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夫子墓木 五柞 白銀樹 合离樹 玉樹 豫樟 荔枝木 酒樹 娑羅綿樹 刺桐 黃漆樹 木蘭樹 椰子樹 菩提樹 婆羅樹 獨梪樹 波斯皂莢樹 木龍樹 貝多樹 沒樹 槃碧穡波樹 齊暾樹 通脫木 山桂 五鬣松 三鬣松 魚甲松 合掌柏 黃楊木 青楊木 俱那衛 山茶 夏州槐 赤白檉 楷木 楮 文理木 宗廟文木 文木簡 古文柱 三字薪 天尊薪 太平木 天王槐 色陵木 馬文木 又曰:曲阜城有顏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圍。土人云,顏回手植之木。(出《述异記》) 魯地曲阜的孔子墓上,生長的多半是剛直的楷樹。 又說,曲阜城有顏回墓,上面生長著兩裸石柟樹,有三四十圍粗。當地人說,這兩棵樹是顏回親手栽的。 漢五柞宮,有五柞樹,皆連抱,上枝覆蔭數十里。宮西有青梧觀。觀前有三梧桐樹。樹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為文字。是秦始王驪山墓上物也。頭高一丈三尺。東邊左腳折,折處有赤如血。父老謂有神。皆含血屬筋焉。(出《西京雜記》) 漢代的五柞宮,有五棵柞樹,都互相連接擁抱著,上面樹枝連成一片,遮出數十里的樹蔭來。宮西有個青梧觀。觀前有三棵梧桐樹。樹下有兩個石麒麟。石麒麟胸部兩邊刻有文字。這是秦始皇驪山墓上的東西。頭高一丈三尺東邊。東邊的一只左腳折斷,折斷處有紅色像血。當地父老說有神,都含著血連著筋。 平原郡的高苑城西,晉朝宁州刺史辟閭允的墓前,有白銀樹二十棵。 終南山有許多合离樹。葉子和江离相似,但顏色是紅綠相雜的,莖全是紫色,气勢像羅勒。這种樹的長勢直上云天,百尺之內沒有枝杈。上邊長滿密密麻麻的枝條,總体形狀就像車蓋一樣。青紅相間,斑斑駁駁有如錦繡。長安人叫它丹青樹。也有叫華蓋樹的。熊耳山中也有這樣的樹。 云陽縣界內,有許多漢离宮的故地。有一种樹像槐而葉細小,當地人叫它玉樹。楊雄在《甘泉賦》中說“玉樹菁蔥”,后左思以為假稱珍,大概是對此樹了解不詳的原因。 要分辨豫樟是枕木還是樟木,要等它生長七年之后才能知道。漢武帝寶鼎二年,在昆明池中建起了豫樟宮,造了豫樟木殿。 南海郡荔枝樹很多。荔枝之所以叫荔枝,是因為它結果的時候,枝條柔弱而結蒂很牢,不能摘取,必須用刀斧把枝子割下來才行,所以就把這种特點當做它的名字了。凡是用木頭制作的器具,一般都是荔枝木的。 頓遜國有一种樹叫酒樹,就像石榴樹,花汁裝進杯子里,几天就能變成酒,味美而醉人。《博物志》:“酒樹出典遜國,名榐酒。” 黎州的通望縣,有個銷樟院,在縣府西一百步處。院內有天王堂。堂前有古柏樹。樹下有大池。池南有一棵娑羅綿樹。三四個人扯起手來合抱才能把它圍一圈。它先開花而后長葉。花要到盛夏才開。花謝時花瓣互相不离開就掉下來,經過一番旋轉才落到地上。它的花蕊上有綿,叫做娑羅棉。遇上善政它就繁茂,政令乖違它就枯凋。古老相傳說,這是肉齒和尚住持的靈跡。此縣界內有和尚山和尚廟,都得名于肉齒和尚。 蒼桐不知指的是什么植物,大概南方人把桐當成蒼梧了,于是就用它作了郡的名字。刺桐,從南海到福州都有,叢生。論繁茂各地都不如福建。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棵,干干巴巴的,很不茂盛,不曾見它開花。反而用它作郡名,也不能說明什么呀。 日濟國的西南海域中,有三個小島,各相距几十里。那些島上出產黃漆。黃漆就像中國的漆樹。那地方到了六月,就把黃漆樹的樹身割破,收取樹汁,用它來漆器物。漆出來的器物像黃金那樣,金光閃閃,耀眼奪目。 七里洲中,有一條魯班用木蘭木做的船。船至今還在洲中。詩人們詩中的“木蘭舟”,就是從這儿來的。木蘭洲在潯陽江中,木蘭樹很多。過去吳王闔閭在這里栽了木蘭,用來建造宮殿。 椰子樹,也像海棕樹。果實名叫椰子,大如小盆。外邊有一層粗皮,就像大腹皮。粗皮下是一層硬殼,光圓而堅硬,二三分厚。有圓而好的,就把頭部截開,用沙石磨擦,去掉皴皮,蹭出斑斕的花紋,再用白銀裝飾一下,當水罐子用,珍奇而又可愛。殼中有液汁數盒,像乳汁,可以飲用,有提气的藥效。 菩提樹,出摩伽阤國,在摩訶菩提樹寺,蓋釋迦如來成道時樹。一名思惟樹。莖干黃白,枝葉青翠,經冬不凋。至佛入滅日,變色凋落。過已還生。此日國王人民,大小作佛事,收葉而歸,以為瑞也。樹高四百尺,下有銀塔,周回繞之。彼國人四時常焚香散化,繞樹下作禮。唐貞觀中,頻遣使往,于寺設供,并施袈裟。至高宗顯慶五年,于寺立碑,以紀圣德。此樹有梵名二:一曰“賓撥梨婆力義”(明抄本作“力叉”),二曰“阿濕曷他婆刀義”(明抄本“義”作“叉”)。《西域記》謂之“卑缽(“缽”原作“銓”,据《酉陽雜俎十八》改)羅”。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為稱,故號“菩提婆刀叉”。漢翻為道樹。昔中天無憂王翦伐之,令事大婆羅門,積薪焚焉,熾焰之中,忽生兩樹。無憂王因忏悔,號灰菩提樹。遂周以石垣,至賞設迦王。复掘之,至泉,其根不絕。坑火焚之,溉(“溉”字原闕,据《酉陽雜俎》十八補)以甘蔗汁,欲(“欲”字原闕,据《酉陽雜俎》十八補)其焦爛。后摩揭阤國滿胄王,無憂之曾孫也,乃以千牛乳澆之。信宿,樹生如舊。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玄奘至西域,見樹出石垣上二丈余。 菩提樹,出自摩伽阤國,在摩訶菩提樹寺。大概是釋迦牟尼如來成道之時的樹。又名思惟樹。莖和干黃白色。枝葉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也不凋落。到了僧人死亡的日子,它就變色凋落。過后再還生。這一天,從國王到百姓,大大小小都作佛事。然后拾取几枚菩提樹葉回來,視為祥瑞之物。樹高四百尺,樹下有銀塔圍繞著。這個國家的人民一年四季經常在此樹下燒香散花,繞著大樹舉行儀式。唐貞觀年間,頻繁地派使臣前往,在寺中設供,并施舍袈裟。到了高宗顯慶五年,又在這寺里立了碑,用來記述圣德。此樹有兩個梵語名稱。一個是“賓撥梨婆力義”;一個是“阿濕曷他婆刀義”。《西域記》稱它是“卑缽羅”。因為佛在它下面成道,就把道作為它的稱呼,所以它的號是“菩提婆刀義”。漢時翻譯為“道樹”。過去中天無憂王剪伐菩提樹枝,命令寺中的大婆羅門架柴生火焚燒,結果火焰之中忽然生出兩棵小樹。無憂王因此而忏悔,號之為“灰菩提樹”,又在周圍砌起了石牆。到了賞設迦王,又挖此樹,挖到黃泉,它的根也沒斷絕。在坑中點火燒它,再澆上甘蔗的漿液,想要使它焦爛。后來的摩揭阤國滿胄王,也就是無憂王的曾孫,就用一千頭牛的奶澆灌它。兩夜之后,菩提樹又煥然一新,蔥蘢如舊。又加高了石牆,高二丈四尺。唐玄奘當年到達西域時,見菩提樹高出石牆兩丈多。 巴陵有一座寺廟,和尚寢房的床下,忽然長出一棵小樹來,把它砍了它還長,隨砍隨長。一個外國和尚見了說:“這是婆羅樹。”元嘉初年,婆羅樹開出一朵花,像蓮花。唐天寶初年,安西貢進婆羅樹枝。呈狀說:“為臣所管四個鎮子,有個叫拔汗那的人和為臣最為親密。我們這里有一种樹叫婆羅樹,甚為奇絕。樹下不生長凡草,樹上不栖息惡鳥。樹干高聳不亞于松柏;給人的片片樹蔭不亞于桃李。現在派拔汗那讓他采得到了這种樹的樹枝二百根。如果這些樹枝能在京城生根發芽,由小到大地成長下去,那就一定能夠布葉垂蔭,上鄰月中的丹桂,連枝接影,遙對天上的白榆。” 獨梪樹。頓丘的南面有應足山。山上有一棵樹。樹高十丈有余。樹皮青色而光滑,像流動的碧玉。樹干高聳向上。果實象五彩的口袋。樹葉像亡子鏡。世人叫它仙人獨梪樹。 波斯皂莢,出自波斯國,本國叫它“忽野詹默”。拂林人叫它“阿梨去伐”。樹高三四丈。樹圍五六尺。葉子像拘綠但是較短小,冬天也不落。此樹不開花就結籽。莢長二尺左右,中間有隔,每隔內有一籽。籽大如手指,紅色,极其堅硬,中間墨一樣黑,吃起來甜如糖漿,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 徐之高墓城南,有一座木龍寺。寺中有一座三層的磚塔。塔高一丈多。塔旁長出一棵大樹,上下縈繞,直到塔頂。樹的枝干交橫,上面平,可以坐下十几個人。大枝小枝四面下垂,像百子帳。沒有人認識它是什么樹。和尚們叫它龍木。梁武帝曾經派人畫過它。 貝多,出自摩伽陀國,高六七丈,四季常青,入冬不凋。此樹有三种。一种是多羅婆力義多;一种是多梨婆力義貝多;一种是部婆力義多羅多梨。寺中的和尚用這三种樹的樹皮寫字,并且用樹葉書寫。“貝多”是梵語,譯成漢語就是“葉”。“貝多婆力義”就是漢語的“樹葉”。西域的經書,都是用這三种樹葉書寫的。如果能好好保護,可以保存五六百年。《嵩山記》稱貝多“葉似枇杷”,這是錯誤的。交趾附近出產貝多枝,質量是木材中最好的。 沒樹,出自波斯國,拂林人稱之為“阿縒”。樹高一丈左右。樹皮青白色。樹葉像槐葉而比槐葉長。花像桔樹花而比桔花大。种子是黑色的,大小就像山茱萸,味道酸甜,可以吃。 槃碧穡波樹,出自波斯、拂林等國。拂林人叫它是群漢樹。樹高三丈,樹圍五尺,葉子像細榕,入冬也不凋落。花像桔子花,白色。樹籽是綠的,大如酸棗,味道甘甜,口感細膩,可以食用。西域人把它壓成油,用來涂抹身体,可以驅除風痒。 齊暾樹出自波斯、拂林等國家。拂林把它叫做“齊曶”。樹高兩三丈。樹皮青白色。花像柚花,极其芳香。果實像楊桃,六月成熟。西域人把它壓成油,用來炸餅果,猶如中國的胡麻。 通脫木,樣子像蜱麻,生長在山地,花上粉可以治療惡瘡。通脫木好像是空的,里邊有瓤,又輕又白,很是可愛,女人們常用它做裝飾品。 山桂,葉子像麻葉,花細小,紫色,葉黃色,簇生,与慎火草都出自丹陽山中。 松樹俗常都說“兩粒”、“五粒”,其實“粒”應該說成“鬣”。段成式修行里私宅的大堂前,有兩棵五鬣松,碗口那么粗。結果實,味道与新羅的沒有區別。五鬣松樹皮沒有鱗。唐朝中使仇士良的水磨亭子,有兩鬣皮不長鱗的松樹,還有七鬣的,不知從哪弄來的。一般人叫它是孔雀三鬣松。松樹,樹根就是生命,地下遇石則樹冠偃仰,不一定要等千年。 不必千年方偃。 唐衛公李德裕講,三鬣松和孔雀松是有區別的。又說,要想使松樹不長,用石頭抵住它直住下伸的根就行,就能使樹蓋偃仰,不一定要千年才偃仰。 洛水一帶有魚甲松。 唐太常博士崔石講,汝水之西有個地方叫練溪,那里异柏很多。有一种柏樹,到了晚秋葉子就收攏起來,一般人稱“合掌柏”。 黃楊木生性長得慢。世人以黃楊木為重,是因為它不易著火。有人說,用水試一試,能沉到水里的就不易著火。伐取此木應該選一個陰晦的天气。夜無一星的時候砍伐的黃楊木做枕頭不裂。 青楊木,出自峽谷之中。用青楊木做成床,寢臥多久也不生跳蚤。 俱那衛,葉子像竹葉,三根莖為一層,莖端分成條,像貞桐,花很小,類似木檞。此木出自桂州。 山茶很像海石榴,出自桂州。蜀地也有。 夏州只有一個郵亭,亭前有几棵槐樹。鹽州有人想要槐樹葉,就以書信相求。 赤白檉出在涼州,沒有很大的,其灰可以傷人。用其灰汁煮銅,可以變銅為銀。 蜀地有一种樹類似柞樹。其它草木繁榮之時,它就像枯萎似的。數九隆冬它倒發芽布蔭。蜀人稱它是楷木。 板結的田地長期荒廢,一定會長出构來。构的葉有瓣。大的叫楮,小的叫构。 宗廟的地中央長出紅色樹木來,這是人、君、禮各方面相宜的征兆。 南齊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廟里,本來有一口井,井北忽然間有金石之聲,于是人們就對那里挖掘,挖到兩丈深,挖出一眼沸泉,從泉中得到一束木簡,長一尺,寬一寸二分,上面的字是:“廬山道士張陵再拜謁。”木簡的木質堅硬而且白,字是黃色的。 南齊建元二年夏,廬陵長溪水把山麓沖垮了一段,長六七尺。從下面得到一千多根柱子,都是十圍粗。長的一丈,短的八九尺。柱頭上題寫著古文,字不能認。江淹帶著這一問題去請教王儉。王儉說:“江東不熟悉隸書,這是秦漢時期的柱子。” 南齊永明九年,秣陵安時寺里的一棵古樹,被砍倒做了燒柴。人們發現這棵樹的紋理自然形成了“法天德”三個字。 唐都官員外陳修古講,西川有一個縣,不記得縣名了,縣吏因為換獄卒的木頭當柴燒,發現木柴上有天尊的形象。 唐大歷年間,成都百姓郭遠,因為上山打柴,得到一根祥瑞的木頭,那上面的紋理形成四個字:“天下太平”。皇帝下詔書把這根木頭藏到秘閣里。 長安持國寺的門前有几棵槐樹。金監買下一棵,讓他手下的能工巧匠們分割它。等到割切到樹身之內,工匠說這棵樹和其它樹沒什么兩樣。金監很是惋惜,讓工匠們把樹膠合起來,說:“這樣切割是不行了,僅是讓你們見識見識我的功夫罷了。”等到他另外辨別紋理分割槐樹,每片上都有一個天王像,塔和戟也都是木紋生就的。 台山有色陵木,紋理像綾子构成的巢穴,當地百姓把它做成枕頭,稱為“色陵枕”。 鳳翔佛寺中主管接待客人的僧人郭璩,他父親曾是一個作坊的主人。有一回他分割一塊木頭,鋸不進去。他怀疑木中有鐵石。于是他換了一把新鋸,又燒香禱告,鋸才漸漸鋸進去。等到鋸開,見木紋生成兩個馬形圖案,一黑一紅,互相嚙咬,它們的口、鼻、鬃、尾、蹄、腳、筋、骨,与活馬沒有不同。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