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常常希望香港能有一道美麗的橋,跨越維多利亞海灣,但是据說因為台風問題,香港不能建橋。也許香港是一個只能摩登而不能优雅的地方,香港給人美麗的感覺,完全因為她是個半島的地理環境使然,人們加上去的建設完全沒有給她幫助。 香港的人過于實際,老是建筑那些實用面積最大的四方房子,永遠是一個四方匣子几百個四方窗子,即使是私人別墅,大部分也逃不了這种方塊感。像香港這种天然環境,气勢磅礡是沒有份儿,但是清秀卻是已經有的本質,這儿應該有曲徑通幽,有小橋流水,有玲瓏幽靜的雅舍,中間有几座兩旁种滿樹的私家路迂回通往的深院大宅,才算利用了山川的靈气,只可惜香港是純粹實用式的,只能有海底隧道而不能有橋。 我自己最心愛的橋是架在三藩市与混侖之間那一道長長的“港灣橋”。也許我應該說我只愛它的上半層,因為這條大橋有上下兩層,上層露天,是由渥侖往三藩市的車輛用的,這橋斜直上,在云霧多的時候,有一种上天堂的感覺,詩意之极,下半層卻是夾在上層的橋底与下面的鋼板之間,气悶之极。 這條長橋是淺灰色的,和天空很調和,長年到晚,都有油漆匠在把橋從這端漆到那一端,這端漆好的時候那端又舊了,可見這橋的确長。 舉世聞名的金門橋,除了自殺方便之外,我不覺得它有什么好處,泥紅的顏色,加上直硬硬的橋身,沒有半點美麗。我每次見到彎彎的橋洞便喜不自禁,只是在二十世紀,再沒有那樣的橋了。西湖有,威尼斯有,巴黎也有,看見那些古老的橋,我便羡慕古人的閒情逸致,像連貫巴黎左右岸那些短短的橋,也雕上了那些精細的裝飾,在那些橋上走,是一种享受,不是一种需要。也許現代人在物質上的需要太多,所以便變得什么也粗制濫造,只能“擁有”更多,而不能享受更多吧?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