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英聯軍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半島對德軍實施的一次大規模登陸戰役。1944年6月6日開始登陸,7月24日建立登陸場。7月25日開始轉入陸上進攻,8月25日佔領巴黎及塞納河沿線。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對於美英聯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1943年1月,美英卡薩布蘭卡最高級軍事會議,決定在法國北部實施登陸戰役,開闢第二戰場。當時,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開始轉入反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區遭到了挫敗;德軍隆美爾軍團在北非也受到了嚴重打擊。因此,整個世界戰局對美英聯軍在西線開闢第二戰場極為有利。但是,美英聯軍除組成聯合參謀部進行戰役的計劃外,對戰役的組織準備從未採取積極行動。 1944年初,德軍在東線開始全線潰退,蘇軍的反攻矛頭已指向柏林。這時美英才指定艾森豪威爾為戰役最高司令官,具體組織登陸戰役。因此,登陸戰役的實際組織準備時間約為6個月。 美英聯軍參戰兵力為:陸軍第二十一集團軍群,轄:美第一、英第二和加拿大第一等3個集團軍。另有美第三集團軍,登陸後與美第一集團軍合編為第十二集團軍群。共計39個師、10個裝甲旅、10個突擊隊(陸戰隊)。海軍由東部和西部兩個直接護航艦隊編成,共計大小艦隻5000餘艘。另有商船2000餘艘。空軍有美第八、第九集團軍,英第二集團軍,共計各型飛機12837架。 德軍參戰兵力為:陸軍B集團軍群43個師。另有G集團軍群17個師分佈在法國南部和西南部地區。海軍西線有各種艦隻300餘艘以及輔助船隻60餘艘。空軍第三集團軍,飛機約500架。 美英聯軍登陸作戰的任務是:在奧納河口至康坦丁半島的奎納維爾96公里正面上突擊上陸。突破後,首先在沙堡、克恩、巴猶、奎納維爾等地域建立統一的登陸場。爾後向縱深發展,取瑟堡和布列塔尼半島各海港,並在克恩東側建立飛機場網,為發展大規模的陸上進攻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德軍在東線遭到空前慘敗,寄一線希望於西線。德軍統帥部認為,美英軍在西線的登陸,可能迫使德軍崩潰,但也可能是使德軍轉敗為勝的絕好時機。如能將登陸部隊一舉殲滅,那麼,不僅美英軍在今後很長的時期內難以發起另一次登陸戰役,且使德軍有可能從西線抽調50個師到東線去抗擊蘇軍進攻。據此,德軍企圖在敵人掌握絕對制空權、制海權的條件下,迅速集中一切可能使用的兵力兵器於敵人可能登陸的主要方向,以便在敵軍一開始登陸,就立即發起決定性的反擊,一舉殲敵於水際灘頭。 整個登陸戰役經歷了突擊上陸(著陸)、鞏固與擴大登陸場、縱深作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突擊上陸 1944年6月1日,聯軍登陸部隊第一梯隊完成上船準備。3日拂曉,各突擊輸送大隊自各港口啟航,至懷特島南側海域會合,編成突擊艦隊,待命向登陸地區開進。4日晨,因天氣不斷惡化,最高戰役司令官宣佈突擊上陸日期由原定的5日推遲24小時,並召回已出海的艦隊。 5日晨,天氣仍未好轉,但為避免因一再推遲而喪失戰術上的突然性和影響軍隊士氣,最後決定登陸部隊在6月6日不利的天氣條件下突擊上陸。各突擊艦隊再度在懷特島南側海域集中,於中午12時,開始向預定目標地區開進。掃雷艦隊在突擊艦隊之前航行,開闢了10條航道。在整個航渡過程中,水面艦隊不間斷地得到戰鬥機群的掩護。 6日晨,美空降兵第八十二師和第一○一師突擊梯隊3個團分別在聖曼·伊格利斯地域之卡倫坦—瑟堡公路兩側和聖馬丁·特代拉維爾、聖馬利·杜蒙、聖高姆·杜蒙地域開始著陸。英突降兵第六師先遣突擊支隊分乘6架滑翔機在皮諾維爾附近地域降落。 5日至6日夜間,各突擊艦隊在塞納河灣距登陸海灘20—21公里的換乘海域展開,並於6日晨開始換乘。 當突擊輸送艦隊展開並換乘時,英空軍轟炸機1136架,開始輪番轟炸登陸地區的德軍10個炮兵陣地。美空軍第八、第九集團軍的轟炸航空兵集中以1500餘架轟炸機,分批對德軍海岸炮兵陣地和海岸防禦設施進行最後的航空火力準備。 登陸兵上陸之前,海上艦艇對上陸地區進行了艦炮火力準備。 6日6時30分,美第七軍步兵第四師第一梯隊,在「猶旦」海灘2公里寬的正面上突擊上陸。該地段德軍防禦薄弱,上陸順利,並初步建立了團的登陸場。當日,該師3個團全部上陸完畢,並與空降一○一師取得了聯繫,鞏固了正面4公里,縱深9公里的登陸場。美第五軍於6時34分,在「奧瑪哈」海灘突擊上陸。上陸後,遇到了德軍步兵第三五二師較大兵力的頑強抵抗,致使傷亡慘重,並被阻於海灘上,數小時內未獲進展。各師的預備隊遂提前上陸,與德軍展開了激烈戰鬥,最後,於當日奪佔了縱深1.6公里的立足點,在維葉維爾、考勤維爾之線轉入防禦,英軍第一梯隊也於6日建立了師登陸場。 聯軍經過6天的激戰,初步在80公里的正面上,建立了縱深約10—15公里的灘頭陣地,並同時輸送了32.6萬名士兵,5.4萬輛車和10.4萬噸物資上陸。 6月6日,聯軍在諾曼底海岸登陸,完全出乎德軍的意外,對德軍指揮和行動造成了極大混亂。德軍未能及時向裝甲預備隊下達向登陸場開進的命令,預備隊開進時又受到聯軍空軍阻撓,喪失了有利時機,組織不起來強有力的反擊。至6月12日,諾曼底德軍認為已無力奪回被佔領的海灘陣地,恢復原態勢時,就全面轉入防禦,限制聯軍擴大登陸場,以等待更多的預備隊反突擊。 6月6日至12日,德軍調來了7個師,加上原來在登陸場的5個師,共有12個師,比聯軍預先估計的還少8個師。 在這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德軍之所以遲遲未能調主力至諾曼底地區實施抗登陸作戰,其主要原因是未能真正判明聯軍的作戰意圖,也未能正確判明聯軍登陸作戰的主要方向。 第二階段:鞏固與擴大登陸場 聯軍的意圖是:攔腰切斷康坦丁半島,阻止德軍向瑟堡增援,爾後集中主力奪取瑟堡堅守卡朗湯,擊退德軍可能的反撲;奪取岡城,進一步擴大登陸場。 6月12日,美第七軍從聖曼伊格利斯地域向西發起進攻,並於17日前出到德律特海峽沿岸。爾後該軍以部分兵力向南面,而以其餘兵力向北發展進攻,於22日前出到瑟堡港區和市區的防禦外廓。23日,佔領了瑟堡東側8公里處的德軍飛機場及其附近的制高點。27日美軍攻佔了瑟堡,6月底肅清了康坦丁半島的德軍殘部。 6月26日,英、加軍向勞雷地區的德軍發動了進攻,以迂迴岡城。並迅速佔領了勞雷和奧登河上兩個橋頭陣地。德軍被迫將準備實施反突擊的四個裝甲師投入戰鬥,阻止了英、加軍的攻勢。 以後,美第一集團軍繼續擴大登陸場,向南推進了10—15公里,並佔領了交通樞紐聖羅。英第二集團軍這時主要是集中力量攻打岡城。7月8日,英軍以三個步兵師和三個裝甲旅的兵力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向岡城發起進攻,至9日,佔領了該城的西北部。7月18日,英、加軍以四個步兵師和三個裝甲師的兵力,在岡城以東展開了新的進攻。經三天激戰,向南推進了10公里,完全佔領岡城。 從6月6日到7月24日,聯軍完成了諾曼底登陸場的建立,佔領了正面寬100公里,縱深30至40公里的登陸場,基本上保障了為爾後展開陸上進攻而集聚兵力與物資的需要,已具備了向德國西北部大舉進攻的條件。 第三階段:縱深作戰 到7月底,聯軍在諾曼底登陸場已集中了四個集團軍共39個師。聯軍計劃,英、加軍隊在岡城西南牽制德軍,而美軍則在聖羅城以西地區向南實施主要突擊,並向阿夫朗含和勒恩發展進攻,佔領布裡塔尼半島。爾後,回師東進,經勒芒、阿朗松,將德軍驅向塞納河,佔領德國西北部。 美第一集團軍第七軍在長達8公里的地段上突破了德軍防禦,並向南推進了60公里。7月31日,前出到西冷河地區。 8月1日,美第三集團軍在這一地區投入交戰。此時,聯軍編成了兩個集團軍群,即:美軍一、三集團軍編成第十二集團軍群,英第一集團軍、加第一集團軍編成第二十一集團軍群。 當美第三集團軍向南發展時,德軍已得到由加萊方向調來的步兵師的加強,抽出了四個裝甲師,於8月6日自維爾、莫日丹向艾弗蘭齊斯發動反突擊,企圖切斷美第三集團軍補給線,遭到美軍的抵抗,迫使德軍放棄了反突擊。美第三集團軍第15軍根據改變了的計劃發展進攻,8月6日攻佔拉伐耳城,9日佔領勒芒,從而使德軍第七集團軍的左翼和後方受到威脅。與此同時,第八軍也攻佔了除聖馬洛、布勒斯特等港口以外的整個布裡塔尼半島。英第二集團軍、加第一集團軍於8月6日佔領平松山,威脅德軍右翼。此時,聯軍仍決定將德軍合圍在法累茲城以西地域。美軍第十五軍從勒芒發起進攻,於13日佔領了阿爾讓湯;加第二軍向法累茲方向進攻,進展遲緩,未能在同一時間與美軍第十五軍合圍。位於合圍圈內的德軍,大部跳出聯軍的合圍圈,向塞納河方向退卻。至8月19日,聯軍完成對法累茲的合圍,在合圍圈內殲滅德軍6萬餘人。 殲滅法累茲德軍後,聯軍各集團軍即向塞納河方向追擊。 8月25日佔領巴黎。聯軍經過一個月(7月25日—8月25日)作戰,基本佔領了德國的整個西北部。 整個登陸戰役,美英聯軍是在掌握絕對制空、制海權的條件下實施的。美英聯軍投入地面部隊約150萬人。在登陸兵突擊上陸前4—5小時,美英聯軍使用了三個空降師在諾曼底縱深空降,開創了大規模空降的先例。此次戰役美、英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對美英聯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以及決定歐洲戰後形勢,起了重大作用;為組織和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 一鳴掃瞄,雪兒校對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