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惊鴻照影來。 ——陸游 那一天,早已過去。她知道得非常清楚,那一天,是早已過去了。但是,在她又披著大衣,蹇蹇于寒夜的街頭,望著月光下跨水而臥的那條長橋時,依稀彷佛,那一天似乎又在眼前了。 穿過這條街,走上那條堤,寒風扑面而來,掀起了大衣的下擺,卷起了圍巾的一角,拂起了披肩的長發……披肩的長發,披肩的長發,披肩的長發……那時是短短的頭發,風一來,就零亂的垂在耳際額前,倚著那橋欄,他說:“我喜歡長頭發,不要有那么多波浪。” 長頭發,不要有那么多波浪!像現在這樣嗎?她站定,吸一口气,領會著風的壓力。風掠過河面吹來,帶著水的气息,清涼、幽冷。從面頰的邊緣上滑過去,從發絲上溜過去,從衣角上向后拉扯……這是風,春天的風。“春風不解吹愁去,春夜偏能惹恨長。”誰的詩句?忘了。想一想吧,專心思想可以“忘我”,這方法曾屢試不爽。可是,現在不行,當眼前有這道橋的時候,“我”是擺脫不掉的。走向前几步,橋上的燈光在水中動蕩,和那一天一樣。橋上冷清清的,兩三個行人,把頭縮在大衣領子里,似乎有無形的力量在后面追赶似的向前匆匆而行,這,也和那一天一樣。風在橋上肆無忌憚的穿梭,逼得人無法呼吸,這也和那一天一樣。站在橋頭,燈光一連串的向前延伸,而橋的這頭卻望不見彼端——還是和那一天一樣。而——那一天,卻早已過去。 是個乏味的宴會里,主人自恃是個藝術的欣賞者,卻分不清印象派和抽象畫,可以胡亂的把一張看不懂的畫歸之于野獸派,然后打几聲哈哈,表示他的內行。在座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附庸風雅之流,由梵谷、高更、談到畢卡索,那么多談不完的資料,她坐著,可以不用插嘴,因為根本沒有插嘴的余地。在大家熱烈的討論中,在此起彼伏的笑聲里,她默默的微笑著,靜靜的体會著自己的無聊和落寞。然后,他來了,對主人微微的彎了彎腰: “對不起,有點要事,來晚了。” 主人站起身,對她介紹說: “見過沒有?這是羅。”然后轉向她說:“這就是趙。” 那么簡單的介紹,但她知道羅,望著他,她不自禁的對自己笑。羅,這就是他?大家稱他為藝術的鑒賞家,但她認為他只是個畫商,一個精明能干而有眼光的畫商。可是,這人与她想像中不同,在他的眉宇間,她找不到那种商人的市儈气息。而四目相投之下,她竟微微一震,這眼光慧黠而深沉。“慧黠”与“深沉”,是兩种迥然不同的特性,頭一次,她竟發現一個人的眼睛中能同時包含這兩种矛盾的特質。她不再微笑,深深的凝視著這張臉龐,有些眩惑。他對她舉起杯子,嘴邊帶著個含蓄的笑,眼光在她的臉上探索發掘,然后說:“你的人和你的畫一樣。” 沒有恭維?沒有贊美?沒有更多的批評?但,夠了。一剎那間,她不再覺得無聊,席間的空气變了,“落寞”悄悄的從門邊溜去。她也舉起了杯子,慢慢的送到嘴邊啜了一口,咽下的不是酒,是他的眼光——那了解的、激賞的,和她一樣有著的眩惑的眼光。偌大的房間內,沒有其他的人了,沒有其他的聲音了,一种奇异的、懶洋洋的醉意在她体內擴散開來……她又忍不住要微笑,對她自己,也對他。他們是同一种類,她明白了。但他們也不是同一种類,她也明白了。 宴會持續到深夜,賓主盡歡?或者。最低限度,她知道主人是得意万分,他已主持了一次成功的藝術界的聚會。客人們也都酒足飯飽,得其所哉。她呢?當她向主人告辭的時候,可以清楚的感到自己那种恍惚的喜悅之情,尤其,在主人自作主張的說:“羅,你能不能送送趙?” 她望著羅,后者也凝視著她。喜悅在她的血管中緩緩的流動——難以解釋的情感,几乎是不可能的。她從沒有料到會有任何奇跡般的感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因為她在情感上是個太膽怯的動物。可是,這种一瞬間所產生的喜悅,竟使她神智迷惘。本能的,她心中升起一股反叛的逃避的念頭,轉開了頭,避免再和他的眼光接触,她心底有個小聲音在低低的說:“不過是個藝術商人而已。” 這句話能武裝自己的感情嗎?她不知道。但,當他們并肩踏上寒夜的街頭,迎著冷冷的風和涼涼的夜,她又一次覺得內心的激蕩。他的目光在她的臉上流連,不大膽,也不畏縮,似親切,又似疏遠。走了一段,他才問: “能在此地停留几天?” “三天。”他不再說話,沿著人行道,他們向前緩慢的踱著步子,霓虹燈在地上投下許多變幻的光影。紅的、綠的、黃的、藍的……數不清的顏色。他說: “我最喜歡三种顏色,白的、黑的、和紅的。” “最強烈的三种顏色,”她笑了。“是一張刺激的畫。” “大概不會是張好畫。”他也笑了。 “看你怎么用筆,怎么布局。不過,總之會是張熱鬧的畫,不會太冷。”“你喜歡用冷的顏色,是嗎?冷冷的顏色,淡淡的筆触,畫出濃濃的情味。”她凝視他,微蹙的眉峰下是對了解一切的眼睛,除了了解之外,還有點什么強烈的東西,正靜靜的向她射來。她一凜,本能的想防御,但卻心慌意亂。可是在他長久的注視下,逐漸的,那份慌亂的感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份難以描述的宁靜与和平,喜悅又在血管中流動,和喜悅同時而來的,還有一份淡淡的被了解的酸楚。 “看你的畫,”他說:“可以看出一部份的你,你總像在逃避什么,你怕被傷害嗎?” “是——的。”她有些猶豫,卻終于說出了:“我的‘触角’太多,隨時碰到阻礙,就會縮回去。” “触角?”“是的,感情的触角,有最敏銳的反應。” “于是,就逃避嗎?”“經常如此。”他站住,他們停在一個十字街口,汽車已經稀少,紅綠燈孤零零的立在寒風穿梭的街頭。 “我從不逃避任何東西。”他說。 她知道,她也了解,她見他的第一眼就知道了。所以,他們是同一种類,因為都有過多的夢想,和太丰富的情感,以至于不屬于這個世界。但又不是同一种類,因為他們采取了兩种態度來對付這世界,她是遁避它,而他是面對它。在他眉尖眼底,她可以看出他的堅毅倔強。“他不會失敗,”她朦朧的想著:“他太強,太堅定,也——太危險。” 危險!她想著,感情上的紅燈已經豎起來了,遁避的念頭又迅速來臨。“噢,不早了,我要叫車回去。”她抗拒什么阻力似的說,覺得這話似乎不出于自己的口中。冷冷的街頭,卻有太多誘人停留的力量。他望了她一會儿,沒有多說什么,揮手叫住了一輛出租汽車。車上,兩人都出奇的沉默,她在体味著這神奇的相遇,他呢?她不知他在想什么,但那凝思著的眼睛和恍惚的神態令她心動。忽然間,她覺得滿腹溫情而愴然欲淚。車停了,她机械化的跨下車,他從車內伸出頭來說: “明天早上來看你!”“我——”想拒絕,但,已來不及說出口,車子絕塵而去,留給她的是朦朧如夢的情緒……三分喜悅,兩分迷惘,更加上一分激情。于是,第二天來臨了,他們到了海濱。 海邊,沒有沙灘,卻是大片的岩石,嵯峨聳立,高接入云。她仰首看天,灰蒙蒙的天像一張大网,混混沌沌的連海、岩石、她,和他籠罩在里面。她深吸了口气,用圍巾束起了被海風任意吹拂的亂發,對他微微一笑。 “真喜歡看到你笑。”“是嗎?”她問:“我不常笑嗎?” “有時笑,笑得像夢,不像真的。”他搜尋她的眼睛,看進她的眼底:“大多數時候,你像是有流不完的眼淚。” “噢——”她拉長聲音“噢”了一聲,迅速的把眼光調開,因為莫名其妙的眼淚已經快來了。“別再多說,”她心中在喊:“你已經說得太多了!”是的,說得太多了,被人了解比了解別人可怕!這人已洞穿了你! 海浪拍擊著岩石,涌上來又落下去,翻滾著卷起數不清的白色泡沫。茫茫云天,無盡止的延伸,和無垠的海相吻合。她站在岩石上,迎著風,竭盡目力之所及,望著海天遙接的地方,幽幽的說:“真奇怪,我會選擇這個時間到海邊來!”收回眼光,她迷惑的望著他:“為什么?我和你才認識一天,為什么會跟你到海邊來?”“一天?”他反問,深黑的眼睛盯著她:“只有一天嗎?不,我認識你已經很久很久了,否則,昨天我不會參加那個宴會,只因為宴會中有你!你比我想像中更美好。” “很單純嗎?”“不,很复雜,很奇异。” 別再說!她凝視著他,為什么他不是個單純的商人?為什么他有那么高的穎悟力?為什么他能看穿她?“很复雜,很奇异,”這不是她,是他。夢与現實的混合品,不是嗎?他有夢想,卻能在現實中作戰,朋友們說他是藝術界的“商人,收集家,和鑒賞家。”他擊敗他的反對者,屹立得像一座搖不動的山。那樣堅強,而又那樣細致,細致到能了解她心底的纖維,這是怎樣一個男人?“很复雜,很奇异,”是她?還是他? “哦,看!一個小女孩!” 他指給她看海邊佇立著的一個女孩子,他們向她走過去,走近了,才發現女孩面前陳列著形形色色的珊瑚和貝殼,正等著游人收買。而偌大的海濱,他們是僅有的兩個游人。 她從一大籃小貝殼中取出一粒,問: “多少錢?”“一角錢一個。”小女孩的鼻尖凍得紅紅的,不住的吸著冷气。“買你一個。”她在手提包里找尋一角錢。 “我這里有。”他從口袋里拿出一個五角錢的輔幣,遞給小女孩。“五角錢五個。”女孩子實事求是,又捧上了四個。 “噢,”她笑了,忽然覺得很開心:“另外四角錢送給你,我只要這一個!”握著那小貝殼,她拉著他走開,高興得像個孩子,尤其當那女孩捧著四個貝殼,目瞪口呆的望著她的時候,她几乎想大笑了。走到水邊,她攤開手掌,那貝殼躺在她的掌心中,光洁細潤。米色的殼面上有著金黃色的徊紋,細細的,環繞在貝殼的背脊上,找不著起點,也找不著終點。在陽光下,它微微反射著光亮,像一顆閃熠的小星星。 “你送我的,”她笑著說,彷佛是粒鑽石,或比鑽石更好的無价之寶,“小小的貝殼!”她說。 “盛著什么?”他問。“一個小小的夢。”他合攏她的手指,讓她握緊那枚貝殼:“握牢吧,別讓夢飛走了。”“它飛不走,”她說,笑意更深:“它藏在貝殼的里面,永遠屬于我。”“你傻得像個小娃娃!” 她笑了,笑得那么高興,那么開心,似乎再沒有更高興的事了。他也跟著笑,笑開了天,也笑開了地。然后,她收住了笑,愣愣的望著他,他也望著她。好半天,她垂下了頭,看著腳下的岩石說:“好久沒有這樣開心過了。” “希望你永遠這么開心。” 她抬起頭,又迷惘的笑笑,沿著岩石的岸邊向前走,他走在她的身邊。風吹起了她的圍巾,拂在他的臉上。在一塊突起的峭壁前,她站住了,峭壁的石縫里開著一朵小花,她伸手去采擷,他也同時伸出手去,他們的手在到達花朵之前相遇,他握住了她,微一用力,她的身子倒進了他的怀里,他找尋著她的嘴唇。“不。”她輕聲的、虛弱的說。 “或者你會說我庸俗。”他的胳膊繞住她,強而有力。“但是,我愿用一生的幸福,換你的一吻。” “不,不,不。”她一連串的說,一聲比一聲低微。他的力量支配著她,那對熱烈的眼睛具有燒灼般的力量,她感到自己在他的注視下逐漸的癱軟融化。然后,他的頭俯了下來,云和天在她閉攏的眼帘前消失,岩石在她腳下浮動……一段旋乾轉坤,天翻地覆的時刻。再張開眼睛,他的眼珠正深深的望著她,那里面已沒有慧黠,只有令人震撼的深情。 “你使我情不自已,”他喃喃的說:“你是個詩、畫,和夢的混合品,勾動起人靈魂深處最美的情操。” “但是,這是不該發生的。”她掙扎著說。 “不過,已經發生了,是不是?昨晚,當我們一見面的時候,就已經發生了,不是嗎?” “或者是,但,依舊是不應該發生。” “你不是世俗的女孩子,為什么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定該与不該?”“世俗不會因為我們活著而不存在。”她凄涼的說:“請告訴我,你愛你的太太嗎?” “是的,”他點點頭,放開了她。“你說得對,世俗不會因我們活著而不存在,但是,面對著你,卻無法想得到世俗。” “反正,一切會結束,”她用手撥弄著峭壁上的小花,低徊的說:“明天是最后一天,于是,我將回到我的金絲籠里,這一段,只是生命里的外一章,留下的是回憶。人,有回憶總比沒有好,是嗎?然后就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的金絲籠,”他咬咬嘴唇,眉毛輕蹙了一下。“一定是個精巧而安宁的所在,是嗎?” 她貼著峭壁而立,面對著大海,一陣風吹來,她衣袂翻飛,巾角飄揚。微微仰起頭,她惻然而笑,輕輕的念: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胜寒……”她停住了搖搖頭,笑笑:“好了,我們該走了。” 是的,該走了,太陽正在海面沉落。許多時候,時間是停駐的,許多時候,它又快如閃電般消失。假若人有能力控制時間,需要它停駐時它就不走,需要它消失時它就飛躍過去,那么,這會是怎樣一個世界?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 他們在黃昏里漫步,風刺刺地刮著人臉,冰涼的手握緊著冰涼的手,但心頭始終是暖暖的。她平時走不了十分鐘,就會感到疲憊,今天走了那么多路,仍然了無倦容。如果他愿意走到天涯海角的盡頭,她想她也一定會陪他走去的。 他們終于在一家小飯館歇住了腳。他叫來了烤肉火鍋,桌子中間那個炭爐子,雖然有一股淡淡的煤煙,但那跳躍的火舌,美麗极了,也溫暖极了。她覺得比在豪華而古板的大餐廳有意義得多。抬起頭來,她接触到他關怀而黯然的眼光,不由自主的,她對他微微一笑。奇怪,在這一刻她倒并不覺得傷感,三天!已經夠充實,她從不愿對任何東西過分苛求,有這樣的三天,有這奇跡般的一份感情的收獲,亦复何求? “再吃一點?”他問。她搖搖頭,微笑著繼續凝視他。他們都沒有喝過酒,但醉意卻在席間流轉。“那么,走吧!”走出了那家飯館,穿過了熱鬧的街頭,順著腳步,來到的是淡水河邊。“橋!”他說。橋,跨水而臥,一盞盞的燈把橋串成一串,那么長,從這頭看不到那頭。夜霧蒙蒙下,橋影在水面搖晃,像出于幻境般,帶著不可思議的誘惑力。 “到橋上走走嗎?”他問。 沒有回答,她跟著他走上了橋,倚著欄杆,橋下有雙影并立。轉過頭來,她望著他,四目相接,都默默無言。她又微笑了;他們雖并立在橋上,事實上卻被隔在橋的兩端,被橋所溝通的,是幻夢,被橋所隔斷的,是真實。 “想什么?”他問。“什么都不想。”“可能嗎?我從不相信人的思想會停頓。” “有時也會停頓。”“什么時候?”“當你不能再想的時候。” 他笑了,凝視她。“好答案,相信你求學的時候,是個頑皮的學生!” 她也笑了。他注視了她許久,斂住了笑,握住她的手,向前面緩緩走去。“和你在一起,彷佛吃酸梅。”他說。 “怎么?”“又甜又酸!”走過了一根根的橋柱,越過了一盞盞的燈影,橋的那一頭漸漸清晰,繼續走下去,終于走過了最后的一根橋柱,她抬起頭來,望著他,幽幽一歎,不胜惋惜似的說: “我以為這橋很長,沒料到卻這么短!” “再走回去?”“好。”掉回頭,再向橋的那一端走去。 “希望永遠在這橋上走來走去,”她微笑著說:“橋的兩端是現實,橋上不是。走過了橋,就必須有落定的地方,在橋上,卻可以永不落定。”“但是,你一定要通過橋,你不能在橋上停留。” 她歎息,又習慣性的對自己微笑。 “我發現了,當你無可奈何的時候,你就微笑。” “你已經發現得太多,”她望著黑黝黝的水面:“你三天中所發現的,比和我生活了一生的人更多。” 他的手攬住了她的腰,倚著欄杆,他們站住了,凝視著河水。他用手指卷起了她的一綹頭發。“我喜歡長頭發,不要有那么多波浪。” “我為你留起來,”她笑著:“等我的頭發留長的時候,你在何方?恐怕你永遠看不到長頭發的我,但是,我仍然要為你留起來。”他靜靜的望著她,夜色里,他眼中的火焰在跳動,這使她的心髒收縮,絞緊。月色淡淡的涂在河面,涂在橋欄杆上,涂在他和她的身上。河水輕緩的流著,淙淙的水聲流走了夜,流走了時間。風越來越大,鑽進她的衣服,那件寬寬的大衣被風鼓動得像鳥類的雙翼。鳥類的雙翼,假若真能變成鳥類,高興飛到那里就到那里,高興停下就停下,那又有多好! 夜深了,月亮偏西,她挽住他。 “走吧!”一會儿,“橋”就被拋在身后了。 “重回到人的世界。”她說,望著街燈聳立的街頭,寒風在徘徊著,霓虹燈都已熄滅。“明天,你將不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你。”她看了他一眼,靠緊著他,輕聲念:“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染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她又笑了。“燈火已黃昏!豈止是燈火黃昏,現在已經是燈火闌珊了!”确實已經是燈火闌珊了,街上已沒有行人,夜風正在加強著威力。他們相對凝視,他的臉那么模糊,在她的淚霧中蕩漾。他的手緊握了她,低低的說: “是三天,也是永恒!” 是三天,也是永恒?不,三天僅僅是三天,不會變成永恒!當她又獨自來到這橋頭時,她就更能肯定這一點。二天內擁有的是“情”,永恒的只是“怀念”。三天的甜蜜,永恒的苦楚,這之中有太大的差异,她宁愿要那三天,卻不愿要這永恒!走過了堤,跨上了橋,她緩緩的走去,身邊少了一個人影,整個橋都如此空蕩!倚著橋欄,她不敢看橋下孤獨的影子。寒風蕭瑟,夜露侵衣,她拂著頭發,是的,頭發已留長了,他在何方?他在何方?他在何方?她知道。總之,他在這個城市里,一棟小巧精致的房子中。當她凝視著河水,她几乎可以在河面的波紋里,看出他目前的情況:小小的房間,挂滿牆頭的書畫,拉得很嚴密的紫紅色的窗帘,四壁的書櫥……還有,一盆燒得旺旺的爐火,他,就坐在火邊,捧著一本愛看的書。爐火照紅了他的臉,也照紅了環繞在他身邊的、他的妻子和孩子的臉。她收回了眼光,不想再看。寒風扑面吹來,她打了一個寒噤,真冷!爐火,書房,他,都距离她太遠太遠了,她擁有的,只是橋上的夜風,和永恒的思念! 离開了橋欄杆,她試著向橋的那一端走去。朦朧中,她記起一闋詞: “天涯流落思無窮, 既相逢,又匆匆, 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 為問東風余几許? 春縱在,与誰同?” 春縱在,与誰同?她直視著前方,一步步的向前走去。她的手在大衣口袋中碰到一樣堅硬的小東西,拿出來,是那粒小小的貝殼,小小的貝殼,盛著一個小小的夢!她擁緊了貝殼,怕那個可怜的“小夢”會飛走了。 橋,那么長,她不相信自己能走到那一端。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