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百万愛心行動


  你,我,他都能作到,
  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明天!
  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二日,“希望工程──百万愛心行動”計划出台。
  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介紹,這項計划旨在讓我國貧困地區每年一百余万失學儿童都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動員更多的人參与“希望工程”。它的具体內容是:通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全國各級“希望工程”實施机构的牽線搭橋,使捐贈者(個人或集体)与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結對挂鉤,建立直接聯系,實行定向資助直至其小學畢業。
  隨著“希望工程”的社會影響不斷擴大,參与和支持“希望工程”的有識之士日益增加。許許多多的捐贈人已不滿足于間接的捐款資助,希望采取一种更直接的方式,与失學少年建立聯系,給于定向資助。

  一位軍人的建議

  希望由你們牽線搭橋,使每一個要幫助失學孩子的人找到自己想直接幫助的對象。這种做法容易使人產生成就感,也容易調動人們的積极性,并使捐助者在心靈上產生很大的慰藉。

                      江蘇鹽城86189部隊
                      張繼軍

  一個家庭的請求

  “希望工程”是使失學孩子重新獲得學習机會的美好事業,我們愿意為它貢獻一份力量,同時希望我的女儿也能直接參于進去,并由此受到積极的影響,給我們的家庭造成良好的教育環境。我們想委托委員會挑選一名愛學習,積极上進,又因貧困面臨失學或已失學的女孩,我們愿承擔她的學費,至少包到初中畢業。等她恢复學業后,讓她給我女儿來信,讓兩個生活環境不同卻有共同目標的孩子長期通信,多方交流,共同進步。這對于她們的健康成長是會有積极的影響的。

                      中央電視台社教部
                      郭之文

  花甲老人的心愿

  我是個年屆花甲的老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貧困地區的失學孩子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愿意救助一個失學孩子上學,并愿意一包到底,即從小學包到高中畢業,如果能考上大學,我也繼續承擔他的學雜費,課外文具費用以及思想品德的指導。如果需要,也可以資助适量的生活費用,衣物等。我是一個老共青團工作者,一個有四十五年党齡的老党員,你們可以相信:對孩子我并沒有個人的企求,我只愿奉獻,無需索取。懇切希望你們能滿足我的心愿。

                      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施惠群

  七姐妹的情怀

  由于歷史上落后的沉重包袱和人口的壓力等因素,我國的基礎教育還相當落后,每年有一百多万儿童因貧困而失學。“教育興衰,匹夫有責”,“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作為學習師范教育,將投身教育事業的大學生,我們同寢室的七個姐妹盟發了這樣一個愿望──以我們宿舍作為一個整体來資助一名貧困地區的失學孩子,幫助他得到本應享有的受教育的權利,使我們的國家少一個文盲而多一個有知識的人。這該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啊!

                    北京師范學院中文系88級
                    張軍紅 汪成 王晨陽
                    周岩 趙偉 錢程 陳穎

  提出這种要求的來信越來越多,盡快滿足廣大捐贈者的這一良好愿望已經勢在必行。
  同時,基金會的組織者們也清醒地看到,雖然兩年來“希望工程”已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但被救助的失學儿童不過四万人。這個數字相對于每年的失學人數來說,畢竟是杯水車薪。要救助千千万万張胜利,江峰,卿遠香那樣的失學少年重返校園,失他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擁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必須動員千千万万的人民群眾,人人奉獻一片愛心,攜手共筑“希望工程”。
  “百万愛心行動”──動員百万人,救助百万失學少年!
  四月十六日,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青年報》等首都十五家新聞單位及海外新聞机构,均以頭條新聞報道了這一消息。
  從這一天開始,將要在海內外產生強烈反響的“百万愛心行動”拉開了幃幕。
  后圓恩寺甲一號,又一次成為愛心融匯的熱點。4033879,4035547,基金會專設的兩部熱線電話,從上午九點開始便鈴聲不斷。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嗎?我是郵電工厂總工司的……哦,不必問姓名了,就算是一名普通的職工吧。我們這里剛剛收到《人民日報》,看了介紹'希望工程'的消息和廣告,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沒想到還有象江峰,王貴華這樣的窮孩子……這樣吧,我馬上給你們匯去兩百元,請幫助選一名失學的孩子,我包他小學五年……”
  “……我剛剛做了孩子的媽媽,我想以我剛出生三天的女儿的名義資助一名失學孩子,最好是女孩子,我的小女儿叫歐陽李幢。我是這么想的,我們這個世界應該多一些愛,我想從小培養女儿的愛心……”
  “……基金會嗎?我是廣州的長途電話,對,我在一家合資企業工作,我們的下一代需要文化,將來的社會要靠他們來競爭,我資助三名孩子,一包到底!”
  “……感謝你們,你們做了件功德無量的事。我們全家商量好了,救助一個孩子,以后他(她)就是我們家庭的一個成員……”
  黑龍江,遼宁,江西,江蘇……
  工人,干部,解放軍戰士,退休老人……
  每個電話都急切地表達著一個共同的心愿:為了孩子,為了未來,拿出一點錢,奉獻一份愛!
  第一個赶到基金會捐款的是北京中醫學院衛生管理系的青年教師劉新社,也剛剛看到報紙便急匆匆地赶來了。
  他將二百元交給工作人員,說,“我老家在陝西,過去上學也是非常艱苦的。我救助一名孩子,一方面是對失學孩子的心意,同時也是對家鄉的一點心意。我有個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儿,你們最好幫助選擇一名失學的女孩儿,讓她們結成對子,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農業部。劉中一部長開完會走進辦公室,拿起桌上的《人民日報》,看著看著,他的眉頭蹙緊了。當即拿出兩百元,讓秘書送到了基金會。
  國家工商總局。一位副局長(不愿披露姓名)也是在看了報紙后,將剛剛收到的一千元稿酬,全部捐給了孩子們。
  北京同仁醫院的一位退休老人,在儿媳和小孫女的攙扶下,急切地赶到基金會。他說:“看了報紙的宣傳和廣告,我相信你們是真正為上不起學的孩子辦事的。這兩千元捐給‘希望工程’助學基金,不需結對子;這兩百元是我小孫女捐的,她希望和一名失學的女孩子做朋友,讓她也了解了解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是怎樣生活,學習的。”
  北京化工學院的一名老教師,找到基金會,交給工作人員一只信封便走了。大家打開信封一看,里面竟是一條金光閃閃的項鏈。老教師在邊上的紙條上寫到:“這是我父親留下來的唯一一件遺物,現贈給你們,以解失學少年的燃眉之急。”捧著這條沉甸甸的金項鏈,大家象捧著一顆金子般的心。
  朝陽區三里屯百貨商場的女職工白淑舫,下班時把《人民日報》帶回家,一進門,她就對丈夫關曉安說:“你快看看今天的報紙。”
  關曉安說:“我在單位已經看過了。”
  夫妻倆連飯都來不及做,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議論起來:
  “知道貧困山區比較窮,但沒想到會窮到這种地不步。”
  “那些孩子太可怜了,他們一耽誤可是一輩子的事儿。”
  “大別山那個失學的孩子叫什么來著,對,叫江峰,和咱們的儿子就差一個字儿。江峰失學后把最后一次寒假作業一連作了三遍,流著淚對老師說:“你以后再也不能給我批改作業了。’越是窮孩子,學習越刻苦。唉,太可惜了!”
  “你說咱們該怎么辦?咱們也救助怎么樣?”
  “我也是這么想的。”
  他們先是准備救助一名,后來,又決定救助五名。
  第二天早晨,白淑舫跑到銀行,把家里的全部存款一千元取出來。其實,他們家的日子過得并不富裕,特別是關曉安的母親剛剛去逝,家里正是需要用錢的時候。
  白淑舫騎著自行車,一路打听,風風火火來到基金會。面對接待她的工作人員,說著說著忍不住流下了淚水。她選擇了三名四川失學儿童和兩名安徽失學儿童,她說:“前几年婆婆癱瘓在床,請的都是四川和安徽的保姆,那些地方特別窮。”
  四月十七日下午。北京火車站。
  由團中央直屬机關,新華通信社和北京鐵路分局三家團委聯合舉辦的“希望工程──百万愛心行動”義務宣傳日活動,象一塊磁石似地吸引住了南來北往的旅客。
  第一個走到宣傳台前的是來中國旅游的美國加州伯克利高中的退休女教師,對“希望工程”開始她不太明白,今翻譯解釋后,她興奮地說:“你們搞的這項‘工程’太好了,我也出點力吧!”說著從錢包里抽出十塊錢投入捐款箱。之后又取出錄像机,“我要把你們的活動錄下來帶回美國讓學生們看□。”离去時,嘴里還不斷重复著剛□學會的“hope希望,希望hope。”
  一位農民打扮的老漢走到捐款箱前,塞進五元錢。宣傳員請他留下姓名,他搖了搖頭,說:“我是安徽鳳台縣的,去年發大水,家里的房子沖了、地沖了,是政府和好多好多的好心人給我們送來了救濟糧、救濟款,幫我們蓋了房子。現在,你們又在為我們的孩子上學操心,我出這么丁點儿力,還留啥名字?”
  “我捐兩塊錢行嗎?”一位十七、八歲的姑娘,怯生□地問宣傳員。宣傳元告訴她,錢多錢少都是一片心意。姑娘取過一份宣傳品,對宣傳員說:“我們貴州老家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