的前進。但直接指揮山東防務的李秉衡,目光短淺,胸中無數,只派孫萬林等少數軍隊前往迎戰。 1月25日晚7時,日軍先頭部隊到達距威海衛25公里的白馬河東岸。駐守在河西岸的孫萬林軍趁敵軍立腳未穩,迅速發起攻擊,激戰兩小時,殲敵100多人,清軍只傷亡2人。 日軍不支,狼狽潰逃。後因閻德勝破壞作戰計劃,劉樹德也找借口率軍西去,只剩孫萬林孤軍作戰。不久,日軍大隊趕到,孫萬林寡不敵眾,不得不撤出陣地,向羊亭集退走。 白馬河前哨戰是中日陸軍在山東半島的首次接仗,也是日軍入侵山東半島後遭受的第一次打擊。這次戰鬥雖然只是清軍的一次小勝,但它創造了中日甲午戰爭中以少勝多的戰例,表明中國軍隊只要有正確的指揮,是可以打敗日本侵略者的。 白馬河戰役後,日軍長驅直入,繼續西犯。1月29日,日軍第二師團佔領溫泉湯,第六師團佔領九家□,開始對威海衛南幫炮台後路形成包圍。 1月30日拂曉,日軍首先進攻威海衛南岸的制高點摩天嶺。守衛在這裡的清軍僅一個營,在營官周家思指揮下,奮起抵抗,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港內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來遠等艦也駛至南岸助戰。日軍也亂放山炮應戰。日軍踩中清軍預先埋設的地雷,死傷枕藉。日軍在軍官的驅趕下繼續猛撲,守軍雖頑強抵抗,但因兵力太少,一營人全部壯烈犧牲。日軍雖然佔領了摩天嶺,但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左翼隊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也被來遠艦所發炮彈擊斃在摩天嶺炮台上。 日軍攻佔摩天嶺炮台後,用炮台的大炮掩護右翼隊向楊楓嶺進攻。楊楓嶺守軍一營,在副將陳萬清指揮下,抗擊數倍於己的敵人,自上午8時至11時,激戰3小時,打退了日軍多次衝鋒,予敵以重大殺傷。敵軍衝不上去,就集中炮火瘋狂轟擊。炮台周圍的樹木被擊中起火,彈藥庫也被擊中,炮台上烈焰升騰,守軍傷亡過半,被迫撤退,楊楓嶺炮台被攻陷。 當日軍右翼隊進攻南幫炮台時,左翼隊也向南幫陸路炮台南側的虎山發起進攻,企圖一舉攻克虎山,再向北推進,切斷南幫炮台清軍退路,配合右翼隊實行南北夾擊。駐守虎山的兩營清軍奮勇殺敵,炮兵也配合轟擊,使日軍傷亡慘重。後來,清軍由於指揮官劉樹德貪生怕死,棄軍逃跑而自行潰散,虎山失陷。日軍攻佔虎山後,向北推進到風林集,切斷了由南幫炮台撤下來的七八百名清軍的退路。在這緊急關頭,海軍提督丁汝昌親自指揮靖遠、鎮南等4艘炮艦駛到南岸楊家灘附近,用排炮向日軍轟擊,日軍不支,倉惶逃走。被圍清軍在陳萬清率領下突圍。 日軍攻下南幫陸路炮台後,立即對龍廟咀、鹿角咀、皂埠咀3座海岸炮台進行海陸夾攻。日軍首先進攻龍廟咀炮台,守台的40名清軍奮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日軍佔領龍廟咀炮台後,立即利用炮台上的大炮向鹿角咀炮台轟擊,炮台外的長牆被炮火摧毀,日軍從缺口蜂湧而上。炮台守軍沒有近射武器,無法抵抗,炮台被攻佔。日軍又利用從楊楓嶺、龍廟咀、鹿角咀等炮台上奪取的清軍大炮,輪番猛轟皂埠咀炮台。為使炮台上的6門15—28公分口徑的大炮不致被日軍用來威脅劉公島炮台和港內北洋艦隊,丁汝昌派魚雷艇載敢死隊前往炮台毀炮。 1月30日,日軍第二師團進攻鳳林集,被北洋艦隊的排炮轟退。 2月1日,日軍懾於北洋艦隊的炮火威力,不敢沿海岸線進攻威海衛城,而採取從西路迂迴的戰術。2日,日軍探知威海衛城內清軍已全部撤退,遂佔領該城,並分兵進攻北幫炮台。由於守將戴宗騫貪生怕死,6營守軍先後解散或潰散。丁汝昌只好下令炸毀藥庫。日軍不戰而佔領了北幫炮台。 威海衛南北海岸炮台既失,日軍便以全力進攻劉公島、日島炮台和港內的北洋艦隊。 面對日軍的海陸夾擊,北洋艦隊和劉公島、日島守軍,在丁汝昌的率領下,奮勇抵抗。雙方炮戰終日,日艦始終未能靠近港口。 2月4日和5日,伊東祐亨進行魚雷艇夜襲,擊沉北洋艦隊的定遠、來遠、威遠等艦,削弱了北洋艦隊的實力。 2月7日,日艦以單縱陣向劉公島、日島發動進攻。島上守軍奮勇還擊。這一天,守軍苦戰終日,雖然打退了日艦進攻,卻被迫放棄了日島炮台,損失了全部魚雷艇,形勢更加嚴峻了。 2月8日夜,日艦偷襲劉公島東口,用炸藥爆炸防材,使東口藩蘺盡撤,門戶洞開。在日軍圍攻日急,援軍絕望,軍心不穩的情況下,劉步蟾、丁汝昌、張文宣、楊用霖等先後服藥自殺。12日,美員浩威盜用丁汝昌名義致書向日本乞降。 17日上午,日軍正式佔領威海衛,將北洋艦隊的艦船俘獲,插上日本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山東半島之戰結束。 山東半島之戰的失敗,是清政府的腐敗和李鴻章推行「避戰保船」的消極防禦方針所造成的惡果,也是淮系、湘系等軍閥派系為保存實力,擴充地盤,彼此傾軋,見危不救的結果。 山東半島之戰的失敗,使京畿完全暴露在日軍的刀鋒下,直隸平原無險可守。同時,對清軍的士氣和清朝統治集團的心理影響也是巨大的。從此,妥協投降空氣更佔上風,清政府愈益喪失了抵抗的信心。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