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等待是一件可怕的事,特別是在一切都速戰速決的七十年代,“等待”几乎是等于“失去”。我開始怀疑,真正愿意到自己身邊來的東西其實是不需要等的,即使情形逼使一個人要等,也不應該等過了合理的時期。等待是一個戴了希望面具的詛咒。 很多人都受過求職后等待雇方答复的焦躁滋味,習慣上,雇主接見過候選人之后,都會請你回家等候公司复信。在候選人多的時候,雇主的确需要在接見過很多人之后方可以作取舍,但是在求職者少的時候,如果雇主仍叫你回家等待复信,那么你便知道自己多半是落選了。 我覺得,如果雇主在接見求職者后,已經心里有數用不用他,那么干脆馬上明言好了,如果決定不用,便當場告訴求職者,雖然有點尷尬,但是倒省了對方等待的時間和精神上的負擔。如果不管好歹地要人家等上一兩個星期,而且又不是有意錄用人家,那不但是不為別人設想,甚至會阻礙了人家去接受另外一個就職的机會。 一件你想要的東西,如果你馬上知道得不到,即使難過,你也可以立下心腸放棄那樣東西去爭取另外一樣,誰知道另外一樣東西不會更好?最不幸的就是,你爭取一樣東西,一時似乎得到,一時又似乎快要失掉,在似乎要失掉的時候卻又再得到,似乎得到了又像要失去,如此反反复复,結果仍是失去,日子蹉跎了,得到的卻是空空雙手。 有時一個人在某一种環境中過得不稱心,心里想:如果再坏下去,我便离開這個環境了,如果有好轉,我便等一等看看。不錯情形是好轉了一點,但是剛好了那么的一點點,卻又變坏了,只是坏又坏不到极端,中間又會好轉一點,到你的希望升起的時候,情形又開始坏了,如此好好坏坏地交替,結果還不是不滿意?很多人就是在好好坏坏的希望中,斷送了一生。 誰沒有希望?誰不會在稍有希望時等待一下?但是長期在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之中等待,到了覺得灰心的時候自己已經沒有可能從新來過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