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是開了年以后,立春的第二天,宋邑接到黃長卿邀飲的請簡。看邀約的日子,正好是宋邑的生比那天必有許多親友,登門祝賀,在禮貌上應該親自接待,但宋邑稍稍考慮了一下,顧個得失禮了——黃長卿的約會很重要,不能不到。 在一個月以前,宋邑冒著載途的雨雪,赶回臨淄正是冬至已過,正腊將近,家家烹羊炮羔、斗酒自勞一年辛苦的時候,而宋邑卻無心于此,找到唐安,說了陽虛的情形,問唐安可有辦法去見一見黃姬的兄長黃長卿?這不難,唐安是王府的侍醫,齊王的至親,都曾見過,而且有了淳于意的關系,就算素無交往,以故人晚輩的資格冒昧通謁,亦無不可。于是,唐安陪宋邑,當天就見到了黃長卿。 例有的寒暄一過,唐安隨即道破來意,然后由宋邑拿淳于意對黃長卿的想念作個引子,說了他老師這場無妄之災的來源,以及陽虛侯的全力維護,接著,用极謙恭的語气,懇求黃長卿加以援手。 黃長卿為人极其爽直,他表示淳于意是他的朋友,人品學養,一向佩服,自然該盡朋友之義。不過齊王是他的嫡親的外甥,而淳于意的被控為“詐疾”,正起因于他不肯接受征辟來侍奉齊王的病,這樣,要在太傅面前為淳于意解釋求情,以他的身分,很難措詞。還得另想辦法。 另外的辦法,也是黃長卿自己想出來的。他說,要找王太后的弟弟來建,才是太傅面前為淳于意進言的最适當的人選,因為不僅未建的地位,太傅應該尊重,而且他們的交情极深,事無不諧。 然則淳于意与宋建有何交情呢?如果素不相識,或者相識而交淺,宋建未必為淳于意切實盡力。 當唐安含蓄地提出了這個疑問以后,黃長卿詫异了。“兩位竟不知令師与建公的交誼么?”他問,“建公曾得了‘腎庳’之疾,痛楚不堪,是令師替他治好的。這也不知么?” 一听這話,宋邑不免赧然。唐安比較擅長詞令,便即答道:“家師一向謙抑,替人治愈重症,不愿自炫其功。所以未曾听他提過此事。今天倒正好請教,乞道其詳。” “是多年的事了。”黃長卿一面想;一面指著東閣說:“就在那里。那天是我宴客,有建公,也有令師。令師遠遠望見建公,定睛看了一看,走過來問他,這几天可是腰痛,俯仰不便?建公大為惊奇,他正是腰痛——建公家米倉門前有個石台,少年子弟常常拿它作練臂力之用。一天建公經過,童心忽起,自不量力,也要舉它一舉。不想用力太過問了腰,竟連小溲都很困難了。令師听他說了病因,當時就處方抓藥,我叫人煎好了讓宋公服下,不多片刻,小溲大暢,在我這里,痛飲盡歡而去。十八天以后,腰痛也全愈了。真是神乎其技!至今建公每一提起來,對令師感激之意,溢于言表。” 這個故事為唐安和宋邑,帶來了极大的興奮。然而不巧的是,宋建不在臨淄,為他的儿子營謀“常侍郎”的官職,刻在長安!家財滿五百万,得上書皇帝,自請宿衛,成為天子的侍從近臣,官名“常侍郎”,通稱“郎官”——還有些日子才能回來。黃長卿作了許諾,但等宋建一回臨淄,立即為他們安排面談的机會。 顯然的,這通情簡,就是黃長卿在踐履他的諾言,所以唐安也收到了同樣的請簡。到了那一天近午時分,宋邑擺脫了生日的盈門的賓客,与唐安准時赴約。 唐安自然見過宋建,宋邑卻是初識,但以同姓的緣故,宋建對他格外親和,把酒促膝,一見如故。談到淳于意的事,不必他們說什么,宋建先就表示了特殊的關切。 “若是我在臨淄,一就不會有此麻煩。”宋建一開口就這樣說,“我在長安勾留了半年,大前天才到家。昨天黃公來看我,方始備聞其事。我已經跟太傅談過了。” “喔!”宋邑身子往前一伸,睜大限問道:“原來宗長跟太傅見過了,不知結果如何?” “唉!”宋建歎口气說,“總之,太晚了些。只怕我幫不上忙。” 態度語气,都叫人失望。唐安和宋邑瞠目相對,不發一語。 做主人的黃長卿,卻不似宋建那樣悲觀,“建公,話不是這么說。你先把太傅的態度,告訴他們兩位。” “太傅對倉公,确是有些成見。”宋建微微皺著眉說,“倘或事先有我解釋,情形自然會好得多。現在所為難者,既已上奏,就太傅也無能為力。他總不能出爾反爾,另上一奏,說以前的奏劾,不盡不實,是不是呢?” “當然。”后安和宋邑,异口同聲地回答。 “因為太傅表示,如何處置,權在朝廷,不過他也不當己甚。那就全要看倉公自己的造化了。” “這,這是怎么說?” 宋邑方在囁嚅著,唐安卻已喜形于色,捧著一爵酒,离席而起,跪向宋建面前,置酒下拜:“就如此,便已深感大德,非言可喻,敬借主人的旨酒,祝公長壽!” 說罷,飲干了酒,將酒爵向前一傾,內中涓清無余,這是所謂“舉白”,為敬酒最恭敬的禮節。宋建雖為貴人,并不倔傲,所以唐安替他斟酒時,也避席伏身,盡禮答報。 轉過身來,唐安又為主人行酒,其次再到宋邑。一巡酒畢,回到席上,他重拾話題,向宋建提出請求:“陽虛侯亦如建公,愛護家師,允承等朝廷詔書到了,若有任何處置,一力擔當。但斷獄免罪,總得有個依据,那時如果行文到齊國來查詢案情,還求建公從中斡旋。” “這何消說得?我自然會托太傅,輕描淡寫,含糊答复,好讓陽虛侯替令師開脫。” 他們這一番回答,宋邑听在耳中,才知道自己問得多余。宋建說“幫不上忙”其實幫的忙還真不小。 因此,為了表達敬意,宋邑也离席自宋建開始,行了一巡酒。 正事算是談完了,大家都還要听听京城的新聞。宋建本來健談,在長安半年的勾留,見聞亦复不少,隨便扯上一個話題,就滔滔不絕了。但不管是豪門秘辛,或者里巷瑣聞,談來談去,總是歸結到頌揚圣德。有些是煌煌詔令,頒行天下,無不知道的,譬如大赦,減稅之類;有些卻是皇帝的“家務”,只有天子腳下的人,才能略得傳聞,譬如惠帝后宮,曾經為呂太后娘家子弟所穢亂的許多美人,當今皇帝都把他們放出宮來,叫親屬領了回去另行婚嫁。 “這也是去年的事。”宋建不胜贊歎地,“光是去年一年,皇帝的許多德政,就叫人終生感戴不盡。” “是啊!”宋邑接著他的話說,“去年取消‘關傳’,普天下自由往來,真是亙古未有的盛事。兩度往來陽虛,說走就走,痛快极了。倘照從前,出境過關,先要領‘關傳’,手繼繁瑣,一兩個月不得到手。若有什么急要之事,就給耽誤完了。” “皇帝務便民,只是官吏奉詔不謹,有些是玩忽功令,有些是私心自用。此為國之大患!” 對于黃長卿的感慨,宋邑完全同意,他的心最熱,想法比較單純,所以不解地問道:“這些奉詔不謹的情形,難道皇帝就不知道嗎?” “英明天子,怎會不知道?”于是黃長卿朗朗念著去年所頒的一通詔書:“‘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种樹,而功未興,是奉吾詔不勤,面勸民不明也。’” “既如此,官吏又何敢疏忽?” “或者是皇帝仁慈,總希望官吏自己醒悟,不肯輕加刑誅的緣故。” 舉座都以宋建見解為然,反倒是他本人,又有异議。他說他在長安,曾与許多學者往來,對于治國安天下的道理,頗有不同的看法。如今的潮流是好黃老之術,主張無為而治,以免扰民,安處深宮的竇皇后,就是堅信這個主張的。但也有些學者,認為開國之初,正在大亂之后,而且人民苦于秦法繁苛,所以留侯張良、曲逆侯陳場他們提倡黃老之術,清淨無為,与民休息,自然不錯。只是數十年下來,天下太平,就應該更有一番積极的作為,而根本上的作法,是要讀詩書,興禮樂,复興先王之道,就像賈誼《陳政事疏》中所說的那樣。 “唉!”黃長卿突然把宋建正講得起勁的話頭攔住了:“這已死的賈生,不提也罷!” 宋邑不明白黃長卿對名重一時的賈生,何以這樣提起名字都討厭?唐安卻是了解的。二十几歲便為皇帝征聘為博士,因為年經太輕,被稱為“賈生”的洛陽賈誼,曾向皇帝進言,力主裁抑藩國的勢力,特別是對像齊國這种有七十余城的大藩,更要削其封地。他的辦法是推恩分封諸王子。總有一天齊國會化整為零,由大變小。所以身為齊國貴戚的黃長卿,對于賈誼會這樣深惡痛絕。 宋建雖也是齊王的內親,但為人十分豁達,所以他的想法与黃長卿不一樣。這時只覺得被人打斷了興致,臉上訕訕地有些不對勁。唐安見机,便即大聲說道:“講黃老之術也好,興先王之道也好,總之,皇帝一再下詔,獎勵孝梯,特重農桑,這是人生的大本,奉詔力行,決無差錯。” 虧得他這樣一調停,席間的气氛,才又恢复融洽熱鬧。酒到半酣,宋建拔劍起舞。然后黃長卿也喚出几名濃妝艷抹的家妓,以更番的清歌妙舞,勸客進酒,直到薄暮方罷,除卻量大如海的宋建以外,都已頗有醉意了。 席散客辭,唐安和宋邑拜辭了主人,又特地向宋建鄭重致謝。已經出門,將要上車,突然听得宋建在后追了喊道:“兩公留步,兩公留步!” 唐安和宋邑都站住了腳,靜听他有何話說。 “我想起有個消息,或者于令師大有關系。”宋建看了看左右,低聲又說:“我在長安,曾听說皇帝要召陽虛侯入朝。大概就在最近,可下詔令。” 這一說把他們倆的酒都嚇醒了,如果陽虛侯人在長安,而朝廷恰好在這時侯下詔治老師的罪,侯府的官員不明究竟,奉詔行事,那就除非天子特赦,再也無法可救老師了。 唐安比較沉著,定定神問道:“王侯皆是五年一朝,大前年陽虛侯朝覲,家師且是隨侍了去。于今不足三年,怎的又要入朝呢?” “皇帝事親孝,馭下慈,篤于親誼,陽虛侯是他胞侄,一時想念,召來相見,何足為奇?” “是,是!”唐安無暇多問,長揖到地:“多承關愛,心感万分。” 彼此分手,唐安和宋邑同車而去。宋邑毫不怀疑宋建的消息的正确。多少天來,苦心安排,眼看必是一個圓滿的結局,想不到世事如棋,變化莫測。誰說人定可以胜天?看來老師災星當頭,不管如何奔走,都是白費气力,想到這里,心灰意冷,懊喪不已,渾身像脫了力,連話都懶得說了。 唐安也沒有說話。但是他雖也感到這是個沉重的打擊,心情卻不似宋邑那樣絕望。他在盤算著、估量著,這一番意外情勢所能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后果。 到了宋家,還有些賓客在。宋邑少不得打點精神,好好周旋。那些賓客,原就因為宋邑在這喜慶日子,不留在家里受賀,外出赴宴,一去半天,難以索解,這時又發現他神情沮喪,言語恍惚,心中越有數,事有蹊蹺,不該再打扰主人家了。 于是一個接一個,告辭而去,宋邑也老實相告,有事急待處理,無法款待,一再表示歉意,不多一刻,賀客散盡,只留下一個唐安未走。 “怎么辦呢?”宋邑頓足歎息,“老師如何這等命苦!” “你先沉住气!”唐安赶緊搖著手安慰他,“我已經細細想過了。無非多費些手腳,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現在要緊的是,得赶緊通個消息到陽虛。” 宋邑一听這話,立即躊躇了,但終于作了個振作的表情,頓一頓足說:“也罷,我再到陽虛去一趟。” 這神情提醒了唐安。同為師門效力,宋邑仆仆風塵,已兩度跋涉。這一次無論如何不該再讓他受辛苦了。 “我去吧!”唐安毅然決然地說。 “不!”宋邑的語气比他更堅決:“你不能离開臨淄。万一有什么變化,且不說我一個人應付不了,只怕連個消息都听不到。” 想想這話也對。唐安重新又考慮了一會,發覺也并沒有親自到陽虛去的必要,“反正只是給個信。你不是說,曾跟緹縈定下了通信的辦法嗎?”他問。 “是啊!”宋邑答,“為了要瞞著老師,她給了我一個地址,是她极相好的一個女伴家,說是若有消息,可以由那里轉給她。” “那就行了。派個人送封書簡去,不必多說,只告訴她有陽虛侯將要奉詔入朝的傳聞,應該如何處置?反正有個老謀深算的衛媼在那處,不必你我費心。” 一提到衛媼,宋邑的心情寬松了。他對衛媼佩服得五体投地,相信她一接到書簡,必有妥善的辦法。所以欣然同意了唐安的建議。 于是當夜作了一封簡札,雇好一個极妥當的壯漢作書差,叫他星夜赶到陽虛去投書。 “總還得有封回書,才叫人放心。”等一切安排好了以后,宋邑忽又這樣表示。 唐安對淳于意的情形,不大熟悉,遲疑地問道:“有人能作回書嗎?” “正就是沒有人可作書。衛媼根本不識字,緹縈不能書寫。” “那只好帶個口信回來了。” 唐安把信差找了來,細細囑咐了該辦的事。由于帶回信,得在陽虛住宿,格外又多給了他盤纏。預計路上往返要四天,在陽虛要等三天,大概總得七天工夫,才能有回信。 非常出人意外,僅僅過了四天,信差就從陽虛回來了。 “怎么這等快?”宋邑不安地問。 “當時就有了回音。我知道你等著,星夜赶了回來。” “喔,辛苦,辛苦。怎么個情形,請你細細說來。” 信差告訴宋邑,赶到陽虛那天,已經天曇。依照地址,找到了李吾,說明來意,李吾叫他等一等,隨即出門去了。 “不大一會工夫,帶來了一個老媼,一個長得极秀气的女儿,看了書信,當時就要掉眼淚。那老媼倒像是個有主意的,很客气地請我到另外一間屋,說要請我飲酒。我知道,意思是要我避開,他們好商量辦事。我就說……” 宋邑無心听他的閒白,打斷他的話說。“你只說,以后如何?” “以后,那老媼來跟我說:‘請上复宋公,一切放心。倘或貴人遠行,當然會安排。如果有何意外,自會派人請宋公到陽虛來商議。’回信就是這几句話。” 果然,衛媼老謀深算,是個靠得住的人。“貴人遠行,當然會有安排”,說得一點不錯,看來大可放心了,宋邑這樣在想。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