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天邊飄來吉祥的云


  伴隨著"希望工程"的實施,一所所"希望小學”也應運而生。
  “希望小學”不僅給那些已經輟學的“小牛娃”、“小豬倌”帶來了福音,同時,也讓那些貧困山區的群眾看到了希望。

  1990年5月19日·安徽金塞

  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新生事物!
  這是中國共青團歷史上的一件新生事物!
  當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將在金寨縣南溪鎮舉行落成典禮的消息傳開時,山鄉群眾像歡慶盛大的節日一樣,翻山越岭,一大早便紛紛從庫彎岭□赶來了。
  原南溪縣中小學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卻一直借用彭家祠堂的大殿當教室。年久失修,雨季,外邊大下,殿內小下;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竟飄落在孩子們的課本上。一根根大柱子擋住了孩子們的視線,為了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們不得不崴著身子,凝著脖子。一堂課下來,脖子擰酸了,眼睛也看花了。
  五月里,天邊飄來一朵吉祥的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經過實地考查后,決定救助金寨縣的五百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孩子,并創辦一所“希望小學”。
  如今,兩座漂亮的教學大樓取代了舊日的祠堂大殿。寬敞明亮的教室,整齊化一的桌椅,電教室、教研室、圖書閱覽室……在這個小鎮上,一切都顯得格外气派。
  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帥,在他臨終前還挂念著這個大別山區的小學堂。高懸在校門拱門上的大理石校匾上“金寨縣希望小學”七個金色大資字,是他老人家的最后墨寶。
  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洛桑在落成儀式上說:“創辦‘希望小學’,是‘希望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共青團著眼未來,服務社會,造福后代所辦的一件實事。‘希望工程’体現了共青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利國利民,為國分憂,造福后代的實際行動。今年在全國資助万名失學孩子上學,在部分省(區)的貧困縣創辦若干所‘希望小學’,這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來說雖是杯水車薪,但基金會和共青團組織為掃除文盲所体現的精衛填海的精神,必將喚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和支持儿童教育事業和祖國的未來,行成全社會關心青少年成長的好風尚。”
  金寨縣委副書記廖容煥表示,一定把金寨的這所“希望小學”辦好,振興金寨的基礎教育。
  最興奮的要屬那二十名被救助的學生。五年級一班的林娟同學站在人群中,眼里閃爍著激動的淚花。這位多次被評為“三好生”的好孩子,卻因家里困難而失學。“希望工程”救助了她,她學習更勤奮了。從家里到學校要爬一座山,可她從來是風雨無阻,連一次也沒遲到過。期終統考,她語文得了110.9分,列全鄉第一名。
  据縣“希望工程”辦公室統計,全縣被救助的五百名孩子,其中二百七十六人已走進了“三好生”的行列。
  大別山注視著這一幕,欣慰的笑了,它欣慰地笑了,它預感到五年或是十年之后,自己的面貌將發生一次更大的變化……

  1191年6月1日·湖北羅田

  一連二十多天陰育綿綿的羅田縣,今天云開霧散,晴空万里。
  由全國政協副主席王任重提寫校名的“羅田縣希望小學”,在一片歡樂的鑼鼓和震耳的鞭炮聲中,竣工剪彩。
  “希望小學”坐落在落梅鄉黃泥畈村。這是羅田最貧困的鄉村。當基金會決定在這里援建“希望小學”的消息傳開后,四面八方都向這里伸出了援助之手。
  缺資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北京四通辦工設備有限公司、武漢鋼鐵公司團委給予有力的支持;從海外的美藉華人到山村的孤寡老人,從兩鬢斑白的領導干部到剛入校門的孩子,從聞名全國的大企業到偏僻山村的手工小厂,一封封來信、一筆筆資金、一件件物品帶著一片片愛心送到基建工地,解決了燃眉之急。
  缺勞力————當地群眾自愿來到建設工地從七歲孩童到七旬老翁,人們不辭勞苦,累計投入義務工二百八千多個,完成土石方八千多方。
  缺材料————老鄉們二話沒說,有的送來准備蓋新房的檀條,有的搬來准備為儿子結婚、為女儿出嫁用的木料。
  缺設備————很多單位和學校幫助捐資購置圖書、辦公桌、課桌椅、電教設備、隊鼓以及實驗室的儀器。
  精衛填海,眾志誠。
  一作5實用、美觀、气派的教學大樓落成了,從今天開始,三百名學生將告別低矮破的宿舍,搬進寬敞明亮的教室。
  縣委領導動情的說:“這是羅田縣解放以來第二件轟動最大的喜事。第一件是全國解放,勞苦大眾掙脫了鎖鏈,慶賀在政治上得到了翻身;第二件便是這所‘希望小學’的落成。今后,將有千千万万個羅田的少年儿童在這里努力學習,盡快成長,為家鄉的建設做貢獻。”

  1992年5月28日·內蒙古翁牛特旗

  盼星星,盼月亮,大草原盼來了今天;甘嘎查(“嘎查”即“村”)的一百二十一名小學生終于有了自己正規的學校,六十名因為家庭貧困、交通不便而失學的孩子也將重返校園。
  “翁牛特旗希望小學”,這是我國牧區的第一所“希望小學”。
  熱情好客的蒙古族牧民兄弟騎馬迎出十几里地,夾道歡迎遠方來的客人。
  銀碗斟滿香甜的奶酒,雙手獻上洁白的哈達,而那一曲曲牧歌則把人們的心都唱醉了。
  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副書記烏蘭作為尊貴的客人被請到主席台上,她說:“充滿希望的‘希望工程’只是剛剛邁出了充滿希望的第一步,‘希望工程’在自治區實施一年多來,已救助一千多名失學孩子。第一所牧區“希望小學”的落成必將推動全區‘希望工程’的深入發展。”
  走進校園,迎面的牆上用漢、蒙兩种文字寫著八個大字:“理想、陶冶、奮斗、成才!”
  修建一新的教室里,擺放著整齊的課桌椅和配套的教學儀器;學生宿舍里,許多單位贈送的生活用品從舖蓋到暖瓶、飯盒,全是新的。
  阿木日音校長臉上溢滿笑容,他自豪的告訴來賓:在牧區,這是嘎查一級的學校中最漂亮的、條件最好的!
  參加落成儀式的牧民們看著自己的孩子背著書包高高興興的走入校園,一個個喜笑顏開,這個捐几元、那個捐几元,有的當場還捐出了赶來的羊。
  鼓號聲響起來了,來賓和全校師生一起參加了“希望小學”的第一次升旗儀式。
  望著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人們說:草原上又升起了一种新的希望!

  1991年10月14日·穎上縣半崗區

  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那場洪水災難剛剛過去不久,邱家湖畔的田野顯得空曠廖廓。
  今天,半崗區群眾的心境如同通往半崗的公路一樣起伏不平。他們得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在台胞葉金泉先生捐款的基礎上,決定在半崗區建一所“希望小學”;他們得知葉先生將親臨半崗區;他們還得知曾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過精彩節目的凌峰也要到半崗來,于是,男女老少興高彩烈地赶來了。
  高亢的嗩吶聲響徹晴空,鼓號齊鳴。
  三輛轎車在區公所前停下,台灣“易辦事”電腦公司副董事長葉金泉先生和他的叔叔葉明壽先生不住的向夾道歡迎的人群致意。凌峰先生頭戴褐色禮帽,身著淺灰色運動服,顯得幽默而又真誠。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村頭貼著的那條標語上:“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學校!”就在短短的几秒鐘內,他似乎在思索著什么。
  在奠基儀式上,葉金泉的發言簡洁卻充滿激情:“一所小小的‘希望小學’能為我們的族帶來希望!”
  葉金泉是台灣實力雄厚的青年實業家之一,此次他捐款二十万元助學,唯一的一個要求是希望把這所小學建在災區。他的叔父葉壽明先生曾在父福建捐資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此次又千里迢迢攜夫人前來災區參加奠基儀式,其為教育至誠之心令人感動。
  凌峰激動地告訴大家:台灣同胞同樣關心著祖國的教育大業,我”,們將自己的工作稱之為“跨世紀的啟蒙教育運動”。中華民族能否在未來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否具備競爭力,關鍵在于我們的教育事業、我們的“希望工程”是否有希望?我們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工作,我只是一名小卒,但是我們為此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由蘭州化學工業工司援助謂源縣創建的“蘭渭希望小學”落成了,由“希望工程海外愛心基金委員會”資助興建的四川“宜漢希望小學”落成了……
  這一所所不同尋常的“希望小學”將喚起更多的人了解“希望工程”,更多人積极投身于“希望工程”,更多的人關心貧困地區的失學少年。
  這一所所“希望小學”,是“希望工程”播种下的希望之火,它燎原在貧困山區的土地上!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