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西太后


  北京城西北角的城門叫西直門,出了西直門.一條河一直向西。、順著河上去,再往前走七里水路,右岸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壽寺。
  万壽寺建于十六世紀的一五七七年,那年是明朝第十三個皇帝神宗万歷五年。這座廟,是當時宦官馮保蓋的。蓋的時候,明朝國庫很富,所以先天很足,蓋得很气派。中間大延壽殿五楹,兩邊羅漢殿各九楹。后面的藏經閣很高,左右韋馱達摩殿各三楹。在這座大廟興建以前一百七十年,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成祖,由于政治和尚姚廣孝幫他篡了侄子的寶座,而當了皇帝,他感謝姚和尚,特叫姚和尚監造鑄了一座直徑一丈二尺、重量八万七千斤的大銅鐘,叫“華嚴鐘”,因為鐘上由沈度寫了《華嚴經》八十一卷全文和金剛般若三十二分字,刻了上去,成祖叫六個和尚每天一個字一個字去敲,“字字皆聲”。全部敲完,“華嚴一轉,般若一轉”。明神宗蓋万壽寺,把這座大鐘懸為特色,也敲個不停,直到他孫子熹宗時代,才算停止。鐘聲停了,明朝跟著也就亡了。
  清朝起來以后一百年,第四個皇帝高宗乾隆皇帝、在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把這座大鐘搬到西直門外的覺生寺,在寺后院為它蓋了鐘樓。可是,從此以后,這座篡勁十足不安于室的大鐘,卻篡了覺生寺的名字——北京人都不叫覺生寺了,都叫大鐘寺了。
  大鐘搬走了,万壽寺松了一口气,可以重新布置它的法相,迎接新的統治者了。過去在明朝時候,明朝統治者就來巡視過,在廟上吃飯休息,使它引為殊榮。明朝統治者和宦官蓋了它,它的身世,一開始就跟統治者和宦官結下因緣。這樣下來,在它三百歲生日的時候,它又跟清朝統治者和宦官搭上了線——統治者是西大后,宦官是李蓮英,就是李總管。
  從万壽寺前面的河上再轉向西北,到了离西直門二十里的地方,就是万壽山。万壽山本來叫瓮山,乾隆皇帝在把大鐘搬到覺生寺的同一年,他為了慶祝他母親六十歲生日,把瓮山改名叫万壽山。山前面有個湖,叫西湖,乾隆皇帝也把它挖大挖深了一倍,改叫昆明湖,這個地方是北京的大水庫,北京的水源,一部分就是從這邊來的。清朝不但把它作為水庫,還把它作為海軍的一座訓練營,找了許多福建人來演習水操;湖改為昆明湖,意思就是紀念漢武帝討伐西南夷的昆明國的事。那一次,漢武帝想打昆明國,因為昆明國有滇池,需要海戰。漢武帝為求逼真,在國都長安西南,仿造了一個昆明池,做軍事演習。清朝乾隆皇帝為這個湖取了這個名字,用意是很明顯的。
  万壽山昆明湖不但是北京的水庫和海軍訓練營,而且是清朝皇家的郊區大花園。這地方山水總稱好山園,乾隆皇帝改名叫清漪園。這個清漪園,雖然大到圓周十六點四八里(八點二四公里),可是還不算是排名第一的皇家花園。排名第一的是在它東北圓周二十多里的圓明園。圓明園是世界上第一名的皇家花園,它從清朝一成立,就開始修建,到了乾隆皇帝時代,又全力經營了六十年,天天在修。它不純粹是中國建筑,里面還有西方傳教士几十年的心血,見過西方皇家花園的傳教士,說它是“万園之園”。它的風景有一百多處,有東方的、有西方的、有仙境、有佛境,它不只一座皇宮,而是由長廊走道連接起來的百多座皇宮。据估計,每一座官殿,不包括里面的裝飾,建造費用就值當時四百万法郎。這樣比起來,長度只有半公里的法國凡爾賽宮簡直不敢看它一眼。
  中國的皇帝,喜歡圓明園遠超過北京城里的皇宮,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住在圓明園里。因此,圓明園實際上,就變成一座金碧輝煌的城,它有五千多軍人防守,里面卻沒有百姓,有百姓也是扮演的。皇帝高興,一聲令下,所有的宮女太監等等都化裝起來,扮演成法曹、商人、工人、賣藝的、說書的、小偷各行各業在有衙門、有商店、有市場、有碼頭、有旅館、有監獄种种地方,各司其業,你來我往,熱鬧非凡。這是中國式的化裝舞會,遠從紀元前二世紀便流行在中國皇官里,有時候皇帝也親自加入,扮演成商人等等,与左右同樂,學做老百姓開心。他們整個是另一個階級——把老百姓關在十八道金碧輝煌的宮門外面,然后在里面裝做老百姓的階級。
  乾隆皇帝以后的清朝,開始衰弱,窮苦的老百姓已有造反的行為。乾隆皇帝的儿子,清朝第五個皇帝仁宗嘉慶皇帝,在他即位第四年,開始調查他父親當政時代的貪官,其中有一個叫和坤的,家產被查抄后,財富竟等于全中國歲入總額的十倍!嘉慶皇帝面臨的困難還算是幸運的——他只碰到內憂,他的儿子宣宗道光皇帝即位,竟在更嚴重的內憂以外,又首次遭到白种人的外患——鴉片戰爭敗給了英國。一八四二年的南京條約起,給了洋鬼子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最惠國待遇、關稅的控制、租界的范圍、通商的港口、大量的軍費賠償和香港的領土。這是中國三千年來從來沒有過的屈辱和變局。中國人簡直無法适應。拖了十五年,道光皇帝的儿子文宗咸丰皇帝在位的第七年(一八五七),終于起了大沖突,英國法國的聯軍攻陷了廣州,俘虜了所謂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顢頇總督葉名琛,然后又聯合美、俄兩國向北方進軍。清朝政府沒辦法,于第二年,只有進一步的賠款、進一步的喪權辱國、進一步的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簽字后的第二年,英國法國派人到北京換約,為了上岸的地點和人數不照中國艦定和國際公法,雙方發生沖突。英國突然發炮轟擊大沽炮台,守軍還擊,居然打沉了四條英國船,打死了八十九個英國人。于是引起了新的戰爭。咸丰十年(一八六0),英法聯軍在中國登陸,向北京進軍,中國人打不過,三十歲的咸丰皇帝從圓明園里出走,避難到熱河去。英法聯軍進了圓明園,開始大搶特搶,一個英國軍官追記這搶劫說,當時大家搶瘋了,甚至法國兵把英國已經搶到手里要“留給女皇”的東西,也給搶走了。另一個英國軍官追記說,每個人都快樂极了,甚至連門都不開,一律用腳去踢;他們用珍本圖書去點煙、槍擊了所有的鏡子、把維納斯雕像給裝上胡須,當做棒擊木偶游戲的腦袋……這些文明人,他們毀掉了搬不走的中國的一切,甚至連他們自己的維納斯,也要亂棒打這就是說,這些文明人,搶還不夠,他們還要破坏。最后。英國人居然主張破坏還不夠,要燒掉圓明園,以作為中國對外國不文明行為的懲罰。這种決定,當時法國人認為,如果一燒,嚇跑了中國政府主持簽約的人,反倒不好,所以不肯參加,但英國人堅持要用這种更不文明的方式,來表達他們有海盜傳統的文明。英國人派了一師人擔任縱火,當時的慘相,据一個英國人追記說,十月十八日,圓明園和附近所有的宮殿,都一齊架火燒起來。燒了兩天兩夜,黑煙仿佛一張幔子,隨著大風,蜿蜿蜒蜒,到了北京,黑云壓城。日光掩沒,看起來,好像“一段長期的日蝕”。
  當時中國的和談代表,皇帝的弟弟恭親王,曾經向英國法國說,你們既然是文明大國,這樣做,根据的是什么?請告訴我,你們國家和我的國家,爭執的是什么?
  何人答得出這种問題呢?
  “一段長期的日蝕!”
  文明國家的軍隊燒圓明園,燒出興致來了,順便把附近玉泉山的靜明園、香山的靜宜園等四十四處風景、八十一間銅殿,都給燒了,同時万壽山昆明湖的清游園,也一齊灰化在火海里了。這次進軍北京的戰爭,英國死了十三個人,傷了十三個人;法國死了七個人,傷了六個人。中國答應賠五十万兩銀子,法國人同意了,英國人還不肯,他們放火燒圓明園,園中三百多中國人都燒死在里面,為了洋人二十條人命,中國人戰死的、燒死的、自殺的,已經不知多出几百倍了。
  不幸的報告,終于傳到熱河,咸丰皇帝吐了血。
  咸丰皇帝在圓明園的時候,有四個漢族女人分住四座花園宮殿,叫牡丹春、海棠春、武陵春、杏花春,外加上一個滿族女人,住在天地一家春,被稱為“五春共度”。這個滿族女人,姓葉赫那拉氏,名叫蘭儿,為他生下一個儿子,他死的時候,這小孩只有六歲,繼位做了皇帝,就是清朝第八個皇帝——穆宗同治皇帝。
  滿族女人剛進皇宮的時候,地位很低。她早年的身世,很費猜疑。官書上記載她是滿族人,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做過中級官吏,三代的官場地位都不高。她三歲的時候,父親就死在安徽。十六歲以前,一直住在南方,傳說她根本就是漢人,籍貫廣東,父親姓周,是一個下級軍官,因犯罪被殺,她給轉賣到滿族人惠征家里做了環,就這樣冒充起滿族人來。十六歲后,她和妹妹北上,被當宮女選進皇宮,住在圓明園。因為她在南方住得久,會唱南方的流行歌曲,被皇帝注意到,于是開始晉級。當時皇宮女人的級位是:最高級是皇帝的祖母,就是圣祖母——太皇太后;第二級是皇帝的母親,就是圣母——皇太后;第三級是皇帝的大太太——皇后;第四級是皇貴妃,是姨太大的頭儿;第五級是貴妃,等于二姨太,兩個;第六級是妃,等于三姨太,四個;第七級是嬪,等于四姨太,六個;第八級是貴入,等于五姨太,人數不定;第九級是常在,等于六姨太,人數不定;第十級是答應,等于七姨太,人數不定;第十一級是宮女,人數不定。宮女只算是丫環,還不夠資格做姨太太,要被皇帝看中,有了性行為才能升級做姨太太。清朝的宮女約在兩千人以下,在中國朝代里,還算是少的,因為唐朝有過四万人的記錄。專制時代帝王的橫淫,光此一件事,就可想而知。
  這個會唱南方流行歌曲的滿族女人,在圓明園里逐步向上爬,由于她為皇帝生了儿子,立刻身价百倍,她又會討皇太后的歡心,所以不久,就升為貴妃。大家稱她懿貴妃。
  文宗死前,當政的是三個滿族人,由遠房的親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端華的弟弟肅順。三人中以肅順最有眼光、最能干。肅順是滿族中最能認清与漢族合作的先知,他深深知道漢族的人才多,要借重這些人才來治理中國。他特別改正了滿族防范漢族的毛病,而与漢族的卓越人士交往。曾國藩沒有他,無法大用;左宗棠沒有他,也早被人陷害了。其他如郭嵩煮、如王闓運,這些漢族的人才,都是他欣賞的。他為人豪爽,常請漢族的卓越人士到家里來喝酒。他對滿漢的評語是:
  “咱們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筆厲害得很!”
  肅順為了整頓政治的腐敗,得罪了不少人。比如他認為滿族軍人——八旗——不能打仗,要減少俸怕待遇,得罪了不少人;為了考試舞弊,嚴辦貪污,也得罪了不少人;他年少气盛,心直口快,又得罪了不少人。這個毛病,使他還得罪了一個女人——那個滿族女人。
  英法聯軍逼近,文宗從圓明園出走的時候,走得很倉皇,圓明園的一些妃嬪都不能全帶走,以致英法聯軍進入時,她們都跳水自殺了。文宗向熱河逃難的第一天,晚飯只吃到燒餅。老米膳、粳米粥。第二天早上,才吃到一點豬肉片,連平常山珍海味吃慣的皇帝都吃不到好東西,別人可想而知,大家只能喝豆漿。但這些困難,一些嬌生慣養的妃嬪卻管不了那么許多,她們就遷怒于直接負責的頭儿——肅順。在路上,滿族女人嫌她坐的車太不舒服了,要肅順給她換一輛。肅順騎在馬上,不耐煩他說,現在兵荒馬亂,是什么時候了,有這一輛就不錯了。到了熱河,物資缺乏,無法供應這些嬌生慣養的妃嬪們過北京式的日子,于是肅順就更不得諒解了。
  文宗到了熱河后,心情很坏,他把戲子們從北京找來,給他唱戲。除了《四海升平)一出外,他對听戲的興趣高過對國事的興趣。他听得很仔細,唱錯一個字的四聲他都要糾正。有一次糾正一個戲子的字音,戲子說根据舊譜是這樣唱,但皇帝說:
  “舊譜錯了!”
  文宗身体不行了,雖然還精明得可以改正一個字的字音。但他不得不開始想到,如果他不行了,后事該怎么辦?
  清朝的家法,皇帝位子是父親傳儿子,但沒規定一定傳給老大。當時候選人有他弟弟奕訢,奕訢比他行,以致他父親宣宗始終無法決定。有一次他們去打獵,弟弟奕訢滿載而歸,可是他卻兩手空空,他的師傅教他,等下皇上問你為什么這樣沒用,你就說:
  “春天是万物生長的時候,殺生對天地和气有害,所以宁肯空手回來。”
  這一說詞,使皇帝覺得他比弟弟穩重,所以決定由他做皇帝,弟弟做恭親王。如今他若死了,他的儿子只有六歲,恭親王多少令他不安,所以他在死前一天,在宣布他儿子繼承皇位的同時,宣布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肅順等八個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一齊輔佐他儿子。八個人里面,沒有恭親王。
  至于他的太太,根本沒有參与政治的份儿。母后不能干政,不但是清朝的家法,也是中國宮廷的傳統,中國傳統女人亡國有功、治國不行。中國最早的名女人像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的西施,都是亡國有余的人物;而漢朝初年,第一個皇帝劉邦的太太呂后,在劉邦死后奪權亂來,更倒盡了人的胃口。所以漢朝第五個皇帝漢武,安排他年幼的小儿子繼承他,卻將小儿子的母親殺掉。他的理論是:皇帝小,皇帝的母親就會專權,女人一專權,就會禍國。咸丰皇帝知道這种事,他也感到儿子的媽媽懿貴妃是個厲害的女人,所以,他為儿子安排輔佐,女人也不能列名。
  皇帝死了。六歲的儿子當了皇帝,為了尊敬他,他的母親不好再做妃子級的人物,所以,她開始升級,和生不出儿子的皇后開始接近,于是,變成了兩個皇太后:原來的皇后變成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太后;懿貴妃變成圣母皇太后,上徽號稱慈禧太后,住在西宮,一般叫西太后。
  西太后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她認為目前是一個机會,她向慈安太后說,現在丈夫死了,你我都吃不開了,肅順這些人當起權來,以后我們好日子也沒得過了,我們何不聯絡恭親王,來一次政變?慈安太后被她說服了,于是她們秘密通知了在北京收拾英法聯軍后爛攤子的恭親王,計划好政變。
  政變在文宗棺材運往北京的路上就開始了,載垣、端華都被交給緞帶,強迫自殺,那時候,不殺你,叫你自殺,是一种优待、是一种恩,叫做“加恩賜令自盡”。中國人不喜歡死的時候身首异處,所以不砍頭,而要你自殺是一种恩典。但從速死的效果上看,砍頭的痛苦卻比較輕。至于肅順,西太后恨他,要在北京菜市口刑場上公開殺他。那一天肅順被綁在牛車上,因為大家都為咸丰皇帝穿孝,肅順也穿著一身白衣,腳穿布鞋,气氛凄涼;但他好漢到底,他在死前一直大罵,罵西大后的淫毒。他臨刑時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大鐵棍打斷了他的腿,才把頭砍下來。他死后家也被抄了,家財都進了西太后的私房。他死的罪名之一是不給皇太后應用的物件,這种可笑的罪名,顯然在報复她逃難到熱河路上的一幕。就這樣的,為了一個淫毒女人的權力欲和小心眼,整個清朝的祖制都給破坏了、皇帝的遺命給抹殺了,一股有新頭腦的改革力量,就在絞環和刀血之中,全部摧毀了。
  中國在下降。
  滿族女人的勢力,卻在高升。西太后和慈安太后,開始是垂帘听政。垂帘是垂下一道黃幔,地點通常是養心殿,兩宮太后分坐在黃慢后面,黃慢前面坐的是皇帝。進宮后三步,就先跪稱“奴才某某,恭請圣安”,然后脫帽、磕頭,并且說,‘奴才叩謝天恩”,再戴上帽子向前走,在前面的墊子上跪下。按規定,臣子不准同主子平視,要低著頭進去、低著頭應對、低著頭出來,皇宮很大,沒有電燈,只有蜡燭。剛一進去,過一陣才看得清。一般習慣是看皇帝下巴以下的地方,這樣看,既免掉平視的不敬,也可感覺到主子臉上的表情,所以,嚴格的說,除非有技巧的偷看,晉見的人實在也看不清主子的模樣。
  西太后垂帘听政那年只二十六歲,前面有足夠的時間供她奪權和揮霍,她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只憑一己的机警与毒辣,取得了主政的机會。皇帝是她儿子,并且只有六歲,對她沒有妨礙。能妨礙她專政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慈安太后、一個是恭親王。在西太后還是貴妃的時候,慈安大后已經是皇后,盡管穆宗即位后,西太后也升級為皇太后級,但她畢竟沒做過皇后,在慈安太后面前,總是不對勁。文宗生前,曾給了慈安大后一個密詔,這是一道遺旨,上面說,如果懿貴妃鬧得不像話,皇后可以召集大臣,宣布這個密詔,處懿貴妃死刑。文宗死后,西大后對慈安大后极為恭敬,恭敬之中,使入覺得還是有嫡庶正側的分寸,使慈安太后感到滿意。有一次,慈安大后生了大病,病好了,看到西太后胳臂上裹著傷,問她怎么回事,西太后說:
  “太后病了,我求神拜佛,發了愿,在臂上割了肉,拌在藥里,為太后治了病。”
  這种割肉拌在藥里的行為,是中國的傳統迷信,中國人相信如果一個人病重,他的子女如果割股和藥,給病人吃,這种行為就會感動上蒼,病就會好。慈安太后听了西太后的說明,非常感動,便對她說:
  “真想不到你對我這樣好,簡直和姐妹一樣,先帝真看錯了人!”
  于是把咸丰皇帝留有密詔的事,透露出來;同時取出密詔,當著西太后的面,把密詔燒了。
  這一燒,燒掉了西大后所有的顧忌和禮貌,從此以后,一切局面都變了。
  兩個大后集体領導的局面,愈來愈傾斜了。西太后愈來愈大權獨攬,她的方式是重用宦官。宦官俗稱太監,是一种割掉生殖器的男人,這种人的用處,是在皇宮里打雜。皇宮里事多,但皇帝的妻妾也多,男人在里面辦事,會辦出毛病,但女人又不如男人能干,于是就有了這种沒有生殖器的男人。古代的皇宮真是一种畸型的結合——有成千上万的女性生殖器,有上千上百的沒有男性生殖器,卻只有皇帝一個人有男性生殖器。
  男人被割掉生殖器,又整天伺候在權力中樞,照顧皇帝飲食起居,在皇帝身邊看皇帝表情、代皇帝傳命,很自然的,一种情況就形成出來:他們得到皇帝信任、他們有權力、他們可以上下其手弄權力,并且這种權力的弄,又以強烈的心理變態做背景,于是,天下大亂,就多了一個亂源。
  太監一般都是無知的小人,弄權弄得十分离譜。中國第一個出名的太監趙高,就表演過“指鹿為馬”的干政技術,弄亡了秦朝。到了漢朝,太監們更是鬧得不像話,到處橫行霸道。一個太監有搶奪百姓房子三百八十一幢的紀錄,弄到漢朝亡了,軍人開部隊進宮,一次把太監殺光了兩千多個。可是沒用,唐朝又來了,唐朝的太監更凶,因為他們不止欺負起官吏百姓了,還欺負到皇帝頭上,唐朝皇帝三分之一都是由太監擁立的,最后又弄完了唐朝,照樣是軍隊開進來,大殺特殺,殺紅了眼睛,甚至連沒有胡子的人也當太監殺掉。到了明朝,太監又卷土重來。明朝第一個皇帝為了怕太監弄權,特別規定不許太監讀書識字,結果無知妄作,更是可怕,明朝的太監王振,搜括的金銀竟裝滿六十問倉庫;另一個太監魏忠賢,他的勢力遍達到內閣六部四方督撫。鬧到全國向他拍馬屁,馬屁特色是給他蓋廟——建生祠。祠通常是紀念死掉的偉人的。但馬屁專家認為魏忠賢活的時候就該享有這份榮譽,于是全國大小官員,都紛紛在各地為他建生祠,蓋一所要花几十万,要砍多少樹、占多少地皮,可是誰也不敢不蓋。光在河南開封建生祠,就毀掉了兩千間民房。另一方面,稱皇帝為万歲,可是稱魏忠賢為九千歲,只比皇帝少一千歲。就這樣胡鬧,鬧到明朝最后一個皇帝,他把魏忠賢辦了,可是明朝也亡了。
  明朝初年為了怕太監弄權,曾在宮門外挂上鐵牌,說太監不得干預政事,干預者殺頭。可是挂歸挂,明朝的太監仍舊鬧到了亡國。清朝初年也挂了鐵牌,規定得更嚴,犯法干政不止殺頭,要一刀一刀剮死,可是挂歸挂,太監還是坐大起來。清朝規定太監不許擅出皇城、不許干涉外事、不許交結外官、不許假名置產……犯了這些禁條都是死罪,可是得寵的太監都沒看在眼里。西太后為了爭權奪利,就運用太監給她做爪牙。最初她用的是太監安德海。安德海在皇宮里鬧個不停,還鬧到外面去。西太后垂帘听政第九年(一八六九),安德海坐了大船小船,浩浩蕩蕩到山東去,船上挂著大龍旗,說“奉旨欽差采辦龍袍”,船上有他買來的十九歲女孩,有他叔叔、妹妹、侄女、有跟班的、保鏢的、做飯的、剃頭的、修腳的、說書的,還有個和尚和和尚的廚子。他們在船上,又唱又鬧,又雇來歌女表演,和尚也加入作樂。到了山東,上岸換車轎,騾二十二頭、馬十六匹,還有一只驢,外帶大車轎車,又浩浩蕩蕩前進。當時山東巡撫丁寶幀看不過去了,秘密通知了恭親王,恭親王認為該給西太后一點警告,就叫丁寶楨把安德海就地依法殺了。清息傳到了正在听戲的西太后耳里,她大為光火,她恨恭親王,也恨慈安太后,認為是他們的陰謀,她要報复,她又繼續培養她卵翼下太監的勢力。
  又過了十一年(一八八0),西太后的勢力更穩固了。這年八月,她叫太監李三順帶東西出宮,送給她妹妹。依照宮例太監不准走正門,只能走旁門,可是太監一定要走正門,還不听檢查,結果跟守門的發生武打,太監跑回去,加油加醬報告西太后。西太后找來慈安太后,說我還沒死他們就眼里沒有我了,不殺守門的,我就不想活了。慈安大后害怕,就下令殺守門的,掌管司法的官說這可不行,守門的一來沒犯法,二來根据祖制,守門就該這樣不通融。慈安太后說,什么叫祖制?等我死了,我豈不也是你祖宗?堅持要殺人,做為司法首長的刑部尚書潘祖蔭說,既然交犯人到刑部,就得依法處理,依法處理就是無罪開釋,如果太后要殺,太后可以另外自行去殺,不能叫司法官這樣違法殺人。慈安沒辦法,只好告訴了西太后,西太后找來潘祖蔭,大哭大鬧,捶床大罵,罵潘祖蔭沒良心。后來同意打折扣,不殺,可是要當庭打守門的,要“廷杖”——在朝廷上公然打屁股。恭親王說“廷杖”是明朝的虐政,我們清朝不能學。西太后說你事事跟我作對,你是誰啊?恭親王說我是先皇第六個儿子。西太后說我革你的職,恭親王說革得了職位爵位,可是革不了先皇儿子的身分!西太后气得要命。最后還是遷就她,再打折扣,把不該處罰的處罰了事。
  諸如此類的無法無天,到了同治皇帝十八歲的時候,有了一點轉机。同治皇帝十八歲得結婚,結了婚便算成年人,太后垂帘听政就得結束,于是,形式上的政權轉移,愈來愈近了。
  在皇后的候選人方面,兩宮太后各推荐了一個,同治皇帝選中了慈安太后推荐的封為皇后,把西太后推荐的封為慧妃。使西太后心里老大不高興。結婚后,西太后老是找岔,說怎么可以天天在房里鬼混呀,也要到慧妃那邊走走啊,同治皇帝對這樣一個令人痛苦的母親,感到厭倦,于是那邊也不去了,反倒化了裝,溜到皇宮外面去扯,最后生了病。皇后跑去照顧他,沒想到西太后脫了襪子,潛行到幕后偷听,听到皇帝說:
  “你暫時忍耐、忍耐吧,我們總有一天要出頭的!”
  西太后立刻跳出來,抓住皇后的頭發,一邊拖一邊打,并喊著拿棍子來。使同治皇帝在惊嚇中死去。兩個月后,十八歲的皇后吞下黃金自殺。于是,垂帘听政的局面又回來了,西太后在形式上失去的政權,在兩年以后,在親生的儿子被她逼死以后,又回到她手中來了。
  同治皇帝死后,按照規矩,應該找比他晚一輩的人繼任新皇帝,但是晚一輩的一出來,西太后又老了一級,她是受不了的,于是,她把她妹妹的孩子,她的外甥,推出來做清朝第九個皇帝,就是德宗光緒皇帝。德宗當皇帝時只有四歲,比起穆宗當皇帝時只有六歲來,起算點更低了,西大后更有時間去大權獨攬了。
  就這樣的,西太后在光緒皇帝即位后第七年毒死了慈安太后、第十一年開革了恭親王,國家在她大權獨攬下愚昧而自私的統治著,一切都在腐蝕著,中國愈來愈下降了。
  在西大后聯合慈安大后、恭親王奪權的時候,她二十六歲、慈安太后二十五歲、恭親王三十歲。三個年輕人,在外患聲中承擔了內憂,內憂中最麻煩的是各地的民變,在三個年輕人奪權成功以前,民變已經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此后又持續了十六年,在民變過程中,浙江從三千万人口,剩得只有一千万了;號稱人間天堂的浙江杭州,從八十万人剩得只有几万人了;江蘇從四千五百万,剩得只有兩千万了。其他各省的荒村、饑民、野火、白骨、人相食,也都經常可見。
  但是,雖然內憂外患如此嚴重,愈來愈嚴重,滿洲女人卻逍遙在北京城里,在她二十六歲奪權成功后三十年,把皇家郊區大花園清漪園重修成美侖美矣的頤和園。
  頤和園是中國最大的園林胜景,有一百多處古典建筑,包括宮殿、樓閣、亭台、戲院、寺觀、佛塔、水榭、長廊、長堤、拱橋。石航等等,是前后經營八百年的帝王行宮。到西太后手里,她重新整修、擴建,變成了只許她一個人享用的禁苑。最早時候,每年四月初一,她就住到這里,住到十月初十才回北京皇宮;后來她索性長住在這里了。
  在頤和園里,這個滿族的女人窮奢极侈是惊人的,她吃一頓飯,要擺出一百二十八道菜,花費白銀一百兩,折合成窮苦中國農民的小米,可供一万五千個中國農民吃一頓。換句話說,她一天吃的,就是四万五千個中國農民吃的總合。但是,中國農民還吃不起小米,他們從雜糧到樹皮,都得要吃,小米還是高級食品呢!
  西太后從北京皇宮出發去頤和園的途中,總要下轎休息一下,休息地點,就是万壽寺。就這樣的,万壽寺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一座寺,西太后的親信李蓮英等;做起佛事來,就非万壽寺莫屬了。
  ------------------
  好友:文岭 掃描校對!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