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同一個太陽,共獻一片愛心


  基金會宣傳部的王宁,給我講了三位老太太的故事:

  故事之一—

  凜冽的北風,呼呼地刮了一個下午。快近黃昏時,風依舊沒停下來,大地變得干冷干冷。
  一位六十來歲的老太太走進了基金會小院,她遲疑了一下,輕輕叩響了辦公室的門。
  “這里是那個基金會嗎?”她問了句。
  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她:“是的,大媽,這儿是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是那個搞‘希望工程’的基金會?”
  “是的。”
  她說:“那個叫張胜利的孩子,叫卿遠香的孩子,實在太可怜了。這些年來,我有點存款,本來想留給四個女儿的。看了‘希望工程’的廣告后,覺得貧困地區的孩子更需要錢。今天,我是找你們捐錢來的。”
  說罷,老人從怀里掏出一個尼龍袋,取出兩匝用信封裝好的厚厚的人民幣。會計為她數了數,一共是一万元。
  大家都勸她再慎重考慮考慮,人老了,子女又多,保不主有個急用。
  老太太平靜地說:“我都想過了,我离休后,吃、住、用都有保障,子女們大了,都有工作,生活也都有保證。想想山區的那些孩子,太苦了,錢你們收下,麻煩盡快轉給他們,眼看下學期又要開學了。
  開收据時,需要寫捐贈人的姓名,老人卻怎么也不說。
  工作人員說,來捐款的都必須留姓名,這是我們的財物制度;再說,也便于那些被救助的孩子給您寫感謝信。
  老人說:“我不需要感謝,如果制度需要寫就寫‘一位老太太’吧!”
  實在是拗不過,工作人員只好在她的捐贈書上,恭恭敬敬地寫上:一為离休的革命老人。
  老人要走了,見風那么大,天那么冷,基金會要派車送她,卻被她堅決地拒絕了。
  基金會的全体工作人員,站在門口目送這位不愿留名的老人,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凜冽的寒風之中…

  故事之二—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五一幼儿園离休老醫生李靜,也是從報上得知“希望工程”的。
  春節,孩子們帶著孫子、孫女、外孫女回家看望老人來了。
  李靜把孫子李佳、孫女李蓓、外孫女劉揚揚叫到了身旁,給他們講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命運,講張胜利,講卿遠香。當她講到卿遠香失學后,白天喂豬、砍材,晚上拿出課本自習,考試時在考卷末尾寫上“我想上學”時,他們都哭了。
  末了,李靜說:“往年,過春年奶奶都給你們壓歲錢;今年,不打算給了。咱們把錢寄給那些上不起學的小朋友,讓他們也上學好嗎?”
  李佳、李蓓、劉揚揚眼里含著淚花,异口同聲地說:“好!”
  李靜把四十元錢送到基金會,基金會又用這筆錢救助了河北省完縣楊家台鄉的齊二敏同學。齊二敏是個品學兼优的好學生,由于父親雙目失明,家庭生活難以維持,不幸失學。
  六月二十六日,是李靜的生日。老太太提前向儿子、女儿打了招呼:“今年過生日,別給我送什么東西了,你們想孝敬我,每人給點錢,我另有用場。”
  李把孩子們給的二百四十元,加上自己湊的四十元,共二百八十元,冒雨送到了基金會。她對辦工室主任顧曉今說:“我今年都六十七歲了,說不定哪天就突然死了。我想了想,決定不每年交一次了,索性把齊二敏小學連初中的學費都交給你們。如果到時我不死,齊二敏又能考上高中和大學的話,我再接著供養她。”我來到了五一幼儿園,園領導給我介紹了這位一九四零年參加革命,從延安走出來的老同志一件件感人的事跡。离休十年來,她義務治病三千多人,有的農村來的病人,吃、住在她家,連藥費她都包了。

  李靜每月离休工資二百多元,自己省吃儉用,花四、五十元,其余的差不多都用于接濟別人。人家稱她是“四樂老太太”:助人為樂,以苦為樂,知足長樂,自己尋樂。
  走進李靜的家,整洁得像走進連隊的小衛生所。只是實在是太簡朴了,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家具,差不多都是五十年代公家配給的。
  李靜告訴我,巧了,被她救助的孩子齊二敏的家鄉完縣,抗戰時她曾經在那里戰斗過,有一天夜里過鬼子的封鎖線,她身旁的兩位戰友都犧牲了。
  回憶起在太行山的生活,老太太顯得很激動:“太行山的老鄉為抗日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一想到他們到現在還那么窮,真叫人于心不忍。”
  分手時,李靜說:“‘希望工程’太及時了,我們大家都應該幫幫忙,讓老區人民早日擺脫貧困!”

  故事之三—

  中國儿童劇院院長、著名儿童劇表演藝術家方掬芬,現在以經是一位老太太了一九九零年三月,儿藝決定重排建院劇目《馬蘭花》,獻給“六·一”儿童節。
  困難接連不斷,特別是經費差了一半。
  那天,方掬芬無意間發現報上批露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成立的消息,兩眼禁不住一亮,她想:既然是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肯定是為青少年服務的。現在劇院排戲有困難,何不求他們助一臂之力?
  儿藝的兩位同志來到了基金會,接待她們的是基金部的李宁。
  她們介紹了《馬蘭花》的重排情況,談到了資金的不足,希望能得到基金會的援助李宁有些為難了,他說:“你們也是為了孩子,照理我們應該鼎力相助。可我們基金會募捐來的錢,全是用來救助貧困地區那些上不起學的窮孩子的。”
  說著,李宁向她們介紹起了“希望工程”的實施情況。
  听著听著,那兩位女同志落淚了,走時,她們說:“你們比我們更需要錢。我們不僅沒給你們什么支持,還找你們要錢來,實在是太慚愧了!‘
  回去后,她們向方掬芬匯報了“希望工程”,方掬芬坐不住了,連說兩聲:“實在是沒想到!實在是沒想到!”
  第二天,方掬芬在排練場向全体演員宣讀了有關“希望工程”的材料,演員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憾,他們一致向領導要求:《馬蘭花》上演后,連續義演五場,所得收入全部捐給“希望工程”。
  六月五日,崇文區育風小學千余名學生來儿童藝術劇場觀看《馬蘭花》。小觀眾們每人都收到了一份宣傳品,上面寫著:“親愛的小朋友們:當你們坐在這寬暢、舒适的大廳里,靜靜地等著演出開始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到,還有許多与你們同齡的小朋友,此刻正為不能上學而苦惱。他們多想和你們一樣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里讀書、寫字,可是他們不能像你們一樣無憂無慮地上學,因為他們生活在貧困地區…
  在演出前簡短的捐贈儀式上,方掬芬代表儿藝全体藝術家將二百盤由二藝音像出版社發行的《孫敬修最后講的故事》和英雄少年《賴宁》磁帶,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轉贈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方掬芬表示,以后有机會,儿童藝術劇院一定把《馬蘭花》送到貧困山區,讓山區的孩子們与大城市的孩子們一樣,也能享受更多的快樂。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