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警視廳搜查第一課的中村副警部,抵達南多摩警署听取案情報告,時間是在下午三點過后。 他還与發現案件的那對情侶見了面。男方的臉孔相當面熟。他曾經有遭到這位田島記者日夜糾纏的惱人經驗。 “我是本案的目擊者,所以這次并非以新聞記者的身分,而是以一個市民的身分与警方合作。”田島說。 “這嘛。暫時只能相信一半了。”中村苦笑答道。中村心里明白,該記者所屬的日東新聞社已經獨家在晚報的第一版簡短刊出這次的案件。倘若真的有心盡一個市民的責任,就不該搞這种花樣。反正對方是個記者,鐵定是趁著刑警不注意之際偷偷打了電話。 盡管如此,也不能光憑這樣就認定田島及女友山崎昌子的證詞不可靠。就周圍的狀況加以判斷,中村認為兩人的證詞應該可信。如果兩人當真做了偽證,那未免心机太深了。 中村比較重視的是,田島由死者口中所听到的最后一句話。据田島說,那句話确實是“天是——”。光憑這樣,實在無法理解其中的含意。可能死者是想說出某個人名,也可能是暗示某件事物。 (在臨死之際,被害者應該是想說出凶手的姓名吧?) 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确實如此,那么這個線索便很重要。當然,僅僅一個“天是——”字不可能是姓氏。田島也作證,被害人還想說出底下的話,但來不及說完就死了。 “天是——”這個音可能是“大”或“添”,甚至是英語的“ten”等字眼,如果是指人名,那么中村認為或許應該是“天”字沒錯。姓氏的第一個字出現“天”字的情況雖然較希罕,但也并非不可能。像中村自己就有一位遠親長者名叫“天藤德太郎”。中村暗忖,無論如何得先調查被害人的周邊,若發現与“天是——”有關的語匯則必須特別留意。 其次,引起中村注意的是凶手所使用的凶器。 那不是普通的刀子。 而是由一把長約二十五公分的圓柱形挫刀改造而成,前端磨得十分尖銳,刀身像是雙刃的刀劍,連護手也是手工打造的。整体而言,与其說是刀子,不如說是刺刀較為貼切。再不然,也可以說是長矛的矛尖。 刀刃的部分全部涂成黑色。 中村覺得凶手還真是大費周章。難道是找不到合意的凶器,所以才不得不自行打造刺刀嗎?抑或是有什么特別的理由,所以必須使用自制的刺刀? 至于為何要將刀刃涂黑,中村也是一頭霧水。涂黑刀刃固然可以避免引人注目,不過倘若只是顧慮到刀刃的反光,大可將刀子插入刀鞘內。 至于握柄的部分,倒是保留了挫刀的原本形狀。雖然已經做過精密的指紋采樣。但上面只發現被害人的指紋。大概是被害人想拔出刺刀時留下的吧。 根据田島与山崎昌子的證詞。中村在腦海中勾勒出被害人久松實遭到凶手襲擊時的大致狀況。 久松与凶手一同前往三角山。凶手可能早就打算殺死久松,也可能是在途中因爭吵而臨時起意下了毒手,雖然目前無法确定,但中村覺得應該是前者。 因為一個無意行凶的人應該不會隨身攜帶一把涂黑的刺刀,更何況只不過是攀登一座兩百公尺的小山,根本沒必要攜帶登山刀。 顯然凶手先將久松實引誘至林蔭隧道,然后再出其不意地以刺刀猛刺久松的胸部。行刺之后,凶手立即朝車站的方向逃逸,而被害人則往相反的方向求救。或許被害人是打算向走在自己前面的田島与山崎昌子求救吧。 中村攤開三多摩的地圖,推敲凶手可能逃逸的方向。他認為有以下几种可能。 1、從京王線的圣跡櫻丘的車站搭乘電車逃逸。 2、故意步行一站或兩站,然后搭乘京正線電車。 3、搭巴土。巴土開往八王子。 4、開自用車前來,也同樣開車逃逸(包括摩托車、腳踏車)。 5、南多摩位于本縣与神奈川縣的交界處。凶手可能步行約八公里而逃往神奈川縣。 6、除京王線之外,附近還有南武線(川崎一立川)電車通過。凶手步行至南武線的最近車站(南多摩車站),然后搭車。 如果對這些—一加以調查,或許能掌握到一些線索。案發當天是平常的上班日,而且時間又在中午十二點左右,所以乘客必然不多,因此車站工作人員或巴士車司机有可能記住某些形跡可疑的人。 中村將案發現場附近的調查工作委由南多摩警署處理,自己則先行返回警視廳。 返回東京后,中村帶著老練的矢部刑警按照駕照上的地址造訪青葉庄。 位于四谷三丁目与信濃町之間的左門町一帶是公寓集中地。大部分是涂著灰泥的簡陋木造公寓,青葉庄也是其中之一。 在管理員的引導下,中村和關部刑警踏入久松實位于二樓的房間。 里頭隔成六個榻榻米及三個根根米大的兩個房間,還附帶一個小廚房及一間廁所。房內的擺設頗多貴重物品。 “久松實靠什么謀生?”中村問管理員。 管理員是一名年近五十的婦人,對久松實的死訊似乎絲毫不感到悲傷。或許是因為被害人的性格惹人討厭之故吧。 “好像是在雜志社工作。”管理員答道。 “是一家叫做‘真實周刊社’的雜志社。不過不是正式的職員,該怎么說呢?就是自己撰稿賣給雜志社。” “挖新聞的自由撰稿人?” “對,好像就是那种人。可是最近听他發牢騷,說什么沒有工作來著。” “發牢騷歸發牢騷,生活倒好像突然奢侈起來了嘛。” 矢部刑警環視屋中擺設后,對中村說。 “照相机、立体音響、小型電視机、裝滿西裝的衣櫥、床舖,還有高級的桌子——” “好像是做了許多坏事而撈了不少錢。”管理員答道。中村与關部刑警不禁面面相覦。 “說具体些,是什么樣的坏事?”中村問道。 管理員眨眨眼睛。 “詳細的情形我不清楚。但根据傳聞,似乎是靠女人吃飯以及向人勒索等等。” “勒索?” “是的。他也曾對我說過這种事。說是任何人都有把柄,只要抓住別人的把柄,就能撈錢了。” “是利用新聞題材向當事人勒索吧。”中村望著關部刑警說。 “或許這就是他遇害的原因。” 桌旁堆置著二十來本相同种類的周刊。中村從中抽了兩本測覽。封面是一名穿著紅色襯裙的女郎,從女郎的放浪姿態不難猜出雜志的內容。女郎的肩部附近印著“獨家報導——女星A小姐的欲海浮沉”這一聳人的標題。 雜志的名稱是《真實周刊》,雜志社的名稱則是“真實周刊社”。 中村將雜志卷成圓筒狀,塞入口袋。 “我到這家雜志社查查看,”中村對關部刑警說。“你留在這里,找找看有沒有任何線索。” 真實周刊社位于神田,在一棟舊大樓的三樓。中村抵達時已經是晚上六點過后,因此整個辦公室的電燈已經熄減大半,只剩一間外頭貼著“編輯室”的房間依然燈火通明,里頭傳來說話的聲音。 中村呼喚了一聲,立即有一名頭戴鴨舌帽的高個儿男人伸出頭來。中村出示了警察證件后,那男人微微露出惊訝的表情,但旋即招呼他進入屋內。 屋內另有兩名疲態畢露的年輕男人。桌上堆著吃過的拉面空碗,煙灰缸中的煙蒂堆積如山。 “剛巧正在召開編輯會議。” 戴鴨舌帽的男人說道,然后遞出一張印著“真實周刊總編輯橫山知三”的名片。 “會議差不多也該結束了,所以請你盡管發問無妨。但是請別問我為什么要出版這种雜志,否則我還真不知怎么回答呢。” “文字工作一向令我頭痛。”中村笑道。“再說,我也不清楚貴刊的性質。今天來訪純粹是為了久松實的事。你知道他遇害了嗎?” “我在晚報上看到了報導。” “久松似乎曾投稿給貴刊吧?” “是的。我有時會向他買稿。” “你認識他多久了?” “四年左右吧。嗯,是四年沒錯。” “依你看,久松實是個什么樣的男人?” “這可難倒我了。”橫山隔著帽子搔搔腦袋。 “總之,他是個很好用的男人。很擅長挖掘別人的秘密。我從他那里得到許多有趣的新聞題材。” “听說他曾利用那些題材向人詐財,你知道這事嗎?” “我听過這种傳聞。” “你認為他當真干過嗎?” “大概干過吧。我這樣說好象是在說死者的坏話,但那個人只要有錢可撈,什么事都做得出來,就連本公司也曾蒙受其害呢。” “受什么害?” “例如他曾來電告知掌握了有趣的新聞題材,我信以為真,將版面空下來等消息,但是左等右等都沒見到他出面。最后打電話到他的公寓詢問,他竟然毫不在乎地說無法提供了。他的回答顯然是謊言,一定是早就盤算好了,与其將丑聞買給我們,不如賣給當事人比較有油水可撈,所以就這樣賣掉了。” “這是一种勒索行為吧?” “嗯,沒錯。倘若只將原稿賣給我們,應該負擔不起那樣奢華的生活。他的生活似乎相當闊綽。” “你想得出是誰殺死久松嗎?” “這個嘛——”橫山歪著腦袋。“我想不出來,因為我對他的私生活了解不多。” “你最后一次見到久松是什么時候?” “嗯,是什么時候……”橫山將視線轉向在一旁聆听的那兩名編輯部職員。“久松上次是什么時候來的?” “三天前。”胖胖的那位職員答道。 “好像是來領取剩余的稿費。” “沒錯,那是三天前。” 橫山點點頭,又對中村說道: “在十二號下午兩點左右,他曾來過這里。” “當時他說過什么嗎?” “沒有,只是默默地等待會計開支票。我記得,他在等待的時候曾隨手在紙上涂鴉。” “那張紙呢?” “好像被他揉成一團丟入垃圾筒了。” “哪一個垃圾筒?” “放在房間外的那一個。”橫山答道,旋即想到什么似地又說:“今天早上垃圾筒已經滿了,所以拿出去倒了。” “倒到哪里?” “這棟大樓后面的一個大垃圾箱里。那張涂鴉的紙真有這么重要嗎?” “還不知道,但是人在隨手涂鴉時往往會透露出真正的心意。倘若久松的心里有牽挂之事,那么可能就會寫下些什么。” “如果真要找,我來幫你。”橫山說道。那兩名職員也跟著一起到大樓的后頭。 那個水泥垃圾箱里塞滿了垃圾。一掀開蓋子,惡臭立即迎面扑來。 四個人苦著臉開始干這樁苦差事。由于照明全賴暗淡的街燈,所以進行得并不順利。中村的雙手一下子就變得污穢不堪。 經過將近十分鐘的苦戰,橫山終于喊了一聲“找到了!”同時用手指夾起一團皺巴巴的紙。 “的确是這張。”橫山說道。 中村將紙團接過來,緩緩攤開。那是一張兩百字的稿紙,上頭用原子筆胡亂寫著一連串重复的字眼: (天使是搖錢樹) 中村在口中重复念著這句話。念著念著,他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日東新聞社的田島記者的證詞。田島證實,當天久松實在臨終之際曾經說了一聲“天是——”。那個“天是——”是否就是指“天使”? 或許久松實向“天使”這個人(或物)敲詐了一筆錢,因此這個“天使”才對他施以報复。 (然而,天使到底是指什么呢?) 左思右想,仍然無法找出答案。 中村返回警視廳后,立即到圖書室翻閱百科全書。 [天使] 一般認為是介于神明与凡人之間的媒介者,是一种將神意傳達給凡人,并將凡人的祈愿傳達給神明的屬靈實体。佛教、基督教及波斯教皆承認天使的存在。在佛教的淨土中,有能夠自由飛翔的天人及閻羅王的使者等。 希腊文中,天使是“使者(Aggelos)”之意,廣義上包含侍奉神明的祭司、先知等。然而,在基督教的用語中,天使被定義為具有超凡智慧及能力的靈体,在混炖之初,眾天使皆圣洁而幸福,然而,在歷經試煉之后,以撒旦為首的眾天使背叛了上帝,使天使出現了“善天使”与“惡天使”之別。由于善天使效忠上帝,因此更加圣洁而獲得天國永恒的福份,而惡天使則 遭貶至地獄受到永劫的懲罰。此一惡天使被稱為“魔鬼”。善天使經常贊美上帝、侍奉上帝,并且守護世人。世人各有一守護天使,天使會勸人行善并避開惡事,以便使世人蒙受永生的福份。 在天主教的教堂中,每逢晚禱時會敲響“天使之鐘”,這是為了紀念天使將耶穌投胎的神意告知圣母瑪利亞。 在基督教美術中,天使被描繪成生有雙翼的年輕人或幼儿,是以音樂來贊美上帝或向世人傳達上帝旨意的使者。 (摘自“平凡社”世界大百科事典一九五七年版) 閱畢,中村仍無法從中找到案情的關鍵。 既然說“天使是搖錢樹”,那么久松筆下的天使顯然是世俗的意義重過宗教的意義。再怎么說,應該不至于因為拾獲純金的天使像而發生爭奪,最后導致命案。中村認為在現實中不會發生類似“馬爾他之鷹”的案件。 八點過后,矢部刑警從左門町的公寓返回。 “我總覺得自己的本性和搜尋證物合不來。” 矢部刑警對中村苦笑道。身為柔道三段的刑警,与其從事翻箱倒柜的搜證工作,當然宁可和凶嫌格斗了。 “或許在搜證上還有些遺漏之處,不過我倒借回了兩樣有意義的東西。其中一樣是銀行存折。” “說到存款,我自己倒也存了一些。” 中村一面閒聊,一面看著矢部刑警遞過來的那本以久松實之名開立的存折。 “久松似乎沒有親人,所以我寫了一張借條給管理員。存款金額是五十万圓,這金額沒啥希奇,有趣的是存款的方式。” “原來如此。分成兩次存入,六月五日存三十万,另一次是十月三十日的二十万。” 中村斜睨著存折上的數字說道。 “這其中似乎散發著犯罪的气息。” “或許是勒索來的金錢,你認為呢?” “我也認為是這樣。這錢應該是勒索所得。在那房間里,你有沒有找到其他跟天使有關的物品?” “天使——嗎?” 一頭露水的矢部刑警反問道。于是中村取出在真實周刊社找到的那張久松實的涂鴉,向他說明事情的原委。 “在你回來之前,我一直在思索,到底是什么天使能成為搖錢樹,但是找不出确切的答案。” “天使也分成許多种呢。”矢部刑警歪著腦袋思索。“街頭天使是天使,白衣天使也是天使。人類之外,還有一种熱帶魚叫做‘天使魚’。” “天使魚能成為搖錢樹嗎?” “嗯,那好像是一种便宜的熱帶魚,大概沒什么賺頭吧。” “沒賺頭的天使就不必列入考慮了。”中村苦笑道,接著又問:“你說另外找到一樣東西,是什么呢?” “不曉得跟天使有沒有關系,我在抽屜里發現几張同一名女子的照片,所以借回一張。這女人和久松或許有某种關系。” 矢部刑警從口袋中掏出一張照片,擺在中村面前。那是一張年輕女人露出笑容的照片。雖是黑白照片,但不難看出那女人化了濃妝。女人的五官相當清秀,年齡約莫二十五歲左右,看起來不像是尋常婦女,大概是女明星之流吧。 “看起來倒稱得上是天使。”中村望著矢部刑警說。“這女人的姓名呢?” “這就不清楚了。管理員曾見過這女人,但不知道她的姓名。” “有誰知道嗎?” 中村向逗留在調查室里的其他刑警問道。如果這女人是電視或電影演員,那么刑警當中或許有人見過,至于中村本人則是几乎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常識。 三名刑警挨近兩人身邊觀看照片,其中最年輕的宮崎刑警低呼了一聲:“啊?” “你認識這女人嗎?”中村問道。宮崎刑警用手搔了搔腦袋。 “這個嘛,其實——” “你說說看。”矢部刑警從旁插嘴道。 “上次的休假,我曾到淺草看過脫衣舞。” 年輕的宮崎刑警紅著臉答道。中村聞言露出苦笑。 “刑警看脫衣舞也不算什么坏事。尤其像你這樣的年輕人。這女人和脫衣舞有關嗎?” “我去的是一家叫做‘美人座’的劇場,這女人似乎是舞娘之一。” “听你這么一說,我也覺得她很像是舞娘。你記得她的名字嗎?” “不記得。不過我保留了當時的節目表,上頭應該有她的名字。那張節目表——” 宮崎刑警伸手到褲袋中掏摸,喊了一聲:“有了!”然后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片。 紙片的正面印著舞娘的照片及“BIJINZA”(注:美人座的日語發音)几個羅馬拼音。宮崎刑警將紙片翻過來,背面印著曲名及眾舞娘的名字。 “我記得她是跳‘后宮夜曲’的舞娘。”宮崎喃喃自語道,隨即又喊了一聲:“有了。” “這儿印著她的藝名,叫做安琪儿.片岡。” “安琪儿?” 中村不禁提高了嗓門。 ------------------ 郁子的偵探小屋出品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