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年輕的我和年輕的妻常常就一些問題展開對話,那對話也是年輕的.因為有爭論。即使觀點一致,也總有一人故意站在相反的立場上。沒有刺激的對話就如同喝涼水一樣無味。 妻子在美國留學兩年,攻讀美國与美洲歷史。而我,也對那片神奇的土地和發生在邵片土地上的神奇的事情有著濃郁興趣。最近,格林納達風云激蕩。我們都知道二次新對話在所難免,甚至悄悄地作了准備。終于,一天晚上,我對妻子說—— ▲(我的話。下同)兩個世紀前,亞細亞某國一位著名的畫家向皇帝獻了几幅畫。有一幅,畫的是一顆炸裂的石榴。皇帝在這幅畫前佇立良久,說:“畫得真好,我都忍不住要伸手了。石榴容易引起人們無窮的聯想。它咧開的嘴象笑又象哭。火紅的心是歡愉還是痛苦?”這大概是迄今為止對石榴最浪漫的評价了。地球上有一顆大石榴,它如今炸裂了,吸引的是全世界的目光。皇帝的見解是精辟的——有人覺得它在哭,有人覺得它在笑。我敢打賭,“這顆石榴比畫上的要好千万倍,否則,怎么會有那么多人,那么多次地向它伸手呢? ●(妻子的話。下同)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你想給我講故事?還是听我講吧。有一天,一個白种人象飄零的魯賓遜一樣走上了一個小島。海灘上正在舉行儀式。半裸体的印第安少女絲毫也沒有因為陌生人的到來而感到羞澀,反而舞蹈得更起勁了。男人們站成一個圓圈簇擁著她們。圓圈中有一張石桌,一顆几乎被各式各樣羽毛掩蓋的頭顱在石桌后面轉動著,那是酋長。此刻,他臉上顯出太陽神般的尊嚴。白种人從行囊中掏出三把斧頭放在石桌上。 酋長撫摸著穿在鼻子上的骨圈,說:“唔,真不錯;就這些嗎?” 白种人又拿出兩瓶黃色的白蘭地。酋長聞了一下,他的身和心全在這一刻醉了。“是神賜給你們這樣迷人的水嗎?”他問,吩咐侍衛把它們放在他個人祭神的宮殿里。那是一間任何人也不能涉足的草棚子。但,如果他知道這是巴黎市場上最低劣的一种酒的話,也許就不會這么做了。最后,白种人又掏出四、五顆玻璃球,就是孩子們用來作彈子游戲的那种玻璃球。酋長一臉惊喜。天上有一個太陽, 這些玻璃球中也有太陽,每個都有,加起來有好几個呢。 “夠了!”酋長說,并做了一個手勢。鼓聲大作,少女們跳得更瘋了。男人們則發出有節奏的吼叫。在這种狂歡的气氛中,人類歷史上一樁最不公平的買賣做成了。几天以后,一封用火漆和羽毛封口的信向巴黎飛去。我記得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大意是: ……在大西洋靠近美洲大陸的地方,呈半月形地排列著一串小島,最南端的一個叫‘格林納達’。‘格林納達’是西班牙語中‘石榴’的意思。這個島不產石榴,可它的形狀酷似石榴,大概是最早發現它的偉大的哥侖布有感而發,才替它取了這樣一個美麗的名字吧。島上居住著加勒比族印第安人。在我上島之前,他們擁有這個小島,我擁有几把斧頭,兩瓶劣質白蘭地和几個玻璃球;現在,我擁有這個小島,而他們擁有斧頭、白蘭地和玻璃球…… 這是一六五O年的事情。 ▲菲德爾·卡斯特羅不一定知道三百多年前發生在那個島上的故事,假如知道,他會悲哀的。歷史的變化既令人眼花繚亂,又令人感到無可奈何。當年那個用一點不值錢的破爛貨就可以買下來的島嶼,今天卻讓他付出了怎樣的代价!你看,這是我從今天的《參考資料》上剪下來的一條消息,是古巴的一份絕密文件,被美國人公開了。 我國在格林納達人員組成情況:建筑部××× 人,公共衛生部××人。教育部××人。農業部×× 人,交通部××人,國家合作委員會××人,漁 業部××人,基礎工業部××人,文化部××人, 商業部××人,体育文娛委員會××人,中央計 划委員會××人,革命武裝部×××人…… ●老天,一個部也不少!簡直可以算是古巴在那里又建立了一個准政府。美國人是有警覺的。我留學時就听他們說過,卡斯特羅腳下有一個古巴。格林納達是古巴第二。 ▲你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那我沒別的路可走,只好替古巴人說話了。我記得他曾不止一次說道:“革命是沒有界限的,革命者的夢更沒有界限。”他是在“革命”。 ●夢是神奇的。“乞丐在夢中當皇帝,卡斯特羅在夢中擁有全世界。” ▲西方記者的這個評价不免刻薄了點,但卡斯特羅的夢确實是偉大的。早在六十年代初期,他就宣布:“古巴是要為整個世界做事的。”當時。西方把它看作夢囈。加勒比海上一個彈丸個國,既貧窮又落后,卻口出此言。好一派堂吉訶德式的气魄!一位美國參議員說:“二十年內,卡斯特羅甚至不可能讓他的人民填飽肚子。” ●他們都對了。今天,古巴人民的肚子确實填得不是十分飽;今天,卡斯特羅也已經走向世界。古巴士兵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亞的善戰早為全球公認,可我認為最令卡斯特羅得意的卻是在那個狀似石榴的小島上的成功。 ▲言過其實了吧? ●一點也不。格林納達扼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門戶,西与巴拿馬運河遙遙相對,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在戰略家眼中,它的名字与直布羅陀、馬六甲、福克蘭、迪戈加西亞具有同等分量。更重要的是,卡斯特羅在別的地方只能當兄弟和朋友,在格林納達卻當爸爸。你不要笑,事實的确如此嘛。一九七九年,激進的左派組織“新寶石運動”發動政變成功,象個初戀的情人一般急急投入了古巴的怀抱。“新寶石運動”領導人畢曉普的話熱得可以燙死人:“對于親愛的古巴兄弟,格林納達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這是致命的“敞開”啊,再加上阿諛的“始終”,哈瓦那海灘上的潮水舖天蓋地而來,格林納達霎時間被掩沒了。這樣的場景,人們在南也門和阿富汗已經見過。魯巴伊和阿明在另一個世界里向畢曉普招手呢。卡斯特羅是揮舞著情人的紅手帕走進格林納達的,可是他發現迎上來的是一個那么孱弱的女孩子,于是他就做了她的爸爸。 ▲卡斯特羅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同時也在付出他必須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及他本人那在八十年代明顯衰退了的精力。 ●得到時他是得意的,付出時他有些痛苦,因為他付出的正是自己國家所最需要的,一如是一個負了傷的人卻還要抽血給他人。有人恨他給得太多。光是替格林納達修建珍珠机場一個項目,就意味著向那個島國每個居民提供五百美元的援助。可是古巴自己呢?人民象大旱望雨一樣盼著几十万套住房。物价已上漲到歷史最高點。 ▲你是站在別的國家的立場上看古巴,而卡斯特羅則不會這樣。七十年代初期。卡斯特羅已經豪邁地向世界宣布:“古巴正在建設共產主義。”他肯定以為已經受了他的思想洗禮十年的人們,其思想覺悟之高,一定高過喜瑪拉雅山。譬如,据說卡斯特羅就提出,把适當提高物价作為政府號召人民開展“減肥運動”的一個步驟來抓。 ●哦,謝謝你,幫我解開了一個謎團。去年我曾到古巴旅游,舉目所及,全是細棍一樣的瘦子。我直納悶,難道是因為古巴太熱,胖子都不愿上街嗎?經你一點,我才恍然。原來是,卡斯特羅好細腰,人民愛減肥。 ▲其實,大多數古巴人憂慮的是美國。格林納達离美國近在咫尺,美國是絕不允許在它的后院再出現一個古巴式的政權的。古巴是一個醒了的夢,尼加拉瓜也是,格林納達是一個半醒的夢。它要么醒來,要么破碎。美國的態度越來越咄咄逼人,曾直截了當地警告卡斯特羅:你運進格林納達的武器,裝備全世界的游擊隊也綽綽有余!美國人甚至准确無誤地指出了武器庫的位置。 ●這要歸功于天眼,天上的眼睛。据說美國的間諜衛星連地面上一個士兵是否刮過胡子都能看清楚,這也許是言過其實的。但要把一個大武器庫藏起來卻是困難的。這是個無從躲藏、無所遁形的時代,我們越來越赤裸了。 ▲至少有兩個以上的領導人勸卡斯特羅在那個島上要謹慎從事,其中有一個就說過類似的話。豈料這竟大大激發了他的意志和勇气。“當年我們七條步槍鬧起義的時候,几乎也是赤裸的!”又是一句歷史的名言,擲地有聲!他對別人說,他不怕任何人,尤其不怕美國人。“美國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四肢,卻有著世界上最軟弱的意志。”那只老虎不是紙糊的,而是畫的。“別擔心美國人會干預我們在格林納達的革命,”他告誡他的孩子們,“那不可能。美國人沒有這個膽量,也沒有那個力量。二十年前,拉丁美洲只有古巴,他們尚不敢碰我們一下,今天不僅有古巴,而且有尼加拉瓜、格林納達。薩爾瓦多境內正在進行決戰。古巴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古巴,美國也不是二十年前的美國。卡斯特羅比當年的卡斯特羅更卡斯特羅,而里根,還不如肯尼迪的一根小拇指頭。”他不止一次用揶揄的口气問人們:“你們知道里根是個什么人嗎?”回答是:“演二流電影的二流演員。”“不,”他笑了,漂亮的大胡子顫抖著。“讓我悄悄告訴你,那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离過婚的總統。”他瞧不起他,真心實意地瞧不起。一個大半輩子從事一种被人看輕的事業的人卻當了總統,那真比無賴當了元帥還令人感到滑稽。這种事,只有在美國那個烏七八糟的國家才能發生。這樣的總統,除了一天到晚把蒼老的面孔涂抹得紅紅的,在攝影机前勉強地做作地微笑外,又能有什么作為?他難道不為他那种微笑心酸嗎? ●被人攻擊是痛苦的,攻擊別人也痛苦。一個人如果常常把另一個人挂在嘴上進行攻擊的話,不是恨他,就是嫉妒他,或者是怕他,而這一切,都會使自己痛苦。 ▲最近卡斯特羅的确是痛苦的,一點不錯,是因為美國引起的。他為格林納達付出了那么多,換來的卻是畢曉普對古巴的日趨冷漠。他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更令他不能容忍的是,前不久那家伙居然到美國蹓了一蹓!去時不請示,回來不報告,他莫非還想上天摘月亮不成?古巴是一團火,美國是一灘臭水。水火不相容。你不在火中燃燒,就在水中溺死。前者永生,后者遺恨,或者遺臭,絕不可能有中間道路可走! 一天晚上,卡斯特羅把一張白紙攤放在胸前,拿起筆來。那是一支能夠震動世界的筆啊;南亞的叢林,阿拉伯的沙漠,非洲的山谷,處處可以感覺到這支筆的存在。一點墨跡,便是一場戰爭;輕輕一畫,便在地球上的某一處刮起一股狂風。他首先寫下“格林納達”這個名字。那個小島在達支強有力的筆下只有發抖的份。他久久凝視著它,筆尖點在白紙上、那不是筆,是一杆鋒利的長槍;那也不是紙,是一個國家的胸膛。長槍刺進了胸膛,胸膛流血了,好燙啊。 ●你的飽含詩意的描繪讓我發冷。我又一次感到了這個世界的殘酷,多數人的命運總是操縱在少教人手里,而這偏偏是最合理的。他究竟寫了什么? ▲“當格林納達局勢失去控制時,古巴入接管該島、” ●又一個先知式的斷言。強人都是先知。他們不僅左右人民,而且左右明天,古巴人民倘若知道這一點,會作何感想? ▲這對他們來講是一個墳墓式的秘密,因為它未必是永遠的。第二天,又有一大批“借調干部”前往格林納達…… ●“借調干部”,一個多么冠冕堂呈的稱號。這些天,我也屢屢接触這個詞。從語態上看,它應當出自格林納達政府之口,可人們卻是從哈瓦那的辭海中找到它的。即使是格林納達人創造了它,也是二十世紀的天方夜譚了。一個主權國家居然要從另一個國家“借調干部”! ▲資本可以輸出,干部又為什么不呢?卡斯特羅在接見這批干部時,有一句話被他反反复复強調了十几遍:“你們到格林納達是革命去的!”清晨,公雞叫了。古巴的雞叫歷來被當作戰斗的號角。卡斯特羅親自到港口送那些“借調干部”起程。他身穿.草綠色軍裝,与征人一一握手,然后舉起拳頭做切·格瓦拉式的宣誓。人們用同樣的手勢回答他,井高唱革命進行曲:“……在你們前進時高舉著的紅旗上,有我一滴血……”可歌可泣的史詩般的气氛籠罩著港口。卡斯特羅豪邁地對隨從們說:“在這些人當中,有多少未來的卡斯特羅?有多少未來的切·格瓦拉?” ●他看到的是戰士,我看到的是烈士,而且是遙遠的烈士。活人從這里离開,活人從這里歸來,只是數目大大地打了折扣。死去的人將永遠躺在他們死去的地方,唯有一縷望鄉的孤魂在空中哭泣:“不得歸!不得歸!”卡斯特羅從不允許把在國外戰死的人的尸体運送回國。他不愿意讓人民看見他的犧牲品。許多可怜的母親,直到死神叩門的時候還以為他的儿子在國外“革命”。殊不知,她給予的那個肉体早已腐爛,成灰。事實難道是這么殘酷嗎? ▲人們三番五次地把這件事情講給卡斯特羅听。他是痛苦的。至少他說他是痛苦的。每到這种時刻,那張美男子的面孔都會蒼白,眼里的光芒在告訴人們,他的心已被撕成片片。這是真的,如果不是,他就是一個絕頂出色的演員。接著,他開始給人們講他的那個故事。他是怀著极大的真誠去講它的。這种真誠感動了別人,更感動了他自己。 “革命需要犧牲。革命必須犧牲。你們知道這件事嗎?切·格瓦拉有一條心愛的小狗,那是天使一般的動物。一次,敵人將我們包圍了。夜間,我們悄悄地突圍。快要接近敵人時,小狗突然狂叫起來,怎么制止都不行。格瓦拉聲色俱厲地命令:‘掐住小狗的脖子,掐死它!狗叫聲必須制止!’戰士們都沒有動。他們都曉得那條狗是格瓦拉的另一條生命。他睡覺時甚至都摟著它呢。他只好親自用繩子勒住小狗的脖子。起先,小狗快活地搖尾巴,但后來繩子勒緊了,小狗的喉嚨里發出了嘶嘶的哀聲,全身顫抖。格瓦拉的身子也在顫抖,手卻沒有松開。狗的眼睛里含著淚,他的主人,不,他的朋友眼睛里也含著淚。那最后的相互凝視几乎使地球停止了旋轉。我不知道這一切拖延了多久,但大家都覺得簡直長得沒完沒了。終于,小狗作了最后一次掙扎,便再也沒有聲音了。它長眠在一堆樹枝上。它長眠在我們心里。我現在不能看見狗,尤其不能看見狗的眼睛。一看見它們,我就在冥冥中感覺到那條被勒死的小狗對我們的責備……” 卡斯特羅講完這個故事,動情了。他坐在沙發上久久地垂著頭。那顆堅強的頭顱為誰而垂?當年,巴蒂斯塔的法庭宣判他死刑時,這顆頭顱沒有垂下;美國雇佣軍在豬灣登陸時,這顆頭顱沒有垂下;震惊世界的導彈危机中,它也沒有垂下。今天它垂下了。人性在這低垂的瞬間复蘇了。他身邊的那些人忽然發現,充滿傳奇色彩的領袖原來也是一個人。他的頭發和胡子從來沒有象現在這么蓬亂,還有白絲飄零。都說他的肩膀能擔起日月,為什么竟如此瘦削?比一般人的還瘦削? ●卡斯特羅老了。“革命”老了;革命本不會老,但是卡斯特羅的“革命”會老。不僅我感到了這一點,一些古巴人也感到了。我知道至少有一位古巴姑娘是有這种想法的。她在這次格林納達事件中是一個有名的人物。 ●輪船在大海的胸膛上划出白色的傷痕。人們站在船舷望著越來越遠的祖國,每一顆心上也有別离的傷痕。在許多張被加勒比海的海風吹得黧黑的面孔中,有一張白得惊人的美麗面孔。那是蘇菲婭,船上唯一的女性。在那些黑塔般的肉体中,她宛如一朵嬌滴滴的白蓮花。黑与白,強与弱,對比如此強烈,竟使人從心底泛起一股柔楚。她身邊的那些男人既令人憎恨,又令人擔心,是不是也有一點令人嫉妒呢?這時的男人是雄獅啊。可是,奇异的景象出現了:她輕輕揮了一下手,說了句什么,男人們全都离開船舷,慢吞吞地走回艙去。他們仍是獅子,卻是馬戲團的獅子了。原來,她是這批“借調干部”的指揮官。 剛剛畢業于馬列學院的蘇菲啞是個有頭腦的姑娘。她在古巴認識了“革命”,又在“革命”中認識了古巴。卡斯特羅所描繪的社會太完美了,而太完美的東西在人間是不容易有的。那個社會在卡斯特羅的想象中誕生,在儿孫們的想象中死亡。啊,永恒的想象!她覺得:卡斯特羅的“共產主義”如果意味著坐公共汽車不買票,看電影看戲免費,那是滑稽的;如果意味著住房里既無衛生設備又無自來水,冰淇淋和雞蛋只有過節才敞開供應,那就是可悲了。她是自愿申請到國外去的,當然是去革命。“國內沒有革命,只有腐敗和權力。”權力那玩意太吸引人了,它能吸引封建社會的人,也能吸引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卻不懂,怎么連進入“共產主義”階段的古巴人也能吸引?權力帶來腐敗,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還是到國外去吧。她要去尋找,尋找詩意,尋找她的太陽,尋找一個發光的新生命。 當她的雙腳踏上石榴島的時候,一陣濃烈的肉豆蔻香味扑面而來。這香味曾經為迷失方向的古代航海家指點迷津,今天它是不是能為蘇菲婭指點些什么呢?. ▲至少可以告訴她,她現在身在异鄉。 ●你恰恰錯了。那時她有一千种一万种感受,就是沒有你說的那种。她离開了古巴,卻來到了不是古巴的古巴。這個島上的一切都帶著哈瓦那的強烈印記。一個胖胖的少校去接她。在首都圣喬治郊外,少校驕傲地朝公路旁揮了揮手,說:“以這條路為中心,左右的樹木和茅草都是我們的,可以隨便摘采:“蘇菲婭被惊呆了。這象是主人在自己廚房里說的話,而不象是在一個外國的首都:少校的神情直令蘇菲啞厭惡,一如是偷了人家老婆還不夠,又沖進人家的臥室說:這張床是我的: 古巴人在這里受到普遍的尊重,但最尊重他們的還是他們自己。他們一點也瞧不起把他們請到這里來的主人。他們自己住,自己吃,甚至連抽水馬桶也從古巴帶來。卡斯特羅總是說:“你們要同人民打成一片。”當蘇菲婭看到一位軍官把格林納達人遞給他的一碗水倒進自己隨身帶著的碗里,把人家的碗扔在地上的時候,她覺得這句話簡直是冬天的童話。她悄悄看了看那軍官的碗,好家伙,原來是來自歐洲的禮物!碗底鐫刻著一行小字:“保加利亞人民捐給親愛的古巴階級兄弟。”在格林納達的每一個古巴人都使用這樣的碗。讓所謂的“打成一片”見鬼去吧,這是騙別人還是騙自己?哦,我們也有“打成一片”的時候,真的有,我們多情的騎士們常常把格林納達的姑娘壓在草地上,讓她們的臉久久地朝著碧藍的天空。那不是“打成一片”么?“征服世界的人首先要會征服女人”,這是誰的話?多么有理!你又笑了,可這不是該笑的時候。 ▲你難道看不見我的笑中含著辛酸嗎? ●還有更大的辛酸在后頭。當天晚上,蘇菲婭在古巴駐格林納達大使家里作客。剛吃畢晚飯,大使說:“對不起,我要開會去了。”蘇菲婭問:“什么會?”“政府內閣會議。這种會我是必須要參加的。”蘇菲啞沉默了,可是心里卻掀起了波瀾。一個外國大使,竟實際成了內閣的一員,這真是童話中的童話了。內閣是人民選舉的,一個外國大使進入內閣,他得了几張選票呢?大使走后,蘇菲婭問大使館其它官員:“這是國內的指示,還是他們的請求?”她得到了這樣的回答:“是菲德爾·卡斯特羅同志的指示!” 蘇菲婭就下榻在大使館。那些天,有一种异樣的气氛籠罩著大使館。電台徹夜工作。古巴的軍人們在后門出出進進,格林納達一些顯貴們在前門出出進進。蘇菲婭預感到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出事。她對了。一天夜里,大使館舉行晚宴,喝得醉醺醺的大使和另一個官員在陽台上談話,被她無意中听到了。大使說: “畢曉普該死了。” “什么時候死?” “今年死。” “今年几月死?” “今年今月死。” “今年今月几日死?” “今年今月今日死!” ▲這真是歷史性的對話,足以叫人記一輩子。在這個世界里,有多少人的生命是象這樣在別人談笑間被取走的? ●在那一刻,蘇菲啞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殺只雞仿佛也比這要費點勁啊。畢曉普?她見過他,那是一個溫和的善良的人。那天他到大使館來,出門時被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攔住了。衛士們企圖拖走這個膽敢阻攔總理的家伙,可是他制止了他們。并掏出一把錢來遞給那個乞丐。他甚至用于撫摸著乞丐肮髒的肩頭,臉色很痛苦。他對人們說:“國家里有乞丐,是我這個當總理的人的罪過。”他有一顆柔弱的心。也許正是這顆柔弱的心害了他。柔弱的心對于慈善家來說是金,對于作家來說是銀,對于政治家來說是石頭,不,是土坷垃。他請進來了古巴人,當他發現他們并不是天使時,卻沒有勇气把他們請出去。他只是不再對他們微笑了。對此,卡斯特羅是不能容忍的,他只能容忍微笑,而且是阿諛的。 ▲其實,很多人都說,畢曉普對古巴和卡斯特羅象狗一樣忠誠,他只是想把自己的外交搞得更靈活一點罷了。 ●那就更容易解釋了,他對他們象狗一樣忠誠。而他們也把他象狗—樣地霎了。這种事難道還少嗎?你想想。不要光想古巴。 ▲我不敢想。 ●當時,蘇菲婭不相信她听到的一切是真的,實則是不敢相信。卡斯特羅喋喋不休談論的“國際主義”難道就是這种貨色嗎?如果這就是革命的話,她宁愿被人革去自已的命而不愿意去革人家的命。她希望這是一個幻夢,可它偏偏是一個無情的現實。 就在她听見這些話的第二天,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九日,格林納達發生了政變,畢曉普被政變軍隊逮捕,十几分鐘后就被槍殺了。一切進行得如同外科手術般精确。這是一幕喜劇,又是一幕悲劇。有些人末出場便被确定要死去,有些人則被安排接受人們的歡呼。這幕劇里的演員是瘋子,他們在舞台上認真表演著彩排過的悲歡离合;觀看這幕劇的觀眾—它的名字叫世界——是傻子,它看得目瞪口呆;這幕劇的編劇和導演當然是騙子了,他的任務不是感動自己,而是感動觀眾。他成功了。他賺取了觀眾大把的眼淚和惊愕,還有許多很“實惠”的東西,爾后偷偷地笑了。當然,這不是最后的笑,因而也不是最好的。 蘇菲啞怀著一顆破碎的心走向海灘。她听見了一個凄涼的歌聲:“被獵的兔每一聲叫/就撕掉腦里一根神經/云雀被傷在翅膀上/—個天使止住了歌唱。”是格林納達的老百姓在唱。這時候他們唱這樣的歌給誰听呢?“被獵的兔”,何其生動而形象的比喻!那不正是一只被獵的兔子嗎?誰是獵人?大使?不,他充其量是一只獵犬,獵人是那個住在哈瓦那的大胡子。 格林納達的黃昏是美麗的。她站在海邊。滿天夕陽如火。火中的水,水中的火,象一片血的汪洋。她的理想和希望淹沒在血中。古巴式的革命被溺死了。 ▲無獨有偶,几乎在這同一時刻里,另一個人也想到了血。白發蒼蒼的威勒先生站在佛羅里達的一個軍港外,含淚注視著“關島”號航空母艦駛進大海的怀抱。他的儿子在那艘艦上。“一艘航空母艦的血該是多少人的血?是多少母親的儿子的血?”他在日記中寫道,“這個世界上的血跡已經太多,多得連再多一摘也不能容下了。”以“關島”號航母為主体的美國特遣艦隊是駛向另一個半球去的。黎巴嫩是今天的凡爾登。阿拉伯人在那里流血,猶太人在那里流血,法國人在那里流血,美國人也在那里流血。有人害怕流血,有人希望流血。 全世界都注視著這支強大的艦隊,注視著這支艦隊要去的地方,而派出這支艦隊要人卻注視著另一個東西——那顆石榴。那石榴真好,惹得又一個人向它伸手了。畢曉普死后,格林納達局勢動蕩,古巴有人在笑,美國也有人開始笑了。他們誰笑得比較好一點呢?有人提醒卡斯特羅注意美國,他卻說:“里根最多只能瞪瞪眼罷了!”不錯,里根是瞪眼了,可是在瞪眼之后他又動手了。 ●卡斯特羅并不真正了解他最強的也是最近的對手,這是一個悲劇。僅僅輕視對手是不夠的。輕視對手等于輕視自己。固然,里根有很多被人輕視之處,譬如,他看報紙時首先要看他喜愛的漫畫連環畫;在回答記者問話時,他竟忘記了法國總統的名字;在他的橢圓形辦公室里辦公時,他總愛把辦公桌最下面的抽屜拔出來,把腳放上去,還搖晃,那動作委實不雅觀呢;即使是在最肅穆的會議上,他也能夠毫無顧忌地把他愛吃的膠質軟糖撤在桌上,一粒粒丟進嘴里。這是一個孩子,還是一個總統?這是那個社會墮落的象征呢,還是朝气勃勃的体現?這樣的人在古巴,在蘇聯,能當上車間主任就不錯了。可是,美國人民偏偏選了這樣一個人來体現他們的意志!這一切,在古巴是被輕視的,在蘇聯更是被輕視的,但,被一個社會輕視的東西說不定在另一個社會里恰恰是受重視和欣賞的呢。 卡斯特羅牢牢記住了這些令人可笑的小故事,卻忘記了一個大故事:里根是一個鷹派人物,他的成功是美國社會的產物。共和党提名讓他當總統候選人,而且當選了,說明他們需要他,如果不,美國第四十任總統也許就是卡特、愛德華·肯尼迪,或是其他什么寵儿了。當他在電視里激昂地說“我們要重新受到尊重”的時候,有多少美國人的眼睛潮濕了。美國需要重溫舊夢,而里根就是撥轉時針的人。他可能永遠也當不了一流電影演員,但未必當不了好總統,當然是美國的。 里根早就注意到那顆正在漸漸變紅的石榴了。石榴离他那么近,怎么能讓別人輕易摘取?他有一條名叫薩姆的狗,狗鼻子里有一根豪豬刺,薩姆痛苦得天天哀鳴。古巴是一根豪豬刺,尼加拉瓜也是,格林納達正在變成豪豬刺。上帝,那我可怎么活!這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形同一個三角,有人用“拉美鐵三角”來描繪它們,夠貼切的,但不盡准确,因為格林納達那一角還停留在礦石階段,尚未變成鐵。卡斯特羅正在拼命冶煉它。那些武器,那些派遣人員,那些經濟援助,是風,是火,風風火火,爐膛正旺!還有那個尚未竣工的珍珠机場。“那是一個近四千米長的机場,”里根說,“我不明白在那個彈丸之地修這樣長的机場派什么用場。那小島一共有几個四千米?更令人憂慮的是,格林納達根本沒有空軍,但這机場顯然是為空軍修筑的,那么,是為誰的空軍?” 几年來,格林納達是里根心上的一顆瘤子,不割掉它,他是不會睡安穩覺的,但他找不到手術刀。當今世界,戰爭借口往往比戰爭本身還重要,特別是對美國這樣的國家而言。畢曉普被殺,格林納達一片風雨飄搖,里根笑了,手里出現了一柄鋒利的手術刀。 ▲里根的借口是“保護僑民”,可那里的美國人不但沒有受到威脅,反而被古巴軍隊保護起來了呀。 ●卡斯特羅的做法多么象一個孩子啊。你從這個舉動中難道看不出他內心的虛弱、不安和恐懼嗎?我搧了你一日光,卻赶緊討好般地撫摸你的臉頰,是不是為了更重更漂亮地再搧一下呢? 里根卻不是孩子。确切地說,美國不是孩子。山姆大叔決定動手了。你別小看那個愛吃糖豆、愛看連環畫的總統。在這樣嚴峻的時刻里他仿佛一下子成熟了。他親自作出了入侵的決定,迅速得近乎草率。他工作起來歷來是迅速的,每次召開“工作班子會議”,舒爾茨、溫伯格、布什等決定美國命運的人都是自始至終呆在他的辦公桌前。有人攻擊他童心未抿,想省出時間去玩,可真的能省出時間去玩又有什么不好?你能嗎?可是這一次入侵行動實在至關重要,是不是決定得倉促了一些呢?軍方高級領導人表示憂慮:“我們甚至沒有格林納達地圖”。里根說:“那是個旅游胜地,有張導游圖就行了。”后來,美軍果然是靠導游圖攻占格林納達的。另一位高級助手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世界上最弱小的國家動用武力,可能會招致嚴苛的政治反應。”里根用堅定的口气說:“我知道后果如何。我個人愿意承擔任何后果!”更有人警告他:“那是一個小島。卻是一個大叢林。”后面的話不說自明了:美國人對于叢林是有著痛苦記憶的,而對手又是打遍天下的古巴人,万一久攻不下,“第二個越南”的苦果誰來吞食?有几個總統就是在越南問題上栽了跟頭的。里根說:“里根就是里根!”潛台詞也不用說了:我不是肯尼迪,不是約翰遜,更不是种花生的卡特。十月二十四日深夜,開往黎巴嫩的特譴艦隊突然鋒芒一轉,直指格林納達。 ▲十月二十三日,也是深夜,卡斯特羅床頭的電話急促地響起來。不祥的鈴聲帶來了不祥的消息。一個与美國。關系密切的東加勒比國家的領導人向他透露:美國即將進攻石榴島。 ●有感于古巴的威脅日益逼人,有几個加勒比國家曾主動要求美國出兵。向古巴通風報信的正是這几個國家中的一個。當這樣一個小國的領導人是多么難而又可悲啊。他恨卡斯特羅,卻又不能不巴結他;邀請別人來打他,卻事先叫他作好准備。這是一個強者的世界,生活在夾縫中的弱者,戰戰兢兢,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害怕失去什么,也不敢得到什么。 ▲卡斯特羅大吃一惊,象是看見太陽從西邊冒出來。美國佬不是紙的嗎?怎么玩起真格的來了?后來有人說,整整一夜,他的臉上沒有一點血色。拿起筆簽署一個文件時,手竟哆嗦得寫不下去。這當然不是害怕,而是激動,如果這种說法是真的話。第二天凌晨,他親自給里根發了一封緊急電報。電報中,他憤怒地譴責格林納達的軍事政變,指出畢曉普的被殺是殘忍的,不能接受的。他希望与華盛頓保持不斷的接触,并以最大的努力避免誤解和沖突。 ●我想冷笑,竟真的忍不住笑了出來。“英雄”也有气短的時候,我還以為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呢。做出這种事他該是多么痛苦,我甚至都要同情他了。他親自致電那個被他糟踏得一塌糊涂的人,已是一恥,又指著鼻子罵自己,恥辱就更大了,可他全都吞了下去,是含著淚水吞的吧?他好苦啊。在這封電報中,我只看到了兩個字:卑躬。 ▲美國人的复電來了,同意卡斯特羅的建議。 ●在擬复電的同時,特遣艦隊象狂飄一般地席卷了東加勒比。猛虎大搖大擺蹣跚而來,它的鋼爪已經在咚咚地敲門了,在這种時刻你丟給它一塊骨頭,它根本不屑一顧了。它需要的是房中的東西。 ▲其實,當美國的复電飛到哈瓦那的時候,美國突擊隊員的皮靴已經踏上石榴島九十分鐘了。卡斯特羅气得大罵美國佬:“楊基(婭nkee)騙我!” ●沒有人騙他,他自己騙自己。他拾起一塊磚頭去砸別人,卻失手砸了自己的頭。 ▲武裝部隊首腦、他的弟弟勞爾·卡斯特羅來請示他:是否需要派人增援格林納達?他歎了一口气,說:“不,沒有必要。美國人太強大了。” ●哦,這位大人物方寸已亂,要不他就是另有圖謀。二十多年來,從他嘴里吐出來的全是“強大的古巴”,怎么今天把這個鼓舞人心的形容詞送給了仇敵? ▲勞爾問他:“我們能做些什么?”他說:“我們除了把古巴變成美國征服不了的堡壘以外,沒有別的選擇。”勞爾又問:“那些在石榴島上的人呢?”他用雙手撕扯著頭發說:“那是一個又小又狹窄的島,實際上不可能有退路。” ●他不是孟豪森,撕扯著自己的頭發就能夠把自己從沼澤里拔出來。曾經賦予他力量的雄心現在賦予他的是折磨了。以前,美國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可今天他突然發現美國已從想象中走出來,活生生地出現在他面前。他一直俯視那個人,現在卻被那人所俯視。他惶惑了,是不是也退縮了呢?二十年前,一個說句話就能令世界爆炸的人在他的土地上退縮過,那一幕莫非就要顛倒重演?他對弟弟說的那些話,一定象刀子一樣割他的心吧?那份凄涼,那份無奈,一點不漏地讓我体會到了,還体會到了一种不馴服。他怎能馴服? ▲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的黎明到來得似乎比平日要早些。圣凱瑟琳峰剛剛在晨光中顯露出身姿,一抹鮮紅已經涂到了海平線上。蘇菲婭站在珍珠机場外的海灘上,冷靜地看著十余艘美國軍艦象鯊魚似地一點點逼近。她甚至覺得吹拂而來的海風也挾著血腥味。她在等待戰斗。怀疑“革命”并不等于她已經站在了它的反面。她的太陽墜落了,可她并不擁抱月亮。 敵人來自海上,這里將爆發一場登陸与反登陸的戰斗。她希望這里變成硫磺島,美國人則期待著新的諾曼第。灘頭,生命的灘頭,你是胜利之門的鎖匙!敵我都會為你而拼命。她把戰斗力最強的一個連部署在灘頭,美國人搶灘時,一定予以當頭捧喝! 太陽完全從水里鑽了出來,一抖身子,抖落了水珠,金光一片,好一個燦爛世界!在這個富有詩意的時刻,美軍發動了進攻,那進攻也是“富有詩意”的:沒有激烈的炮火,沒有沙豆般的槍聲,也沒有那种原始的吶喊:“沖啊——殺啊——”人往往在這聲聲吶喊中改變了自己的面目。海面上平靜得近似清冷,但空中是喧囂的。近百架直升飛机從不同的高度向這里飛來,發動机的轟鳴聲演奏了一首戰爭交響曲。那電影般的場面真叫人難忘啊。那是蝗虫群嗎?蝗虫群沒有這般威風;那是海鳥群嗎?海鳥群沒有這般肅殺。哦,它們來自太陽,難道是阿波羅的戰車?不,阿波羅的戰車是美的和熱的,它們則是凶狠的和冷的。 完全与蘇菲婭預料的相反,美軍根本沒有攻擊灘頭,海面上甚至連一艘登陸艇的影子也見不到。他們難道不登陸了嗎? ●他們當然要登陸,而且已經開始了。不過,這是八十年代的登陸,完全异于以往。搶灘作戰不用登陸艇來完成了,而改用机動速度更快的直升飛机。泥泞灘頭上的反复爭奪与沖殺屬于昨天了,今天要在空中見分曉! ▲當前面几架直升机尖嘯著從蘇菲婭頭頂掠過時,她意識到發生了什么。灘頭即使是馬其諾防線,這會儿也變成一件擺設了。堡壘的后面往往是軟弱的。她指揮部隊迅速向珍珠机場撤退,那里也有他們堅固的陣地。這時美軍直升机開始著陸了。空中仍有三十六架裝配著空對地火箭的直升机擔任掩護,穿梭往來,將白云撕成片片。它們可以迅速摧毀任何一個用傳統炮兵無法予以壓制的目標。盡管如此,撤退仍是有條不紊的。 “灘頭”剛剛失守,珍珠机場上空就出現了三架“大力神”運輸机。蘇菲姬知道這种飛机是專門運送陸軍的,攻擊机場的任務將由它們完成。她笑了。她蔑視美國兵,特別蔑視美國步兵。卡斯特羅說:美國的海軍和空軍有最先進的裝備,雖不可怕,但挺麻煩,可美國陸軍靠什么呢?被遺棄的陸軍啊,最后結束戰斗永遠只能靠你的腳与手!卡斯特羅成功地讓美國大兵的形象在古巴人民心中生了根:挽著袖子,那是煞有介事;嚼著口香糖,那是鎮靜自己;穿著防彈衣,那是怕死。地球上還有誰比他們更不堪一擊? “大力神”在五百米的空中盤旋著。蘇菲婭又一次鄙夷地撇了撇嘴。那是一個荒謬的高度。難道是傘兵跳傘?太低了,簡直不可思議,不待傘開人就摔成肉餅了。也許是偵察?它挺著個大肚子到這种地方來,是看別人還是叫別人看它?正當她暗自揣測的當口,突然一個小黑點從飛机肚子里拋了出來,堅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剎那間,藍天中已是密麻麻一片。她無法相信眼前的情景是真的。那是傘兵,真是傘兵呀。五百米,對于傘兵來說是危險的超低空,沒有精确的技術和非凡的膽略,那便是用生命賭博。她后來說,當時她心里喃咕著:這些家伙原來也不怕死。卡斯特羅不是說他們個個都怕死嗎? ●每一個社會都有偉人,每一支軍隊都有勇夫。敵人如果都象卡斯特羅描繪的那么愚蠢,卡斯特羅還有必要給里根發出那樣的几乎近于高挂免戰牌的電報嗎?拿破侖說他最大的悲哀是沒有對手,就證明了他認為敵人都比他強,沒有旗鼓相當的敵人,胜利不會快樂。 ▲還是讓我們回到石榴島上來吧。傘兵們被大地的引力吸著,閃電般地墜下。他們全都是自己拉傘,一簇簇彩色的花朵開放在机場近空。蘇菲婭命令開火,輕重武器一齊怒吼起來。空中出現了一道火网,但那是遲到的火网。傘兵們跳傘高度低,下降速度快,竟沒有一個人被火网罩住,只有后面几個人的傘上彈孔累累,象馬蜂窩一樣。 又有一架“大力神”晃晃悠悠地來了。又是一個五百米,它想再風光一回!蘇菲婭大怒。那使你們驕傲的故事可一不可再。她命令所有的武器都瞄准“大力神”的肚子。這一次,要掐斷你們的“花”!可是,更惊人的事情發生了。“大力神”在空中轉了兩圈后,突然一個猛子扎了下來。啊,原來它竟要与大地接吻!跑道上硝煙彌漫,不時地有絲絲叫著的炮彈和曳光彈掠過,再者,那是一條末完成的跑道,“大力神”,你不想要命啦? 如注的彈雨封鎖著跑道,“大力神”卻若無其事地降臨人間了。它一頭沖進彈雨,又一下沖了出來。輪胎与跑道劇烈磨擦發出刺耳的嘮磁聲,象冷笑。飛机尚未停穩,就有兩個人跳了出來。立即,他們的身影被一排机槍子彈切斷了,(后來蘇菲婭知道其中有一個是“近戰突擊隊”的指揮官)但后面的人仍然不顧一切地躍出飛机,向這里猛扑。蘇菲啞清楚地看見那一張張繪著油彩的臉上挂著瘋狂的表情。這時,一絲痛苦噬著她的心:卡斯特羅欺騙了我們。 ●戰斗是殘酷的;但美軍的攻勢銳不可當。在格林納達的古巴人大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甚至有一支御林軍式的“卡斯特羅部隊”,這支部隊中許多人曾經在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亞用鮮血書寫光榮的履歷,可是,他們發現,今天要重演當年的胜利實在太困難了。他們面對的再也不是窩窩囊囊的裝備极差的敵人和尚未開化的氏族部落人,而是擁有世界最先進技術和武器的美國人。他們一直被教育不要害怕那些家伙,但僅僅不害怕就能克敵制胜么? ▲蘇菲婭,當然還有其它在格林納達的指揮官;一直用電台与哈瓦那保持著密切聯系。卡斯特羅几乎每一分鐘都向有關方面下達指示,無非是兩點:一、堅決地勇敢地抵抗美國人的入侵;二、不派增援部隊。 ●卡斯特羅有一句名言:“勇敢,勇敢,更勇敢。”這种精神是划時代的。每時每刻,他都忠于這种精神。只是,他應當看到。現在已經不是他七條步槍打天下的時候了。那個年代,七條步槍加上勇敢精神,他可以走向世界。今天,讓他將七條步槍乘以一百倍,一千倍,看他能解決問題否?在他的“勇敢”的命令下,古巴士兵血流成河。他們的死的确也是勇敢的、薩林斯角的古巴守軍全部戰死。珍珠机場上最后一個指點被攻克時,美國兵發現了六具古巴人的尸休,他們至死都緊緊地集体地樓著古巴國旗。 蘇菲婭終于認識到繼續抵抗是徒勞的。尤其是當她看到同胞們的死變得愈來愈沒有价值的時候。她直接向卡斯特羅拍發了急電:“請即派飛机來,以便我部撤出重圍。” ▲卡斯特羅的回電簡短而有力:“所請不准,必須堅守陣地。” ●堅守陣地?說的輕巧,你怎么不來試一試?為了胜利,可以堅守。如果沒有胜利,又為什么而堅守呢?為堅守而堅守么?她憤怒了,第二份電報越過海洋向祖國飛去。電文是:“請准予放下武器,中止抵抗。” ▲卡斯特羅的复電是:“所請不准,為保衛革命的光榮,堅決抵抗到底!” ●蘇菲啞忽然意識到卡斯特羅所希望的是什么。絕望的抵抗只能帶來死亡,而他們只有去擁抱死亡,才能給他帶來安慰。卡斯特羅的革命,目的竟在這里么?她終于認清了那個殿堂,但,是在它已經成為廢墟時才認清的。她感到冷。心上的火已完全熄滅,因此才這樣。激情消失后,凡夫是感到困倦;軟弱者是悔恨;勇者是死。她是勇者。她想死。她不戰斗了,等待著美軍來取走她的生命,但她卻作了俘虜。 ▲其余的古巴人仍在戰斗。卡斯特羅的指示源源不斷地通過電波傳達給他們。只要他們覺得卡斯特羅同他們在一起,他們就有了無窮的勇气。一個指令還在被執行著,他們就開始等待,不,盼望另一個指令,象海上的夜空忠誠地等待旭日重升一樣。 ●卡斯特羅是同他們在一起,至少他的精神和他的命令同他們在一起,可是他們吃了敗仗。他的對手与他的做法完全相反,卻取得了胜利。里根總統在做出入侵格林納達的決定后,去睡覺了,走進臥室前,鄭重地對助手叮囑道:“今晚軍隊就會在格林納達登陸,但不管順利与否,都沒必要叫醒我。即便是明天、后天,或是其它關鍵的几天,也沒必要讓我每分鐘都看戰報。”白宮發言人曾向世界宣布了一個惊人的消息:“信不信由你,里根總統每天得到的有關格林納達的情況与普通大眾一樣多。”也許不要怀疑這條消息的真實性,据說,里根甚至根本不听他的工作班子為他作關于格島局勢的報告。軍隊得手后,一位高級人士曾建議他給入侵部隊司令麥克唐納打個電話表示祝賀,遭到他斷然拒絕。他說:“直到他們把事情干完,我不會打扰他們。”當然,他不懂戰爭,但他不裝懂,這不可悲,可悲的是不懂裝懂。政治家就是政治家,軍隊就是軍隊,一涇一渭,分明得不能再分明了嘛! 軍隊把在格林納達的事情全部干完之后,里根才听取匯報。在這种時刻,他對于軍事問題依然是冷漠的。他最詳細地詢問的是美國士兵的傷亡情況。匯報結束后,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死傷人數很少,這很好,但即使是一個,也是悲慘的代价。”這就未免是惺惺之態了。里根果真愛惜人的生命,就不該作出入侵別國的決策。因為傷亡早就包含在他的決策之中。至于格林納達的無辜百姓死傷多少,美國總統是不大關心的。 ▲代价是悲慘的,卻比里根認為的要大。軍事上,美國得到了那樣多;道義上,又失去了那樣多。軍事上的得到將來還會失去,而道義上的失去將永遠不會再來。 ●卡斯特羅也付出了代价:他不得不接受落在美軍手中的古巴人,活著的和死去的。這是一場世界知曉的戰爭,再對古巴人民說只有生者,沒有死者,恐怕連幼儿園的孩子也要搖頭了。對他而言,這是一次失敗,可他巧妙地利用了這次失敗,又獲得了小小的成功。烈士棺木運回古巴的那些日子是悲壯的,激昂的,《為祖國而死等于活著》的歌聲在每一個角落震響。民族主義情緒達到了不可遏止的地步。他要求古巴人民在這些天放棄休息,“志愿”工作,不領加班費,用他們的無償勞動來向在格林納達死傷的同胞致敬。于是,全國的工人和農民都這樣做了。人民未必出于自愿,但獻身是他們的天職。他們占有精神,國家占有財富,卡斯特羅占有他們和國家。只是有一個人他已經無法占有了。 ▲蘇菲婭!她怎樣了? ●她沒有回國。她將在另一個新地方尋找她的詩意,她的太陽,她的生命。 ------------------ 掃描校正:Luo Hui Jun , 小勤鼠書巢:http://book999.126.com,http://book999.yeah.net ,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