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四名幸運的孩子



  張胜利(河北淶源縣桃木疙瘩小學)

  張胜利哭了,哭得极傷心,淚珠順著焦黃腊瘦的臉頰直往下滾──他失學了。
  這位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十三歲的孩子,從沒見過高樓大廈,沒看過電視,沒玩過玩具。不知道山外的世界多幸福,沒個比較,自然不知道自己過的日子有多苦。他的唯一樂趣和愿望只是想讀書。
  桃木疙瘩村座落在遠离淶源縣城一百多里地的韭菜山上,大山隔絕了現代的文明,隔絕了現代化。全村八戶人家三十來口人,人均收入不到一百元,一年打下的糧食不夠吃三個月,過著沒有笑聲的日子。
  張胜利一家六口,父親去年有病,母親是個啞巴,底下還有兩個弟□、一個妹□。家里除了一舖土炕,一方泥壘的鍋台和一只缺了口的水缸,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樣的家什。每學期,父母親都要為孩子的十來元學雜費而操心。張胜理利挺懂事,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什么活儿都干。他甚至把家里人的頭發和指甲攢起來拿去賣,可那又值多少錢?
  年初,父親把叫到了炕前,對他說:“孩子,你念不念書以后也是當農民,家里實在是供不起了,你就別念了吧。”
  張胜利哀求道:“爸爸,你就讓我把小學念完吧,我實在是太想念書了。”
  父親火了,一巴掌打了過去:“這么大了,你怎么還這么不懂事?”
  張胜利流著淚,說:“爸爸,你打吧,你怎么打都行,就是書千万千万還讓我繼續念下去。”
  早晨,父親見他掖著書包往外走,便一把奪過書包扔到灶堂里。張胜利死命從火中搶出了書包,哭著說:“爸爸,我要讀書,我要上學!”
  放學時,張胜利再也不敢把書包背回家,只得把它寄放在姨家。
  也許意時到自己快讀不成書了,他悄悄給兩次到山上來過的縣政協車志忠副主席寫了封信:

  車爺爺:
  您好!
  您家里今年打的糧食夠吃嗎?我爹他們都不讓我上學,因為家里窮,供不起我上學,可我還想上學,念出書來象您一樣做個為國爭光的人!

                      張胜利

  四月,父親病故;
  不久,母親改嫁。
  家庭的重擔落在了張胜利的肩上,挑呀挑呀,實在是挑不動了。沒辦法,只好把二第送給了外鄉人,把三第和小妹寄養在啞巴六叔家。
  張胜利終于沒有逃脫失學的命運。他每天幫鄰居干點雜活儿,換口飯吃。
  張胜利一失學,三年級只剩下一個呂成山,呂成山也沒法念。這中間,由于家庭困難,又流失了七個孩子。村小只好關門了。
  离開了教室,不能讀書,張胜利象個木頭人似的,整天無精打采。那天中午,在山上放羊遇到了呂成山,兩個小伙伴說著說著又禁不住淚如泉涌。
  “成山,你說車爺爺收到我的信了嗎?”張胜利問。
  呂成山說:“信肯定會收到的。”
  “那為什么車爺爺不來救救咱們?”
  “爺爺是縣里的大官,可能是每天太忙了,顧不上咱們。”
  他們不知道車爺爺正為他們四處奔波、八方呼吁;
  他們不知道那個專門為改變窮孩子命運的基金會成立了。
  七月,山上來了几位大哥哥、大姐姐,說是來搞什么調查的。
  十月初,山下傳來消息,說北京的“希望工程”要救助他們。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七日,對于張胜利來說,這個日子將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重要的轉折點————他失學一年之后,又重新背起了書包。
  穿著那套基金會剛剛發給的天藍色運動服,在.《資助就讀證》的頒發儀式上,張胜利代表十一名失學儿童講話。這之前,老師已經幫他准備好了發言稿,他也背得滾瓜爛熟。但是,面對眼前的伯伯、叔叔、大哥哥、大姐姐一雙雙關怀、熱切的目光,他激動得全忘了,想了半天,才說了句:“今天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我又可以上學了。”
  底下有人提醒他說:“你就說說以后該咋辦吧。”
  張胜利紅著臉說:“以后,我們一定努力學習,星期天不休息也要讀書。”
  半年后,即一九九0年四月十八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北京召開“救助貧困地區失學儿童,實施希望工程座談會”,張胜利作為全國第一位受“希望工程”資助學生代表應邀到會。
  坐在庄嚴肅穆的人民大會堂里,向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習仲勳、雷洁瓊以及國家教委、團中央的領導匯報自己接受資助而复學后的喜悅之情,張胜利激動得連說話的聲音都帶著顫動。
  五月的陽光顯得格外溫暖。
  張胜利來到天安門廣場,凝望著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覺得自己恍若走進了一幅畫里……忽然,他的眼前閃現出一個偏僻的小山村,哦,那不是桃木疙瘩村嗎?他的心禁不住一震!強烈的反差,讓人心潮難平……
  今年元月,我是在淶源縣上庄鄉見到張胜利的,他已經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了。
  据班主任介紹,他學習相當刻苦,只是由于几次停學,基礎打得不夠堅實,正奮力追赶。
  問到將來的打算,張胜利想了想,說:“爭取中學畢業后,能考上中師。”
  我說:“畢業以后當老師?”
  “。”張胜利點點頭,“回桃木疙瘩小學當老師。現在,的弟弟又失學了,村里還有其它上不起學的孩子,我要是當了老師,一定讓他們都上上學。”但愿張胜利能實現這個小小的愿望!
  但愿張胜利真成為桃木疙瘩村小學教師時,村里再也沒有失學的孩子……
  江峰(湖北羅田縣野菊坳小學)
  已經是第几次走在這條熟悉的山道上,連張碧云老師自己都記不得了。
  開學半個月了,六年級的江峰遲遲沒來報到。這孩子由于家庭困難,曾多次間斷性失學,僅上學期就停了三次,每次都是被班主任張碧云找回的。
  江峰的家落梅河鄉最偏遠的山區──甘家沖村。張碧云走進江峰家時,他患肝炎的父親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母親在煮野菜。一口破鍋,一只鐵罐,爛稻草撒了一地。火膛里的柴火燒不著,一個勁的冒著濃煙。
  江峰在撥桐子,見老師來,忙轉過身,從椅子上拿起皺巴巴的作業本,淚眼汪汪的說:“張老師,寒假的作業我做了三遍……可就是沒法再交老師改了……”張碧云接過作業本,一把把江峰摟進怀里。
  她苦苦哀求江峰父母開恩,讓他繼續上學,但嘴都說干了,他的父母就是不答應。從上午“磨”到下午,張碧云急了,說:“江峰是班上的學習尖子,不讀書多可惜……”說罷,大哭起來。
  見這般情景,江峰父親掙扎著從床上坐了起來,一把抓住張碧云的手,說:“張老師,您的一片好心我領了,只是我這做老子的太沒用了,實在供不起他讀書哇!”
  江峰母親也在一旁抹眼淚:“家里已經斷糧好些日子了。”
  江峰可怜巴巴地說:“張老師,我家窮,不能去,去了沒吃的,別讓爸爸媽媽為難了,作業本求您幫我改改就行了。”
  張碧云說:“不,江峰,別難過,沒學費我出,沒吃的我給,學一定要上!”還有什么理由再拒絕呢?江峰的父母只好答應了……
  江峰在野菊坳小學讀了兩年書,第一年只交了四斤筍干和二百斤木柴,其余的學費都是張碧云老師給的。第二年學校免收他一切學費,几位老師包了他的火食,連他穿的衣服也是老師給的。
  越窮越有志气,江峰發憤學習,功課門門优秀。
  小學畢業,考上鄉中。上中學,不僅學雜費增多,還得帶被子到學校寄宿,這回,家里再也沒有力量了,江峰只得再次失學。
  他幫父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种麥子,割稻谷,冬天還上山燒木炭。
  一個偶然的机會,小學几位老師得知江峰沒上中學的消息,都為這為好學生遺憾。
  他們又一次上他家做工作,由于江峰已停學半年,上初中不可能了,他們又動員他回去上了半年小學,下半年,江峰又考上了出中。
  恰在這時,“希望工程”像春風吹到大別山區,江峰和羅田縣另外四百九十九名失學儿童受到了救助。
  听到消息,江峰簡直是相信自己的耳朵。拿到《資助就讀證》和資助款時,他流著熱淚說:“這下好了,我再也不要擔心失學了,我又可以讀書了……”

  馬義賓(宁夏康樂縣高集小學)

  失學,在孩子心靈中留下的將是永久性的創傷。
  以至于現在讓馬義賓談談兩次失學的經過,他的眼里仍不時要泛起一絲憂郁。馬義賓全家六口人,父母皆為文盲。除了种六畝地、養兩只羊,再沒有其它
  收入。村里已經通了電,但為了省下每個月一元來錢的電費,他們家至今沒拉電燈。
  頭一次失學,是三年級的第二學期。雖然報了名,但學費沒有交。
  馬義賓對他父親說:“阿大,都開學一個月了,學費還沒交呢?”
  父親說:“再緩些日子吧,阿大正在想辦法。”
  好不容易湊族了十元錢,准備交給學校,春耕時節到了,家里卻連一點化肥都沒有,只得先拿錢去買化肥。
  吃晚飯時,父親對馬義賓說:“家里實在是拿不出錢了,明天你就別再去上學了。”
  馬義賓哭著說:“阿大,你就讓我上吧!”
  他父親火了:“連肚子都填不滿了,還上什么學?”
  馬義賓被迫离開了學校。
  半個月里,班主任聶老師到家里來了三次,后來學校同意學費先欠著。
  馬義賓回到學校,剛開始踏下心來好好念書,到了六月,家里的地忙不過來,那只羊又沒人放,他又一次被父親叫回家中。
  不知哭過多少回,可哭也沒用,上山放羊時他還帶著課本。
  此時,馬義賓哪里知道,他的命運將發生一次大的變化。
  為了進一步擴大“希望工程”的影響,在全省掀起重教助學的熱潮,甘肅省省委書記顧金池准備帶頭救助一名失學儿童。他讓團省委幫他選擇一名家庭貧困但品學兼优的孩子作為救助對象。
  團省委推荐了馬義賓。
  去年八月四日,顧金池趁到康樂縣搞調查研究之便,專乘來到高集村,來到馬義賓的家。
  顧金池給馬義賓帶來了本子、鉛筆、文具盒,又給了四十元讓他交學費,并告訴他,今后五年的學費都由他包了。
  此時此刻,馬義賓的父母淚流滿面不知說什么好,顧金池告訴他們:“不管家里多困難,也得讓孩子們去上學。我們窮,就是因為沒有文化。不讓孩子讀書,就永遠挖不掉窮根儿!”
  此時此刻,馬義賓又惊又喜,他拉住顧金池的手,說:“爺爺,謝謝您!謝謝您!”
  顧金池撫摸著他的肩,說:“不用謝,孩子,讀書是你們的權利,讓你有書讀是我們應該做的工作。”
  省委書記的率先垂范,推動了全省救助失學少年的“希望工程”。十三名省級領導每人承包了一名失學孩子五年的學費;上百名地、縣級干不起而效仿;社會各界慷慨解囊,向素不相識的失學少年獻上一片愛心……全省有六千多名失學少年重返校園,高集村也有十名幸運的孩子像馬義賓一樣重新背起了書包。
  馬義賓又上學了,并且擔任了學校少先隊的大隊干部,還被評為“三好學生”。
  最近,他在給顧書記的信里寫道:“顧爺爺:我現在慢慢懂了我們為什么失學的原因,為了不辜負祖國和人民對我的殷切希望,為了不辜負您對我的殷切希望,為了早一點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我和同學們一定刻苦學習……”

  何宏偉(渭源縣五竹小學)

  這是何宏偉給一位不留姓名的捐資者的信。

  基金會的叔叔阿姨請轉
  一位好心人:

  來款已經收到。當時我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只有淚水一個勁地往下流。我知道,您的經濟并不怎么寬裕,可對我這個窮孩子,卻給予了這么大的關怀。在此,請接受我最真誠的問候!
  我家住在一個偏僻、貧窮的小山村里。因車禍,從小就失去了爸爸,家里只剩下媽媽、姐姐和我三個人。姐姐出嫁后,媽媽染上了病。可家里的地還得种。媽媽頭上的白發越來越多,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深,真叫人著急呀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懂事了,就對媽媽說:“媽,我不去念書了,要幫您干活儿。”媽媽听后哭著說:“不,不,就是窮死也要讓你上學。”
  開學的時間快到了,媽媽又開始到處借錢,可在這個窮地方,借錢哪那么容易。那天早晨,媽媽去三十里外的姨家借錢,直到天黑了她才回來。我問:“媽,借到了嗎?”媽媽搖了搖頭,一個勁的哭、哭……
  在我們這里上學真難啊!
  就在這時,就在我快要失學時,學校的校長來了,他告訴我和媽媽:北京搞了一項“希望工程”,是專救助我們這些上不起學的窮孩子的。無數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踊躍捐資,向我們獻出一片愛心。這消息使我非常激動,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如今,我又回到校園,坐在教室里學習。
  級金會的叔叔、阿姨們,不知名的好心人,你們放心吧,我要立志發憤,做一個德、智、体全优的好儿童,將來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何宏偉
                   1990.10.25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