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吃過蛋糕,季力与吳彤下廚做壽面——“很容易,我教你,原理同做意大利面粉一樣”,他如此指點愛妻。 將來無論由誰來統治這一班不中中西身分曖味的人,相信都會頭痛。 季庄坐下來,拾起老祖母用過的扇子,現在這屋子,以她為大了。 張學人過來蹲在她身邊,這家伙在八成机會會成為她的女婿,季庄看女儿面上,倒也不敢待慢。 只得得他輕輕說:“我父母下星期來香港渡假。” 季庄心一動。 “屆時我想請伯父伯母一起吃頓飯。” 季庄即時覺得十分有面子,便點頭說:“是該見個面了,令尊令堂住哪儿呢?” “親戚家。”學人笑笑。 季庄看他一眼,“不同你住嗎?我一直有個感覺,你家好似挺大,不然不會一直縱恿之之搬出去。” 張學人劇一聲漲紅了臉。 季庄拿扇子拍他一下,“你訂好日子早些通知我們。” 學人如蒙大赦,“是,是。” 之之過來把他救出去。 女婿是嬌客,童話說不得。 陳開友走近問:“是不是求婚?” 季庄點點頭,“快了” 陳開友吁出一口气,“最要緊名正言順,我女儿不同居不私奔。” 季庄瞪他一眼,“說得好難听。” 陳開友播搔頭皮,“我不反對別人家女儿這么做,也不會用有色眼鏡看人家,但一到自己身上,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平日我們都說同性戀是個人自由,倘若陳知忽然動作娘娘腔,只怕我先精神崩潰。” “神經病!” “雙重標准一向很恐怖,叫人家子女勇敢地沖上去接受炮彈坦克車洗禮的有志人士,可能不准他親生儿燒炮竹,危險呀。” 季庄不語,是有這种人的,為數不算少,一早躲到英美德法澳,然后口口聲聲嫌香港人不夠勇敢,教香港的年輕人“起來,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要做主人拚死在疆場,我們要引發地下埋藏的炸藥,天翻地動,挺起心胸,沖沖沖”…… 季庄真想對他們說:“這樣吧,您老帶著令公子令千金先沖上去以身作則,咱們殿后,看看清形才跟上來。” 她最怕陳知中這种毒,受這种煽動。 近日見他漸漸恢复理智,辨別是非,看清黑白,季庄才安下一顆心。 季庄說過:“要動大家動,您老也別想躲在干地里隔江觀火,推倒油瓶不扶,興波作浪,唯恐天下不亂。” 當下只得到陳開友說:“我的女儿一定要正式結婚。”咬牙切齒,斬釘截鐵。 之之是幸福女,父親并不是大人物,這不重要,陳開友愛他女儿,愿意一生一世保護她。 同樣地,丈夫亦不必是個大人物,只需愛護配偶即可。 季庄因笑問:“我的生日禮物呢?” 陳開友攤攤手答:“這間屋子便是我們送給我們所有人的大禮。” 可見什么事都得靠自己。 季庄覺得沒有一項成就開心得過官已雙手創下的成就,原來古老日記本子在頁末刊登贈送的格言是真的。 季庄不禁啞然失笑。 那時之之叫:“媽媽,奶奶的長途電話找你,有急事。” 遙遠控制。 季庄連忙過去應付老奶奶。 陳老太一開口就問。“家里那么熱鬧慶祝什么?”頗有爐意。 “沒有什么,吃頓飯而且。” “季庄,我那皮膚敏感又發作了。” 哎呀,一時忽忙,忘記替婆婆買藥膏。 “快讓開怀帶你去看醫生。” “醫生的藥不管用,晚上痒得睡不著,整個背脊都快爛了,季庄,你替我寄藥來。” “我明天一早去寄,你且忍一忍。” 老太太停一停,“你們都好嗎?” “我們好,爸爸呢?” 這時電話中傳來陳開怀的聲音,她催促道:“媽,長話短說,費用昂貴。” 季庄愕然。 國際直撥長途電話是全世界最經濟實惠的服務,克勤克儉如季庄都認為物有所值,小姑這樣節約,未免過分,老太太只怕不服气。 季庄立刻說:“媽,你挂上電話,我們撥過來好了。” 陳老太這才歎口气,“不用,你把藥寄來即可。” 季庄呆半晌,老人家真落了難了。 第二天一早,季庄站在國貨公司門口等店員開舖做生意,她搶到醫藥部買了數支陳老太慣用的皮膚軟膏,即時包裝好了,跑到地下鐵路站,用航空速遞寄出去。 頭尾不過四十分鐘,估計老太太可在二十四小時之后收到藥物。 季庄挺起胸仰起頭驕傲地走出馬路,嘿,盡管五癆七傷了,香港還是效率一流,胜不知几許歐美先進都會。 那天晚上,季庄撥電話到溫哥華,著各人輪流与老先生老太太說了一會子話。 見是別人付帳,陳開怀也不介意同季庄抱怨:“來了三天便想家,”指她老母,“逼我開車到唐人街買豆漿,又一天換三輪內衣,沐兩次浴。” 季庄不便插嘴,只是陪笑。 這便是為人嫂子難做之處。 事后之之說:“奶奶會回來的。” 大家都認為陳立的推測合情合理,并不過分。 二樓仍住父母親,三樓變成舅舅舅母的天地,祖父母倘若回來,陳之就沒有地方住了。 父母親臥室旁有間小小書齋,堆滿雜物,或許可加利用。 祖屋彈性丰富,眼看沒有轉變余地了,挪一挪,將就一下,這里騰一騰,那里前一動,又解決難題。 之之想到的事,她母親也想到了。 過兩天,季庄又喚師傅來粉刷。 那位年輕的油漆工人老气橫秋地說。“裝修工夫最好一塊儿做,比較省事。” 廢話。 這次比較省事,把家具拖到房中央,白白牆壁便是。 祖父母雖退股遷冊,大部份身外物仍然留在此地,季庄大膽妄為,該扔的扔,該送的送,好好的清理一番,完成大掃除壯舉。 之之問:“他們回來會不會嘮叨?” 知彼知己,百戰百胜,季庄有十成把握:“他們這次若當真回來,相信不會再有异議。” 一來一去,勞民傷財,气焰盡去,哪里還有余力嚕蘇。 正在忙,張學人的父母大駕光臨,抵達香港。 之之跺腳,“我一件合式的衣服都沒有。” “澳洲人衣著挺朴素,”季庄勸道:“你太夸張,人家反而覺得你膚淺炫耀。” 陳開友也勸,“人家來看未來媳婦,不是來看時裝。” 之之緊張得哭。 又替哥哥挑衣服,陳知那理這些,他一向別有怀抱。 他問妹妹:“我不去那盛宴可不可以?” “我同你拼命!人家會以為我們兄妹不相愛。” “我連西裝都沒有。”陳知告苦。 “學人身材同你差不多,我讓他借給你。” 陳知笑了。 港人几乎十惡不赦,曾几何時,又開始為穿什么吃什么煩惱。 之之想起來說:“那班人好久沒來找你,你們在外邊聚會結党?” 陳知沉默一會儿,“之之,我的事,你都知道。” 之之受寵若惊,她知道的實在不多,既然兄弟給她這個榮幸,她卻之不恭。 “之之。我想退出聯會。” “嗄,”之之大吃一惊,“你想洗脫會籍?” “之之,我可不是黑社會。”陳知提高聲音。 “陳知,這問題完全見仁見智,你的敵人看法統共不同,打個譬喻:陳知看陳之,當然是可愛的陳家偏怜女,在我對頭眼中,可能是臭八婆一名。你活躍的所作所為,可能早已為人記錄在案。” “一百万人游行,怎么記錄?”陳知不服气。 之之拉下臉,“說你沒有科學頭腦,果然。” 這些時候她找來一本書。 翻到她要的項目,念出來:“……通過人口資料的電腦,去作相貌近似的比較——拍下群眾的照片之后,叫電腦辨認,電腦把臉型的物徵,分兩百多种,電腦搜索對象,是全市十八歲到五十歲居民,超過兩百万人。” 陳知靜靜問:“那是什么書。”他強行看了一下封面。 是本科幻小說。 他并沒有笑,這种事并非沒有可能。 他輕輕說:“我退會并非因為害怕。” “我知道。”之之了解她兄弟。 “很多人以為我怕。” 之之莞爾,“是張翔与呂良這兩位先生吧。” 就像小孩撩小孩打架,人家斯文,不肯出手,頑童便用激將法:你怕,你沒种,怕得要死是不是?總而言之,要逼人動武。 之之冷笑,“怕又怎么樣,我總有怕的自由吧,連怕都不給怕,我還住在本市干嗎?” 陳知說:“我看到聯會內部逐漸复雜,是以決定退出。” 之之忠告:“君子絕交,不出惡言。” “下星期我們舉行最后一次會議。”陳知無限呼噓。 之之怔怔問:“那之后你怎么辦?” 他會不會失落,會不會寂寞,聯會活動,曾是他信仰,他生活全部。 “我會好好檢討我們行動的功過。” “然后呢。” “然后乖乖教書。”陳知語气十分廉卑。 之之長長吁出一口气,背上不曉有什么東西轟地一聲落在地上,這些日子來的重壓終于卸下,她心頭忽爾十分輕松。 好比那种超級大胖子突然減掉五十公斤脂肪的輕快。 陳知躺在床上,眼睛看著天花板。 他說:“我對我的行動無悔。” 之之仍問:“送你一套新西裝好不好?” 陳知轉過頭來對牢妹妹笑,“香港是奇跡,你更是奇跡。” 之之悻悻道:“謝謝你。” 到了晚宴那一天,陳知穿上淺灰色麻質新西裝,理過發,看上去是個文質彬彬好青年。 他胖了一點,精神比六七月分好得多,之之很滿意哥哥外型。 陳氏一家包括季力与吳彤一早就到了,坐在貴賓廳專心恭候,本來這頓由張家請,季庄堅持要替張氏夫婦洗塵,反客為主。 陳家上下不約而同穿著淺色服裝,大熱天時,看上去耳目清涼,說到穿這一門學問,港人在世界上恐怕擠得過頭三名。 陳家今天穿得斯文、含蓄、名貴,表示尊重客人。 張學人陪同父母進場的時候,眾人熱烈歡迎。 張健夫婦雖是老華僑,卻并不土,很曉得好歹。 一眼看過去、張夫人便知是好人家,于是先放下一顆心,即時又訝异:陳家的人賣相奇佳,男男女女均似電影明星似的。 那躲在大人身后笑咪咪的漂亮少女,想必是學人的對象陳之了。 張夫人特別注意她。 之之只得緩緩自母親身后走出來,怎么辦呢,丑媳婦遲早要見翁姑。她瞄一瞄學人,學人給她一個鼓勵的眼色,之之便望張夫人呼聲伯母。 張夫人看到雪亮的眼睛,皎洁的皮膚,清甜的笑容,馬上打了八十五分,就算性格刁蠻一點,也不介意了。 誰知之之順手拉過一張椅子,恭敬地請伯母坐,這下子,伯母又給她添十分。 學人作一個詢問的神色,他媽還個滿意的眼光,一時間,滿室眉來眼去,陳知自比局外人,又怕無意中誤眼波,造成不必要煩惱,便低著頭,目觀鼻,鼻觀心。 從前,相親要看舅爺。 既然現成擺在這里,張夫人便順道看個仔細,陳知眉目清秀,一舉一動,充滿書卷气,神情略帶憂郁,沉默如金,非常穩重斯文。 張夫人有感而發,同季庄說:“這年頭,帶大孩子,真不容易。” 季庄連忙笑道:“像學人這樣一表人才方不容易。” 張夫人也笑,“我卻是指令郎与千金。” 陳知忍不住,朝妹妹眨眨眼睛。 開場白打開,兩對夫妻便順理成章地交換訊息。 陳開友与季庄亦放下了心。 張學人從來沒有在人前提及過父母的職業,她是悉尼一間圖書館的副館長。 張學人不以此炫耀,季庄由衷佩服。 這年頭,急功近利的都會人,几乎連胸口比人多顆痣都要耀武揚威,驕之久前,對比下,張學人算是很沉實之至。 學人是土生土長的華僑,他們沒有沾光的習慣,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他經濟早已獨立,況且,醫生一如清道夫,同樣為群眾服務,并非超人。 家世清白當然十分重要,卻不影響他与之之感情,這是張學人豁達過人之處。 季庄親自點了几個清淡考究的菜,吳彤幫著嫂子招呼客人,他們一家子聯手,外人很難不覺得舒服自在。 气氛漸漸輕松。 張夫人含有深意地說:“這個夏天,虧得你們熬的。” 一桌子人听得這樣体貼的知心話,不由得齊齊歎息,眼眶微紅。 張夫人又說:“換作別的城市,經過此劫,早就垮下來了。” 眾人又點頭稱是。 張醫生便笑著舉杯,叉開話題。 這是一次极之愉快的聚會,雙方家長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好像剛在擔心孩手們升中成績欠佳,一下子便听他們說要結婚。 古時生得比較多,去了一個還有三個,此刻不能夠,孩子們一离巢,家長便冷清清。 回到家,之之猶如虛脫,太緊張了,忍不住伏在沙發上飲泣。 季庄說:“比起封建時代女性,一出嫁便得走進夫家生活,我們是幸運得多了,現在對婆婆可以像對客人或朋友一樣,又胜你母親一籌。” 宣泄了情緒,之之抬起頭頷首。 “你看你多幸運,之之,細想一想,你看我們多幸運,莫非前生做過什么好事,否則今生何德何能,享用丰衣足食,呼吸自由空气。” “是的,母親。” “維持婚姻的秘訣同其他人際關系完全一樣,之之,記得互相遷就。” 陳開友過來,“張家几時回請?” “下星期三。” “這分親家是好親家。”陳開友非常滿意。 “下次我們會談到學人与之之婚事。” 陳開友答:“我們沒有任何要求,不過張學人如膽敢對之之不好,我老人家親身出馬去割他頭顱。” 之之聞言嚇一大跳,惊魂未定,又听得舅舅的聲音懶洋洋自身后傳來,“不用勞駕您老出手,還有我同吳彤呢。吳彤,對不對?” 身為舅母的吳彤鼻音重重,“我們听姐姐姐夫吩咐。” 看陳開友的神情,誰也不會誤會他是開玩笑,他絕對是認真的。 好好先生管好好先生,誰要是意圖損害他生命中那三位女性,他就會拼命,母親、妻子、女儿,都比他自身更重要。 季庄按一按他額上青筋,“你好去休息了,人來瘋。” 陳知這時問妹妹:“你真的要結婚?” 之之點點頭。 “那還裝修小書房干什么?” “我永遠是陳家的女儿,非在陳家占一席位不可,隨時回娘家,地位不變。” 陳知笑問:“這樣霸道,累不累,要不要贈你一套風火輪?” 母親說得對,之之自覺幸運,父母照應完她,現在輪到夫婿,無惊無險。 難怪之之一倒在床上就入睡。 她父親在那邊廂問她母親:“之之有無嫁妝?” 季庄攤攤手,“我們兩老限過去為婢仆吧。” “我怕不好意思。” “張氏是明白人,我們又沒要聘禮。” 陳開友苦笑,“陳知娶老婆時還不知如何應付。” “不知如何應付,就不要去應付。”季庄笑,“論到婚嫁,自然已是大人,讓他們自己去搞。” “不行,我非親力親為不可。” “所以說你不懂管理科學。” 這話說到陳開友心坎里去,“就是呀,廣榮兄也說我吃力不討好。” 他們熄燈睡覺。 半夜,電話鈴驟響。 陳知第一個醒覺。 他自床上躍起,呆半晌,意味到是有重要的事,抹一抹額角的汗,摸黑下樓去听電話。 之之也醒了,迷迷糊糊,只覺事不關己,已不勞心,平生不做虧心事,夜半敲門也不惊,翻一個身再題。 季力与吳彤根本沒有听見電話鈴。 陳開友惺松地同妻子說:“几點了?你去看看看。” 季庄一向任勞任怨,急急下樓。 只見陳知己接了電話,百色沉重,正唯唯諾諾。 季庄一身冷汗,莫非此事同陳知有關?要命。 陳知見到母親,如逢大赦,“媽媽,是奶奶找。”把听筒交給季庄。 季庄听說是婆婆,反而放下心中大石,她昱叫一聲慚愧,人怎么會不偏少,總會分輕重先后。 老太太在那頭一味哭泣。 季庄問:“媽,媽,你怎么了?”一邊對陳知說:“去叫你父親下來。” 陳老太說:“季庄,我想回香港來。” 季庄立刻說:“回來好了,我們等你。” “我要開友來陪我。” 季庄躊躇,這又是一筆額外開支。 老太太可不糊涂,她立刻說:“費用包我身上,季庄,你同開友一起來,馬上去買飛机票。” “那好,一言為定,買得到飛机票立刻來。” 季庄不得不敲定這筆數目,女儿的嫁妝都沒有著落,焉能隨意胡亂花費,人窮志短,不得不現實一點。 這時陳開友光著腳丫來表示孝心,“媽,媽”他搶過電話,“我們明天就來。” 老太太停止哭泣,又說了一會子,才挂斷線路。 陳開友比白天還清醒,磨拳擦掌地罵:“沒有那么大的頭,卻去戴那么大頂帽子,口口聲聲把父母接過去養活,你看,你看,弄出個大頭佛,也不打听打听,老太爺老奶奶豈是容易服待的。” 他終于出淨胸中一日烏气。 一抬起頭,卻看到季庄几近凄厲的責備目光,陳開友本來還想加几句注腳,一見妻子如此不悅,立刻噤聲,唉,怕老婆就怕老婆。 什么叫家教,這就是家教。 季庄不想陳知看到父親叱責姑姑,怕過几年他想起這等例子,亦以同樣態度去對付陳之。 坐言起行,以身作則才是正途,閒時打罵几句,沒空則視若無睹,有個鬼用,自己八百年不与弟兄姐妹來往,卻盼望子女友愛,自己成日价踐踏老人家,卻空想子女孝順听話,科線木求魚。 季庄說:“睡吧,明天一早去搶飛机票。” “賺死航空公司。” 還睡什么,天已經蒙亮。 季庄倒并沒有十分牽挂婆婆。 老人同小孩一樣,一不如意就哭,他們的眼淚有分量。 壯年人的眼淚最窩囊,誰敢在公眾場所一不小心掉下淚來,准叫社會不恥:怎么,連這點能耐都沒有,動輒淌眼抹淚,還混不混。 哪里還有哭的權利。 說季庄的淚腺早已退化也不為過分。 很明顯,老太太不開心,或許是因為天气不好,或許因為女婿侍候不周,或許食物吃不慣,但并不是嚴重問題。 到了八點,舉家出門。 之之已聞消息,她非常困惑,“媽媽,我不是自私,但是下星期三學人爹媽請我們,你倆來得及回來嗎?” “一定可以回來。”陳開友安慰女儿。 “才五天時間罷了。” 吳彤過來摟住之之,“我也是家長之一,我會代表你父母。” 陳知抬起頭來,“還有我呢?”之之靠山奇多。 “不用改期?”之之尚問。 “我們停留一天,立刻帶你爺爺奶奶回來,替你撐腰,別緊張,有空多出去玩玩。” 托熟人,軋到當天票子,不過要到東京轉飛机,兩夫妻于傍晚出發。 之之邀請學人過來玩二十一點牌戲。 季力与吳彤運气奇佳,贏得一場胡涂。 棋差一著,縛手縛腳,無論之之拿十九點還是二十點,他們總是多一點,即使是黑積,也會打和。 假使世事如棋,倒也十分棘手。 這個時候,陳知過來說:“各位,我有事与大家商量。” 奇怪,季力看著外甥,這個外號叫彈簧腿的小子自從長大之后就与他疏遠,此刻又來討好,有什么大事? 陳知坐在他們身邊,“各位,我今晚想約朋友來喝杯咖啡。” 吳彤誤會了,立刻又惊又喜,“好哇,你是不是想我們全体肅靜回避?” 陳知咳嗽一聲。 之之完全知道這是怎么一回事,她說:“且听陳知說下去。” 陳知說:“今晚來的,一共有三位朋友。” 季力嗯地一聲,“是他們!” 陳知點點頭,“不錯,有一項要緊的議程需要一個比較清靜的地方商議。” 清靜的地方要多少有多少,陳知的意思大概是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吧。 這上下,陳宅大抵也早為若干人發現是個秘密會議場地了。 季力苦笑,雙手把一疊紙牌洗得會飛一樣。 陳知說下去,“這件事趁爸媽不在我才提出來。” 之之問:“是最后一次是不是?” 季力揚起一條眉毛。 陳知答:“我已退會,不過仍然幫朋友一個忙。” 季力不悅:“不知道多少毛病出在這最后一次身上。” 陳知表現异常客觀,“這間屋子人人有分,我尊重大家的意愿,我們投票決定。” 吳彤說:“少數服從多數。” 這樣文明,季力陡然感動起來。 這樣民主,還有什么事是不能解決的呢? 只見陳知与之之齊齊舉起手。 吳彤說:“我對陳知一向投信任票。”也舉起右手。 大家看著季力。 季力在陳家由始至終沒有投票權,今次難免他有點受寵若惊,輕輕舉手,“我此舉并非因為反對無效。” “謝謝你們,舅舅舅母。” 季力站起來,“之之,學人,我們去看場電影。” 陳知看看表,“各位在十點三十分可以回來。” 之之正用各式各樣的姿勢舉著手,聞言平直地用力伸出左手,口中叫:“HAIL!陳知。” 陳知已經去撥電話通知朋友前來集會。 學人訝异地看著之之,“你哥哥涵養工夫恁地好。” 之之溫柔地看著未婚夫,輕輕說:“愛是恒久忍耐。” “他是我的榜樣?” 之之點點頭,“你至要緊表出于藍。” 臨出門前學人卻听了個電話,張健夫婦有事召他,他只得撇下之之赶去。 陳知對妹妹說:“喂,你干脆留下來吧。” “干嗎?” “別忘記你是茶水檔。” “呵是,我會在廚房侍候,主人,你要什么盡管按鈴。” 季力与吳彤猜想這是他們小兄妹之間的秘密,一笑置之,出門看電影會。 最后一次。 之之圍上白色圍裙,客人按鈴的時候她去開門,待他們坐好了,她手執拍紙部及原子筆,“各位,喝些什么?”本來凝重气氛消失大半,眾人皆忍不住莞爾。 之之逐一記下;“檸檬可樂、凍咖啡、鮮奶加蛋、中國茶、紅茶。” 呂良是老客人了,冒昧地問:“請問之之有沒有三文治。” 坐在他旁邊的,是那位陌生人,陳知始終沒有為之之介紹。 “只有火腿蛋。”立之据實答。 眾人大喜:“來兩客。” 他們還沒有吃飯,英雄只怕饑來磨。 之之看哥哥一眼,陳知的眼色叫她放心。 之之回到廚房,逐樣照做,并不嫌瑣碎麻煩。 客廳外的對白,她可以听得很清楚。 “小陳,你妹妹真可愛,允文允武。” “她今年底就要結婚。” “呵。”語气不是不失望的。 之之雙手忙個不停,耳朵卻也沒空閒。 那位陌生人開口了:“香港的經濟成就,可以算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典范。” 之之大表訝异,剛才她見過那位陌生人,約五十出頭,國字口面,比陳知呂良張翔他們的年紀要大上一截,猶如父執輩,之之沒料到他一開口會說起財經報告來。 眾人對他卻很信服,并無异議。 他說下去:“香港在七八至八八年這十年來,生產總值平均年長為百分之十八,長期計,增長世界第一,六五年香港人平均生產總值為四百七十美元,至八八年已升至八千四百美元,二十三年來每年增幅高達百分之十三,港人在這短短二十多年積聚了龐大的財富,財政司預期八九年的人均生產總值突破一万美元大關。” 之之捧出飲料。 那陌生人說下去,“這樣的蓬勃繁榮若果受到影響.不僅僅是六百万港人的損失,更是對自由經濟理想的重大打擊。” 這些都是開場白,他倒底想說什么?之之皺著眉頭細听。 呂良說:“你是指,為現實生活著想,我等應該迅速遺忘。”他顯然心有不甘。 之之做三文治的雙手停下來。 外頭會議繼續。 “美國人已經忘記越戰,法國人哪里還記得阿爾及爾,韓國人最好忘卻光州,日本人根本不承認南京。” 眾人沉默。 陳知先開口:“我永遠不會忘記。” 張翔忽然說:“他未獲安排會見美國副總統及其他白宮高層官員,我們不下數十次試圖安排一次會面,白宮卻沒有承諾。” “華府不愿進一步危害到每年一百四十億美元的雙邊貿易。”那陌生人說。 之之知道這位先生想說的是什么了。 她呆呆的看著天花板。 張翔說:“今晚要討論的正題:他想回到香港居住。” 那位陌生人即時說:“本市不适合他定居,他的存在會危害到本市与鄰近國家的關系。” 陳知開口了,他的聲音充滿疑惑,“我們的態度自轟轟烈烈歸于零星落索,心情自熱血翻騰而陷入矛盾深淵,百日未滿,一切几乎均已恢复正常.大家這樣善志,連一點姿態都不堅持,我們真的如此缺乏原則,沒有宗旨?” 那陌生人干笑數聲,低頭回答:“我們要面對一個沒有轉的事實,我們連經濟生活都不能獨立,我們充法決絕。” 之之听見有人用拳頭大力錘打茶几。 她惘然低下頭 接著是一段非常長的緘默。 之之把三文治捧出去,但她猜想已經沒有人吃得下。 她為各人添了茶。 呂良与張翔忍不往默默流下淚來。 陌生中年人悄悄站起來,“諸位,我只有這么一點意見。” 呂良說:“謝謝你多次撥冗給我們寶貴意見。” “我能夠做到的不過是這樣。” 眾青年默送他出門。 “對了,”陌生人轉過頭來,“你們三位已經落實在一張名單里,如果我是你們,就不會踏入禁地半步,旅行挑別的地方去。” ------------------ 熾天使書城OCR小組 文學視界(http://wxsj.yeah.net)掃描校對 轉載請保留!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